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冀北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冀北农牧交错区探索生态保护与高效生产兼顾的新的种植结构,进行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鲜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早熟糯玉米品种彩糯1号采用露地直播、露地移栽、地膜直播和地膜移栽4种不同栽培技术,鲜穗产量分别为:6 297kg/hm2、8 653.5kg/hm2、9 696kg/hm2和10054.5kg/hm2.其中,地膜直播和地膜移栽及露地移栽方式都可以在热量不足的冀北农牧交错区安全实现糯玉米适期采收(乳熟期,子粒含水率61%~65%)和高产.证明冀北农牧交错区通过保护性耕作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种植早熟鲜食糯玉米,可以实现农田生态保护与高效生产的二者兼顾,有望在该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寻鲜食糯玉米采后籽粒糖代谢规律,以不同熟期的鲜食糯玉米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货架期糯玉米籽粒中几种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及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货架期的延长,3种熟期鲜食糯玉米籽粒中蔗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山梨醇含量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晚熟玉米下降幅度较大,果糖、葡萄糖和麦芽糖含量下降幅度达到97.3%~99.8%,而总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早熟玉米上升幅度最大,货架8 d时其含量上升幅度均超过了20%,淀粉合成关键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PPase)活性主要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其峰值出现在货架2~4 d,其趋势在变化时间上与几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能够契合;室温货架期间,不同熟期的鲜食糯玉米籽粒中可溶性糖、淀粉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完全一致。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筛选适于贮藏的鲜食糯玉米品种和贮藏时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中国主食谷物结构优化和发展鲜食糯玉米产业,对比分析了鲜食糯玉米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鲜食糯玉米具有发展成为主食谷物的可行性,中国应该充分利用糯玉米起源地和居民喜欢食用鲜嫩玉米穗的传统优势,将鲜食糯玉米发展成为集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嗜好性主食谷物,促进鲜食糯玉米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金"产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鲜食糯玉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糯玉米的口感、品质也逐渐受到重视。介绍了鲜食糯玉米兆香糯2号的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种植开发糯玉米及相关产品,使糯玉米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今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和农民增产增收的新途径。近年来鲜食甜糯玉米种植和加工业在新疆各地悄然兴起,为了加快新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民收入,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进行了优质高产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进行威武市鲜食白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通过比较生育期、综合农艺性状、种植效益、品质风味及商业价值,结合田间长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序糯1号、金糯268这两个品种优于天白(CK),种植潜力大且早熟。  相似文献   

7.
夏秋糯玉米、胡萝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鲜食糯玉米的周年需求愿望日趋强烈.为延长鲜食糯玉米采收供市期,金沙县选择夏秋期间气候凉爽的中高海拔区域,大力发展夏秋糯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8.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丰糯33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鲜食糯玉米丰糯33是用自交系紫12作母本,糯32作父本杂交而成的高产优质鲜食糯玉米单交种.经品比、区试、生产试验,表现高产、优质、多抗的特点,具有广阔推广前景.本文论述了紫色鲜食糯玉米丰糯33的产量表现、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鲜食糯玉米复播四季豆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食糯玉米复播四季豆,在种植模式上采用地膜种植鲜食糯玉米,在鲜食糯玉米收获前7d膜上点播四季豆。该栽培模式2种作物产值可达8500元/667m2以上。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了农田综合效益,实现了在有限的土地上持续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黑龙江省鲜食糯玉米生产发展很快,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经济效益也较高,而安达市鲜食糯玉米种植规模小,但品种却多样化。为调整安达市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广鲜食糯玉米,我们于2013年进行了鲜食糯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以期给生产者选择品种提供依据。1品种选择安达市生产上种植的糯玉米品种大多数是地方品种,植株不整齐,产量低,口感较差,适应种植的范围较狭窄。将本地种改为杂交种,是提高糯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关键。目前适应安达市种植的糯玉米可根据其生育期加以选  相似文献   

