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实生幼苗为材料,盆栽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mosseae(GM)和地表球囊霉G.versiforme(GV),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梨根系活力及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采用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有效地侵染川梨实生苗,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和GV,接种GI的菌根效应最佳,是侵染川梨根系的优势菌根真菌,菌根对根系最长侧根长、一级新根数和根体积都有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6.3%、6%和13.9%,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川梨根系活力,增加根部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显著促进幼苗植株的矿质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梨树是受菌根影响的果树之一,试验筛选出对川梨侵染效应的最佳接种时期和菌根依赖性较高的菌根真菌,研究接种菌根真菌对梨根系活力及发育的影响。【方法】试验采用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种子为材料,盆栽条件下,分别在萌芽期、幼苗3叶期、5叶期和7叶期,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结果】试验所采用的3种丛枝菌根真菌均能有效地侵染川梨实生苗,接种GI的菌根侵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和GV,菌根的形成对根系最长侧根长、一级新根数量和根体积都有明显提高,最大分别提高了16.3%、6.0%和13.9%,接种菌根真菌显著地提高川梨根系活力,增加根可溶性蛋白含量。【结论】接种GI的菌根效应最佳,是川梨菌根依赖性较高的菌根真菌,幼苗5叶期接种的菌根侵染效应显著高于其他接种时期,为菌根化苗木繁育技术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抗南京毛刺线虫苹果砧木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8种苹果砧木上接种南京毛刺线虫,以病株率为评价指标,用聚类分析方法筛选出朱列涅特和黄海棠为抗性砧木,山定子和新疆海棠为感病砧木,平邑甜茶、新疆野苹果、莱芜难咽和八楞海棠为中感砧木;确定了相对长势指数、相对根系活力和根际病原线虫增量指数3个评价抗性的量化指标,并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与筛选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以白三叶草植株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灭菌条件下研究了摩西球囊霉(GM)、地球囊霉(GG)、透光球囊霉(GD)、地表球囊霉(GV)4种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白三叶草接种效应、生长、生理生化指标、菌根侵染率及菌根依赖性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AM真菌菌剂均能与白三叶草侵染形成共生体系,但不同种类的AM真菌其侵染率不尽相同;其中,以接种GV菌剂对白三叶草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和生长最有利,其菌根侵染率达到85.8%;接种GD菌剂对白三叶草形成较大生物量最有利,菌根依赖性高达381.5%。  相似文献   

5.
摩西球囊霉对芦笋幼苗生长和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是球囊霉属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具有对环境适应力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为探明摩西球囊霉对芦笋育苗的应用效果,采用营养钵育苗播种对芦笋进行GM接种处理,研究GM对芦笋幼苗生长、菌根侵染及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GM后芦笋幼苗生物量显著提高,植株根系具有较高的菌根依赖性。GM对芦笋幼苗根系的侵染呈现“S”形变化趋势,播种10周后,GM对芦笋幼苗根系达到较高程度的侵染,且GM菌根苗的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与不接种对照相比显著提高。接种GM显著促进了植株对矿质元素特别是P的吸收,其次为Mg。接种GM培育菌根苗的技术应用于芦笋栽培可以培育壮苗,缩短苗期,节省肥料,提高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磷与VA菌根真菌对小金海棠苹果苗生长及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隔网分室盆栽装置, 研究了P 不同水平下, 接种VA 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 (Karsten) Berch. 〕对小金海棠(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 实生苗生长及P、Fe、Zn、Cu 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根真菌的侵染能显著增加小金海棠实生苗的生长量,改善宿主植物的P 营养。虽然小金海棠菌根苗地上部及根部Fe 含量因边室施加P 肥明显降低, 但其Fe 的吸收量明显增加, 且在施P 50 mg·kg-1的水平(P1) 下达最大值。菌根真菌的侵染增加了小金海棠苗对Zn 和Cu 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研究比较普通土、秸秆有机土和草碳蛭石3种育苗基质中接种两种丛枝菌根真菌GM、GV对甜椒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含量较高的有机土育苗基质中,接种AM真菌对甜椒苗的影响最弱,而在营养水平较低的草碳蛭石无土育苗基质中,接种AM真菌对甜椒苗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AM真菌在草炭蛭石中对甜椒苗根系的侵染率也最高,而GM的接种效果优于GV。  相似文献   

