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转基因抗虫棉品系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天敌群落的影响研究表明:转Bt基因棉和转Bt、CpTI双价基因棉化防田、自控田均对棉铃虫有良好的抗性,棉铃虫幼虫数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但棉铃虫落卵量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棉对非靶标害虫有间接影响;转基因棉花对天敌数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韩波  周桂生  顾巍菊  刘理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8):1361-1362,1366
以常规棉苏棉16、渝棉1号和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科棉4号为试验品种,调查了初花期和盛花期2种类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2种类型棉田初花期和盛花期害虫发生量不同,但趋势基本一致,即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棉铃虫、棉红铃虫和棉大卷叶螟等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常规棉品种,表现出良好的抗性;棉叶蝉和棉盲蝽等非鳞翅目害虫的发生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无显著差异;2种类型棉田害虫的主要差别是非鳞翅目害虫。研究结果还表明,鳞翅目害虫的发生和赤眼蜂、瓢虫等天敌的发生间有一定的追随关系。针对不同类型棉田应有不同的防治策略,常规棉主要是进行鳞翅目害虫的防治,兼顾非鳞翅目害虫;抗虫棉棉田害虫的防治以非鳞翅目害虫为主,以免其取代鳞翅目害虫成为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3.
三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饲养测定和田间调查,研究转双价基因棉中棉所45、中棉所41和转Bt基因杂交棉鲁棉研15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结果表明,3种转基因抗虫棉与对照中棉所23相比均表现出极显著抗性,其中中棉所45抗性与中棉所41相当,两者都略高于鲁棉研15。3种转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第二代的抗性均高于第三代。  相似文献   

4.
<正> 转Bt基因抗虫棉(简称抗虫棉)被棉铃虫食用后,棉铃虫中毒致死或生长发育严重受抑制,高纯度的抗虫棉田中,很难发现3龄以上的大龄幼虫,一般年份,2代棉铃虫不施药防治。转Bt基因控制合成的毒蛋白,只对以棉铃虫为主的鳞翅目害虫有毒杀效果,对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均无抗性,所以抗虫棉并不是无虫棉。抗虫棉田中棉铃虫已降为次要地位,而棉蚜、棉叶螨、棉蓟马等害虫的发生有所加重,所以防虫措施也应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5.
<正>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后,棉田主发害虫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合几年来对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主发害虫发生活动规律和当地作物布局特点,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综合角度,拟定了棉花生产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方案,用以大田试验示范,以期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一、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措施1、苗期。防控重点是棉蚜和绿盲蝽,播种时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田间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蚜虱净等吡虫  相似文献   

6.
<正>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后,棉田主发害虫发生了很大变化,结合几年来对Bt转基因抗虫棉田主发害虫发生活动规律和当地作物布局特点,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延缓害虫抗药性发展综合角度,拟定了棉花生产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方案,用以大田试验示范,以期在棉花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一、全程施药防控害虫措施1、苗期。防控重点是棉蚜和绿盲蝽,播种时可用呋喃丹种衣剂拌种,田间蚜量达到防治指标时,采用蚜虱净等吡虫  相似文献   

7.
2000年调查了无为县种植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抗29、保铃棉32B、惠抗2号)、常规棉(品种:苏棉12号、皖杂40、泗棉331)上棉铃虫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与常规棉比百株累计卵量无显著差异;百株幼虫量、棉花蕾铃被害率、残虫量显著低;百株幼虫量2、3代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5代差异不明显;蕾铃被害率各代差异均显著;残虫量2~4代差异显著,5代差异不显著;说明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前期效果较好,后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8.
抗虫棉及其杂交后代Bt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B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100株抗虫棉杂交后代进行PCR扩增,获得98个Bt基因条带,Bt条带出现频率为98%;对其他10个棉花品种基因组进行Bt基因扩增,抗虫棉中棉所45出现Bt基因特异条带,除非转基因亚洲棉中出现Bt条带外,其他非转基因棉品种均无Bt基因条带.  相似文献   