11.
召陵区鲜食糯玉米发展前景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富春 《耕作与栽培》2013,(5):61-61,63
根据多年的实践,介绍了糯玉米品质特点、发展前景、栽培技术等,以促进召陵区鲜食糯玉米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兴农糯3号是贵州黔西南喀斯特区域发展研究院于2010年以糯0233作母本、糯2415作父本组配而成的紫白相间糯玉米杂交种,具有优质高产特征,为加快推广特对兴农糯3号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利用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与玉米农业废弃物混合在日光温室栽培大球盖菇的最适配方和工艺。设置了3个工艺共6个配方,综合比对理化性状、子实体性状、平均产量、生物学效率等农艺性状指标。生料工艺在农艺性状与产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发酵料。发酵料+短时高温在产量与农艺性状等方面略优于发酵料。在生料工艺中,S-1(桃木屑、玉米芯)配方产量最高为11.97 kg/m2,其生物学效率99.75%,子实体性状优良。S-2(桃木屑、玉米秸秆)配方在菇形指数、单菇重等子实体性状方面最好,播种至出菇的时间较短,产量、生物学效率也较高。S-3(桃木屑、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多原料混合有利于前期产量的形成,这3种配方的生料工艺栽培均适合在北京地区栽培大球盖菇。本文为推广栽培大球盖菇和消纳北京平谷地区的桃木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情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依据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通过田间试验进行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以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为了明确气候变化条件下,吉林省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特点,进而为气候变化条件下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2013年在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梨树县,通过田间试验调查并分析了不同熟期玉米病虫害发生种类、程度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粘虫的植株平均被率分别为中早熟组5.59%、中熟组3.23%、中晚熟组2.61%;不同熟期玉米螟的平均蛀茎率依次为中早熟组17.40%、中熟组16.51%、中晚熟组5.97%;不同熟期玉米叶斑病病级指数依次为中早熟组2.03%~10.07%、中熟组0.70%~2.73%、中晚熟组0.73%~3.09%。说明中早熟组玉米病虫害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较强,抗病、抗虫性低于中熟组和中晚熟的玉米品种;同一熟期的不同品种之间由于遗传特性也表现出抗性差异。不同熟期玉米产量分别为中早熟组8732.8~10273.1 kg/hm2、中熟组11507.0~13724.0 kg/hm2、中晚熟组11684.5~12722.6 kg/hm2。产量表现以中熟组和中晚熟组明显高于中早熟组,说明在吉林省中部地区早春低温、高湿,生长季节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种植中早熟品种病虫害发生较重,不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津鲜1号普通玉米、津甜玉米、津白糯糯玉米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采收成熟度(乳熟期和成熟期)的鲜玉米在0~1℃贮藏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采收成熟度对玉米的贮藏品质影响较大,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比成熟期采收的玉米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小,贮藏品质好,并可延长贮藏时间。因此,鲜食玉米应选择乳熟期采收的嫩玉米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   

16.
刈割时间对青贮玉米秸秆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国外较多的研究是从整株玉米青贮的角度研究不同品种和收获成熟期对青贮饲料营养价值的影响,而国内对青玉米秸秆青贮的研究报道多涉及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为此试验选用收刈时间(生长期)为92、94、96、98、100、102和104d的高油115玉米青秸秆调制青贮饲料,研究玉米秸秆收刈时间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刈时间明显影响青贮饲料的氨态氮、CP和NDF含量,尤其是明显影响青贮饲料的有机物体外降解率,收刈时间对青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乳酸、丁酸含量和ADF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孜然套种糯玉米间毛豆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孜然芹.糯玉米.毛豆三种作物在一个生产年度内在同一田块上种植,能显著提高光合产量,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孜然套糯玉米再间作毛豆的栽培技术和生产环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高效的耕作和管理思想,以期为生产户服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棉花轻简化栽培是适应中国国情、提高棉花竞争力水平和棉花持续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棉花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回顾了我国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总结了从播种(育苗移栽),到简化整枝、合理密植、简化施肥、植保、灌溉、到采收诸环节轻简化的关键技术;并对轻简化栽培的熟性和株型调控理论等进行了评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轻简化植棉技术,促进棉花持续生产的技术与理论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9.
京郊平原地区玉米品种等雨播种适宜播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近年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自2006年起玉米生产开始由灌溉栽培转向雨养旱作生产,随之带来利用自然降水播种导致播种时期的不确定性,品种选择不当将导致严重减产,品质大幅下降。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期播种探明京郊平原地区主栽玉米品种的生育天数的变化,确定争取高产的适宜播种时期,为京郊平原地区雨养旱作生产的品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模式下产量与效益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完善“甘薯/鲜食玉米”模式的配套栽培技术,寻求甘薯玉米套作体系下获取甘薯、玉米共同高产的最佳玉米播期和密度,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玉米播期与密度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玉米群体对玉/甘薯模式下甘薯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鲜食玉米套作模式下以B1M1处理(6月5日播种,密度1.5万株/hm2)最高,总产值98609.19元/hm2,其次为B1M2处理(6月5日播种,密度1.8万株/hm2)和B3M2处理(6月25日播种,密度1.8万株/hm2),产值分别为87423.65元/hm2、82179.4元/hm2,分别比最低的B4M3处理(7月5日播种,密度1.8万株/hm2)高65.43%、46.66%、37.87%。薯玉套作体系中玉米在6月5-15日播种,密度为1.5万株/hm2的条件下有利于总产量和总产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