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和调控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28篇已发表论文,共计31组紫花苜蓿土壤速效氮含量数据。以清耕为对照,采用Meta分析方法,解析种植紫花苜蓿对牧草地、林地、农田、荒漠、果园共5种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气象因子和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速效氮平均效应值影响的调控因素。[结果] 种植紫花苜蓿极显著(P<0.001)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平均效应值和增加幅度分别为0.27±0.07和30.99%。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幅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牧草地(P<0.001)、林地(P<0.001)、农田、荒漠(P<0.001)和果园,分别为60.01%、58.41%、32.31%、27.12%、22.14%。牧草地和林地平均效应值显著(P<0.05)高于农田、荒漠和果园。基于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土壤湿度和速效钾含量对平均效应值具有显著(P<0.05)影响,分别可以解释47.81%和17.46%的效应值变异。[结论] 种植紫花苜蓿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存在较强异质性,通过提高土壤湿度和速效钾含量可以有效增加紫花苜蓿固氮能力。  相似文献   

2.
林草复合系统的生态学及经济学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和评价了啤特果树Pyrus ussuriensi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啤特果树-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两种复合系统的生态学效应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和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39和1.45 g/cm3。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72%)和总孔隙度(58.96%)均大于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中非毛管孔隙度(4.15%)和总孔隙度(50.80%),说明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更有利于疏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啤特果树-紫花苜蓿复合系统的不同土壤层土壤含水量均大于啤特果树-小麦复合系统的土壤含水量,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比小麦的保水蓄水能力强;紫花苜蓿和小麦的茎叶持水率分别为37.3%和25.8%,说明林下紫花苜蓿更能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流失;紫花苜蓿比小麦更能有效地缓解地面温度的激增和激减;种植紫花苜蓿比种粮食作物多收入3 900~8 850元/hm2。因此林下种植紫花苜蓿较种植小麦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水分影响牧草的生长和生产,光能驱动牧草水资源利用和生产地上生物量,二者均是限制黄土高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黄土高原光照时间长、水分短缺的特点,深入了解水分和光照强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可为优化紫花苜蓿的种植模式和栽培管理提供一定依据。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两种供水水平(高水:田间持水量的70%~100%;低水:田间持水量的50%~70%)和两种光照强度[高光:总辐射接受量约为20.7MJ·(m2·d)-1,相当于晴天的太阳辐射;低光总辐射接受量约为14.8 MJ·(m2·d)-1,相当于半阴天的太阳辐射]下紫花苜蓿生长动态、地上生物量和水分利用的变化规律,阐明光照强度和水分对紫花苜蓿的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水低光处理下,紫花苜蓿的叶片数、叶面积最大,单株地上生物量最高。在两种光照强度下,高水处理的紫花苜蓿较低水处理地上生物量平均增加158.1%,耗水量平均增加68.8%,水分利用效率平均增加65.5%。两种水分条件下,低光处理下的紫花苜蓿较高光处理地上生物量平均增...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适宜的播种方法,选用陇东苜蓿、WL343和金皇后3个品种,采用撒播、条播和精量穴播进行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1)3个品种间越冬率差异极显著(P<0.01),WL343越冬率达到78.74%,比陇东苜蓿和金皇后分别高7.86%和13.16%;但3种播种方式间越冬率差异不显著(P>005).2)2龄WL343的株高、生长速度和茎叶比与金皇后和陇东苜蓿相比较差异均显著(P < 0.05),其单株分枝数与金皇后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陇东苜蓿间差异显著(P<0.05);精量穴播处理下苜蓿株高极显著高于条播和撒播处理,单株分枝数与条播无明显差异,与撒播差异明显,茎叶比极显著低于撒播和条播.3)2龄WL343鲜草产量与金皇后相比差异不显著,较陇东苜蓿显著提高了10.57%;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与撒播间差异显著;WL343 ×精量穴播平均鲜草产量达到39.86 t·hm-2,高于其他品种×播种方式的饲草产量.4)WL343粗蛋白含量(19.20%)较金皇后和陇东苜蓿分别高出2.65%和6.12%,粗纤维含量分别低20.41%和7.83%,无氮浸出物比金皇后高出17.23%.