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更好地实施黄陵庙古建筑白蚁综合治理项目,于2016年5月对黄陵庙古建筑白蚁发生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危害黄陵庙古建筑的白蚁种类为截头堆砂白蚁、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台湾乳白蚁等4种;禹王店、武侯祠、屈原祠、山门、碑廊、覃家祠堂、文物展厅、文物仓库、望江楼等部位均受到较为严重的白蚁危害,整个古建筑受害面积达到65%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摸清圆通寺古建筑区域内白蚁危害情况,更好地实施圆通寺白蚁综合治理,2018年8月对圆通寺及周边白蚁发生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圆通寺区域内白蚁主要种类为黑胸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等3种,前殿和后殿以黑胸散白蚁和黄胸散白蚁为主,围墙周边古树及一般树木以黑翅土白蚁为主,整体白蚁危害达20处。结合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并查阅相关资料,对圆通寺蚁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论证及时开展白蚁治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摸清三峡库区白蚁危害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白蚁综合治理项目,2015年1月~5月,对秭归县屈原镇、水田坝乡、泄滩乡、归州镇、茅坪镇、郭家坝镇、沙镇溪镇、九畹溪镇等8个乡镇30个村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秭归县库区行政村白蚁危害率达到100%,白蚁危害的种类主要为黑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黑翅土白蚁,其中沙镇溪镇三星店,郭家坝镇擂鼓台,归州镇周家湾,茅坪镇兰陵溪、乔家坪,泄滩乡九条岭,九畹溪镇石砫等村白蚁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了解三峡人家风景区白蚁危害现状,更好地开展景区白蚁综合治理,于2016年7月对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白蚁发生种类和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景区内白蚁种类主要为黑翅土白蚁、黄胸散白蚁、台湾乳白蚁和尖唇散白蚁4种,各个区域均不同程度受到白蚁危害,其中明月阁、石令牌、巴王寨、溪边人家4个区域白蚁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甘肃白蚁分布区,对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及其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甘肃地区为害园林树木的白蚁种类共有3科5属12种,其中主要危害蚁种为尖唇散白蚁、黄胸散白蚁和圆唇散白蚁,次危害蚁种为陕西树白蚁和陇南树白蚁.陕西、甘肃受白蚁为害的树木共20种.3种主要危害蚁种为害的主要树种为杨树、刺槐、国槐、银杏、李树、柳树和构树.另外,柳树、杨树和刺槐也易遭陕西树白蚁和陇南树白蚁侵害.园林树木蚁害整体上不是很重,但局部区域或景点有些单一树种受害率达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20%以上,受害率已与长江以南地区很接近,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我国白蚁的危害及白蚁防治剂的应用状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统计我国白蚁种类482种中 ,危害房屋建筑的主要是台湾乳白蚁、黄肢散白蚁和黑胸散白蚁 ;危害河堤和水库堤坝的主要是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目前在我国使用的白蚁预防药剂有氯丹、亚砷酸钠、CCA。灭蚁剂有亚砷酸、灭蚁灵。可以替代它们的白蚁预防新药剂有毒死蜱、白捕特、白蚁灵、考登、硅白灵、锐劲特 ;新灭蚁剂有氟虫胺、硫氟酰胺、钼钨灵诱铒剂  相似文献   

7.
氟虫腈粉剂对黑胸散白蚁具有明显的毒杀效果,至施药后第8d时,7个浓度(5%、2.5%、1%、0.5%、0.25%、0.1%和0.05%)处理的白蚁全部死亡。随着氟虫腈粉剂浓度的降低,其致黑胸散白蚁全部死亡的时间逐渐延长。其中5%和2.5%氟虫腈粉剂致白蚁全部死亡所需时间为2d,0.1%~1%所需时间为5~6d,而0.05%所需时间为8d。氟虫腈粉剂在黑胸散白蚁群体中具有显著的一级传毒能力,但其它级别的传毒能力并不明显。因此,施工人员在使用氟虫腈粉剂时,需在白蚁危害范围内采取"多点少施"的方法,以确保对白蚁的灭治效果。结合氟虫腈粉剂在室内和室外的药效表现,我们认为,1%~2.5%氟虫腈粉剂可在实际灭治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防控武汉市白蚁为害,本研究对2022年4-6月白蚁分飞期的蚁害数量及其与气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武汉市区主要有黑胸散白蚁、黑翅土白蚁、家白蚁等3种白蚁,其中黑胸散白蚁为优势种群;当4月份的最低气温在15℃以上、最高气温在25℃以上、气压在1 010 hpa以下、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有利于黑胸散白蚁有翅成虫分飞;当最低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在25℃以上、气压在1 008 hpa以下时,黑胸散白蚁有翅成虫分飞呈现高峰。研究结果为白蚁发生及时预警和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住记白蚁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宜昌清江库区和三峡库区长阳、兴山、秭归、夷陵区4个县区农村住房白蚁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危害情况调查及房屋白蚁危害动态监测技术的研究,摸清了农村住房白蚁的发生特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型防治技术的研究及高效环保防治药剂的筛选试验,构建了农村住房白蚁综合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条件下(27±1℃;RH 60%~80%)测定了甲胺磷、乐斯本、甲基异柳磷对黑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以上3种药剂均能在较低浓度下毒杀黑胸散白蚁.有效成分为2μg/ml的甲胺磷,2μg/ml的乐斯本,8μg/ml甲基异柳磷在处理后第一天黑胸散白蚁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1.2%、89.8%、97.8%.忌避性试验表明,以上3种药剂对黑胸散白蚁均无明显驱避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驱避作用试验,测试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胸散白蚁的药效。结果表明,黑胸散白蚁对2.50 g/g以上的氯虫苯甲酰胺比较敏感,药后7d死亡率达到55%以上,传毒有效时间为7d~14d,且对该药剂无忌避作用。由此可初步看出,氯虫苯甲酰胺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白蚁防治药物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在东门林场等国营林场及合浦等县调查广西桉树幼林白蚁种类及分布,发现广西的桉树eucalyptus spp.幼林白蚁有3属5种,以南宁为界,南宁西南的北热带范围,危害桉树幼树的以小头蛮白蚁Macrotermes dimorphus(Tsai et Chen)和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为主,南宁以北的南亚热带以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和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Light)为主。调查了桉树白蚁的危害情况,为害率都在5%以上,平均为害率达到28.14%,因此,白蚁危害成为桉树产业发展的障碍。在柳州定点观察了桉树幼林白蚁主要种类的生物学特征。为防治技术的研究提供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3.
