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山西农业科学》2015,(7):908-911
作为土地整治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土地整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烟台市福山区为例进行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及评价,指导福山区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出基于GIS的农用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用新增耕地面积来表示数量潜力,用耕地质量等级来表示质量潜力,将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加权求和即为农用地整治潜力。结果表明,福山区农用地分布分散,整治潜力等级高的土地较少,潜力等级低的土地较多;当数量潜力即新增耕地面积为0时,测算单元的整治潜力等级为最低等。在项目区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将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加权求和计算农用地整治潜力是比较简单而且准确的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并兼顾社会经济要素的农用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使用Ward系统聚类法,采用"空间方位+农用地整治策略"的命名方法,将吉林省划分为4个农用地整治区,根据分区指标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方向及重点,为分区开展农用地整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并兼顾社会经济要素的农用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以县(市、区)为分区单元,使用Ward系统聚类法,采用"空间方位+农用地整治策略"的命名方法,将吉林省划分为4个农用地整治区,根据分区指标特征,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整治方向及重点,为分区开展农用地整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丘陵山区,从农用地整治数量潜力、质量潜力以及生态条件3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广德县作为研究案例,验证该指标体系在农用地整治评价中的应用。该研究可为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多因素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用地整理作为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土地整治规划目前成为国土方面的热点,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质量相对下降的趋势不断加强,适当合理地开展土地整治项目特别是农用地整理项目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以抚州市崇仁县农用地整理为例,从潜力大小、现实两方面入手,构建了多因素组成的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方法和综合评价模型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可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和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桂平市农用地整治潜力研究,达到合理利用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目的.从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程度、农用地整治迫切度3个维度选取7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使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最终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2016年桂平市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桂平市农用地整治Ⅰ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4.70%;Ⅱ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57.46%;Ⅲ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6.26%;Ⅳ级潜力区占桂平市耕地总面积的11.58%.桂平市在农用地整治过程中应结合土地优势条件,进行针对性分区分级整治,从而提高整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林吉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94-198
以泰宁县为例,结合该县土地资源环境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对该县土地整治现状及"十二五"以来的土地整治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ArcGIS、MapGIS等空间分析软件,对农用地整理潜力、工矿用地复绿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耕地质量提高潜力及水土流失治理潜力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该县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为该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相关文献和法律法规对上海农用地整治制度进行了梳理,依据耕地保护及农用地利用目标变化,将上海农用地整治制度变革过程划分为关注耕地数量保护、数量和质量并重、"三位一体"综合整治、"四位一体"综合整治四个阶段,并对各阶段下基于上海农用地不同功能的农用地整治目标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理清了上海农用地整治历程及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未来农用地的综合功能及整治方向进行了预判。  相似文献   

9.
重庆丘陵山区旱地改水田工程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地矛盾日益激化和农用地整治潜力日益匮乏的双重压力下,旱地改水田无疑是贯彻"十分珍惜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和全面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制度的有力保障。这一举措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何实施好旱地改水田工程,提高新增水田质量已经成为耕地保护者们关注的重点。从重庆丘陵山区旱地现状和特点出发,开展了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的工程类型、适宜性指标及工程涉及的土地平整技术、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田间道路工程技术和土壤改良技术探讨,为重庆丘陵山区旱地改水田土地整治工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芦溪县为例,在明确农用地整治潜力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因素,选取待整理区面积、新增耕地系数、耕地质量提高潜力、耕地坡度结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面积6个评价因素,将芦溪县农用地整治潜力划分为3个等级,为芦溪县土地整治规划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伟  张传伟  陶亮亮  吴灿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1):190-196
为提高耕地整治潜力测算的科学性、从数量、质量与生态 3 个方面构建了县域耕地整治潜力多因素评 价体系、并采用改进信息熵确权方法与指数和法对盘山县耕地整治潜力进行定量化评价;在此基础上、采取 Nat ur al Br eak分级方法将盘山耕地整治区划分为 5级潜力区; 分析了不同潜力区耕地整治的可行性并提出了整治顺序、为 盘山县开展耕地整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也可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作为土地整治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划分土地整治区和安排布局时序的依据。以江西省龙南县为例,运用定量方法预测了龙南县土地整治具体潜力并对整治潜力定级评价。研究表明,龙南县土地整治潜力巨大,以农用地整治潜力为主,整治Ⅰ级地区比重最高。此研究有助于整合龙南县各类土地资源,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为加快推进安丘市现代农业建设,逐步完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实现农用地空间产业化,合理安排土地整治活动,协调好土地整治与耕地保护、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以及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结合安丘市农用地的现状,对安丘市农用地整理潜力进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安丘市土地整治规划,提出了农用地整理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整理是当前土地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农用地整理,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科学评价一定区域内农用地整理的潜力,合理安排土地整理项目,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吉林省农用地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省农用地整理综合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并对吉林省农用整理项目实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开发是增加农用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的有效途径.土地开发潜力的适宜性评价,除包括质量和数量两方面外,还应包括生态潜力分析,其所涉及的评价指标均与农用地分等定级影响因素相关联.本文从农用地分等定级与土地开发生态潜力涉及的共同因素着手,研究该类因素对土地开发生态潜力评价的影响,以期建立土地开发生态效益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土地利用情况较为复杂的上海市近郊地区,设计了一套涵盖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业用地整治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宝山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土地利用情况较为复杂的上海市近郊地区,设计了一套涵盖农用地整治、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业用地整治的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宝山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达州市通川区农用地整治潜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工作,本文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全面调查法对通川区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通川区农用地整治整治潜力3106.44hm~2,新增耕地系数达8.70%;北山镇、江陵镇、安云乡、梓桐镇整治潜力相对较大,潜力面积分别为335.34hm~2、303.78hm~2、225.79hm~2和207.68hm~2,新增耕地系数分别达10.29%、10.49%、9.93%和12.23%;针对通川区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和分布,提出了有序开展农用地整治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友好型农用地整治建设、增加公众参与度、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重要批示精神,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1]随着土地整治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转型与推进,编制具有全覆盖、全要素、全类型整治特点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成为迫切需要。科学评价区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划分潜力分区是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前提和基础,[2]本文以田东县为例,在对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现状与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适宜性评价,划分农业综合整治潜力、建设用地综合整治潜力、生态修复潜力等级;以行政村作为基本评价单位,利用GIS空间叠加技术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得到国土综合整治潜力评价结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划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景观生态学为基础,结合传统的土地综合整治潜力测算方法,构建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河北省昌黎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应用SPSS软件划分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结果表明:优先整治区包括昌黎镇、十里铺乡等,稍加整治区集中于东部地区,一般整治区主要集中于中部地区,这与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自身潜力、景观生态现状有密切关系。不同评价方法下的各地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不同,这主要是由于各乡镇的景观提升潜力不同,应重点提高各乡镇的景观生态服务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