综合以上农艺性状和生产性能分析,在青海东部农业干旱区,采用精量穴播种植方式,选取WL343紫花苜蓿品种,其在第2年表现出高的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为低纤维、高蛋白和富含钙、磷的优质饲草。单位面积的紫花苜蓿所提供的蛋白质是玉米或其它作物的3倍,因此对奶牛场来说,紫花苜蓿是经济效益最高的作物。新品种的推出使紫花苜蓿的产量不断提高,据美国威斯康星州牧草协会的报道,近10年内每亩紫花苜蓿的干物质产量平均超过了1吨,近2年有些地方紫花苜蓿的产量已达到了每亩近1.5吨。此外,紫花苜蓿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在生产中的风险性较小,而且还能在减少化肥用量的情况下,使它的后作如玉米、小麦增产10%~15%。基于上述优点,紫花苜蓿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呈逐…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明确关中地区基于牧草种植和传统农作物生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试验测定了单播紫花苜蓿(A)、玉米(M)、小麦(W)及套种紫花苜蓿和玉米(AM)四年后土壤碳氮含量、稳定性同位素、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全氮(TN)、同位素氮(δ15N)、微生物生物量碳氮(MBC、MBN)及蔗糖酶(SUC)、脲酶(UR)和中性磷酸酶(NP)均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此外,AM的根际土壤全碳(TC),TN和MBC显著高于单播作物。土壤TC和TN分别与δ15N,MBC和NP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冗余分析中土壤C,N及微生物生物量分别解释了酶活性变化的50.86%和69.81%。因此,关中地区基于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的种植模式能够实现C,N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土壤的可持续生产。本研究从土壤理化性质的角度为关中地区落实“粮改饲”等政策,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9种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植物和土壤的固碳能力差异。结果表明:与天然草地相比,四子王旗荒漠草原区人工草地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碳储量,并且以紫花苜蓿、柠条和小叶锦鸡儿人工草地的固碳能力最强;且该地区各类草地植物根系主要集中在0~30cm,地下生物量均高于地上生物量。地上草产量最高的为谷草、紫花苜蓿和青莜麦;地下生物量则以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人工草地最高。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小叶锦鸡儿和柠条等豆科植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壤碳库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红豆草和紫花苜蓿在高寒牧区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在甘肃甘南州夏河县海拔3 050 m的桑科乡开展甘肃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 cv. Gansu)和阿尔冈金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cv. Algonguin)适应性和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牧草作为饲草利用,都能越冬并有较好的生产性能,但甘肃红豆草在适应性和生产性能方面明显优于阿尔冈金紫花苜蓿。甘肃红豆草能够完成整个生育期,而阿尔冈金不能完成整个生育期,越冬率高出阿尔冈金0.8%~4.2%,完成营养生长所需的时间比阿尔冈金少11~28 d,种植第2、第3、第4年,干草产量比阿尔冈金分别高出72.4%,59.2%和60.5%,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甘肃河西走廊引进紫花苜蓿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9年对甘肃河西走廊引进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阿尔冈金、朝阳、神龙、农宝、得金)生产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除神龙越冬率为86%外,其余品种越冬率都在95%以上;农宝表现出较高的产草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在甘肃河西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种植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经济效益高于小麦、玉米,有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能维持2~5年的高产,第6年产草量显著下降,因此利用年限以4~5年为好。  相似文献   

