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不同优良蚕品种在不同的上蔟环境中吐丝面结成的蚕茧性状的调查,发现在合理的环境中上蔟时,茧形大,上茧率高,缩皱细,茧丝的强力大,伸度适当,净度成绩好。而在其他环境中上蔟,都不同程度地对茧丝品质有影响,特别是多湿环境上蔟时对茧质性关的影响最大。因此上蔟环境的合理控制是生产优质原料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蔟具和上蔟环境下 ,上蔟后第 3 d(完成结茧 )至 7d(完全化蛹茧 )蔟中蚕茧水分含量及茧层含水率动态变化的测量分析 ,研究了蔟具和上蔟环境影响蚕茧解舒率的内部机理 ,并探讨了早采茧、出售毛脚茧对茧质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朱良均  林柯 《蚕桑通报》1998,29(4):9-11
通过调查不同上簇环境中所结蚕茧的性状,发现合理上簇环境中所结的蚕茧茧质优;恩赐 不合理上簇环境中所结的蚕茧次下茧多,且茧形小,茧色差,缩皱粗、乱、深,丝胶溶失率低,解舒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增加蚕农的经济收入,盐城市亭湖区蚕桑站正积极全面推广方格蔟室外预挂、室(简易蔟室)内营茧新技术,并受到广大蚕农的一致欢迎,他们都说“室外上蔟真是妙,结的蚕茧大又好”。方格蔟室外上蔟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5.
研制蓖麻蚕高效自动上蔟器(含自动上蔟匾和自动上蔟板两种),目的是为了节省蓖麻蚕捉熟蚕上蔟和采茧用工、用时、降低养蚕劳动成本、提高蚕茧质量,增加饲养蓖麻蚕经济效益。蓖麻蚕高效自动上蔟器与传统利用树枝作为上蔟器相比,自动上蔟器折算100条熟蚕上蔟节省时间达1min26sec,采100粒茧节省时间达2min8see,不结茧蚕减少8-19条,上蔟后2d蚕茧含水率降低6.37%,薄皮茧率降低83.33%,茧层率提高达6.98%。  相似文献   

6.
不同上蔟处理对茧质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茧质量直接关系丝绸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最终将影响蚕桑业的兴衰。近年来 ,秀城区的蚕茧质量呈下降趋势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由于评茧方法不科学 ,优茧得不到优价造成的 ,但也与蚕品种、养蚕技术、环境条件、上蔟处理、售茧环节及鲜(干)茧处理等有关。本文根据农村生产实际 ,于今年春蚕期 ,对不同上蔟处理对茧质影响进行试验探索 ,现总结如下 :1试验设区试验在秀城区余新镇余西村养蚕大户范洲明户进行 ,该户共养春种8张 ,品种为菁松×皓月 ,5龄期采用简易蚕台地蚕育 ,5龄饷食后一直不除沙。本试验在上蔟前一天…  相似文献   

7.
地蚕推广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兰霞 《蚕桑通报》1996,27(1):45-47
地蚕推广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湖州市农业局陈兰霞目前蚕茧生产、推广应用纸板方格蔟上蔟,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市于1982年开始搞试点,199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方格蔟上蔟技术,生产实践证明,方格蔟茧的内在质量明显优于蜈蚣蔟茧质量。蚕茧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8.
家蚕自动上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仕贵  骆文 《四川蚕业》2005,33(2):35-36
近年来,各地蚕区随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蚕业的不断兴起,传统的人工捉蚕上蔟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蚕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经过多年摸索,终于摸索出具有省工、省力、省成本和高效益特点的家蚕自动上蔟新技术。此法操作起来十分简便,主要是利用熟蚕向上爬的生理特性,在家蚕老熟时,将所用蔟具(各种蔟具都能使用)直接铺放到蚕座上,使熟蚕自动爬上蔟具吐丝营茧。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凡采用自动上蔟法的蚕农均大幅度地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用工,节约了生产成本,还有效地避免了过去人工捉熟蚕时造成的蚕体抓伤、扯伤和用蚕箔、筛子、盆子装盛熟蚕时造成的挤压等伤害,减少了蔟中病死蚕,增大了熟蚕结茧率,提高了蚕茧产量,且因自动上蔟蚕老熟齐一,上蔟后吐丝结茧快速,加之浮蚕少,减少了蚕尿对先结蚕茧的污染,提高了蚕茧品质,从而提高了养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蔟具及蔟中环境对茧质的影响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蔟具及上蔟环境蚕茧茧质的调查分析 ,研究了蔟具和上蔟环境对茧质的影响。试验证明 :蔟具和蔟中环境对茧质的影响差异显著 ,以使用纸板方格蔟上蔟和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进行蔟中保护 ,茧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上蔟要点     
蚕饲养进入5龄上蔟阶段,如何抓好蚕儿上蔟后管理,过好上蔟关,避免不结茧蚕发生及黄斑茧增加,至关重要。1做到饱食适熟上蔟,在保证旺食期吃饱基础上,避免生蚕上蔟,“多吃口叶,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优良蚕品种在不同上蔟环境中结成的蚕茧缩皱,发现市温多湿环境中上蔟的蚕茧缩皱粗、乱、深,茧层丝溶推率较低,解舒率。适温环境中上蔟的蚕茧缩皱细、齐、浅,丝脱溶推率市,解舒优。缩皱粗细与解舒率、解舒丝长吁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雄蚕茧不同烘茧方法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雄蚕茧,常规的烘茧工艺可以达烘茧的要求,影响解舒率的最主要因子,还是族中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和掌握采茧时期和烘茧温度对蚕茧解舒的影响,对常规饲养的两广二号蚕茧进行烘干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上簇第7天烘茧最好,烘茧温度为105℃时解舒率最高。在实际生产中,要适时采茧,上簇足7日始烘茧,同时要防止高温急烘和低温闷烘。  相似文献   

