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棉花突变体种质资源创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极其重要的纤维作物,各种种质资源对满足棉花育种和棉花基因组功能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叙述了植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突变体创制的广泛性,并对棉花突变体的获得途径及国内报道的棉花突变体进行了概述。认为构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陆地棉突变体库是我国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2.
杨金松  张再君  邱东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1,(24):5025-5027,5031
对湖北省水稻种质资源30多年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取得的成就主要有1980年在华中地区建立了首个运转水平较高的水稻种质资源保存中期库;历史上首次完成了对湖北省神农架、三峡等地区稻种资源的普查、考察、征集工作;对库存的稻种资源进行系统的性状鉴定,获得各种数据50万个以上;编辑资源目录册本多部;提供优异资源给育种单位使用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对水稻种质资源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近期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3.
棉花种质资源收集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育种者提供亲本材料。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是收集、保存、优良性状利用。根据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以及当前生产需要,及时调整种质资源工作重点和方向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生物技术发展迅速和计算机的普及为种质资源工作提供支撑。将现代技术应用于种质资源研究是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近年来第三师农科所棉花种质资源研究所的工作进行概述。对今后棉花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各种性状对早熟棉花产量的影响,找出高产育种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来源不同的18个早熟棉花品种(系)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早熟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依据各品种的灰色关联序所进行的综合评价与品种的实际表现是基本一致的.[结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可以明确资源筛选中的育种目标与方向,为早熟棉种质资源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旭  李立会  黎裕  方沩 《农学学报》2018,8(1):10-15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种质资源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包括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全球化、保存保护多元化、鉴定评价精准化、基因发掘规模化、种质创新目标化、共享利用主动化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建国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查清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创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体系,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原生境保护点相配套的种质保存和共享利用体系;开展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作物种质创新及其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并在作物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颁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今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五大行动,为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6.
棉花种质资源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 ,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育种者提供亲本材料。长期以来 ,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和保存 ,用于种质资源研究的技术手段也相对落后。根据种质资源研究现状以及当前生产需要 ,及时调整种质资源工作重点和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另一方面 ,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将现代技术成果应用于种质资源研究是种质资源研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近年来我省棉花种质资源研究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概述 ,对今后棉花种质资源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7.
信息系统在农作物种质资源中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系统自农业科研可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中期国家种质库利用信息系统技术,建成了国家种质资源数据库,2003年利用信息技术,初步建成了西藏农作种质资源数据库。本文从概述了数据库在种质资源中的利用和维护。  相似文献   

8.
美洲狼尾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提供“九五”国家种质资源库的46份美洲狼尾草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及综合评价,初步明确了不同资源材料的育种利用方式,为美洲狼尾草育种组合配制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中国棉花种质资源工作者提供丰富的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种质资源收集情况.[方法]总结全球的棉花种质资源现状,详细说明乌兹别克斯坦种质资源收集历史、过程及当前面临的挑战.[结果]全面收集分析全球主要种质资源中心的种质资源,特别是乌兹别克斯坦种质资源收集;从种质资源收集的历史、保存、交换、使用及当前种质资源收集所面临的问题等角度出发,探讨乌兹别克斯坦在种质资源研究方面的宝贵经验.[结论]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大量的棉花种质资源和棉花育种家种质资源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利用分子标记技术筛选西瓜抗枯萎病种质资源的方法.[方法]以国家西瓜甜瓜中期库中挑选的130份不同类型西瓜种质为研究材料,利用Caps标记“fon_7716”对这些西瓜种质资源进行抗枯萎病基因型分析.[结果]在130份种质资源中,有45份种质资源表现为抗病基因型(+),80份种质资源为感病基因型(-),5份种质资源为抗/感病杂合基因型(+/-),抗性种质偏多,如在34份我国地方西瓜品种中,有21个品种表现为抗病基因型.