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6种杀线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5%涕灭威颗粒剂、5%米乐儿颗粒荆、3%呋喃丹颗粒剂、5%克线磷颗粒剂、40%甲基异硫磷乳剂、80%二氯异丙醚乳剂各1.0g、以及空白对照(CK)7个处理,开展防治根结线虫病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药效测定。烟草成熟采收期调查发病情况,并计算防效。结果表明;试验中各参试药品均对烟草根结线虫病表现一定的防效;涕灭威在室内药效测定和田间药效测定防效显著。5%涕灭威颗粒剂能抑制根结的形成,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是值得推广的杀线药剂。  相似文献   

2.
10%福气多颗粒剂防治黄瓜根结线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10%福气多颗粒剂对黄瓜根结线虫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67m^2用量1.3,2.0kg防效可达77%以上,增产率达38%以上,优于3.0kg5%的为好年冬颗粒剂,施药方式以撒施后混土为宜。  相似文献   

3.
巢进  田茂成  黄远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58-10559
[目的]研究2%高渗吡虫啉颗粒剂防治烟草蚜虫的最佳使用剂量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施用2%高渗吡虫啉颗粒荆3.75、6.00、7.50kg/hm2、15%涕灭克颗粒剂15kg/hm2和空白对照(CK)共5个处理,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距施药期20、27、34、41、48d蚜量调查时:处理A的防效分别为50.70%、61.20%、77.94%、85.08%、96.00%;处理B的防效分别为59.96%、75.铝%,94.34%、100.00%、100.00%;处理C的防效分别为66.60%、81.45%、98.48%、1130.00%、1130.00%;对照药剂15%涕灭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61.30%、70.34%、82.91%、66.56%、66.20%。7.5kg/hm2的防治效果在各个调查时期都高于其他处理。[结论]2%高渗吡虫啉颗粒剂的持效性比15%涕灭克颗粒剂长,使用安全,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推荐2%高渗吡虫啉颗粒剂的施用量应为6.0—7.5kg/hm2。  相似文献   

4.
戴鑫  张边江  章琦  毛善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000-13001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锰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SOD、POD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淮麦19号为试材,将小麦种子及幼苗分别用1%的NaCIO溶液和0.1%的NaCI溶液处理后,再喷施不同浓度的硫酸锰溶液(0.5、1.0、1.5、2.0、2.5mg/L),分别测定小麦幼苗的鲜重、根长、根重及叶片中SOD和POD的活性,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的锰处理对小麦幼苗生长及SOD、POD活性的影响。I结果]不同浓度的锰处理对小麦幼苗根长、苗高、鲜重的影响显著,锰处理浓度为0.5mg/L时小麦幼苗的根长、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9.6%、9.8%;锰处理浓度分别为0.5、2.0mg/L时,小麦幼苗的鲜重分别比对照减少了25.9%和27.2%;2.0mg/L的锰浓度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幼苗体内SOD和POD的活性,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1%、25.2%。【结论]该试验提出了合理的小麦施锰肥的技术,为农业生产实际服务。  相似文献   

5.
1996~1999年,从恩施州利用、咸丰、恩施、建始采集烟草根结线虫病标样21份,通过形态学、鉴别寄主及生物化学3种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恩施州烟草根结线虫主要有爪哇根结线虫[Meloidghyme jatanica(Trevb)Chitwood]、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me incognita(Kofcid and White)Chitwood]号小种,主要分布于利川、恩施。发病烟区在实行轮作的基础上选用抗病品种,并辅以5%涕灭威颗粒剂450g/100m~2或3%米乐尔颗粒剂405g/100m~2根区施药,防效达68.8%~7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麦杂交组合F2群体总戊聚糖含量的分布特点。[方法]以小麦杂交组合郑麦9405/皖麦19F2代随机群体为试材,分析335个单株籽粒的全麦粉总戊聚糖(TP)含量。[结果]双亲郑麦9405和皖麦19的总戊聚糖含量分别为7.55%和8.80%,B代群体的全麦粉总戊聚糖含量平均值为7.04%,总戊聚糖含量高于亲本皖麦19(8.80%)的单株占5.7%,低于亲本郑麦9405(7.55%)的单株占65.4%,介于双亲之间的单株占29.0%。其中,总戊聚糖含量高于9.00%的有11株,占3.3%,高于9.50%的有3株,占0.9%;低于5.00%的有14株,占4.2%,低于4.50%的有4株,占1.2%。[结论]在具有不同总戊聚糖含量亲本的杂交组合后代群体中,能够筛选出高、低总戊聚糖含量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增有 《上海农业科技》2013,(5):112-112,135
为寻找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农药品种,进行了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已唑醇悬浮剂15g/667m^2.30%苯甲·丙环唑乳油20mL/667m^2、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粒剂10g/667m^2在水稻孕穗末期施药1次,隔7d再施药1次,第2次施药后14d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59%、82.11%、78.36%,且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8.
5%涕灭威GR不同施药量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沈大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085-4085
研究5%涕灭威GR不同施药量(0、0.1、0.5、1.0、1.5、2.0 g/区)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 g/区5%涕灭威GR可有效防治烟草根结线虫病。  相似文献   

