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鲫是一种大型鲫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适应性强。池塘、湖泊、水库均可养殖。在夏季水温高达36℃,冬季水温低到-2℃,都能安全渡过,并能自然繁殖。白鲫食性广,生长快,易捕捞。自1977年引进我市后,年产白鲫多在700千克/667米2以上,已成为我市池塘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但是,随着引进时间的增长,白鲫近年来出现大规模的出血性传染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该病来势猛,发病周期长,死亡率高,对我市池塘养鱼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1997~1998年,我们进行了白鲫出血性传染致病菌的研究及该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并研究试制出防治白鲫出…  相似文献   

2.
正9月份,入秋后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气候凉爽,昼夜温差明显,池塘水温降低,各种养殖病害的危害程度逐渐减弱。预测气温在1 3℃~3 0℃之间,养殖水温在1 2℃~2 5℃之间。此时,池塘载鱼量大,鱼类容易发生缺氧浮头、泛塘等事故,应加强池塘日常管理,做好水质调控,防止因天气突变引起鱼类浮头或泛塘事故发生。本月疾病预防以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害为主。  相似文献   

3.
林易  陆露 《内陆水产》2003,28(12):12-12
金鳟,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接近0℃的水温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金鳟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能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池塘流水养殖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每667米2产量可达1万~2万千克,经济效益极高。现将金鳟池塘流水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建设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水库底排水等,均可作为金鳟池塘流水养殖的供水水源。这类水源水温冬季在0℃以上,夏季在22℃以上,水体溶氧在…  相似文献   

4.
团头鲂与白鲫池塘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保 《科学养鱼》2007,(8):20-20
白鲫又称大阪鲫,因其容易养殖,生长快,营养价值高,成为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笔者于2006年在9.3亩池塘中以团头鲂、白鲫为主进行混养试验,取得了好成绩,现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供养殖者借鉴。  相似文献   

5.
吴友和 《内陆水产》1997,22(10):12-12
水温在池塘养殖中是个重要环境因子。掌握其变化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办法、对于发展池塘养鱼技术有着重要作用。池塘水温是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i但由于水本身的热学特性,使池塘水温的变化有其独特性,主要表现在:①池塘水温变化幅度要比气温小得多;②一昼夜平均温度,水温要高于气温,白天平均水温一般低于平均气温,而晚上则高于气温;③水温最高时间是14-15h,比高气温时间晚1-2h,清晨水温最低;④白天水表层温度一般高于水下层温度,之差可达2-3℃或更高,晚上则相反,形成水的热成层。根据池塘水温的变化特征,对于池塘养殖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微流水循环生态养蟹模式下河蟹养殖池塘的水温分布特性,设计了基于物联网云的多层水温实时监测系统,其多层水温感知终端采用6个温度传感器采集不同水层的水温并上传至物联网云平台,物联网云平台通过物模型的设计管理不同监测点及传感器的上传数据。经试验验证,结果显示:系统能实时、稳定地监测池塘各水层的水温值,监测频率为5 min/次;微流水使得高温时段池塘水温极值变小2℃,上下层水温差值减小2.5℃,能有效降低水温分层的风险;同时,微流水循环养殖可以有效提高池塘水温均衡度,微流水状态下全天均衡度平均值为0.893,较静水状态下的0.811提高了10.17%。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及微流水循环养殖模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云斑 ,又称褐首鲶 ,原产美国 ,属广温性鱼类 ,生存水温 0— 3 8℃ ,最佳水温 18— 3 2℃ ,摄食水温 5— 3 7℃ ,同时还具有成熟早、易繁殖、食性广、抗病力强等特点 ,体型与我省地产的黄颡鱼 (嘎牙子 )十分相似。云斑耐密养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 ,从鱼苗到成鱼均能很好摄食颗粒饲料 ,同时也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 ,适用于蛋白含量 3 0 %左右的颗粒饲料驯化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2 0 0 3年我县在成祥渔场进行了 80∶2 0技术饲养云斑试验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1.1 池塘条件。池塘为东西向的长方形池塘 ,面积 4…  相似文献   

8.
刘庆营 《水产养殖》2009,30(11):36-37
斜带石斑鱼,又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养殖适宜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宜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较少。2005年进行池塘养殖斜带石斑鱼试验,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冰鲜野杂鱼进行养殖比较,总结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及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美洲鲥池塘养殖技术,对美洲鲥1~+龄亚成鱼在池塘保温大棚条件下越冬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在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奉贤科研基地开展了美洲鲥池塘保温大棚越冬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4 682尾/hm~2。试验结果:在水温11.2~20.6℃条件下,经150 d的越冬养殖,越冬成活率98.0%,美洲鲥体长增长26.6%,体质量增加96.2%,体质量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W=0.012 3L~(3.076),R~2=0.922 8,接近于匀速生长,体长、体质量日均增长量随养殖天数的增加呈n形变化,肥满度在1.55~1.71,最大值出现在越冬养殖中期。结果表明:美洲鲥1~+亚成鱼的适宜越冬水温在12℃以上,最佳越冬水温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9月份,随着气温的逐步回落,将进入冷暖空气交替阶段,预测河南省养殖水温平均在2 5℃~2 8℃之间,池塘上下水层对流频繁,池塘养殖生物存池量增大,因此要特别注意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等指标的变化,如遇到闷热、阴雨等不利天气,极易引起鱼类缺氧浮头或泛池,并诱发各类疾病。  相似文献   