[结论]为西瓜抗枯萎病抗原筛选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疆陆地棉品种基础种质变化分析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认)定棉花品种的来源及系谱分析,研究了棉花品种的基础种质资源,提出了多类型棉花品种创新方向及今后培育新品种的方法.研究为新疆棉花育种提供基础分析资料,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工业原料。生物技术育种是品种改良和种质创新的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棉花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有助于挖掘棉花重要性状基因,将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促进棉花育种的发展,选育出更具广阔市场前景的优良品种。总结了棉花种质鉴定、标记开发及基因发掘等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技术创新、分子设计育种等提供参考,推动棉花生物技术育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丰产的育种材料H10 9为母本 ,与抗病、早熟的中棉所 16选系中 662为父本杂交 ,经 9a 18代的南繁北育、病圃锻炼和生态育种等手段 ,最终选育出优质、高产、早熟、抗病虫的短季棉品种中棉所 3 6。该品种生育期 113d ,霜前皮棉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 16.8% ,在兼顾丰产性的同时 ,注重纤维品质优良性的筛选 ,属优质高效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彩色棉种质资源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将彩色棉基因转育到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优良白色棉花品种中,在河北农业大学育种中心和海南基地加代,经过六代选择,获得稳定的彩色棉种质材料116份,经过2年的鉴评,选择出衣分在38.0%~40.0%范围内高衣分彩色棉种质资源2份;单株结铃数在17.1~24.0个之间,强结铃性的彩色棉种质资源33份;高产彩色棉种质资源材料16份;铃重在5.51~6.0 g大铃彩色棉种质资源1份;2.5%跨长在29.1~31.0 mm之间彩色棉种质资源4份;马克隆值在3.7~4.2最佳范围内彩色棉种质资源4份;为彩色棉育种奠定物质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分子标记关联分析204份海岛棉种质资源的抗枯萎病性状,为抗枯萎病棉花育种材料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期实验室研究的抗病基因序列,设计出40对SSR分子标记,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筛选标记引物特异性,并鉴定204份海岛棉种质资源。【结果】(1)从40对引物中筛选出6对引物具有多态性,多次重复后选用CHS-04和CHS-05两个分子标记,均来自类黄酮代谢途径;(2)引物CHS-04扩增条带与群体抗病性一致率介于41.67%~52.94%,平均值为46.67%;引物CHS-05扩增条带与群体材料一致率介于30.39%~54.68%,平均值为35.78%。【结论】引物CHS-04和CHS-05可以作为海岛棉枯萎病抗性的分子标记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棉花黄萎病致病机理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机理及寄主抗病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简述了抗源种质研究的重要性 ,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抗病育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旨在客观、准确评价引种棉花种质资源的应用价值,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亲本,本研究以80份新引进种质资源为材料,以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3方面的10个性状为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特征值均大于1,累积贡献率达到76.893%,第1主成分主要与纤维品质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与棉花产量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抗病性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纤维伸长率有关。卡方距离为2.15时,供试材料可分为6类,第I、第Ⅱ类群综合性状优良,与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I类群特点相同,均属于相对高产、优质类群。最终,将聚类分析的第I、第Ⅱ类群和主成分分析散点图的第I类群取交集,获得25份高产、优质资源材料,扩充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的育种资源圃。  相似文献   

18.
1997~2009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育成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0个,其中包括我国最早审定的双价抗虫棉品种SGK321、兼抗盲蝽象品种晋棉-26、特早熟品种石早1号、抗枯黄萎病品种石抗126。提出了选择具有较好一般配合力的亲本是培育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关键所在,应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与创新,育种目标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棉花产业的需求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189份引进棉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新疆棉花育种及创新种质资源提供资源基础。 【方法】 选取引进的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的6个农艺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鉴定、筛选优良性状的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在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上均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在4.669%~11.877%,平均为8.712 %;5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在1.369%~9.311%,平均为6.136%。各性状间表现出较为复杂的相关关系,同步改良棉花关键性状指标有难度;主成分分析将11个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40%,各主成分反映生育期、株高等生物学特征与单铃重、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等经济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各性状协同配合有利于各性状的同步提高。将189份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遗传距离为10.0时所有材料被划分为 7个类群,各类群性状特征差异明显。【结果】 189份棉花种质资源第Ⅲ类群、第Ⅵ类群和第Ⅶ类群中马克隆值的均值分别为4.17、4.03和4.08,均达到A级标准。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农科院棉花所通过海岛棉、陆地棉、瑟伯氏棉远缘杂交、回交、自交,创造出大量的、花器颜色丰富多彩的棉花新种质资源,丰富了棉花种质资源库。该文介绍了其中12个已稳定的花器颜色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