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紫花苜蓿在宁夏平罗县农业系统中的耦合效应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宁夏平罗县的自然条件,分析了紫花苜蓿在平罗县农业系统中的耦合点及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在平罗县种植紫花苜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成本纯收益率可达215.83%,同时预测了紫花苜蓿在平罗县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地下滴灌水肥耦合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滴灌条件下水肥互作模式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设置4个水分梯度(W1、W2、W3、W4)和5个肥料梯度(F1、F2、F3、F4、F5),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水肥耦合条件下苜蓿生长性能、干草产量及品质进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灌水施肥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株高、生长速度和分枝数,促进干草产量的形成和营养...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施磷条件下接种不同比例丛枝菌根真菌(AMF)与解磷细菌(PSB)对紫花苜蓿各器官、不同部位磷含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为提高紫花苜蓿的磷肥利用效率及优质高产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进行盆栽试验,设置5种接菌比例(AMF∶PSB)梯度[3∶7(J1)、4∶6(J2)、5∶5(J3)、6∶4(J4)和7∶3(J5)]和2种施磷(P2O5)水平[0(P0)和100 mg·kg-1(P1)],共计10个处理。通过对紫花苜蓿植株磷含量、土壤磷含量、干物质产量及磷素利用效率进行测定,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紫花苜蓿植株磷含量、土壤磷含量、干物质产量及磷素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适合苜蓿生长的最佳菌磷耦合模式,明确菌磷耦合下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及磷素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相同接菌条件下,紫花苜蓿的植株磷、茎磷、叶磷、花磷、根磷...  相似文献   

4.
系统耦合及其对农业系统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阐述了系统耦合的概念,相关原理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历程做了分类综述。在归纳系统耦合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对系统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开拓3个界面所发生的系统耦合机理和系统相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不同水肥组合对苜蓿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试验地位于河北廊坊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北京畜牧所试验基地,采用温室盆栽的试验方法,探讨不同水肥处理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的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采取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施肥梯度与3种灌水梯度。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对苜蓿的N、P、K含量有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的N、P、K含量都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增加;紫花苜蓿的全年产量与苜蓿的含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紫花苜蓿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大而增加,而降低了苜蓿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结合几项指标可知,增加施肥量与高水处理即250 kg·hm-2的施肥量与85%~90%田间持水量,可以提高苜蓿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山地-绿洲生态系统耦合模式与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桂林 《草业科学》2003,20(5):64-66
以肃南作为山地类型,临泽作为绿洲类型,从肃南四季草地草畜系统动态模型出发,通过对山地—绿洲子系统的能流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山地系统应施行草畜种间耦合,并与绿洲系统耦合。同时提出了山地—绿洲生态系统耦合的3种模式及产生的经济效益。指出了冬季补饲还可减小草地牧压强度,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与模型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本文探讨了山地子系统,绿洲子系统和荒漠子系统所组成的链状耦合系统-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效益与它的模型,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线性规划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在保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永续利用的条件下,系统耦合后的社会总体效益可提高3.7倍,畜牧经济效益提高15.72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水肥耦合对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 Penman-Monteith 方法,以日为步长计算紫花苜蓿实际需水量(ETc),基于 ETc 设置 4 个灌溉水平:60ET(60%ETc),80ET(80%ETc),100ET(100%ETc),120ET(120%ETc),研究不同灌溉量及施肥量对紫花苜蓿株高、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水肥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第 1、2 茬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 80ET,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 在 120ET 灌水条件下,根冠比达到最大值,与 80ET 灌水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相同施肥量不同灌水量下 ,第 2 茬和第 3 茬株高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加 ,苜蓿第 3 茬株高最大 ,最大值出现在 900 kg/hm2 施肥处理,与 450 kg/hm2 施肥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肥料农学效率的最大值出现在 80ET 灌水和 450 kg/hm2 施肥水平下,显著高于相同灌水处理下的 900 kg/hm2 施肥处理,肥料偏生产力的最大值出现在 80ET 灌水和 225 kg/hm2 施肥水平下,显著高于相同灌水处理下的其他施肥处理。除 900 kg/hm2 施肥处理外,肥料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从宁夏灌溉农业区与草原牧区、半牧区的地理分布、饲草料资源的种类、数量以及冷暖两季农牧两区的生产特点进行分析,以平罗县城关家畜交易市场的上市羊只的数量、价格变化规律等为依据,初步论述了宁夏农牧两大区在时空上实现牧区育成、农区充 的畜牧业生产机制的可能性与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为低纤维、高蛋白和富含钙、磷的优质饲草。单位面积的紫花苜蓿所提供的蛋白质是玉米或其它作物的3倍,因此对奶牛场来说,紫花苜蓿是经济效益最高的作物。新品种的推出使紫花苜蓿的产量不断提高,据美国威斯康星州牧草协会的报道,近10年内每亩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平均超过了1吨,近2年有些地方紫花苜蓿的产量已达到了每亩近1.5吨。此外,紫花苜蓿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在生产中的风险性较小,而且还能在减少化肥用量的情况下,使它的后作如玉米、小麦增产10%~15%。基于上述优点,紫花苜蓿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呈逐…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分析干热胁迫下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 PEPC)酶活性变化及PEPC蛋白的生物信息学。本研究以‘阿尔冈金’紫花苜蓿和云南德钦县野生紫花苜蓿为材料,测定其在干旱胁迫和高温胁迫下的PEPC酶活性的变化,同时扩增了PEPC基因,并对PEPC蛋白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在胁迫第12 h酶活性达到峰值,两种胁迫下野生紫花苜蓿的酶活性基本高于‘阿尔冈金’紫花苜蓿,两种紫花苜蓿PEPC蛋白均为不稳定蛋白和亲水性蛋白。干旱胁迫与高温胁迫都对紫花苜蓿PEPC酶活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且两种紫花苜蓿PEPC氨基酸序列保守性均较高。本研究可为提高高温和干旱条件下紫花苜蓿的光合特性进而增加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投入一产出分析法,研究了荒漠地带劣等耕地种植小麦和紫花苜蓿两种生产利用方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两种利方式下的平均收益均高于生产成本支出,紫花苜蓿平均净产值和效益比指标均高于小麦;小麦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紫花苜蓿,高出71.85%,紫花苜蓿的产量平均高出小麦50%,产品价格仅为小麦的一半。此外,紫花苜蓿具有较强的防风固沙能力,综合考虑,在荒漠地带劣等耕地种植紫花苜蓿是更经济的生产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引进紫花苜蓿品种14个,在赤峰地区进行生态适应性试验,并对初花期和晚花期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与国内紫花苜蓿品种在气候生态型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国内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98%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为84%~92%的占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数的56%,越冬率为32%~46%的占44%;国内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生态适应性良好,而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在赤峰地区的生态适应性相对较差。供试紫花苜蓿品种初花期和晚花期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平均含量分别为20.73%,24.37%,19.68%,26.77%。  相似文献   

