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温度:温度是育雏的关键,它直接影响肉仔鸡的生产成绩。一般来说,在鸡苗入舍前1~2天就应开始升温,待进鸡前2~4小时舍温必须达到32~35℃,一周内应保持此温度,从第二周开始每周下降2~3℃,五周龄以后温度可保持在21~23℃。 二、饮水与开食: 1.饮水:雏鸡入舍后,为使其尽  相似文献   

2.
试验通过在冷热温度环境下分析地方优质鸡血清免疫指标以及相关酶活性变化情况,旨在为选育抗逆性较强的地方优质鸡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160日龄健康济宁百日鸡、琅琊鸡、沂蒙鸡各9只,依次置于-5℃、15℃、35℃三种温度(湿度55%)的环境控制舱中饲养48h,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指标。结果显示:沂蒙鸡在-5℃和35℃温度环境下IgA水平显著高于济宁百日鸡(P0.05),而IgM水平显著高于琅琊鸡(P0.05),并且在15℃温度环境下IgA水平显著高于琅琊鸡(P0.05),IgM水平显著高于济宁百日鸡(P0.05);-5℃、35℃时沂蒙鸡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琅琊鸡(P0.05);-5℃环境下碱性磷酸酶水平与15℃比较略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35℃比较显著下降(P0.05),并且品种间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结果表明,沂蒙鸡在不同温度环境下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济宁百日鸡和琅琊鸡,而冷热应激环境下沂蒙鸡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琅琊鸡。  相似文献   

3.
马希景 《猪业科学》2003,20(2):29-30
通过饮水接种疫苗仍是养鸡生产上使用的一种主动免疫常用方法。正确地使用饮水接种疫苗 ,乃是保护鸡群免受疫病危害的一种有效技术措施。通过饮水接种获得保护的疾病主要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及禽脑脊髓炎等。影响饮水免疫成效的因素较多 ,归纳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点。1 停止饮水时间 为了使鸡群中大部分鸡都得到有效的疫苗接种 ,必须使鸡产生适当程度的渴感。根据经验 ,大多数鸡群要经过 2 h才能使鸡产生渴感 ,然后再给予疫苗。但是 ,还要根据环境因素 ,特别是舍温进行调整。如果舍温高 ( 2 9℃~ 32…  相似文献   

4.
鸡病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防疫环节落实的不彻底、不完善。要想使鸡病防治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采取综合防疫措施。1加强管理①温度。一般进雏第1周舍温33~35℃,以后每周降低2℃。最低温度肉仔鸡一般不低于20℃,蛋鸡不低于15℃。湿度:雏鸡舍内湿度可适当大一些,中鸡以上则湿度宁低勿高。②密度。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大小、饲养方式及生产用途等的不同合理设置密度,使每只鸡都有充足的饮水、采食及休息的空间。③通风。及时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④其他。鸡场内进行封闭饲养,饲养人员固定,禁止相互串舍;饲料、饮水符合卫生要求;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5.
(一)保温 畜禽生长的适宜温度在20℃左右,冬季畜禽舍内的温度保持在16~20℃为宜.对于雏鸡,1~3日龄的,舍温保持在35℃,1周龄的,舍温保持在35~32℃,1~2周龄的,舍温保持在29~32℃,2~3周龄的,舍温保持在27~29℃,3~4周龄的,舍温保持在24~27℃,4周龄以后,舍温保持在28~2l℃.产蛋鸡的舍内温度最低要在3℃以上.  相似文献   

6.
有人试验: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蛋鸡的采食量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平均舍温每上升1℃,采食量递减1.7%。其实,环境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均为蛋鸡生产的制约因素,高温尤甚。鸡无汗腺,夏季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体热。一般认为,产蛋鸡适宜的环境温度大体为15℃~23℃,当舍温达到25℃以上时,鸡的采食量开始减少,蛋壳变薄,蛋白变稀;当舍温升高达28℃以上时,鸡多靠展翅散发体表热量,张口喘息以排除体热,产蛋量下降10%~20%,食欲降低,如舍温上升至32℃以上,食欲大减或消失,产蛋率急剧下降或停产;若舍温升高至35℃以上时,鸡群随时有发生中暑与死亡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蛋鸡营养需要与环境相关估测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鸡的能量和蛋白质食入量与舍温呈强负相关,舍温25℃时,每升高1℃,代谢能(ME)食入量减少4.94千卡/日、只,蛋白质减少0.40克/日、只,产蛋性能下降。高温下(30℃以上)高能量日粮对鸡体有害,提高日粮蛋白质含量可消除或缓解高温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温季节每日每鸡的ME食入量不应超过260千卡,粗蛋白质不低于20。  相似文献   

