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珲 《农业考古》2012,(5):1-12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早茶树,是2004年在余姚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六千年前地层中出土的。当时共有二十来株留有根部及短杆的茶树遗存出土,它们保持着种植状态竖立着,规整地分行排列于二片地块中,非常珍贵而难得地呈现着六千年前茶树的人工栽培原生态模样——2008年经日本古生物学家切片鉴定,确定是山茶属中的栽培茶树;当年底又经中国茶叶研究所作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湖羊来源于蒙古绵羊,它是宋朝迁都临安府(即今杭州)时,北方居民携带蒙古绵羊南下,在太湖地区经长期风土驯化和饲养培育而成。最近,笔者在查阅了大量古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进行多方对比研究,也基本证明了这一观点是可信的,是有一定事实根据的。一、来自考古发掘和古文献记载上的证据太湖地区的考古发现,尽管有早到距今七千多年的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五、六千年的嘉兴马家浜、吴兴邱城、吴江梅埝、吴县草鞋山、苏州越城、青浦崧泽等遗址,四、五千年  相似文献   

3.
今天,嘉兴市在这里举行纪念马家洪遗址发掘四十周年座谈会,浙江省文物局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我代表省局向到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马家浜遗址的发掘是我们浙江省史前文明考古中的一件大事。一九五九年,浙江的文物工作者在嘉兴农村发现了马家洪遗址,考古材料最后证实这是一处六千年前的文化遗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在当时,河姆渡遗址、嵌泽遗址以及真正体现良渚文化发展水平的良渚遗址群,都还没有被发现。因此,它可以算得上是后来改写中华文明起源历史的环太湖流域史前考古的第一声惊雷。由于当时认识水平的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浙江省余姚县罗江公社东方红大队的河姆渡村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它是由四个相迭压的文化层堆积成的。据C~(14)测定,第三、四文化层到现在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陶大口尊是商代陶器群中比较常见的陶器之一,也可以说是商代独有的一种陶器品种。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早期遗址(原报告的三期与四期)和郑州商代中期遗址(即商代二里冈期下层与上层),以及安旧“殷墟”商代晚期遗址等大型遗址和城市遗址中,都出土有数量较多的陶大口尊。而且在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部分陶大口尊口沿内侧,还多刻划有一个或二个以记数字为主的陶文记号。这些记数字的陶文记号多刻划在陶大口尊的口沿上.显然是有着它  相似文献   

6.
李锦山 《农业考古》2000,(1):169-178
在原始宗教体系中,太阳神崇拜属于自然崇拜范畴,这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极为普遍的崇拜形式。世界各民族,尤其是从事农业的民族,对日神的崇拜占据着突出的地位,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据考古学资料,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几乎都属于农业型文化遗存。无论中原、海岱、江汉、环太湖地区在是燕山南北、辽西乃至黄河上游的甘青,都形成了较为密集的农业种植带。这些地域,不仅是悠久的历史文化区,还是十分古老的农业种植区。较早的农作区在距今七、八千年便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稍晚的农作区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在众若星辰的原始文…  相似文献   

7.
食用板栗古今谈山东省莒南县第三中学尹世娟我国是栗树的原产地,食用和栽培历史悠久。在陕西半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粟谷和栗、榛坚果化石,表明在距今六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采集、食用和贮藏野生栗果。在南京博物院里,还陈列有距今3600年前...  相似文献   

8.
早在六、七千年以前,随着生产的发展,猎获的野猪逐渐驯养成为家猪,出现了原始的养猪业。考古工作者在距今约六千到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三、四层),发现了四十八种之多的动物骨骼,并有出土陶猪(见图1)。家猪骨骼占其中很太一部分。证实了我国饲养家猪的历史,可以远溯到公元前五千年,也就是距今七千年以前的若干世代。  相似文献   

9.
一、葡萄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欧洲葡萄(Vitis vinifera L.)原产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陆接壤地区,即里海、黑海、北地中海及南高加索一带。其中在里海、北海及北地中海周围的埃及、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葡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例如,埃及在距今六千多年以前建立的第六王朝第四王“佩奥辟”二世的金字塔上,留存有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五种葡萄酒的名称。由此证明:在距今六千年到七千年以前,这些地区的葡萄生产已经相当发达。后来从这三个大陆的接壤处,向东发展到中国、朝鲜、日本等国;向南发展到非洲各国;向西发展到欧洲各国。  相似文献   

10.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湖北省荆州市的楚纪南故城遗址为例,针对该遗址的现状,分析了遗址现存问题,探索遗址保护与利用、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以及乡村发展的问题,并提出针对遗址加强遗址保护力度、利用资源创新开发、构建传承文化空间、文化和发展合作共赢及对遗址文化的宣传五个方面的方案策略,以达到遗产保护和乡村振兴协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公社上马石新石器时代遗址下层房址的发现,说明在六千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这里过着定居生活,这个时期人们除进行狩猎、捕捞,也从事农业。随着农业的出现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将猎获的野猪经过驯化,逐渐驯养成家猪。大连地区的养猪业,从旅顺口区郭家村遗址下层和长海县广鹿岛吴家村遗址出土的家猪骨骼和陶猪,证明大约在五千多前已开始,或还会早些时候。到汉代,猪的饲养又有了很大发展,在汉墓中普遍用陶猪随葬。为提供研究需要,现将  相似文献   