11.
网箱养鱼在饲料营养上与池塘养鱼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养殖者在网箱饲养过程中应注意还挥专用饲料。1.水质条件的差异2.养殖期的差异:由于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的水体温度存有差异,所以它们的养殖期不同。网箱养殖中水温较低,且提温较慢,而鲤鱼在15℃以下又不能正常摄食,投喂时间比池塘养殖晚一个月在右,一般网箱养殖在五月份投喂,而池塘养殖在四月初左右,所以其养殖期较池塘养殖的短。3.摄食量的差异:在网箱中的鱼类固水温低,摄食量较池塘养殖的低,一般为体重的2%左右.池塘养殖的鱼类为3%。4.营养标准的差异:由于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参的消费量逐年增加。海参人工育苗技术、池塘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池塘海参养殖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养殖技术水平不一和养殖方法的不同,使得养殖产量和效益差别较大,笔者通过几年的海参养殖情况分析,总结出了影响池塘海参产量的几个关键因素。1养殖池塘的深度海参在池塘中生长速度的快慢,受水温、饵料、水质环境等因素影响。由于海参在池塘水温超过20℃时有休眠的习性,因此休眠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3.
北方地区淡水白鲳养殖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热带与亚热带鱼类。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2~35℃,生长水温21~32℃,低温临界水温10℃,7℃时死亡。具有生长快,抗病力强和易养殖垂钓,能忍受0.5毫克/升的低氧等特点。适宜在有一定肥度的池水中养殖。该品种1990年引入黑龙江,1994年开始在常规池塘试养,为进一步研究淡水白鲳在北方高寒地区常温下利用普通池塘养殖的可行性。我们于1997~2000年之间进行了养殖试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方法1.池塘水质试验池塘选择面积为6~16亩的4…  相似文献   

14.
伍远安 《内陆水产》2003,28(4):16-17
青虾,又称日本沼虾,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沼虾属。是我国淡水中个体较大的虾类,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广泛分布于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溪流等天然水域和人工养殖水体中。生存水温1~37℃,适宜水温18~30℃,喜欢水草丛生的环境。青虾的人工养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养殖方式从池塘养殖到网箱养殖、稻田养殖,从鱼虾混养到单独集约化养殖,捕捞技术、养殖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池塘养殖产量从20~30千克/667米2提高到150千克/667米2左右。笔者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的实用性,在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中开展凡纳滨对虾养殖试验。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系统由对虾养殖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组成。取3口池塘进行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放养密度为500尾/m^2,养殖试验周期100 d。凡纳滨对虾平均体长达到(9.77±0.11)cm,平均体质量(10.80±0.82)g。1号池塘产量为4.25 kg/m^2,存活率为78.71%,饲料系数为1.22;2号池塘养殖产量为4.42 kg/m^2,存活率为81.85%,饲料系数为1.18;3号池塘产量为4.07 kg/m^2,存活率为75.37%,饲料系数为1.25。养殖期间8:00水温范围为22.5~31.0℃;15:00水温范围为22.5~32.0℃,日气温差最大为11.0℃,日水温差最大为2.5℃。养殖期间pH稳定在7.00~8.34。养殖期间亚硝酸盐氮(NO-2-N)0~8.47 mg/L,总氨氮(TAN)0~7.83 mg/L。地膜光伏工程化养殖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实现了对虾养殖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收益,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用配合饲料在微流水池塘主养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以适当的养殖密度、合理增氧、科学管理和防病治病,经过330d的试验,单产13542kg/hm2,利润72850元L/hm2,饵料系数1.93。结果表明,长吻鮠的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宜生长水温22~28℃;鱼种放养规格在70~240g/尾时生长较快,400g/尾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水温在25—28℃且规格小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较低;水温低于22℃和高于28℃时以及规格大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偏高。在微流水池塘条件下,用配合饲料养殖长吻鮠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斜带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带石斑鱼(E p i n e p h e l u scoioides)(图见彩中插2),地方名青斑、石斑鱼,是目前石斑鱼养殖最好的品种之一,石斑鱼适应盐度15~41,最佳盐度25~33,适应水温6~38℃,最佳水温20~30℃,可以忍受6℃低温,但低于14℃不摄食。过去主要养殖模式为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很少。2005年  相似文献   

18.
用配合饲料在微流水池塘主养长吻(鮑)(Leiocassis longirostris),以适当的养殖密度、合理增氧、科学管理和防病治病,经过330 d的试验,单产13 542 kg/hm2,利润72 850元/hm2,饵料系数1.93.结果表明,长吻(鮑)的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宜生长水温22~28℃;鱼种放养规格在70~240g/尾时生长较快,400g/尾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水温在25~28℃且规格小于240 g/尾时,饵料系数较低;水温低于22℃和高于28℃时以及规格大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偏高.在微流水池塘条件下,用配合饲料养殖长吻(鮑)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白鲫,又名大阪鲫 Carassius auratus cuvier.因其生长快、肉味好,是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近年来,余干县的水产养殖生产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推广白鲫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作者于1987年的试验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斑鳠又名Yan鱼、芝麻Yan、花Yan,是广西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喜弱光,以虾类、小形杂鱼及其他水生动物为主食,属肉食性鱼类。斑鳠生长快,2龄鱼可长到600~700g,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斑鳠在广西桂江、西江及右江水体中均有分布。近年来,斑鳠人工驯化养殖已取得初步成功。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均有发展。池塘养殖主要为套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