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0年元月19日在南宁对广西蚕业指导所申请的蚕、桑新品种"桂蚕一号"、"桂桑优62"、"桂桑优12"进行了审查和鉴定.  相似文献   

2.
唐翠明 《广东蚕业》2006,40(3):48-49
由我所育成的果桑品种“粤椹大10”和桑树多倍体杂交品种“粤桑10号”、“粤桑11号”及家蚕四元杂交种“粤蚕6号”于2006年1月10日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召开的第二十五次品种审定会议上通过审定,审定编号依次为粤审桑2006001、粤审桑2006002、粤审桑2006003和粤审蚕20060  相似文献   

3.
粤桑2号是广东省蚕业所育成的高产优质三倍体桑树新品种.199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2000年列入国家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计划.  相似文献   

4.
广东新桑品种-多倍体杂交桑粤桑1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来,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生长速度快、叶片大、叶肉厚、桑叶产量高、叶质优、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已在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区、市)蚕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广东新桑品种一多倍体杂交桑粤桑11号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采用多倍体育种技术与杂交育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来,该品种具有群体整齐、生长速度快、叶片大、叶肉厚、桑叶产量高、叶质优、适应性广等特性,于2006年1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6.
《北方蚕业》2008,29(3):70-70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科研人员选育成功的家蚕新品种陕蚕六号、四倍体桑树新品种陕桑402通过了由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7.
<正> 新桑品种川7657系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培养而成。经过十六年的观察调查及室内鉴定和二年省区试结果及农村推广应用后,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能,平均亩桑产叶量1807.41kg,比对照湖桑32号高12.14%。1996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通过审定发给品种审定合格证书。现将川7657桑的鉴定结果分述如下: 1 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专业组于1994年3月17日在华南农业大学专家楼召开桑、蚕新品种审定工作会议。会议由省丝绸(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农艺师、专业组组长余炳球主持。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专业组副组长、省丝绸(集团)公司总农艺师、高级农艺师毛铿祖,省蚕研所所长、副研究员肖练章,华南农大蚕桑系主任、副教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3日,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国品审〔2010〕3号文发出"关于成立国家蚕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的通知"。国家蚕品种审定专业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17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国家级蚕品种审定工作,对已完成品种试验的蚕品种进行初审,并对蚕品种的资源保护和利用、选育、鉴定、繁育、推广和产业发展进行指导。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为国家级蚕品种试验组织单位,负责组织国家级蚕品种试验,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申请,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11年接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育成的桑蚕新品种粤蚕黄茧1号(泰圆.泰黄×7532.湘晖)参加省2011-2012年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品种审定工作顺利完成。现将2年的品审鉴定工作汇总报告如下。1品比鉴定工作安排根据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相关规定和要  相似文献   

11.
<正> 根据农牧渔业部(82)农(农)字第94号,关于《全国桑品种审定条例》的通知和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确定本单位为全国桑品种审定鉴定网点黄河流域鉴定点,从1983年开始,承担7307,707、湖桑87号、新一之濑、选792、临黑选、湖桑32号、藤桑等八个中晚生桑品种鉴定任务。1987年按田间设计栽植,根据《全国桑品种审定工作细  相似文献   

12.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桂桑6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桑树优良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不仅具有产叶量高,耐旱、抗高温性能较强的特点,而且桑叶品质好,检测桑叶干物质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达到25 .0% ~27 .2%,是既适合养蚕用桑,也适合作为畜禽饲料用桑的品种.近年来,"桂桑6号"在广西蚕区推广种植深受广大蚕农喜爱.为了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将《桑树新品种"桂桑6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纳入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并在广西天峨县实施2年,促进了蚕农增收,农业增效,在天峨县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桑品种川 799系四川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采用辐射育种与杂交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经多年室内观察调查及鉴定和 2年区试结果 ,农村示范推广应用 ,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 ,平均 1 /1 5公顷 (即每亩 )产桑叶 1 ,551 .53kg ,比对照湖桑 32号高1 1 .6 4%。 1 996~2 0 0 0年列为省科技厅“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选育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桑树主攻品种 ,2 0 0 0年1 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桑树专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合格品种。现将川 799桑品种的性状介绍如下 :1 选育经过1 979年以油桑自然杂交种子经 6 0 Co -r射线 ,2…  相似文献   

15.
粤枫一号四元一代杂交种是省丝绸集团蚕种繁殖试验所培育的夏秋用蚕品种。按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的要求,省新蚕品种鉴定工作小组于1997~1998年对该品种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实验室和农村生产共同鉴定,并于1999年4月13日在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四川省首例优质、高产人工四倍体桑树新品种团桑6号(编号:川审201303)和团桑11号(编号:川审201304),于2013年5月5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田间技术鉴定,同年11月28日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桂桑5号""桂桑6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桑树优良新品种,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桑树新品种"桂桑5号"属三倍体杂交组合(3x),利用种子繁育,育苗较易.主要农艺性状:植株群体整齐;树型高大,生长势旺,耐剪伐,发条数较多,枝条直立、较长;发芽早而落叶较迟,叶形大而长,叶肉较厚,叶色深绿;耐旱,耐高温,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1999年4月13日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蚕桑专业组在广州东方丝绸大酒店召开了审定工作会议。蚕桑专业组组长余炳球,副组长毛铿祖、徐兴耀、廖森泰,成员李惠华、李宝喻、刘新国、张永文、林健荣、郭展雄、黄星光、梁洁芳、谭炳安共13人到会,专业组成员白碧璋因事请假。会议由专业组副组长毛铿祖主持,出席这次会议的还有省桑、蚕品种鉴定工作小组的有关成员共计二十人。  相似文献   

19.
“芙蓉×湘晖”桑蚕新品种是湖南蚕桑科学研究所近年育成的一对优良新品种,1986年通过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经农牧渔业部批准供各蚕区推广。国家审定认为这个新品种孵化、上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是在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领全下,全国桑树品种鉴定珠江流域鉴定点的任务。主要是鉴定各单位选育的一部份优良品种在珠江流域的适应性,为加速桑树良种化,促进蚕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桑品种 1.育2号: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湖桑39x广东桑育成的。 2.试11.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利用中桑5801x四209育成的。中桑5801是由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利用湖桑38x广东桑育成。四209是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