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生物碱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糖等生物活性。燕麦麸皮中含有较丰富的生物碱。本研究以燕麦麸皮为研究材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作为考察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点设计响应面试验,对燕麦麸皮生物碱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压力、温度对生物碱提取的影响较大;燕麦生物碱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1.2 MPa,萃取温度40.4℃,萃取时间1.46 h,萃取量达655.8μg/g。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建立了浙贝母花生物碱超临界萃取的工艺参数,确定了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生物碱超临界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70℃,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时间50 min,夹带剂流速0.15 mL/min,在此条件下总生物碱的理论提取率为3.52±0.15 mg/g。  相似文献   

3.
孟鹏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0):289-295
优化超临界CO2萃取柠檬苦素的工艺条件,为金柑籽中柠檬苦素的开发提供理化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夹带剂、夹带剂浓度、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和二氧化碳流量对柠檬苦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与各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在萃取压力为33 MPa,萃取温度为50℃,萃取时间为2.5 h的条件下,柠檬苦素提取率达3.98 g/kg。在最佳条件下得到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柠檬苦素提取的工业化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响应面试验因素与中心水平,根据中心复合试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原理,采用四因素五水平的响应面法,以山葡萄籽油萃取率为响应值作响应面,回归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山葡萄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山葡萄籽粉碎粒径过40目筛,萃取压力39.2 MPa,萃取温度41℃,静态萃取时间137 min,动态萃取时间251 min,CO2流速为3 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山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18.22%,与预测值18.28%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蔡莉 《保鲜与加工》2018,18(5):72-78
以雪莲果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辅助酶法提取雪莲果菊糖工艺。结果表明,酶-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提取雪莲果菊糖最佳工艺为:雪莲果粉碎度80目,木瓜蛋白酶用量10 mg/g,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52 ℃,CO2流量30 L/h,此时雪莲果菊糖得率可达84.37%。酶-超临界CO2萃取联用提取法较传统提取法(酶法、微波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相比,无论提取时间还是菊糖得率都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以雪莲果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辅助酶法提取雪莲果菊糖工艺。结果表明,酶-超临界CO_2萃取联用提取雪莲果菊糖最佳工艺为:雪莲果粉碎度80目,木瓜蛋白酶用量10 mg/g,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温度52℃,CO_2流量30 L/h,此时雪莲果菊糖得率可达84.37%。酶-超临界CO_2萃取联用提取法较传统提取法(酶法、微波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相比,无论提取时间还是菊糖得率都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黄秋葵籽中的油脂,研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_2流速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和水平,根据中心组合试验设计采用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拟合试验因素与响应值的多元二次方程,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及交互作用进行分析,运用Design Expert 8.0.6优化试验条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5℃,萃取时间150 min,CO_2流量30 L/h,在此条件下黄秋葵籽油萃取率为19.6%。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经单因素试验研究投料量、粉碎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糖茶藨籽油萃取率的影响;以糖茶藨籽油萃取率为指标,经正交试验选出最佳萃取工艺条件;通过GC-MS对提取的糖茶藨籽油进行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糖茶藨籽油的萃取条件为投料量400 g、粉碎度35目、压力35 MPa、温度45℃、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糖茶藨籽提油率为23.23%;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糖茶藨籽油是澄明的黄色油状液体,用GC-MS检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5%以上,其中亚油酸含量为29.57%,糖茶藨籽油酸价是1.10 mg/g,过氧化值是2.70 mmol/kg。本研究得出该工艺条件可为糖茶藨籽油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鞣质是一类重要的天然活性物质,其在石油、矿业、建材、化工、纺织、食品、医药、农林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法国墨红玫瑰是一种可食用玫瑰花品种。对比了溶剂浸提、超声波辅助提取和超临界CO_2提取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最终得到溶剂浸提法提取率20.344 mg/g,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率为23.72 mg/g,超临界CO_2提取法提取率为44.838 mg/g。确定了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工艺为玫瑰花粉碎粒度40目,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 min,分离温度40℃,分离压力8 MPa,夹带剂乙醇体积分数50%,流速15 m L/min,乙醇用量3 m L/g。  相似文献   