12.
试论河姆渡盆栽五叶纹植物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俞为洁 《农业考古》1991,(1):310-311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距今六、七千年。河姆渡遗址出土一件夹砂灰陶陶块,形似马鞍(略残),上有盆栽植物的刻划图案。在一方形框上,阴刻以五叶组成的栽培植物,五叶中一叶居中直立向上,另外四叶分于两侧互相对称。这是至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植物盆栽的最早资料。盆栽的这种五叶纹植物是什么植物?当时盆栽植物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BT型粳稻不育系六千辛A育性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系法杂交稻的选育,首先必须具备不育性稳定的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六千辛A是我院1978年以BT矮秆黄A为母本,六千辛(691/千重浪//Zenith)为父本回交转育而成的一个优良粳稻不育系。据测定,B_6F_1群体的不育株率即达100%,不育度99.5%。B_8F_1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1981年起成对繁殖,1982年起混系繁殖并配组鉴定。几年来的鉴定结果表明,六千辛A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杂种优势明显。但在1986年,用六千辛A配制的优良组合六优1号(六千辛A/77302-1)、六优3-2(六千辛A/  相似文献   

14.
1999年4月27日至28日,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省市的文物考古专家及湖州市、嘉兴市文博工作者会聚禾城,参加由浙江省文物局和嘉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纪念马家洪遗址考古发掘40周年座谈会。省文化厅厅长沈才土,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嘉兴市市委书记陈加元、市长杨荣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国油等参加了座谈会。马家洪文化是以嘉兴马家洪遗址命名的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史前文化。马家供考古发掘从1959年至今已40年。目前嘉兴的史前文化遗址有近Zto处,其中马家洪文化遗址发现即有十多处。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15.
我们西房身大队位于辽河西岸,有四个生产队,一千五百口人,五百名劳动力,一百五十头牲畜,三十二台胶车,九台拖拉机,六千亩耕地,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实行二七队核算。过去,这里地势低洼,十年九涝,内陆盐碱,土质瘠薄,地温偏低,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到一九六四年, 粮食亩产仅一百九十  相似文献   

16.
广福村遗址地处江苏省最南端的吴江市西南,与浙江省接壤的桃源镇以西的广福村,正好处 于向浙江省的南伸地带。遗址北边离太湖仅20公里左右,南边与浙江省桐乡市的直线距离不 到20公里,离钱塘江不到50公里。东边离嘉兴市不到30公里,西边至湖州则不到40公里。遗 址位于被当地称为“无字圩”的圩地中。圩中有土地100亩,其中水田60多亩,旱地30多亩 。遗址主要分布于水田范围内,原有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现有2万多平方米。遗址四周环水 ,地势略高于周围。该遗址发现于1984年,当时调查曾发现有崧泽文化和良渚…  相似文献   

17.
金代历史一百二十年,其都城有三。第二都城谓中部,在燕京(即今北京);第三部都城谓南京,在汴京(即今开封),此二都的都城遗址和紫禁城遗址均已荡然无存。而唯一保存尚好的,是大金国第一都(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的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和金上京紫禁城遗址。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应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金上京会宁府城池遗址。大约在金太祖末年和金太宗初年,便在皇帝寨的基础上建设了金上京的都城。为了体现京城的首邑地位,便将以前设置的会宁州升格为会宁府,待到金熙宗继位,又正式命名会宁府为金上京。金上京辖区为一府、三州、五路、六县,其一府即会…  相似文献   

18.
俞为洁 《农业考古》2006,(1):103-105
1991年,我曾在《农业考古》上发表了《试论河姆渡盆栽五叶纹植物》一文,认为五叶纹植物的原型应是万年青。2004年又在《农业考古》上发表了《再论河姆渡五叶纹植物》(下简称《再论》)一文,认为五叶纹陶块应是河姆渡人屋脊上的一种饰件。由于《再论》文短言简,心有未尽之意,今不揣浅陋,以“三论”为题续之。从1988年到2003年,我一直在浙江省博物馆工作,主要研究浙江的史前文化并进行相关的陈列展示。河姆渡遗址是浙江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常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展览。五叶纹陶块是河姆渡遗址最重要的出土文物之一,又非常好看,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9.
2021年12月1日国家文物局通过线上形式通报了第四季度五个重大考古项目,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入选。该遗址是1987年文物调查时发现,1988年被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至2021年开展考古勘探发掘,仅仰韶文化面积就达16万平方米,被认为是仰韶文化的又一处中心。其重大突破之一是在中心广场发现一处容积约60立方...  相似文献   

20.
西辽河上游地区夏家店文化时期浮选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12年开始,以西辽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在考古调查的过程中,利用剖面采样法,在20个夏家店文化遗址系统采集浮选样品55份,其中,在9个遗址采集夏家店下层文化浮选样品共计24份;12个遗址采集夏家店上层文化浮选样品共计31份,共计出土炭化植物种子26073粒。通过区域性的浮选工作,初步厘清了西辽河上游地区夏家店文化时期的农业状况。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先民以发达的农业活动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农业活动有所收缩。不同区域先民的生产方式可能发生了分异。南部地区依然延续了前期的农业活动方式,但农业水平有所下降;西部地区主要的生产方式可能转变为以牧业活动为主。农业活动的收缩可能导致了遗址分布的离散化。而牧业活动的发展促使人类在更寒冷的区域定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