9.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Bt和CpTI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经过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这是我国首批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转基因杨+转基因棉、转基因杨+非转基因棉、非转基因杨+转基因棉、非转基因杨+非转基因棉4种杨棉复合系统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运用群落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其他3种复合系统相比,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对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对靶标类害虫有极强的抑制作用,有助于控制靶标类害虫的发生,但是会造成其他非靶标害虫种类和数量增加,并有上升为主要害虫的趋势,并引致天敌的增殖。从抗靶标类害虫效果看,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是值得推广的农林种植模式,且Bt转基因棉田益害比为0.5622。但综合分析常规杨棉复合系统与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群落结构特征指数,转基因杨树林中优势类群单一,而在非转基因杨树林中优势类群则较复杂,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使均匀度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生态营养循环流动系统,因此在Bt转基因杨棉复合系统需导入生态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 中棉所41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育成的Bt和CpTI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经过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国家转基因安全性评价,200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这是我国首批审定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对河北省6个县245个农户两年的问卷调查材料为依据,对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品种的效果以及不同基因来源、不同代数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调查所涉及的2002和2003年度,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农药成本、总成本和收益都比非抗虫棉品种高。转Bt基因抗虫棉1代种子比转Bt基因抗虫棉2代和3代种子产量高,但是两者收益之间的差异在两个年度有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不同类型棉田对比调查分析结果可看出 ,非抗虫棉田比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物种数减少 ,两类棉田昆虫群落中 ,棉蚜、棉蓟马、棉叶螨相对多度较大 ,在食叶蛀桃类害虫中 ,以棉铃虫的个体数量占优势 ,美洲斑潜蝇的个体数量在两类棉田中呈明显上升趋势。两类棉田比较分析主要害虫棉铃虫、棉蚜、棉叶螨的类群相对多度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比非抗虫棉田减少 ,而棉蓟马、棉叶蝉、白飞虱、棉盲蝽类群相对多度增大 ,天敌类群相对多度较大。不同类型棉田昆虫群落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棉田施用农药多少不同 ,非抗虫棉田比转Bt基因抗虫棉田物种丰富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两类棉田害虫优势度和优势种不完全相同 ,昆虫总群落、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总的表现是转Bt基因抗虫棉田昆虫群落变化较规律 ,多样性指数偏高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Bt基因抗虫棉科棉1号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表明,在低密度条件下棉铃虫、棉红铃虫、棉叶蝉和蜘蛛的发生量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发生量有增加的趋势.盲蝽发生量在低密度条件下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发生量呈增加趋势,但密度增加到67 500株/hm2时,发生量呈下降趋势.棉花卷叶螟发生量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花铃期棉叶生理活性与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棉株营养是影响转Bt基因抗虫棉棉田害虫和天敌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棉田害虫进行综合防治必须考虑到棉花的种植密度和棉株营养.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省6个县245个农户两年的问卷调查材料为依据,对应用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品种的效果以及不同基因来源、不同代数的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成本和收益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调查所涉及的2002和2003年度,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的产量、农药成本、总成本和收益都比非抗虫棉品种高。转Bt基因抗虫棉1代种子比转Bt基因抗虫棉2代和3代种子产量高,但是两者收益之间的差异在两个年度有不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棉花对新疆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和2003年通过对新疆库尔勒垦区主栽转Bt基因棉(抗9)和常规棉(20-1-4) 的定点、定株调查,分析转基因对棉田主要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数量影响.结果表明, 两类棉田主要害虫发生期、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性,但发生趋势基本一致.靶标害虫棉铃虫卵期发生量在两类棉田无差异性(P>0.05);在幼虫的发生量上,常规棉田显著大于转Bt基因棉田( P<0.05).非靶标害虫棉蚜、棉叶螨、牧草盲蝽象的发生量转Bt 基因棉田显著高于常规棉田 (P<0.05),两种类型棉田中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蝽、蜘蛛在发生期内发生量均无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7.
《北京农业》2010,(2):8-10
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已经种了十多年,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增多和抗虫棉种植面积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棉农反映.在田间发现有的抗虫棉不抗虫,有的棉株棉铃虫危害十分严重。据报道,种植已达10年的抗虫棉已逐渐对二代棉铃虫失去抗性。如果仍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转Bt基因抗虫棉迟早会不再抗虫,棉铃虫大暴发这一天迟早会来临,那时抗虫棉就会在瞬间失去应用价值,并且还会造成Bt生物农药失效。  相似文献   

18.
就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靶标害虫、天敌和经济昆虫的影响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使一些对Bt蛋白不敏感的次要植食性非靶标害虫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或呈加重趋势,但没有证据表明转Bt基因棉对棉田其它害虫的发生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外源Bt基因导入棉花后,引起的棉花重要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棉花叶片形态结构的改变可能会直接影响棉花害虫种群的数量,且转Bt基因棉田更有利于其它植食性昆虫的发生和危害.害虫种群数量和Bt蛋白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天敌的数量.转Bt基因抗虫棉对家蚕和蜜蜂等经济昆虫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以河北省的转Bt基因抗虫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Bt转基因抗虫棉在杂草化、转基因逃逸、害虫产生抗药性等方面给生态带来的风险,以及在食用安全方面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20.
以转基因抗虫棉与受体及亲本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抗虫B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基因导入使棉花叶片生长特征发生变化。常规抗虫棉品种主茎叶片数量减少,在不同生育阶段出叶速度有所变化;果枝叶数增加或减少,且增长速率具有前快后慢和前慢后快型。杂交抗虫棉品种则表现为叶数增加和出叶速度快。抗虫棉单株叶面积的变化有3种形式,一是在盛花前叶面积都以是主茎叶为主体,二是与常规棉相同,但叶面积更大,这类棉花主要是抗虫棉杂交种,三是是前中期与常规棉相同,至盛铃期果枝叶面积达到高峰。转Bt基因抗虫棉群体的最适LAI范围为4.0~4.5,实现抗虫棉高产的群体适宜LAI应出现在盛铃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