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研究稻壳对水中Cu2+的吸附。以稻壳为填料,填入直径为3cm、长为50cm的吸附柱中,分别填入高为9、12、15cm的稻壳,让质量浓度为12mg/L的Cu2+溶液,以10mL/min的速度连续流过吸附柱。穿透时间(ta)和耗竭时间(tb)随填料高度(h)增加而增加,其关系为:ta=0.15h-0.467,tb=0.15h+0.639。质量浓度12mg/L的Cu2+溶液,以不同流速,分别连续流过填料高度为15cm的稻壳柱,吸附带长(δ)随流速(V)的增加而增长,其关系式为δ=0.245V+3.99,R2=0.992。动态实验研究表明:此稻壳对Cu2+的吸附能较好地符合博哈特(Bohart)和亚当斯(Adams)方程式;在此稻壳吸附柱动态实验的基础上,发现此稻壳对Cu2+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流速在5~25mL/min之间,吸附容量为1.96~1.20mg/g。  相似文献   

2.
稻壳与脱硅稻壳活性炭特性及对有机物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壳为原料,同时制备脱硅稻壳,采用ZnCl2-CuCl2复合活化剂制备活性炭,并对所制备的稻壳活性炭(RAC)与脱硅稻壳活性炭(FAC)的孔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而后将其应用于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同时研究了其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所制得的稻壳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了1 924 m2/g,而稻壳经过脱硅处理制得的活性炭比表面积达到了2 433 m2/g。脱硅稻壳表面具有更多种类的官能团存在。稻壳与脱硅稻壳活性炭在碱性条件下有利于品红的吸附,并且适用于高盐度条件下品红的吸附;在初始pH值为7,初始质量浓度为400 mg/L,投加量为0.8 mg/g时,稻壳活性炭和脱硅稻壳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吸附量分别达到439和483 mg/g;吸附等温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式;吸附动力学以及脱附研究显示稻壳与脱硅稻壳活性炭对品红的吸附过程主要由化学吸附控制。  相似文献   

3.
时代 《绿色大世界》2012,(5):164-166,168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应用低成本吸附剂废酵母菌在微波改性后去除废水中重金属铜(Ⅱ)离子,并通过改变反应过程中的pH值、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废酵母菌投加量、反应温度等因素来影响吸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反应时间为90min、温度为55℃、Cu2+初始浓度为40mg/L、微波改性废酵母菌投加量为4g/L时,微波改性酵母茵的最大吸附容量为41.84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式。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常数△G0、△H0和△S0,分别为-6.12kJ/mol、9.2kJ/mol和48.19kJ/mol。说明废酵母菌对Cu2+的吸附是自发的吸热反应。微波改性废酵母菌对Cu2+的吸附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以天然沸石和蛭石为吸附剂,采用等温吸附方法,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Cu2+的去除率略高于蛭石.天然沸石和蛭石的吸附容量p值分别为8.85 mg/g和6.99 mg/g.在实际应用中,天然沸石的单价低,吸附容量大,单位处理成本低,因此,天然沸石是人工湿地吸附缓冲单元理想的介质填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建立增殖倍数(Y)对培养基中Ca2+浓度(X1)、6-BA浓度(X2)及IBA浓度(X3)的正交回归模型:Y=2.416-0.172X1-0.255X2+0.183X12-0.211X22 +0.162X32 +0.331X1X2.从模型可知,当Ca2+浓度为255 mg/L,6-BA浓度为0.76 mg/L,IBA浓度为0.16 mg/L时,增殖倍数达最大值4.45.模型预测值与实际验证结果较接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浸提法制备了稻壳多孔质炭,探讨了碱煮稻壳炭化物制备多孔质炭的可行性,以及稻壳的炭化温度、碱液浓度、碱煮时间和浸提次数等因素对多孔质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等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溶对600℃下炭化得到的稻壳炭化物1次碱煮2 h后,能够制备出碘吸附值达600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45.4 mL/g的多孔质炭.用碱液直接浸提稻壳炭化物制备多孔质炭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静态试验,对凹凸棒石吸附去除水中Cu2+的特性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焙烧和酸化处理对Cu2+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凸棒石对水中Cu2+吸附过程可以用班厄姆公式进行拟合。兰格缪尔吸附等温式可以较好地描述Cu2+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当焙烧温度在100~400℃之间,焙烧处理对凹凸棒石吸附去除Cu2+的影响不明显,当焙烧温度在500~600℃时,凹凸棒石对Cu2+的吸附去除率明显降低,这是因为凹凸棒石内部结构发生折叠收缩,导致孔道逐步塌陷。凹凸棒石对Cu2+的吸附去除率随着酸化浓度的增加先减小而后增大,在HC l浓度为1mol.l-1时达到最低。  相似文献   