14.
五龄饷食时间与盛熟时间及茧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四龄止桑后的同批蚕进行早、中、晚三种饷食时问的比较,其四鼠就鼠时间分别为30、36、48小时。以此探讨五龄饷食迟早与盛熟时间及茧产量的关系。结果晚上饷食区的盛热时间比早上、中午饷雷区晚,但盛熟均在白昼。产茧量随饷食对间的推迟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气温湿度与春茧解舒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瑞华 《蚕桑通报》2004,35(3):16-18
通过对1991~2000年海宁市春茧解舒率与大气温湿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春茧解舒率与大气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此基础上结合24年春蚕上蔟时段的天气情况分析,提出有利于春茧解舒率提高的春蚕收蚁适宜时间.  相似文献   

16.
家蚕春秋兼用品种“明·丰×春·玉”的育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利用杂交育种及多元杂交种选配技术,育成了优质、高产、易繁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明.丰×春.玉。经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好养,茧形大,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5龄1日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秋丰×白玉提高5.22%、11.26%、7.72%,解舒丝长、洁净、鲜毛茧出丝率优于对照,蚕种繁育性能优良。2007年该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检验的方法,对门源草原毛虫茧在矮嵩草草甸中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雄茧(内有雄蛹)和雌茧(内有雌蛹或雌成虫或卵)的空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并测定了茧个体群大小,分析了聚集原因,为野外抽样调查,密度估计及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有色茧色素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机制,检测了有色茧主要色素物质的含量及其在家蚕5龄幼虫不同时期中肠、血液、丝腺组织中的消长变化,分析色素物质从中肠进入血液再转运到丝腺的时序差异。有色茧中,黄茧的色素以类胡萝卜素化合物为主,绿茧的色素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黄酮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家蚕5龄幼虫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的含量均呈现龄初低、龄末高的趋势,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肠>血液>中部丝腺>后部丝腺;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熟蚕组织中的含量是中部丝腺>后部丝腺>中肠>血液。2种色素物质含量变幅最大的是后部丝腺组织,结黄茧蚕和结绿茧蚕的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增加406.55%、202.50%,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分别增加211.80%、250.84%。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绿茧蚕大于结黄茧蚕,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5龄幼虫丝腺组织的绝对含量是结黄茧蚕显著大于结绿茧蚕,与在不同颜色蚕茧中检测到的2种色素物质含量一致。研究结果提示:黄酮类化合物在5龄幼虫中肠组织中积累较多,类胡萝卜素化合物在丝腺组织中积累较多;丝腺组织中2种色素物质的含量与茧色密切相关;来自桑叶中的2种色素物质经中肠消化吸收后,再通过血液进入丝腺组织并产生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19.
樗蚕茧解舒困难,缫丝易落绪,不好缫丝,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樗蚕茧只可做绢纺原料。利用本研究制订的煮茧和解舒工艺,缫得的茧丝长平均在300~400m左右,人工室内育茧的丝长最长409.5m;人工室外育茧的丝长最长478.13m。人工室外育樗蚕茧丝胶含量为25.29%,略高于人工室内樗蚕茧;茧层练减率为33.89%,略高于人工室内育樗蚕茧。用樗蚕茧加工制成的绵片疏松而有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