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为了探究沙生植物对水分的响应机制和对水分、光能利用效率,以沙坡头地区3种常见的典型沙生植物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油蒿(Artemisia ordosica)、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为研究对象,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3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E),并分析各自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结果表明,3种沙生植物的Pn日变化曲线都是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E日变化曲线,柠条呈单峰型,油蒿和沙木蓼呈双峰型.柠条和油蒿的WUE日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而沙木蓼的WUE日变化比较平缓.LUE日变化曲线,柠条和油蒿都是倒抛物线型,早晨和傍晚较高,而沙木蓼的LUE曲线呈平缓型.说明沙木蓼和柠条、油蒿的生存策略不同,沙木蓼是高耗水植物,依靠强烈的蒸腾作用避免高温的伤害,使得光合作用保持较高水平.因此,柠条和油蒿比沙木蓼更能适应沙区的干旱环境,是恢复植被、防风固沙的优良物种.  相似文献   

2.
外来种火炬树光合作用日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光合、蒸腾生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于2008年8-11月对外来植物火炬树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火炬树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在8月为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9-11月,光合日变化曲线则为单峰曲线,光合速率随季节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不同月份,影响火炬树Pn、Gs和Tr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也有所不同;8-11月,火炬树的WUE呈逐渐增高的趋势,说明随着季节的变化,火炬树的Tr比Pn下降的幅度更大,以适应环境因子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于2010年5月25日(拔节、分枝期)、7月6日(抽穗、结荚期)、8月25日(开花期)晴朗天气,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和柳枝稷各项光合生理生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分枝期Pn、光能利用效率(LUE)、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均值高于结荚期,而结荚期的叶温(Tl)、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日均值高于分枝期.(2)柳枝稷的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拔节期Pn、Tr日均值高于抽穗期,开花期最低;WUE与Ci日均值在开花期最高,拔节期次之,抽穗期最小;Tl、LUE日均值在抽穗期最高,拔节期次之,开花期最小.(3)Pn与Tr、Gs、叶片气孔限制值(Ls)、光合有效辐射(PAR)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i呈极显著负相关;Tr与Gs、叶温下蒸汽压亏缺(Vpdl)、气温(Ta)、Tl、PAR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大气CO2浓度(Ca)呈显著负相关;Tl、Gs与PAR呈极显著正相关.(4)通过光响应曲线的绘制及相关生理指标的计算,结合相关评价标准,得出柳枝稷为阳生植物,而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为耐荫植物,且柳枝稷比新引1号东方山羊豆对光环境的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4.
长期水淹对枫杨幼苗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阐明枫杨对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不同含水量的适应机理,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设置了常规土壤水分(T1)、土壤水分饱和(T2)及根部水淹(T3)3个不同条件处理组,研究了枫杨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结果发现:经过1 a水淹后,土壤不同含水量对枫杨幼苗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资源利用效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不同的影响,其中T2、T3的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_2浓度(Ci)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与对照组T1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而其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效率(LUE)、CO_2利用效率(CUE)显著下降(p<0.05),但T3组枫杨幼苗仍然具有较高的Pn,LUE,CUE;随着水淹强度的增大,枫杨幼苗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光化学的量子效率(ΦPSⅡ)和光化学淬灭(qP)逐渐降低,非光化学淬灭(NPQ)逐渐升高.研究证实枫杨幼苗在经过长达1 a水淹后,仍然表现出较高的光合能力,是一种可以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区植被构建的优良植物物种.