8.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良无性系柳327组培继代芽为材料,进行不定根诱导试验,结果表明,IBA对柳327无性系不定根诱导起主导作用,基本培养基起次要作用.将培养了35天,高2.5 ~4 cm的壮芽,扦插于1/2改良ER +2 mg/LIBA +2 mg/LIAA +VC 20 mg/L培养基,培养20天,生根率达97.1%.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解决具有抗癌活性的紫杉醇资源短缺的问题,以红豆杉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筛选出最佳灭菌措施及继代增殖中6-BA、NAA、TDZ不同激素的最佳配比。结论如后:70%(体积百分比,后同)酒精浸泡20 s+0.3%(体积百分数,后同)升汞浸泡6 min灭菌效果最好;最适宜腋芽继代增殖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15mg/L+NAA1.0 mg/L+TDZ 0.01 mg/L+食糖30 g/L+琼脂8 g/L+AC 0.4 g/L,pH值为5.8。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絮凝耦合多级吸附方法,通过监测处理效果调整极板入水深度、极板电流选择电絮凝最佳除氟条件为55 cm、10A,并在此基础上耦合多级吸附,通过活性氧化铝、4A分子筛、活性炭以及纤维性滤球对脱硫废水中F~-进行进一步去除,结果表明:最终吸附柱出水F~-浓度为2~4 mg/L,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栗中多菌灵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板栗中多菌灵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在酸性溶液中,以甲醇作为提取剂,石油醚去除脂类杂质,二氯甲烷进行萃取提纯,色谱柱为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不锈钢柱,流动相为V(甲醇)/V(0.02 M乙酸铵,pH8)=32/68,柱温38℃,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5 nm,以外标法定量,实验证明,检测线性范围0.05~5.00 mg/L,相关系数r=0.999 9,板栗中多菌灵添加回收率94.4%~103.0%,变异系数≤2.3%,最低检出量为1.0x10-9g(S/N=3),检出精度为0.01 mg/kg.  相似文献   

12.
以丝瓜为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镉(Cd2+)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2+溶液浓度等于5mg/L,可增加株高、主根长、侧根数量和幼苗干重,有利于幼苗生长;Cd2+溶液浓度5~100mg/L对其幼苗生长势和生长量有抑制作用,侧根数少且短小,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100mg/L Cd2+处理对株高的长度和茎叶重的有抑制作用,而对主根的长度和根系的抑制作用更大。结论是低浓度(≤5mg/L)的Cd2+处理对丝瓜生长有促进作用,最适于丝瓜生长的Cd2+浓度为5mg/L;Cd2+浓度过高(〉5mg/L)则会产生生理毒害作用,进而影响丝瓜幼苗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3.
白蜡树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白蜡树带腋芽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消毒处理为体积百分数75%酒精15 s+0.1%(体积百分数)HgCl23 min;启动培养基为1/2MS+6-BA1.0 mg/L+IBA 0.1(或NAA0.05)mg/L;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3.0 mg/L+IBA 0.2 mg/L;根诱导以1/2MS+NAA1.0 mg/L、1/2MS+IAA0.5 mg/L、1/2MS+NAA0.2 mg/L+IAA0.5 mg/L为宜,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张兰  王玉芳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6):55-56,88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栾树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2,核型公式为:K(2n)=32=16m+12sm+4st,属于“2C”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2=10L+6m^2+4M1+12S,染色体为小染色体,且为较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柚木良种壮苗规模化生产的要求,研究探讨了柚木嫩枝扦插的关键技术环节。试验表明:影响柚木扦插生根率的生长激素依次为NAAIBA(IAA,最佳生根剂配比为NAA 50 mg/kg+IBA 100 mg/kg+IAA200 mg/kg;综合考虑生根效果和生长两个指标,所选基质以黄心土∶泥炭土=1∶2(V∶V)、黄心土∶甘蔗渣=1∶2(V∶V)和黄心土∶河沙=1∶1(V∶V)三种较好;选择直径小于0.5 cm小径级的穗条,带顶芽,顶芽小则全留、保留2~3对叶,大则剪去1/2,其余叶片剪去2/3~3/4,有利于生根。  相似文献   