8.
通过盆栽接种试验,用4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e,AM)接种黄檗1 a生实生苗,探索不同接种基质、不同菌种以及混合菌种条件下,内生丛枝菌根(Vesicalar-Arbuscular,VA)真菌对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幼苗的侵染效果及对其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影响差异很大,就该试验菌种接种黄檗而言,以草炭∶蛭石∶沙子=1∶0.5∶1基质接种效果良好;通过混合接种与单独接种的侵染特性比较,凡是含G.mosseae和G.diaphanum菌种的接种处理侵染率高,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生长量,而含有G.versiforme和G.diaphanum的组合侵染率一直比较低,而且降低了G.mosseae和G.diaphanum的侵染效率.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八楞海棠抗黄化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FRO2基因八楞海棠抗黄化性。结果显示,转FRO2基因八楞海棠植株的FRO2基因得到了过量表达;在缺铁胁迫下,转FRO2基因八楞海棠根系铁还原酶活性为对照的2.2倍;根系铁吸收能力和有效铁还原能力明显加强,叶片中有效铁含量是对照的2.1倍;转FRO2基因叶片颜色比对照绿,黄化程度减轻。在正常培养条件下,转FRO2基因八楞海棠根系的FRO2基因表达量增加,铁还原酶活性是对照的1.88倍,叶片有效铁含量是对照植株的1.7倍。转FRO2基因八楞海棠可以用于盐碱地及其缺铁土壤的生产,以解决苹果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菌根研究中,经常采用红三叶草作为菌根真菌的宿主。它生长快,根系发达、细嫩,有利于菌根真菌的侵染,也便于观察,而且一年四季均可播种,十分方便。但也容易受到线虫的为害,不仅影响植株的生长,也降低菌根侵染率。在我们的试验研究中,产生为害的线虫主要是半轮线虫(Hemicriconemoides)和螺旋线虫(Helicotylonchus)。1993年,我们曾用克线丹拌土进行防治,由于剂量掌握不当,造成红三叶草全部发生药害而死亡;去年,又偶然发现,侵染了菌根的龙眼根段在冰箱内冷藏半年之后用来接种红三叶草,却未发生线虫的为害。关干线虫对菌…  相似文献   

11.
新疆野苹果矿质元素与糖酸组分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新疆野苹果巩留和新源两个种下居群的88个实生株系果实的矿质元素、糖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富士、金帅和红星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的6种矿质元素(Ca、Mg、Fe、Cu、Mn、Zn)、3种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组分及苹果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3%以上,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钙平均含量是栽培苹果品种的3.1倍,而且可溶性糖的组成与栽培苹果品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低温胁迫下4种苹果砧木叶片多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定子(Malus baccata Borkh)、新疆野苹果[M.sieversii(Ledeb)Roem]、烟台沙果[M.prunifoli(Willd)Borkh]和莱芜难咽(M.micromalus Makino)等4种苹果砧木为试材,测定了低温胁迫下不同砧木叶片的多胺含量。结果表明,胁迫6 h时叶片的MDA含量可反映4个砧木的耐寒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山定子>新疆野苹果>莱芜难咽>烟台沙果;低温胁迫能明显诱导多胺总量(PAs)、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合成,耐寒性强的山定子和新疆野苹果PAs、Put和Spd增加显著,而耐寒性较弱的莱芜难咽和烟台沙果多胺和3种胺的变化不大。低温胁迫6 h时,MDA变化量与叶片PAs、Put、Spd变化量以及Put/PAs比值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而与(Spd+Spm)/Put、Spd/PAs、Spm/PAs呈显著正相关,与Spm变化量无相关关系,表明当低温胁迫下叶片PAs、Put、Spd增加量较大时,苹果砧木耐低温胁迫的能力比较强,PAs、Put及Spd在胁迫条件下的增加量可作为苹果砧木耐低温胁迫能力高低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尹承苗  相立  孙传香  沈向  陈学森  周慧  毛志泉 《园艺学报》2016,43(12):2423-2431
为了更好地利用砧木抗性来综合防控苹果连作障碍,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富平楸子 [M. prunifolia(Willd)Borkh.]、八棱海棠(M. micromalus Makino)、新疆野苹果 [M. sieversii (Le deb.)Roem.]、山荆子 [M. baccata(Linn.)Borkh.] 为试材,探讨了不同苹果砧木对连作土壤中的酶活性、微生物以及酚酸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磷酸酶活性最高,八棱海棠为砧木的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富平楸子为砧木的土壤脲酶活性最高;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真菌数量最低,富平楸子和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细菌数量较高,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细菌/真菌比值最高。从总酚酸含量来看,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酚酸含量最低,八棱海棠为砧木的土壤酚酸含量最高。综上,平邑甜茶为砧木的土壤真菌数量最少,土壤总酚酸含量最低,且相关土壤酶活性较高,说明其对连作土壤环境的改善效果最佳,更适合作为砧木综合防控苹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4.
嫁接方法、环剥对铁在果树体内的分配有影响。59Fe试验结果表明,室内营养液培养的2年生长富2/八棱海棠腹接、劈接和切接叶中59Fe的分配比例分别为4.10%、1.06%、1.21%,腹接的品种叶中铁含量显著高于劈接和切接,环剥明显影响铁在叶中的含量,室内营养液培养的八棱海棠苗在环剥、环割和不处理对照叶中59Fe的分配比例分别为8.1%、17.2%、31.7%,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苹果5种砧木幼苗对连作土壤的适应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元征  尹承苗  陈强  沈向  姜召涛  毛志泉 《园艺学报》2011,38(10):1955-1962
 以苹果砧木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Ledeb.)Roem.]、莱芜难咽(M. micromalus Makino)、平邑甜茶(M. hupehensis Rehd.)、山荆子[M. baccata(L.)Borkh.]和八棱海棠(M. micromalus)为试验材料,应用盆栽方法研究其对连作土壤的适应性差异。结果表明:连作条件下各砧木叶片光合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均低于非连作。平邑甜茶叶片光合速率降幅最小,仅为7.06%,其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降幅亦较小,分别为9.15%和8.17%。5种砧木根系抗氧化物酶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较各自对照升高。与对照相比,连作处理平邑甜茶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幅均最小,分别为3.72%、26.60%和23.78%;平邑甜茶根系MDA含量增幅最小,为15.24%,莱芜难咽增幅最大,为54.56%。最终连作对5种苹果砧木的外在影响表现为生物量、株高和地径的下降,其中平邑甜茶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条件下10种苹果砧木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叶乃好  翟衡  杜中军  许宏 《果树学报》2004,21(5):395-398
在盆栽条件下对10种苹果砧木进行了水分胁迫下的抗性鉴定,对旱害指数和相对生长量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新培育的砧木品系Luo-6、Luo-2是抗旱性强的砧木,在土壤相对含水量40%~45%的中度水分胁迫下,新梢相对生长量分别可以达到92.13%和88.56%,其中,Luo-6在30%~35%的重度水分胁迫下24d才出现1级旱害症状,新梢相对生长量可达78.40%,Luo-2能忍受10d以下短时间的重度水分胁迫;莱芜茶果、黄海棠、海棠果、莱芜难咽、八棱海棠是中等耐旱,可以忍受20d以上的中度干旱,新梢相对生长量保持在66.13%~88.56%;平邑甜茶、六蜜海棠、山定子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在相对含水量55%~60%的轻度水分胁迫下17~31d即出现1级旱害症状,新梢相对生长量下降到70%以下。  相似文献   

