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中草药与抗生素作为添加剂对本地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本地鸡设计了A、B、C、D四种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A组(混合型基础日粮+中草药添加剂)平均日增重比B组(混合型基础日粮+抗生素添加剂)、C组(玉米型基础日粮+中草药添加剂)、D组(玉米型基础日粮+抗生素添加剂)分别提高20.03%、18.3%、46.8%,与B、C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与D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经济效益以A组最好,比B、C、D组分别提高26.37%、26.05%、59.75%。平均采食量A组比B、C、D组分别提高1.20%、0.87%、9.87%。A、B组比C、D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9.94%,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提高26.04%。A、C组比B、D组平均日增重提高22.04%,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提高22.67%。因此,用稻米来代替部份玉米,用中草药添加剂代替抗生素添加剂是可行的,且能获得较好的日增重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李海卫 《畜禽业》2005,(9):10-11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7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3.
刘安芳 《畜禽业》2003,(2):38-39
选用1日龄健康樱桃谷肉鸭6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肉鸭,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C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2%、0.4%的双乙酸钠。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双乙酸钠对肉鸭日增重、瘦肉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肉鸭的成活率和屠宰率、皮脂率无显著影响(P>0.05)。B组日增重比A组提高了8.65%(P<0.05),比C组提高了5.45%(P>0.05);B组料肉比较A组降低了11.52%(P<0.01),较C组降低了3.29%(P<0.05);B组的成活率与A组、C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B组每只肉鸭分别比A、C组多盈利1.04元、1.06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处理的栓皮栎橡子代替玉米对肉鸡生长性能、表观代谢率及血液指标影响。方法 将1日龄500羽雏鸡,分成5组。其中A组作为对照组(玉米-豆粕基础日粮),B组为添加10%生橡子,C组为添加20%生橡子,D组为添加10%的橡子(浸泡在水中24 h),E组为添加20%的橡子(浸泡在水中24 h)。在21 d和42 d时分别按重复称鸡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42 d收集粪便测定饲料与粪便中的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能量、钙、磷含量,计算饲料养分的表观代谢率;试验42 d采血,检测血清中白蛋白、总蛋白、葡萄糖、尿素氮。结果 在生长性能方面,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E组日增重和采食量均显著降低(P<0.05);在表观代谢率方面,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E组的粗蛋白、能量、粗脂肪、钙、磷表观代谢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粗纤维表观代谢率有显著增加(P<0.05);在血液生化方面,与A组相比C组显著降低(P<0.05),B组、D组、E组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指标影响均不显著(P>0.05)。结...  相似文献   

5.
选用日龄、体重相近的生长肥育猪76头,按照配对试验设计分成2个处理,即对照组与试验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重复中生猪头数依次为8、10、10、10。配对的两个重复,随机地分配在对照组和试验组。研究黄金I号饲料添加剂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日增重、料重比、经济效益3个指标上,试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分别是提高29.4%(p<0.01)、降低19.90%(p<0.01)、多增收77.7元/每头。  相似文献   

6.
三种肉鸭日粮A、B、C进行对比饲养试验,A为对照组基础日粮,B为基础日粮+50mg/kg喹乙醇,C为基本日粮+100mg/kg阿散酸。经过42d的试验,结果显示:只均增重B组比A组高11.97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B组比C组高9.85个百分点,差异显著(P<0.05),A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A、B、C组饲料利用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每只鸭毛利B组、C组比A组分别高1.45元、0.2元。试验表明B组饲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选择20头50~55kg的长荣二杂肉猪,随机分成试验和对照两组,试验组投喂混合精料+青贮甘薯,对照组投喂混合精料+鲜甘薯,60d育肥结果为:试验组平均日增重678.33g,对照组平均日增重570.00g,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增重19.01%(P<0.01);试验组增重收入除去混合精料、青贮甘薯成本后,头平均盈利81.62元,对照组增重收入除去混合精料、鲜干薯成本开支后头平均盈利68.08元,试验组比对照组头平均多盈利13.54元,提高经济效益19.80%。  相似文献   