10.
在张掖市甘州区平山湖乡荒漠草原,设计了草原围栏封育,人工饲草料种植,饲草料加工利用及绒山羊改良等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围栏休牧,2007,2008和2009年围栏体牧草地比自由放牧草地,植被盖度分别高出23.57%,18.47%和49.65%,生物量也分别高出34.08%,24.12%和50.78%;通过青贮玉米饲料地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内农业生产依赖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不仅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农作物品质,污染环境,而且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经多年实践经验得出农作物要达到高产高效,可以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紫花苜蓿、用好农家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方法来减少化肥的施用,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利于环境保护。1秸秆还田和种植紫花苜蓿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很多农民都在农作物收获后将大量秸秆弃用甚至焚烧,既造成浪费,也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2.
翟秦虹 《青海草业》2006,15(1):58-59
民和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青海省最东端,县域内海拔最低的地区为湟水流域的松树、川口、马场垣,黄河流域的官亭、中川,这里平均海拔1820m,年均气温7—10℃,无霜期210d左右,80%的耕地为水浇地,水热条件好,农作物种植主要以小麦和玉米为主,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该区域冬小麦和玉米带状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
对引种的6个紫花苜蓿(金皇后、阿尔冈金、朝阳、神龙、农宝、得金)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均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除神龙越冬率为86%外,其余品种越冬率都在95%以上;引种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农宝、神农表现出较高的产草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在甘肃河西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在试验地的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高于小麦玉米,并有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引进的紫花苜蓿新品种能维持2~5年的高产,第5年产草量开始下降,因此利用年限以4~5年为好。  相似文献   

14.
在武威黄羊镇荒漠半荒漠灌溉区对金皇后、阿尔冈金、朝阳、神龙、农宝、得金等6个优良紫花苜蓿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生育期、产草量、茎叶比、越冬性等指标的测定表明,这6个紫花苜蓿品种都可在荒漠半荒漠灌溉区种植,以农宝和神龙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以粮食生产为目的的传统农业,并没有给白银地区带来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能否在保持一定粮播面积的同时增加优质牧草种植面积,在单位面积上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是试验小区试验研究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管理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年紫花苜蓿生长缓慢,产量低,次年生长加快,产量增加,春小麦连作第二年产量降低,两年内种植紫花苜蓿比春小麦每试验小区增加纯收入146.35元。苜蓿为多年生牧草,种植一次可利用多年,节约了种子、人工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种植春小麦收入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小麦价格偏低,草粉价格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荒漠绿洲区紫花苜蓿生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祺  王永斌 《草业科学》2002,19(2):37-39
荒漠绿洲区的紫花苜蓿在传统的生产管理基础上,提出了苜蓿生产、管理及加工利用的科学技术及措施,并展望了苜蓿产业化发展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国内农业生产依赖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不仅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农作物品质,污染环境,而且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经多年实践经验得出农作物要达到高产高效,可以通过秸秆还田、种植紫花苜蓿、用好农家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方法来减少化肥的施用,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利于环境保护。1秸秆还田和种植紫花苜蓿受传统耕作方式的影响,很多农民都在农作物收获后将大量秸秆弃用甚至焚烧,既造成浪费,也污染环境。秸秆还田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紫花苜蓿的生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四川亚热带湿润区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特征,指出了紫花苜蓿在这一地区的主要受限因素,并提出在四川湿润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要注重抗湿、抗热、耐酸品种的选育,同时要提高田间管理水平。在紫花苜蓿的利用上,要以饲草利用为基础,采用菜用、蜜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收益,以解决紫花苜蓿在南方地区生产,管理和运输成本高的问题,扩大紫花苜蓿在四川的种植规模。  相似文献   

19.
中国饲料添加剂市场所需蛋氨酸基本依靠进口。从技术上看,国内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生产成本上看,国内的生产成本平均每千克比国外的高出10~20%。生产能力和产量,仍不能满足饲  相似文献   

20.
在人口多、耕地少,长期以粮棉油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地区种植牧草,主要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耕地上的营养物质产出和增加收入。种植模式主要有如下几种。1腾田种草模式简化结构图为粮经作物牧草或饲料作物,这种方式一般是规模化的养殖单位(养殖场、养殖大户),购租耕地或将自己所承包使用的土地由种植粮经作物转变种植牧草或饲料作物。例如一个羊场为了保证养羊所需的青绿饲料的供应,在缺乏放牧条件的情况下,利用原进行小麦和玉米两季轮作的耕地,改种冬牧70黑麦与墨西哥玉米进行轮作,不仅增加了青绿饲料量的供给,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