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应用氯前列烯醇进行水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是提高水牛繁殖力的有效措施。我们于1988年开始水牛同期发情的研究,主要采用15甲基PGF_2ā和进口的利特时(Lu-tyse)进行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开端。但因这两种激素价格较贵,于1991年采用以成本较低的氯前列烯醇为主,配合PMSG、FSH、HOG等不同配伍对水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1992年继续进行配伍组合配方的探讨。现将试  相似文献   

2.
奶牛和水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是在经典的定时输精技术基础上的延伸以及改良,目前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可以有效提高牛的繁殖水平,避免因发情延迟或不发情等带来的经济损失。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在奶牛和水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中对激素配伍和输精时间等方面的改良研究进展,为奶牛和水牛的繁殖育种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自1995年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奶牛养殖生产中。水牛与奶牛相比繁殖力低,体现在原始卵泡数少且发情征兆不明显。将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应用于水牛,可明显提高水牛的受配率与受胎率。本文综合比较了国内外水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程序,分析了各种程序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对加快该技术在水牛繁殖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梅花鹿人工输精受胎率,充分发挥良种优势,研究选择辽宁地区3个鹿场分别进行同期发情试验、常规(试情)输精试验和定时输精试验,每个鹿场均选择3~8岁、健康、营养状况良好、体型大小一致、繁殖机能正常的经产母鹿9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其中同期发情试验分为同期组Ⅰ、同期组Ⅱ、同期组Ⅲ,常规(试情)输精试验分为常规组Ⅰ、常规组Ⅱ、常规组Ⅲ,定时输精试验分为定时组Ⅰ、定时组Ⅱ和定时组Ⅲ,通过同期发情试验(CIDR+PMSG方法)探究不同剂量PMSG对母鹿发情率、受胎率和双胎率的影响,通过常规(试情)输精和定时输精试验探究不同输精时间对母鹿受胎率和双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发情试验中,母鹿发情率的表现为同期组Ⅲ(86.67%)>同期组Ⅱ(73.33%)>同期组Ⅰ(46.67%),且同期组Ⅱ、Ⅲ的发情率显著高于同期组Ⅰ(P<0.05);受胎率的表现为同期组Ⅱ(81.82%)>同期组Ⅰ(78.57%)>同期组Ⅲ(11.54%),且同期组Ⅰ、Ⅱ的受胎率显著高于同期组Ⅲ(P<0.05);双胎率的表现为同期组Ⅱ(16.67%)>同期组Ⅰ(9.09%...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半舍饲条件下西门塔尔杂交牛(西杂牛)同期发情率及情期受胎率,试验选择适繁西杂牛85头,采用孕酮阴道栓(CIDR)结合前列腺素进行同期发情和适时输精,并对不同种类前列腺素(律胎素、氯前列烯醇)进行同期发情效果比较;另外还选择适繁西杂牛133头,分别进行CIDR结合前列腺素适时输精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定时输精,对情期受胎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CIDR结合前列腺素进行同期发情适时输精时,使用律胎素效果优于氯前列烯醇,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GnRH定时输精情期受胎率高于采用CIDR结合前列腺素同期发情适时输精,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采用CIDR结合前列腺素进行适时输精时选择律胎素同期发情效果明显;采用GnRH定时输精总受胎率高于CIDR结合前列腺素适时输精,而且定时输精不需要观察发情,输精时间固定,便于有计划安排生产,更适于在规模化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同期发情处理对安化本地水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定时输精法、不同激素处理进行同期同期发情处理,并对比青年牛与经产牛对同期发情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注射Gn RH后18h~20h定时输精和注射Gn RH后观察发情症状适时输精的受胎率为分别为23.53%和37.04%;在同期发情处理后,在第一次配种后注射h CG、LRH-A3或Gn RH,受胎率分别为32.43%、29.17%和38.46%,对照组受胎率为21.05%;青年母牛的同期发情率为51.52%,显著低于经产牛的73.58%,青年母牛和经产牛配种受胎率和总体受胎率分别为47.06%、24.24%和46.15%、33.96%。因此,在安化水牛上适时输精要优于定时输精,第一次配种后注射一定剂量h CG和Gn RH能够提高受胎率,同期发情处理应尽量选择经产牛。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促使水母牛同期发情的经济、简便而效果良好的先进技术,为在农村广泛开展水牛杂交改良工作和应用冷冻精液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创造有利条件。国内外有关水牛同期发情的研究报告迄仍少见。我们于一九七七年开始应用国产dl~PGF_(1α)甲酯(简称PGF_(1α))、dl~15R、S)~15甲基PGF_(2α)(简称15甲基PGF_(2α))及英国进口PGF_(2α)类似物~ICI80996(简称CI)等药物,在农村中试验了水母牛258头,另外,自然发情对照组72头,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肌肉注射法效果不比子宫输入法差(P>0.05),而且简便,但肌注药量应为  相似文献   