8.
遗传学家优里布德指出,随着家禽的逐渐变老,应该逐渐增加产蛋鸡的舍内温度。在开产时,舍内温度不应高于19—20℃,到产蛋末期,舍内温度应增高达28℃。这对刺激鸡只在开产早期加强摄食是重要的。这不仅仅是在饲养期通过长期的限制饲养—不在14—15周龄以后,而是通过维持开始的舍温在19—20℃而实现的。优里布里德建议,当母鸡群达到35周龄,蛋重约58—60克时,舍温应提高到24℃,在45周龄以后,舍温应增加到27℃或28℃。一般情况下,舍温每增加1℃,日饲料消耗下降1.5克/鸡。  相似文献   

9.
鸡没有汗腺 ,全身覆盖丰满的羽毛 ,散热能力差 ,因此夏季管理的关键是防暑降温 ,促进食欲。鸡的适宜产蛋温度是 1 3~ 2 0℃ ,2 5℃表现出产蛋率降低 ,超过 2 7℃时 ,鸡饮水增多 ,采食量减少 ,当气温达到 3 0℃时产蛋率显著降低 ,蛋壳变薄。为此 ,笔者介绍以下防暑降温方法。(1 )减少鸡受到的辐射热和反射热。为防止阳光直射 ,可在鸡舍四周植树或搭凉棚遮荫 ,但不要影响通风 ;为防止地面裸露 ,以减少反射热 ,在鸡舍周围最好种植牧草或草坪 ;屋顶喷水 ,可使舍温降低 5~ 1 0℃。(2 )加大鸡舍内的换气量和气流速度。当气温高时 ,加大换气量舍…  相似文献   

10.
乌骨鸡是我国特有的名贵鸡种,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目前国内外市场对肉用乌骨鸡的需求量很大,养殖效益较高,饲养肉用乌骨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科学育雏  1做好进鸡准备。对育雏的鸡舍进行彻底清扫,堵塞鼠洞,然后用2%~3%的火碱水喷洒消毒一遍,最后密闭鸡舍,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薰蒸消毒。  2合理控制温度。乌骨鸡体型小,雏鸡御寒能力差,应采用高温育雏法。即1~4日龄保持舍温34~36℃,4~7日龄保持舍温33~35℃,以后每周下降2~3℃,但应逐渐降温,不要在一天内突然降温2℃以上。到第5周后要求保持舍温在22…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地在饮水中给雏鸡投药,必须知道雏鸡对水的消费量。美国麦迪逊城威斯康辛大学家禽科学部,于1980和1981年4月各进行了一次试验。方法是:把离开孵化器5~8小时的来航雏鸡(谢佛288)分养在12个地面鸡栏中,每栏7.5只。舍温32摄氏度左右。饲料是玉米,大豆、肉粉、鱼粉,添加食盐0.5%。每天测定一次饮水量,并测定对照饮水盘的蒸发量,连测七天。两年试验的平均值是:每千只雏鸡第一周龄各日消费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创立测定真正代谢能(TME)的适宜方法,曾经用12月龄白莱航小公鸡研究了周围温度、收集排渣物的时间、饲料食入水平对饲粮TME 值的影响。鸡关在人工气候室(凉的:5—15℃;高的:25—35℃,对照:22℃)个体鸡笼内。鸡先绝食48小时,然后填食25克饲粮。拉出的排泄物在以后的48小时收集。在凉气候室所得 TME 值显著地高干热室和对照室,而且绝食鸡内源能的损失在凉气候室者要大于热室和对照室的鸡。第二试验是在空调室内  相似文献   

13.
为简化鸡精液稀释技术,对鸡精液稀释液进行恒温水浴或人体温预热,以及不同预热方式的孵化率检测,结果显示:(1)稀释液水浴,33℃比38℃精子活力与受精率要好;(2)舍温在16.4~29.9℃条件下,原精温度在31.40~35.00℃之间,体温预热温度在30.10~34.20℃之间,原精温度和体温预热温度均随舍温升高而升高;(3)冷季宜放在贴近皮肤的上衣口袋预热,热季宜放在贴近皮肤的裤袋,体温预热稀释液与原精的温差在2℃左右;(4)两种预热稀释液方案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孵化率比较,恒温水浴、冷季体温预热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热季体温预热,稀释组均高于原精组,有的阶段甚至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通过体温代替水浴预热稀释液来简化等温稀释技术完全可行,尤其夏秋季节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正> 据测定,成年鸡最理想的环境温度为20℃~25℃,当温度达到32℃以上时,会引起鸡生理、精神上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此时,鸡就会出现中暑现象,轻则影响生长和产量,严重时可迅速导致中暑死亡。因此,夏季加强对鸡中暑的预防是十分必要的。1 发病特点1.1 蛋鸡中暑多发于超过32℃的通风不良、卫生条件较差的鸡舍,中暑的严重程度随舍温的增加而加大,当舍温超过39℃时,可迅速导致蛋鸡中暑而造成大批死亡时,看上去体格壮、身体较肥胖的鸡往往最先死亡。1.2 晚上7~9点是中暑鸡死亡的高峰时间,夏季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5点的舍温是持续升高的,特别是对高温敏感的鸡来说,下午5~6点其体温调节功能已经发挥到极限,此时体温已升至热休克的临界温度(45.3℃),如不立即采取措施,使鸡迅速脱离热环  相似文献   