细辛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发新型白蚁预防药物,以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为试验对象,采用饲喂、驱避、毒土柱等方法,在室内测定了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粉对白蚁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细辛粉对黄胸散白蚁有较好的毒杀效果和较强的驱避活性;毒土柱试验结果表明,细辛粉对黄胸散白蚁有较好的阻杀作用。在白蚁防治方面细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阿维菌素对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eratus的毒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室内采用毒土法、滤纸法和毒土柱法测定了0.2%阿维菌素乳油对黄胸散白蚁的毒杀效果。 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黄胸散白蚁的触杀作用速度较慢,在处理的96 h内,随时间推移毒性逐渐增强;黄胸散白蚁接触或取食药剂96 h后,其LC50值均低于20 mg/L;在供试条件下,用2.5 mg/L以上的浓度处理土壤,即能阻止黄胸散白蚁在土柱中的穿透,显示阿维菌素是一种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白蚁预防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掌握宜宾市红色基地的白蚁危害情况,本研究在2012-2015年期间,对宜宾市主要红色基地白蚁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白蚁综合治理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共计调查宜宾市主要红色基地的12处,有6处发现不同程度的白蚁危害,其中4处蚁害严重。产生危害的白蚁种类主要是散白蚁,也有土白蚁危害。2015-2020年先后选取白蚁危害严重的3处红色基地进行了白蚁综合治理试验,发现几个基地白蚁危害均得到有效控制,为红色基地白蚁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监测控制装置在野外不同环境条件下对白蚁的诱集效果,对在夷陵区5个乡镇应用的部分白蚁监测控制装置进行了随机检查和记录,分析了土壤和植被等环境因子对白蚁监控装置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个~9个月内,监控装置对白蚁的诱集率为34.97%,主要诱集种类为黑胸散白蚁和黑翅土白蚁;装置埋设在壤土中对白蚁的诱集率高于砂土和黏土,但差异均不显著;附近有乔木的装置对白蚁的诱集率高于在杂草、作物和无植被条件下的装置,但差异同样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白蚁危害状况,通过划分调查区域,对景区进行详细的白蚁危害调查,明确了景区白蚁危害种类多、分布广、差异大、优势种不同的特点,分析了蚁害产生的原因,制定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有效控制景区白蚁种群密度,降低白蚁危害,达到最佳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8.
3种白蚁防治药剂对散白蚁的控制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2012年应用吡虫啉10%悬浮剂、联苯菊酯5%悬浮剂和氟虫腈0.5%粉剂等3种白蚁防治药剂对危害房屋建筑的散白蚁进行了针对性处理,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观察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吡虫啉10%悬浮剂、联苯菊酯5%悬浮剂、氟虫腈0.5%粉剂对房屋建筑散白蚁危害的控制率分别为:85.30%、84.01%、80.33%,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吡虫啉10%悬浮剂、联苯菊酯5%悬浮剂防效均显著高于氟虫腈0.5%粉剂。此外,对3种白蚁防治药剂处理后再次发生蚁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分析黑胸散白蚁在野外条件下取食白蚁防治专用饵剂包的特点,以聚乙烯塑料袋对白蚁饵剂进行抽真空封装,并随监测控制装置设置于白蚁活动区域,观测黑胸散白蚁蛀蚀饵剂包装塑料袋的情况。结果表明:在5个月内,诱集到黑胸散白蚁的监测控制装置内的饵剂包均被蛀破,平均每个饵剂包上有2.51处白蚁蛀破点,塑料袋上的白蚁蛀破点呈现出底部和侧面集中的特点,且白蚁蛀破点的大小在3mm左右。  相似文献   

20.
在三峡宜昌库区依照农村住房白蚁危害分级标准进行了住房白蚁危害情况调查,调查发现秭归、兴山、夷陵三个县(区)的农村住房结构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房屋白蚁的蚁害率分别为45%、55%和59%,危害农村房屋结构的主要白蚁种类有1科2属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