Abstract:
Three water treatments, T1 (normal growth condition), T2 (soil water saturation), T3 (the root-distributed soil layer being completely submerged) were made in a simulation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Pterocarya stenoptera seedlings and to study the adaptation of P. stenoptera to the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in the hydro-fluctuation bel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fter 1 year's flooding among the three treatments in content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leaf gas exchange parameters, apparent resource use efficiency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P. stenoptera.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transpiration rate (Tr), intercellular CO_2 concentration (Ci) and the water use efficiency (WUE) of the plants in T2 and T3 treatments did not decrease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treatment (T1).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light use efficiency (LUE) and CO_2 use efficiency(CUE) of the plants in T2 and T3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plants(p<0.05), but the plants in T3 still had relatively high Pn, LUE and CUE. With increasing flooding intensity, the potential efficiency of primary conversion flight energy of PS Ⅱ (F_v/F_m), quantum yield of PS Ⅱ photochemistry (ΦPS Ⅱ ) and 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qP) of P. stenoptera seedlings decreased and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 increas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 stenoptera is a promising tree species for revegetation in the hydro-fluctuation belt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ince its seedlings maintained considerably high Pn after 1 year's flooding.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大青山南坡山区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 Dccaisne)为材料,使用L1-COR6400便携式光合仪、AP4动态气孔计测定系统实地测定了其7月~10月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日进程变化.结果表明虎榛子Pn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Tr呈单峰曲线,第一峰都出现在10:00.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与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变化趋势相反,月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一致与蒸腾速率相反,呈现高温干旱7月份WUE较高的特点,该月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较低的蒸腾速率.对其光合作用生理因子和环境因子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虎榛子Pn、Tr等变化主要受光照、大气水分亏缺和气孔导度的影响.Pn月变化表明,在虎榛子年生长最大月份7月和8月,受干旱的影响其光合速率呈现不规律变化,明显与叶绿素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灌水处理对春小麦水分利用率和光合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对宁春4号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合速率(Pn)的生育期变化和灌浆期日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UE、Pn、蒸腾速率(Tr)对不同水分处理的响应不同,WUE、Pn、Tr在生育期变化和日变化中都呈现双峰曲线.全生育期正常灌4水的WUE在生育前期高于其他处理,生育后期以缺灌孕穗-开花水处理的WUE最高,而延迟灌2水、3水的处理的WUE最低,且生育后期WUE下降明显.任何时期发生水分亏缺,则该时期的Pn、Tr都会下降.WUE在日出后迅速提高,上午WUE以缺灌3水的处理最高,缺灌拔节水的处理最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WUE与Pn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Tr及气孔导度(Gs)之间有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中对WUE直接作用最大的是Pn和Tr.因此适时灌水可以提高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各生育期群落光合生理生态特性,探讨三者作为人工草地混播组合的生态适应性,用CI-31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各生育期群落光合特性,并分析了硝酸还原酶活性(NRA)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光合生理生态指标互补优势明显,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较强,推测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能够作为混播牧草搭配组合的重要参考指标;开花期,鸭茅群落同化CO2的净光合速率、同化CO2的光能利用效率(LUE)和同化CO2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平均值分别为17.9μmol/(m2.s),40.9mmol/mol和44.2 mmol/mol均显著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白三叶;开花期和成熟期LUE日变化曲线呈“V”字形,中午LUE较低,成熟期鸭茅的最高值可达54.5 mmol/mol,而最低值仅为15.1 mmol/mol;WUE各生育期日变化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3种牧草WUE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午;白三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均显著高于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而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的差异不显著;分蘖期和开花期多年生黑麦草和鸭茅叶绿素a和b的含量高于白三叶,在枯黄期却相反。  相似文献   

8.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贵州茅台酒厂生态功能区内复羽叶栾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光响应特征,并分析光合生理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羽叶栾树净光合速率(Pn)、光能利用率(LUE)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Pn和LUE的峰值分别出现在12:00和10:00左右;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的日变化与Pn相反,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nd)的日变化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n、Tr、LUE、Ci和Cond与主要环境因子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和相对湿度(RH)之间的关系均符合二次曲线的变化规律,其中Pn、Tr与PAR、Ta、RH的相关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Cond与PAR、Ta、RH的相关程度均达显著水平,LUE与PAR、Ta的相关程度均达极显著水平;PAR是影响复羽叶栾树Pn、Tr、Ci和Cond最主要的环境因子,LUE主要受Ta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引种杨树