14.
进行了施用硅肥对紫花苜蓿(Ameristand20)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使紫花苜蓿单株干重显著提高,并对紫花苜蓿的生长高度也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叶面积增加,叶夹角减小,而且对紫花苜蓿根系的发育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平罗县是宁夏中北部引黄灌区的农业大县.10年间,平罗县各类畜牧养殖业呈现出了持续、跨越式发展的可喜局面,并出现了许多新的亮点.介绍了平罗县畜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以及该县的肉羊养殖现状.  相似文献   

16.
舍饲肥育白绒山羊经济效益高王明理(宁夏平罗县畜牧技术推广中心753400)宁夏平罗县是回汉兄弟民族共同居住的地方,很多穆斯林群众历史上就有肥育、屠宰、加工、经营清真牛羊肉的良好习惯。近两年在我县农牧民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畜牧业生产饲养模式——舍饲肥育白绒...  相似文献   

17.
提高北方寒区紫花苜蓿越冬率的综合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种草养畜业的迅速发展,黑龙江省紫花苜蓿的栽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冬季气候比较寒冷,紫花苜蓿的越冬成为最令人关心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紫花苜蓿安全越冬能力,笔者在从事饲草饲料的生产工作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几项综合技术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地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柴达木盆地退化弃耕上用紫花苜蓿建立人工草地恢复植被效果良好,二龄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及群落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S”型曲线,其高峰期在8月底。紫花苜蓿、野生杂类草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季节动态不尽相同,紫花苜蓿种群和群落生物量生长速率的最大值在7-8月份,野生杂类草最大值在6-7月份。播种当年采用紫花苜蓿+燕麦混播处理不仅可提高紫花苜蓿新生苗的存活率和越冬率,而且使第2年返青出苗整齐,地上生物量较单播提高31.82%,还可增加当年收益。  相似文献   

20.
荒漠─绿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与模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探讨了山地子系统,绿洲子系统和荒漠子系统所组成的链状耦合系统─—荒漠─球洲草地农业系统的耦合效益与它的模型。提出了与之相应的线性规划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优化后的结果表明,在保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永续利用的条件下,系统耦合后的社会总体效益可提高3.7倍,畜牧经济效益提高15.72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