9.
化学药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甘薯茎线虫病发生严重的生产田块上种植商薯19和苏薯9号,比较了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5%涕灭威颗粒剂和5%特丁硫磷颗粒剂防治甘薯茎线虫病的效果.从病薯数、病薯率、病情指数和鲜薯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施用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7.5 mL/m2,可以达到控制甘薯茎线虫病的最佳效果并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防除直播水稻田禾本科杂草的效果和使用剂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浙辐203为供试水稻品种,施药试验设8个处理,4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纽设计,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施药时稗草处于2.5~3.5叶期、千金子处于1.5~2.0叶期。[结果]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可有效地防除稗草和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用药量900~1800g/hm^2。施药后45d对禾本科杂草总草株防效、鲜重防效分别达93.64%~94.86%和93.89%~95.12%,显著高于对照药剂10%氰氟草酯EC750mL/hm^2、50%二氯喹啉酸WP450g/hm^2及人工除草处理。[结论]40%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WP在直播水稻3叶1心期施药防除效果显著,其经济有效用量为900g/hm^2。  相似文献   

11.
2010至2012年从烟台地区8市/区的43个乡镇68个村的部分麦田采集土样,约有25%的麦田小麦孢囊线虫病已达到其危害的高风险水平。从调查结果看,地势平坦和海拔较低的地区发生较为严重,而山区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发生较轻;棕壤土、褐土等利于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沿海的潮土等不利于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对青海省7个地区24个县(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平均孢囊样品发生率为72.67%。海拔3501~3900m的青稞种植区孢囊样品发生率最高,达到了100%,2501~3500m海拔区段单位孢囊数最高,200g土样内平均孢囊数达到36.11~35.07个。不同生态区调查显示浅山地区单位孢囊数较高,脑山次之,浅、脑山地区单位孢囊数均明显大于川水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主要危害寄主为小麦和青稞。  相似文献   