无性系苗期的光合生理特性,为杨树种植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杨树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新疆伊犁地区自然条件下引种的D5-9、D5-20、D5-26、171、174、177和197等7个杨树无性系1年生苗木的光合参数,并与4个本地杨树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7个引种杨树无性系1年生苗木的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并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D5-26和171出现光合午休是由于气孔限制的影响,其余无性系不受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调控;D5-9和174属高水分利用效率(WUE)、高光能利用效率(LUE)无性系,D5-20和197属中等WUE、中等LUE型无性系;D5-26、171和177属高WUE、低LUE型无性系;不同无性系的Pn分别受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杨树无性系D5-9具有较高光合能力,叶面积和生长量等优势明显,更适应伊犁地区的生态环境,可在伊犁地区及与伊犁地区生态环境相似的杨树种植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鄂桑1号(Morus alba L.cv.E-sang No.1)和湖桑32号[M.alba L.var.multicaulis(Perrott.) Loud.cv.Husang No.32]桑树品种春伐后,植株叶片的各项光合生理参数及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桑树品种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气孔限制为光合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为鄂桑1号<湖桑32号,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为鄂桑1号>湖桑32号,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p)为湖桑32号>鄂桑1号;光饱和点(LSP)为湖桑32号[1 412.46 μmol/(m2·s)]>鄂桑1号[1 201.63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湖桑32号[26.99μmol/(m2,s)]<鄂桑1号[31.02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光合能力(Pm)、1,5-二磷酸核酮糖(RuBP)最大再生速率(RuBPmax)均为湖桑32号>鄂桑1号,且Pm、RuBPmax的差异达显著性水平(P<0.05);桑树叶片Pn季节变化在5月11日和5月16日,湖桑32号的Pn值显著大于鄂桑1号(P<0.05),而7月30日和8月30日,鄂桑1号的Pn值显著大于湖桑32号(P<0.05).光合有效辐射(PAR)是影响桑树Pn最重要的生态因子,而空气相对湿度(RH)对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有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应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于2008年9月对城市环境下生长的紫丁香和火炬树的光合作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紫丁香和火炬树的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但其峰值出现的时刻和大小有所不同.②t检测分析表明,火炬树的光舍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细胞间CO2浓度(Ci)、光能利用效率(LUE)和CO2利用效率(CUE)均大于紫丁香,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火炬树的WUE却显著小于紫丁香.③相关性分析表明,时紫丁香Pn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Gs,其次是Tr、PAR、Ca、RH和Ci;对火炬树Pn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Gs、Tr,其次是PAR、Ca、Ci和RH.对紫丁香Gs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Tr、PAR,其次是Ca、Ci和RH;对火炬树Gs影响最显著的因子是Tr、Ci,其次是Ca、RH和PAR.总的来看,火炬树与紫丁香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海拔对民乐紫皮大蒜植株光合特性及鳞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测定甘州城区(海拔高度1 500m)、六坝(海拔高度1 900m)、洪水(海拔高度2 300m)3个示范园民乐紫皮大蒜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曲线,以及大蒜鳞茎中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大蒜素和总糖的含量,研究了民乐紫皮大蒜光合日变化和品质对海拔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增高,民乐紫皮大蒜Pn,Tr,Gs和Ci的日均值降低,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增加.大蒜中维生素C、大蒜素的含量,与海拔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均在洪水试验地表现出最大值.民乐紫皮大蒜对高海拔的自然环境变化呈现良好的适应性.高海拔环境可以促进民乐紫皮大蒜活性成分大蒜素的积累,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保护性耕作对旱作夏玉米(Zea mays L.)光合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的影响,为该地区完善和推广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传统翻耕无覆盖(CT)为对照,研究西北旱作地区免耕不覆盖(NT)和免耕秸秆还田(NTS)处理对夏玉米抽雄-吐丝期叶片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的影响。[结果]夏玉米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日均Pn为NTSCTNT。气孔导度(Gs)早上出现高峰,中午和下午降至低水平小幅波动,日均为NTSNTCT。WUE变化趋势与Pn相似,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R2=0.701*),玉米叶片WUE日均值NTSCTNT,NTS处理效果显著,说明免耕秸秆还田处理提高玉米WUE作用较好。胞间CO2浓度(Ci)与Pn变化表现出负相关性,蒸腾速率(Tr)日变化也为"单峰"型曲线,与Pn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R2=0.895**),日均Tr值为NTSCTNT。[结论]免耕秸秆还田措施下玉米Pn、Gs、WUE均高于传统翻耕。因此在西北旱作夏玉米田实施免耕秸秆还田既有利于作物对有限降水的高效利用,也可促进农田系统生产力可持续提高,是较为适宜的一项耕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模拟石漠化山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对滇楸、任豆和银荆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K,T1,T2,T3 4个不同处理组,3树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表现CO2利用效率CUE的平均值均呈显著差异,其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银荆>任豆>滇楸,且各指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在CK组,3树种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在T2组银荆幼苗WUE显著高于任豆和滇楸.在4个不同处理组内,滇楸幼苗的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任豆和银荆幼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自然落种培育方式和人工挖坑培育方式胡杨的光响应特征及光能利用效率(LUE)与水分利用效率(WUE)对光的响应关系。【方法】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县34团2、3、5、7年4个林龄胡杨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测定胡杨气体交换参数,并利用光响应模型及前人推导出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响应模型,分别研究它们的光响应特征及光能、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特征。【结果】无论何种培育方式,5、7年生胡杨Pn值普遍高于2、3年生胡杨,证明高林龄胡杨光合能力较强,胡杨在中高光强下LUE和WUE均与胡杨林龄成正比关系;人工挖坑培育方式下胡杨Pn max的平均值为24.84μmol/(m2·s),高于天然落种方式下胡杨的23.68μmol/(m2·s),证明其光合潜力大,另外其在强光下对光能和水分利用能力比天然落种方式下胡杨更强也更加稳定。【结论】人工挖坑培育方式胡杨因人为干预植株,改善了土壤养分条件,所以光合潜力大,对强光利用能力更强,水分利用能力更加稳定,在极端高温、干旱环境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6.