16.
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线性拟合方法研究了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Cr^6+的吸附等温线,分析了2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和适用性,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等温吸附模型评价植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时,根据拟合参数R^2进行适用性判断并不准确,在实践中应结合实测数据与拟合模型重新计算获得的数据进行比较,并根据吸附反应本身的特点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吸附模型;沉水植物金鱼藻吸附Cr^6+的行为在平衡质量浓度较低(Ce〈0.2mg/L)时,Freundlich模型拟合的效果更符合客观实际;在平衡质量浓度较高(Ce〉0.2mg/L)时,两种模型的拟合效果基本重合,均和实测数据较为吻合;根据Langmuir模型线性拟合参数,沉水植物金鱼藻对Cr^6+的最大吸附量为1.5142×10^-2mg/g。  相似文献   

17.
以竹炭为载体吸附Cu(NO3)2,利用Cu(NO3)2在热作用下分解为Cu O,进而与竹炭中C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Cu,增加了竹炭的导电性,从而提高竹炭的电磁屏蔽效能。采用单因素和正交组合实验探究了炭化温度、溶液p H、吸附时间、竹炭添加量、吸附温度以及Cu(NO3)2溶液初始浓度对Cu(NO3)2在竹炭上吸附的影响,并用分析测试仪对试样进行测试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选用700℃的竹炭、溶液p H 6.0、吸附时间80 min、竹炭添加量0.05 g/m L、吸附温度20℃和Cu(NO3)2溶液初始浓度5 mol/L工艺条件时,竹炭中Cu元素含量达到最大,其值为152 mg/g;竹炭炭化温度和溶液吸附温度2个因子对竹炭吸附Cu(NO3)2影响最显著;在频率0~3GHz的范围内,随着竹炭中Cu元素含量的增加其电磁屏蔽效能显著提高,当Cu元素含量为152 mg/g时电磁屏蔽效能达到24 d B。  相似文献   

18.
以板栗壳作为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P b2+,实验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 b2+初始浓度以及废水pH值对吸附过程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 )分析吸附剂的主要物理特性,对Pb2+吸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通过等温吸附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探讨了废水中P b2+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显示:板栗壳吸附Pb2+吸附平衡时间为80min ,Pb2+初始浓度为50mg/L时,吸附剂最佳投加量为3g/L ,最佳pH值为6,吸附平衡时Pb2+去除率可达到94.65%;吸附过程以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三江平原丘陵区长白落叶松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的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三江平原丘陵区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根径(D0.0)、去皮胸径(D去)、树高(H)同胸径(D)关系的研究,结合解析木结果,建立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模型、根径立木材积模型和树皮材积模型。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胸径是根径的0.730 7倍,去皮胸径是带皮胸径的0.942 7倍,树高模型为H=121.0-13 754.9/(D+116.6);一元和二元立木材积(V)模型分别为V=0.000084738D2.7516和V=0.000 03D1.88737H1.19248,根径立木材积(V)模型为V=0.0002D0.022652;一元和二元树皮材积(V皮)模型分别为V皮=0.000051724D2.1911和V皮=0.000 059D2.311560H-0.163587。  相似文献   

20.
CS_2是一种典型的工业化学毒物,对人体和环境危害极大,目前常用去除方法为活性炭吸附。笔者采用动态吸附装置研究活性炭对CS_2吸附-脱附性能,考察温度、气体流速、CS_2浓度和气流湿度对活性炭吸附-脱附CS_2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CS_2吸附量和残存量随着吸附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流速小于625 mL/min,随着流速的增加,活性炭对CS_2吸附量增加,残存量降低;当流速大于625 mL/min,随着流速的增加,活性炭对CS_2的吸附量降低,残存量增加。活性炭对CS_2吸附量随着CS_2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CS_2质量浓度小于1 643 mg/m~3时,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残存量增加;当CS_2质量浓度大于1 643 mg/m~3,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残存量降低。随着湿度的增加,活性炭对CS_2吸附量降低,残存量增加。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出:吸附温度、气体流速、CS_2浓度和湿度等工况条件对活性炭CS_2吸附量和残存量均有较大影响,其中CS_2浓度对吸附的影响最大,而脱附残存量主要与吸附温度和CS_2浓度有关。为实现活性炭高效吸附和脱附,最佳工艺条件为:干燥状态下,吸附温度25℃,流速小于625 mL/min, CS_2质量浓度为1 643 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