13.
周银丽  张国伟  胡先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368-10368,10384
[目的]确定石榴线虫病害的种类,为更好地进行病害识别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3~2006年从云南主要石榴产区红河州蒙自县、建水县和曲靖会泽县采集225个石榴根系和根际土壤,对石榴寄生线虫的种类进行调查与鉴定。[结果]分离出一种根腐线虫,鉴定为咖啡短体线虫,属于垫刃目,短体科,短体亚科,短体线虫属。[结论]首次报道了寄生于云南省石榴根际的一种根腐线虫:咖啡短体线虫,石榴是该种线虫的新记录寄主。进一步研究咖啡短体线虫对石榴的危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近年在陕西省兴平市发现的一种新的有害生物,为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设置该虫害的发生、危害及药剂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小麦成熟期,小麦孢囊线虫在全市皆有发生,但为轻微感染,单株孢囊数均小于20,无中、重度感染田块。小麦播种前用吡虫啉+戊唑醇和吡虫啉+甲基异柳磷拌种,以及用阿维菌素、克百威和毒死蜱3种药剂处理土壤,均可降低小麦孢囊线虫的病情指数,增加小麦产量。吡虫啉+戊唑醇拌种对小麦孢囊线虫病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小麦出苗率、根系和分蘖等无影响。3种药剂处理土壤,毒死蜱处理的小麦增产率最高,为20.07%;克百威次之;阿维菌素最低,为4.23%。播种后踩踏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小麦增产率为1.73%。可见:克百威处理地块小麦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对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在安徽省的分布和主要麦区CCN的种类,以及群体间关系,调查了淮北等麦区小麦根系白雌虫,用"Zig-Zag"法在怀远等地采集土样,用Fenwick&Oostenbrink法分离土样中的孢囊并孵化得2龄幼虫,利用孢囊阴门锥形态及de-man法鉴定CCN种类,扩增ITS特征片段,用MEGA5.05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安徽省52%采样点检出CCN,淮河以北采样点均检出CCN,江淮麦区7%的采样点检出CCN,长江以南麦区采样点未检出CCN。发生在怀远、凤台、灵璧、界首和颍上麦区小麦根际CCN鉴定为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淮河以北发生H.avenae麦区占淮北小麦种植面积的41.6%,另外,怀远H.avenae群体和其他群体亲缘关系较远,群体间形态有一定差异,但和亲缘关系差异无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朱英波  史凤玉  李建英  龙茹  武云鹏  乔亚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77-21078,21081
[目的]鉴定野生大豆内生芽孢杆菌BHL3501并研究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鉴定了从野生大豆根中分离筛选到的1株具有杀线虫活力的内生细菌BHL3501,并研究了BHL3501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2龄幼虫活力的影响。[结果]BHL3501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发酵原液处理24h后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98.3%;10倍稀释液处理下相对抑制率为79.5%,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发酵原液处理24 h后,2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1%,各稀释浓度处理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结论]BHL3501代谢物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其2龄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寿县小麦“3414”田间肥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小麦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寿县"3414"小麦肥效试验结果,由函数法、地力差减法和养分校正法综合得出寿县小麦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结果]在当前寿县小麦生产中,氮肥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钾肥次之,磷肥的影响较小。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52.65%、25.15%、27.28%,平均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分别为0.89、2.37、0.70。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养分指标体系:低、中、高肥力时,氮的常规法测定值分别为51.21、77.89、93.46 mg/kg,磷的测定值分别为6.15、13.73、26.73 mg/kg,钾的测定值分别为41.81、122.82、171.07 mg/kg。[结论]结合寿县实际,黄白土田推荐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7.5、82.5、180.0 kg/hm2,黄淤土田推荐氮、磷施肥量分别为240.0、90.0 kg/hm2,不施钾肥。  相似文献   

18.
范志业  吴春西  宋小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39-10640
[目的]了解河南省小麦新品种省级审定情况。[方法]结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01~2005年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情况,从审定品种数量、育种单位、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浅析。[结果]2001~2005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共审定小麦新品种61个,53个适合水地种植,3个适合旱地种植,2个适合信阳麦区,3个适合南阳地区。科研院所育成品种有48个通过审定,公司、农场、农技站有13个品种通过审定。18个科研院所育成小麦新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1个种业公司育成的小麦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29个半冬性品种和31个弱春性品种通过省级审定。通过省级审定的中筋、强筋、弱筋小麦品种分别为534、、4个。[结论]河南省不同小麦生态区均有审定品种,不同类型育种单位之间审定品种数量差异较大,审定品种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9.
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15%铁灭克(Temik)、3%辛硫磷(Phosim)、5%线敌(Ethoprophos)、10%福气多(Fosthiazate)4种化学杀线虫剂及其不同剂量对小麦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5%铁灭克22.5 kg/hm2处理明显优于其他药剂处理,该处理在苗期、扬花期、灌浆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01%,60.81%和52.45%,收获后每100 g干土壤的胞囊数仅为2.67个,比对照减少95.29%;15%铁灭克15 kg/hm2、5%线敌30 kg/hm22个处理的防治效果次之,均在30%以上,收获后每100 g干土中胞囊数分别比对照减少82.94%和76.48%;5%线敌15 kg/hm2、10%福气多30 kg/hm2、10%福气多22.5 kg/hm2和3%辛硫磷22.5 kg/hm2几个处理的防治效果较差,均低于25%,收获后每100 g干土的胞囊数分别比对照减少54.12%,58.83%,68.24%和21.18%。从对小麦生长影响情况来看,15%铁灭克处理表现为促进生长,但5%线敌和10%福气多处理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而3%辛硫磷处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韩铮铮  韩相斌  高翀  李汉浸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54-14856,15002
[目的]研究2010~2011年度濮阳小麦生育发育期间的气象条件及其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了降水、日照、气温及形成产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2010~2011年度濮阳小麦播种以来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2010~2011年濮阳小麦播种到返青前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秋冬连旱天气,麦田受旱面积达99%,对小麦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但在成功实施人工增雨和灌溉共同作用下,旱情基本解除。由于政府指挥及时和农民管理措施得力,因此,2011年濮阳市小麦仍然取得了丰收。[结论]该研究为科学决策田间管理和小麦丰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