8.
新疆细毛羊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大多数细毛羊每年产1胎,多为1胎单羔。因此,受胎率是决定养羊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定时输精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母畜的利用率和受胎率,已成为养羊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为了提高绵羊的繁殖效率,本试验采取3种不同方法分别对青年母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比较研究了发情后不同定时输精技术及输精时间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同期发情的处理方法均取得了较高的同期发情率,其中CIDR栓+PGF2α方法的同期发情效果较好;青年母羊最佳定时输精技术是腹腔镜输精技术;最佳输精时间为发情后的48 h。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研究对比了PGc、CIDR、PGC +PMSG和CIDR +PGc对 2 95头本地母水牛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的发情率和受胎率。同时对处理后发情的母水牛分别在第一次输精时肌注hCG、LRHA并以不注射的作对照 ,探讨hCG和LRHA对发情母水牛排卵和受胎的效果。也分析了同一处理方法对处女水牛和经产水牛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的差异。结果表明 :采用CIDR +PGc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最高 (85 .13%、4 6 .0 3% ) ,PGc +PMSG、CIDR和PGc组的发情率和受胎率分别是 73.0 1%和 4 3.4 8%、78.0 2 %和 4 3.6 6 %、6 4 .18%和 4 1.6 8%。CIDR +PG组的发情率极显著高于PGc组 (P <0 .0 1) ,其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各组母牛的受胎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发情的母水牛在第一次输精时肌注hCG或者LRHA3,排卵率为 89.78%和 91.38% ,极显著高于不处理母水牛 (5 9.74 % ) (P <0 .0 1) ;但受胎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本试验 4种同期发情处理方法在发情率上经产牛 (84 .4 7% )显著高于处女牛 (5 5 .91% ) (P <0 .0 5 ) ;但受胎率 (45 .6 1% :38.4 6 % )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
以杜湖杂交一代空怀母羊为试验动物,采用CIDR+PMSG+PG法进行同期发情和定时输精,研究PMSG剂量、母羊经产与否、同期发情处理季节对绵羊定时输精效果的影响,旨在为提高绵羊定时输精效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同期发情处理过程中注射330 IU PMSG组的情期受胎率(81.5%)显著高于250 IU PMSG组(70.0%)(P<0.05);初配羊的情期受胎率(85.2%)显著高于经产羊(75.8%)(P<0.05);在秋季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羊的情期受胎率(81.6%)显著高于春季组(70.7%)(P<0.05)。说明PMSG剂量、母羊经产与否,以及同期发情处理的季节,均对绵羊定时输精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水牛广泛应用冷冻精液、推广人工授精技术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在农村条件下难以鉴别母牛发情和适时输精的时间。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国内外应用PGF_(2x)或其类似物诱导水牛的同期发情已有少数报道。这些报道虽肯定了其溶解黄体的高效活性,但未能获得满意的受胎效果。国外,Khurana.N.K等(1982)报道用PGF_(2x)分别对14和7头摩拉青年水母牛一次和两次肌注(每次25mg)后用鲜精配种的第一情期受胎率平均只有20%;46头自然发情对照组的情期受胎率也只有17.4%。Perera,B.M.A.O等(1978)报道,用ICI80996两次肌注(每次500微克,间隔11天)35头水母牛后,用鲜精配种的情期受胎  相似文献   

12.
激素剂量对奶牛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奶牛繁殖性能,研究了不同剂量PGF_(2α)和GnRH对奶牛产后子宫复旧以及受胎率的影响。试验分别选择体况评分为2.5~4.0和大于4.0的荷斯坦奶牛各15头,作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将两组试验牛分别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A、B、C;n=5),进行3种不同剂量PGF和GnRH的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处理,并进行子宫黏液评分和直肠检测评分,分析奶牛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结果表明:对于体况评分在2.5~4.0之间的适中奶牛,PGF_(2α)和GnRH的剂量分别为0.6 mg和60μg时,通过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程序使得奶牛的发情时间最为集中,同期发情效果最理想,受胎率最高;对于体况评分高于4.0的较肥奶牛,PGF_(2α)和GnRH的剂量分别为0.8 mg和80μg时,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在不同群体中的实施效果,提升郏县红牛和夏南牛的繁殖效率,发挥地方良种的繁殖力。[方法]试验以100头郏县红牛和198头夏南牛为研究对象,采用戈那瑞林和PG 079同期发情方案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效果。[结果]100头郏县红牛的平均受胎率为76.4%,198头夏南牛后备母牛的受胎率为100%。[结论]同期发情定时输精处理的后备牛受胎率高于经产牛。  相似文献   