旱胁迫条件下3树种幼苗光合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拟石漠化山区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对滇楸、任豆和银荆当年实生幼苗的光合特性以及生理生态适应机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CK,T1,T2,T34个不同处理组,3树种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和表观CO2利用效率CUE的平均值均呈显著差异,其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银荆〉任豆〉滇楸,且各指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在CK组,3树种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但在T2组银荆幼苗WUE显著高于任豆和滇楸。在4个不同处理组内,滇楸幼苗的气孔导度Gs显著高于任豆和银荆幼苗。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环境下灰枣光合特征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环境下灰枣叶片光合特征日变化规律,为灰枣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吐鲁番地区博斯坦乡7年生灰枣为试材,设置2个试验观测组,分别为低温晴天(日平均气温23℃)观测组W1、高温晴天(日平均气温35℃)观测组W2,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灰枣枣树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效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利用田间小气候自动气象站对灰枣园的气温(T)、大气相对湿度(RH)、光合有效辐射(PAR)等环境因子进行收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法对其光合特征日变化规律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两组观察试验中灰枣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在11:00和15:00左右出现峰值,在13:00左右出现较低值,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高温、低温环境下灰枣叶片蒸腾效率日变化差异明显;23℃环境下水分利用效率高于35℃环境下;两组观测试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相似.(2)对光合参数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23℃环境下,Pn与WUE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Tr负相关;Tr与PAR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RH负相关;WUE与T负相关;Gs与PAR、T负相关;PAR与RH负相关;RH与T极显著负相关(P<0.01).35℃环境下,Pn与PAR、T负相关;Tr与WUE显著正相关(P<0.05),与Gs极显著正相关(P<0.01);WUE与Gs显著正相关(P<0.05),与RH负相关;PAR与RH负相关;RH与T负相关.[结论]日平均气温23℃,灰枣光合特性比较明显,净光合速率较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该温度有利于灰枣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日平均气温超过35℃影响灰枣叶片的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从而影响光合速率,对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库-源调节对沙糖桔源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沙糖桔为材料,在果实膨大期通过去果处理降低库力,同时设留果作对照,环剥1年生春梢结果枝和保留相同数量叶片严格控制光合产物的交流,并对源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等叶片光合特性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去果调节库-源关系后对沙糖桔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去果减库显著降低沙糖桔叶片的Pn、Gs和Tr,而对饱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和水分利用率(WUE)影响不大;库-源关系的改变不影响沙糖桔叶片Pn的日变化曲线,仍然表现为典型的"双峰"曲线.首峰、次峰分别在上午8:00及下午14:00时出现,且均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9.
利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伊犁地区引种杨树(Poplar)品系和对照杨树品系(共10个)苗期光合生理指标,分析探讨不同品系光合特性及环境因子相关性,为优树筛选与推广提供参考。结果表明,LX-6日均净光合速率(P_n)最高,加小×俄9#最低;除LX-6外,其余品系P_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主要由气孔限制所致。不同品系蒸腾速率(T_r)日变化趋势为单峰或双峰曲线,LX-2、LX-6日均T_r较大,108最低。108、TL~(-1)3日均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能利用效率(LUE)较高,引种品系日均WUE、LUE整体高于对照品系。生理生态因子对P_n、T_r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气孔导度(G_s)对P_n、大气温度(T_a)对T_r影响较大。108、TL~(-1)3、辽河杨、日本白杨和I-262属生长量和光合指标较高型品系,该类别更能适应当地气候环境;辽宁杨、LX-6、LX-2和沙兰杨次之;加小×俄9#生长光合生长指标较低。通过光合特性与生长量比较,选出辽宁杨、LX-6和LX-2等3个较优品系,可在当地推广。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牡丹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等,对中原乌龙捧盛、江南红芙蓉和日本岛锦等3个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原乌龙捧盛具有较高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相对叶绿素含量与较低的蒸腾速率(Tr),江南红芙蓉与日本岛锦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牡丹的Gs与Pn、胞间CO2浓度(Ci)、WUE、LU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江南红芙蓉、日本岛锦相比,中原乌龙捧的光补偿点(LCP)较低,光饱和点(LSP)、最大羧化速率(Vcmax)、磷酸丙糖利用率(TPU)较高,对光适应的生态幅较宽,碳同化能力较强;中原乌龙捧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高,暗呼吸速率(Rd)低,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中原乌龙捧盛的Fv/Fm值较高,其光合机构的破坏程度较低,具有较高光能转化效率。说明中原乌龙捧盛的光合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