10.
以榨汁后的沙棘果皮为原料,采用丙酮为萃取剂并以超声波为辅助条件,提取沙棘黄色素。经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设计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以丙酮为萃取剂,料液比为1∶20,超声时间32 min,超声功率385 W,粉碎度60目,此时吸光度达到最大值1.182,沙棘黄色素(以β-胡萝卜素计)得率达到163 mg/kg。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万寿菊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确定其提取的最佳工艺以及长期保持其稳定性的条件。采用溶剂浸提法,分别用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酸、乙醇为浸提溶剂。通过紫外扫描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在最大吸收波长下通过测定不同浸提溶剂所得色素的吸光度,确定最佳浸提溶剂。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47 nm,最佳工艺为:浸提溶剂为石油醚,温度30℃,料液比1∶8,浸提时间60 min。该色素的耐热性较差但耐光性较好;使用pH值范围广;蔗糖浓度、食盐浓度和防腐剂对其稳定性虽有影响但较小;K+,Na+,Ca2+,Al3+对其几乎无影响,而Fe2+,Cu2+,Fe3+则会降低其稳定性,在加工使用过程中应避免与铁、铜制容器接触。  相似文献   

12.
以雪莲果皮为原料,采用醇提法提取多酚物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取响应面法探讨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及液料比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优化提取雪莲果皮多酚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提取雪莲果皮多酚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52℃,提取时间62min,液料比30:1,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21.46mg/g,与预测值21.48mg/g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金盏花色素含量与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引自美国、内蒙古和甘肃的7个金盏花基因型为试材,对其色素含量及生产性能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以期筛选出色素含量和产量高的基因型进行推广栽培。结果表明:引自美国的金盏花基因型F和引自内蒙古的金盏花E色素含量高达17.72g/kg和17.61g/kg,其产量也相对比较稳定,可作为栽培应用品种大面积推广种植,而自育基因型A色素含量最高,达18.25g/kg,可作为种质资源用于金盏花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辅助提取板栗壳色素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温度对板栗壳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超声波提取板栗壳色素进行了工艺优化设计,建立了超声波提取板栗壳色素的二次多项数学模型,探讨了主要因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交互作用,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54℃,乙醇体积分数39%,料液比1∶34。  相似文献   

15.
酶法提取五常原产地稻花香大米淀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五常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酶法提取条件,采用Box-Benhnken的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了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酶解温度3因素对大米淀粉中蛋白质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酶添加量4.38 mg/g,酶解时间4.14 h,酶解温度50.96℃,料液比1∶6,蛋白质残留量为0.423%,为稻花香2号大米淀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声波法提取沙棘黄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波法提取沙棘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探讨了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及料液比对沙棘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为30min,超声功率为500W,料液比为1∶20。  相似文献   

17.
应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黄瓜皮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选取超声温度、乙醇浓度、液料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应用Box-Behnken对试验进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并通过多酚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黄瓜皮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5℃,乙醇浓度62%,液料比26∶1(mL/g),超声时间31 min。在此条件下,测得多酚提取率实际值为(10.29±0.14)mg/g,理论值和实际值相对误差是0.39%,由此可以说明应用响应面法所得到的提取工艺参数可行性强、可靠性高。黄瓜皮多酚对·OH和DPP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116.60 mg/L和57.41 mg/L,表明黄瓜皮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与多酚浓度呈正相关,该研究为将黄瓜皮多酚开发成天然抗氧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核桃油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声波法辅助浸提核桃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确定超声波辅助提取核桃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正己烷作提取溶剂,液料比为7(mL∶g),提取温度53℃,超声时间48 min,超声波功率120 W,核桃油提取率达到61.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