8.
王林  胡荣  瞿永前 《畜禽业》2011,(12):22-23
选择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72头,分为4组,每组18头,公母各半,组内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猪。试验1、2、3和4组分别饲喂混合饲料+中草药组方1(中草药1组)、混合饲料+中草药组方2(中草药2组)、混合饲料+抗生素(抗生素组)和混合饲料(对照组)。进行饲养试验,测定生长肥育性状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中草药组日增重较抗生素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9.02%~10.63%(P<0.05)和15.27%~16.98%(P<0.01);节省饲料7.85%~8.77%和13.35%~14.20%;背膘降低6.3%~7.8%(P>0.05),眼肌面积提高13.65%~14.81%(P<0.05),瘦肉率提高3.48~3.93个百分点(P>0.05);大理石纹评分提高9.38%~12.50%(P<0.05)和12.90%~16.13%(P<0.01);失水率降低3.75~4.79个百分点(P<0.01);肌肉剪切力值降低8.47%~10.06%和7.79%~9.83%;粗脂肪提高18.53%~19.12%(P<0.01)和16.59%~17.16%(P<0.01)。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不同饲喂次数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实验设计,将24头长大二元生长肥育母猪(平均初始体重60kg),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头猪。3个处理分别为:(1)分别在7∶00和15∶30各投料一次;(2)分别在7∶00、11∶30和17∶00投料;(3)在7∶00、11∶30、15∶30和20∶00投料。每次投料后,各栏猪几乎不再采食时分别将剩余饲料收回。试验期为2个月,期间以周为单位记录增重和采食量,在试验开始、中期和结束时各进行一次背膘厚度测定和血样采集。结果表明:(1)饲喂4次的生长肥育猪在采食量和日增重上均高于饲喂3次和2次的处理组,但差异不显著,这种增重作用在第1、2周较为明显(P<0.05);但料重比又均低于其他两处理组;(2)在背膘厚度上随着饲喂顿次的增加有逐渐上升的趋势,Leptin浓度随着饲喂顿次的增加也呈上升趋势,日饲喂4次比日饲喂2次和3次分别提高21.71%(P<0.05)、27.51%(P<0.05),背膘厚度与Leptin浓度呈正相关。综合以上结果,本试验认为,生长肥育母猪(平均初始体重60kg)日饲喂2次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团头鲂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 A、B、C、C0 和 D五组团头鲂鱼种 (体均重 2 .35± 0 .2 0 g)的配合饲料中分别加 0、6 0 0、2 4 0 0、2 4 0 0和 4 2 0 0 U/ kg纤维素酶。其中 B、C、D组中加入的纤维素酶都经过适当的预处理 ,而 C0 组饲料则直接添加 2 4 0 0 U/ kg的纤维素酶。经 56天喂养试验 ,结果显示 :投喂 B、C两组饲料的鱼体增重率分别比 A组提高了 14 .59%和 34.18% ,饲料效率也分别提高 6 .0 6 %和13.6 4 % ;而 C0 和 D组的生长性能则与 A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肠粘膜抗氧化功能及养殖水体水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重为(51.0±2.3)g的健康草鱼300尾,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处理组1和处理组2),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组1和2分别饲喂含复合芽孢杆菌(105 cfu/克饲料,枯草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以1:1比例混合)和枯草芽孢杆菌(105 cfu/克饲料)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45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pH和硝酸盐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从第21d到试验结束期间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处理组1第35d除外)。芽孢杆菌的添加同时显著降低草鱼的死亡率(P<0.05),并提高了草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1和2草鱼的增重率分别提高了52.93%(P<0.01)和21.78%(P<0.05),特定生长率分别提高了44.44%(P<0.01)和16.67%(P<0.05);而且处理组1草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分别比处理组2提高了25.58%(P<0.01)和23.81%(P<0.01)。肠粘膜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能提高草鱼肠粘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上结果提示,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改善养殖水质和草鱼肠粘膜抗氧化功能,并显著促进草鱼生长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不同溶氧条件下黄颡鱼免疫机能及抗病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水温(28.4±1.0)℃时不同溶氧条件下(A组:(2.28±0.56)mg/L;B组:(4.04±0.38)mg/L;C组:(6.51±0.64)mg/L;D组:(9.11±1.24)mg/L)饲养8周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的免疫机能及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的抗病力。结果显示:A组脾脏系数、吞噬百分率极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1),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红细胞数(RBC)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细胞数(WBC)显著高于C、D两组(P<0.05);B组脾脏系数极显著低于C、D两组(P<0.01),吞噬百分率和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低于C、D两组(P<0.05),攻毒1周后,A组受试鱼累积死亡率显著高于B组(P<0.05),极显著高于C、D两组(P<0.01)。表明慢性低氧胁迫抑制了黄颡鱼免疫机能。饲养8周后各组黄颡鱼血清皮质醇水平和溶菌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这两个指标不宜作为鱼类慢性胁迫中的应激信号。  相似文献   