14.
《畜牧与兽医》2019,(12):15-18
为了研究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对牛群体繁殖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同一牛场内不同单元的经产奶牛,随机分为2个组,分别采用自然发情输精和同期发情定时输精两种方法对奶牛进行人工输精,比较两种方法对奶牛群体繁殖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同期发情组和自然发情组的参配率分别为,产后54 d之前为96.3%VS 12.1%,55~90 d为64.6%VS 44.6%,91~130 d为48.1%VS 50.1%,131~170 d为39.9%VS 38.7%,180 d内的总参配率分别为249.1%VS 145.5%;相应时段的同期发情组的受胎率为39.2%、36.7%、36.5%、33.9%、92.6%,自然发情组的受胎率为44.8%、47.3%、46.2%、46.1%、 67.5%;2个组的年繁殖率分别为93.8%VS 84.6%、空怀天数为(91.6±18.3)d VS (131.7±26.8)d、配种次数分别为2.5 VS 1.8、淘汰率分别为29.1%VS 13.4%。以上结果表明,在奶牛生产中,使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能显著提高牛群的繁殖力,缩短空怀时间。  相似文献   

15.
人工授精技术在奶牛养殖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了优秀种公牛遗传物质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扩散。准确、及时的发情鉴定是奶牛人工授精的基础,然而,由于奶牛产后不发情、发情症状不明显以及发情鉴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发情鉴定方法不科学等,实际生产中母牛发情检出率较低,影响了产后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减少母牛发情鉴定工作量,提高母牛发情检出率,甚至不用发情鉴定而直接定时输精,从而提高母牛参配率和繁殖力。本文综述了奶牛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原理,重点介绍了奶牛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方法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以期为奶牛繁殖和管理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水牛的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持续时间长、发情鉴定困难、输精时间和输精部位不易把握、易发卵巢机能障碍及子宫内膜炎等特点,导致水牛的受胎率偏低。笔者结合大理州家畜繁育指导站奶水牛场多年的饲养管理经验,对影响水牛受胎率的因素作出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提高水牛受胎率:把握个体繁殖规律、做好发情鉴定工作、重视发情高峰期的繁殖配种、采用同期发情、做好卵巢机能障碍及子宫内膜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同期发情技术是指控制发情周期,使一群母牛在预定时间内集中发情的处理方法。可以根据母牛发情表现输精,即在观察到发情征状后约12小时输精;也可不观察发情表现,在预定的固定时间输精,即定时输精或称成批配种。理想的同期发情技术应该使绝大部分被处理母畜发情同期,且能受胎。评价同期发情技术效果的方法有发情反应率(表现发情母牛占处理母牛的百分率)、同期受胎率(受胎母牛数占输精母牛数的百分率)、同期妊娠率(妊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同期发情处理、种公羊的选择、精液的采集和处理及人工授精等几个方面对山羊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进行了概述,以期为该技术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PGF)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同期发情和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在青年奶牛中的应用。选择1 046头澳大利亚进口荷斯坦青年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自然发情人工授精配种(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前列腺素F2α(PGF2α)诱导母牛发情或按照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程序(Ovsynch或Ovsynch+CIDR法)处理母牛后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组),统计同期发情率、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青年奶牛人工授精后不返情率和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21d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1%和35.3%,P0.05)。试验组中,1次PG法、间隔7d2次PG法和间隔11d2次PG法的同期发情率分别为76.1%、81.7%和84.6%,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期排卵-定时输精组中,Ovsynch法(GPG)和Ovsynch+CIDR法(GPG+CIDR)的不返情率、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和21d妊娠率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输精人员可显著影响青年奶牛的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P0.05),而不同公牛常规冷冻精液对青年奶牛第一次人工授精妊娠率无显著影响(P0.05)。同期发情及同期排卵-定时输精技术可使青年奶牛集中发情,提高参配率,从而提高21d妊娠率,有效加快青年奶牛人工授精效率,降低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