17.
新疆野苹果多酚物质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新疆野苹果(Malus sieversii)30个单株的成熟果实为试材,对果实多酚物质的组成、含量及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30个单株多酚物质含量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均在36.12%以上,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鉴定出原花青素、没食子酸、绿原酸、对羟基苯甲酸、儿茶素、表儿茶素、香草醛、阿魏酸、苯甲酸、根皮苷、槲皮素、肉桂酸、根皮素等13种多酚物质,其中原花青素、表儿茶素、根皮苷和绿原酸是野苹果的主要多酚组分,总酚及主要多酚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栽培苹果(Malus domestica)品种红星。  相似文献   

18.
新疆野苹果分离群体的构建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建立合适的用于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为材料,利用人工授粉方法构建了分离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作图亲本多态性、杂种纯度和群体内部的遗传结构进行了检测。【结果】结果表明,新疆红肉苹果和‘红富士’的遗传差异较大;排除了15株不确定的个体,确定110株作为新疆野苹果遗传图谱构建的作图群体;株系间无重复现象;64对SSR引物组合在作图亲本间共检测到232个多态性位点,其中有191个位点在P<0.01水平上符合孟德尔期望分离比,占多态性位点总数的82.30%。【结论】选取该群体作为构建新疆野苹果遗传连锁图镨的分离群体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八棱海棠肌动蛋白基因(MrACT)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 Makino)为材料,抽取RNA,反转录成cDNA。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5’-RACE获得长度1121bp的片段、3’-RACE获得883bp的片段,再通过设计引物扩增得到八棱海棠中一种肌动蛋白基因的cDNA的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1134bp,推测其编码377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16,其编码的氨基酸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ctin7编码的氨基酸只有2个氨基酸差别。通过对八棱海棠MrACT基因的表达分析,发现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本文为进一步利用RT-PCR技术,以MrACT基因为内标,研究八棱海棠其他基因的丰度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八棱海棠与苹果品种亲和性的微嫁接早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慎春  乔玉山  彭明炜  章镇 《果树学报》2005,22(2):97-100,F002
用微嫁接法鉴定嫁接亲和性的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方法对嫁接成活率和生根率有较大影响,生根 愈伤同步的方法可以同时获得较高的嫁接成活率和生根率。转番茄铁载体蛋白基因八棱海棠(Malus micromalus)与 苹果(Malus pumila)品种富士,嘎拉以及新红星嫁接成活率分别为93.33%,92.86%,73.34%。嫁接后15 d左右,接穗 新叶开始生长;嫁接后2个月,嫁接苗移栽成活率分别为73.07%,73.91%和55%;移栽后3个月,3种嫁接苗的茎杆 粗度均匀,无大小脚现象。初步结果显示,转基因八棱海棠与富士、嘎拉均具良好的嫁接亲和性,而与新红星的嫁接 亲和性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