13.
Female northern whitefish were treated with salmon [D‐Arg6Pro9Net]‐sGnRHa emulsified in Freund′s incomplete adjuvant as a sustained release treatment (sGnRHa‐FIA) or with [D‐Arg6Pro9Net]‐sGnRHa dissolved in physiological saline as acute release treatment (sGnRHa‐PS). Females in four experimental groups (A, B, C, D) and one control group (E) were injected intraperitoneally as follows: A and B – sGnRHa‐FIA at doses of 50 and 25 μg kg?1, respectively; C – double injection (DI) of sGnRHa‐PS at 25 μg kg?1 administered 3 days apart; D – single injection (SI) of sGnRHa‐PS at 25 μg kg?1; and E –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a 1:1 mixture of FIA and physiological saline. All treatments induced and synchronized ovulation. Mean time to ovulat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 0.05) in GnRHa‐treated groups compared with control. Hormone treatments did not affect the relative fecundity. Sligh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ovarian fluid pH between group A and D (< 0.05). Except for group C, egg siz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1) in hormonally synchronized group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urvival to the eyed stage of eggs from females in groups A, B and C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 0.01) than in groups D and E. Per cent hatched alevins was lower (P < 0.01) in groups A, B and C than in groups D and E. We conclude that synchronization of ovulation in northern whitefish can be induced by a single acute injection of [D‐Arg6Pro9NEt]‐sGnRHa at 25 μg kg?1 BW if given near the natural spawning time determined by water temperature below 2°C.  相似文献   

14.
在23.7℃~31.2℃条件下,将初始体重约为31.65g的新吉富罗非鱼(NEW 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饲养在12只直径1.0m的圆形不锈钢桶中,每桶20尾,采用4种不同投喂模式饲喂47d:A组(每天投喂,对照组)、B组(隔天投喂)、C组(隔1d投喂3d)和D组(隔1d投喂5d),研究了不同投喂模式对新吉富罗非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D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包括对照组)(P<0.05),达到164.76%;B、C、D组的摄食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组和D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都达到70%以上。B组和C组新吉富罗非鱼仅有部分补偿生长能力,而D组显示了超补偿生长效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通过饥饿后食欲增强,摄食量增加实现,但饲料效率的提高对补偿生长也有一定的贡献。研究结果为罗非鱼的科学养殖及其补偿生长效应在生产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奶牛抗热应激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小鼠机体耐力的影响。试验分A、B、C、D4个处理,每个处理20只小鼠,分别喂以不同添加剂浓度的饲料21d[A组:0.5g/(10g体重)、B组:0.25g/(10g体重)、C组:0.13g/(10g体重)、D组0g/(10g体重)],每日光暗节律各12h,自由摄食与饮水。试验结果表明,A、B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C、D组(P<0.01),A、B、C组小鼠死亡数显著少于D组(P<0.05),受热90min后,A、B、C组小鼠肛温比D组分别低0.3℃、0.3℃、0.5℃(P<0.05),说明该添加剂具有一定的提高小鼠热耐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将初始体重为(580.9±44.65)g的大菱鲆成鱼按照低密度A组14.30 kg/m2、中密度B组20.49 kg/m2、高密度C组31.32 kg/m2的标准分为3个不同养殖密度组,并放养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120 d,同时对大菱鲆成活率、体重差异、饵料系数、溶菌酶水平及养殖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进行测定。研究表明,实验结束时A、B、C三组大菱鲆养殖密度分别达到30.09、41.30、60.07 kg/m2,各实验组成活率都在95%以上。大菱鲆养殖密度对增重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研究前期,并且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各实验组体重差异度出现显著变化(P0.01)。大菱鲆A、B、C组的饵料系数分别为0.73、0.75、0.82,与养殖密度呈正相关。研究开始第5天,高密度组大菱鲆溶菌酶水平升高,20 d后血液溶菌酶水平逐渐降低,40 d之后显著低于低密度组。研究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循环水养殖大菱鲆的不同密度对系统各项水质指标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COD浓度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各项水质指标显著升高,但高密度组各项水质指标均未超过渔业水质标准所规定的浓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107 CFU/g的芽孢杆菌制剂、中草药芽孢杆菌制剂、复合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研究4种微生态制剂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肠道菌群及抗病力等的影响。结果显示:(1)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均可显著提高罗非鱼的增重率(P<0.05),对成活率和饲料利用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而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对罗非鱼促进生长效果最佳。(2)饲料中添加4种微生态制剂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肠道中的细菌总数、芽孢杆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4种微生态制均可改善罗非鱼的肠道菌群结构,以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改善效果最佳。(3)经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后,罗非鱼对照组全部死亡,4个实验组只有部分死亡。鉴定发现,吉富罗非鱼的死亡均由感染无乳链球菌所致,试验组罗非鱼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1.42%(B组)、58.62%(C组)、58.62%(D组)和68.93%(E组),以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组的免疫保护率最高。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中草药复合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吉富罗非鱼生长指标、改善其肠道菌群结构和增加抗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