15.
环境温度是影响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维持鸡最适宜的舍温能保持产蛋率平稳和节省饲料。多年的养殖经验表明:成年鸡比较适宜的舍温为10~25℃,在此温度范围内,鸡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而过高的环境温度将会对鸡的生长发育、健康和生产力的充分发挥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1高温对鸡的危害因为鸡皮肤没有汗腺,不能通过排汗降温。当舍温超过30℃、通风不良时,鸡就会产生热应激,而且随着舍温的增高,其严重程度随之增大,尤其是种鸡。肉用种鸡对热应激的耐受性较差,当舍温超过37℃时,则可迅速导致热应激而造成大批的鸡中暑死亡。1.1临床症状经常…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鸡的体温调节与饲料诱导产热之间的关系,笔者通过给鸡进食与绝食后的抗寒性比较进行了探讨。试验选择3周龄肉公鸡,饲养在26℃的鸡舍内,在试验开始前2天,进食区、绝食区的鸡均为自由采食饮水,进入正式试验后,将舍温从26℃分别下调到了5℃和3℃,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两区鸡的体温均下降到了39.3℃,其中进食区的鸡体温下降幅度偏大。测定直肠温度发现,当舍温从23℃下降到8℃时,采食区的鸡基本稳定,绝食区的鸡下降到了最低点,鸡的心跳数也是进食区明显多于绝食区。当开始增加舍温后,进食区的4只鸡的温度都是17℃,绝食区…  相似文献   

17.
日本曾有人试验,将产蛋鸡分别饲养于舍温25℃、30℃、32.5℃、35℃条件下,饲喂营养水平相同、含粗蛋白质18%、代谢能13230千焦/kg的颗粒饲料,给以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结果证明,鸡的采食量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平均舍温每上升1℃,采食量递减1.7%。从而说明高温对蛋鸡生产的不利影响。其实,环境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均为蛋鸡生产的制约因素,尤其是高温。鸡无汗腺,夏季不能通过出汗来散发体热。一般认为,产蛋鸡适宜的环境温度大体为15℃~23℃,当舍温达到25℃以上时,鸡的采食量开始减少,蛋壳变薄,蛋白变稀;当舍温升高至28℃以上时,鸡多靠展翅散发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稀释液及研发能在种鸡场推广的鸡精液稀释技术,试验在夏季(30℃左右)采用渗透压分别为344,290,272 m Osm/kg的YHFB稀释液,利用舍温预热稀释液,并按精液与稀释液1∶2的比例进行稀释后输精检测种蛋的孵化率,对稀释技术在种鸡场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渗透压组以及对照组的受精率分别为0.74,0.77,0.72,0.76,受精蛋健雏率分别为0.91,0.90,0.92,0.95,入孵蛋健雏率分别为0.68,0.69,0.66,0.72,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母鸡群体较小,种蛋在30℃环境下储存集中孵化时极显著影响孵化率。其他条件相同,稀释技术操作者不同,稀释精液与原精输精,试验组与对照组鸡的受精率分别为0.88,0.91,且差异显著(P0.05),鸡胚存活率分别为0.80,0.87,且差异极显著(P0.01)。YHFB精液稀释液适应的渗透压范围较宽,对不同品种有很好的适应性,夏季高温采用舍温预热稀释液,实现等温稀释能简化鸡精液稀释技术。  相似文献   

19.
热应激是鸡为降低体内深部温度而发生的生理反应。其主要特征是: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喘气加重,饮水增多和双翅下垂。(一)热应激对鸡的危害蛋鸡生产的适宜温度是20~25℃,如果舍温超过此范围的上限温度,就会给鸡造成一种不良热应激反应,致使鸡出现采食量下降,摄入的能量、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减少,将会导致鸡产蛋量下降,鸡蛋变小,蛋壳变薄且质量差,鸡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将严重制约养鸡生产的安全和养鸡经济效益的提高。(二)减轻热应激的应对措施1.采取减少鸡舍太阳辐射,加大舍内通风,减少热空气入舍和增加…  相似文献   

20.
日本曾有人试验:将产蛋鸡分别饲养于舍温25℃、30℃、32.5℃、35℃条件下,喂营养水平相同、含粗蛋白质18%、代谢能13230kJ/kg的颗粒饲料,给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结果证明,鸡的采食量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平均舍温每上升1℃,采食量递减1.7%,从而说明高温对蛋鸡生产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