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土人参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是马齿苋科土人参属草本植物.因根与人参相似而得名.中文俗名有:菜用土人参、水人参、紫人参、福参、土洋参、假人参、人参菜、锥花人参、玉参、飞来参、瓦参、板叶参、桃参、栌兰、参草、土高丽参,绿兰菜、飞来菜、玉兰菜、中时花、高厘草等[1].原产热带美洲,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主产于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2.
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又名栌兰,因其根形状似人参,故名土人参,马齿苋科土人参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我国河南省以南各地均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土人参叶片和肉质根均可作蔬菜食用,其叶片翠绿肥厚多汁,质地  相似文献   

3.
正土人参[Talinum paniculatum(Jacq.)Gaertn.]为马齿苋科土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热带美洲,我国中部和南部均有栽培。土人参是一种药食兼用植物,其根、叶均既可入药,又可作蔬菜食用,作为一种集菜用、药用为一体的高档保健型蔬菜,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限人参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靛酚蓝比色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了5、7、9月人参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3种酶的活性,研究不同栽培年限对人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酶的活性在不同年限人参根际土壤各土层中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分布规律。土壤脲酶除了15~25cm土层R2(2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中的脲酶活性在5、7、9月呈现下降趋势之外,均在7月份脲酶活性最高。R1(1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中蔗糖酶的活性在3个月份基本呈上升趋势,而R2、R3(3年生人参根际土)土壤的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不同土层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与人参不同生长发育的时期对养分的吸收不同有关。因此,根据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在人参的不同发育时期,应该采用不同的栽培管理措施,以满足人参对养分的吸收,为栽培人参的高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翁 《花木盆景》2009,(12):12-12
栌兰又名红芍药、土人参等,为马齿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60cm,茎肉质,全株无毛。茎圆柱形,下部常有3~5分枝,每枝均有花序,都能开花、结籽。基部稍木质化。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cm~7cm,宽2.5cm~3.5cm,先端尖或钝圆,全缘,两面亮绿色,光滑。  相似文献   

6.
轮叶党参[Codonopsis lanceolata(Sieb.et Zucc.)Trautv.]俗名山地瓜、山胡萝卜、羊乳,是长白山区珍贵的中药材,也是长白山区主要山野菜之一。其肉质根可炒食、腌渍朝鲜咸菜,风味独特,清香浓郁,鲜美可口。 1 特征特性 轮叶党参是蔓生攀缘性植物,主茎生有少数分枝,4枚叶轮生,株高2~3 m。7月中下旬开花,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种子浅褐色,有膜质翅。主根圆锥形,长30~40cm,粗1.5~6.0cm,成株肉质根质量100g以上,根内有白色乳汁。4月下旬~5月上旬  相似文献   

7.
土人参为马齿苋科多年生草本,根、茎、叶均可食用,具有治病及养生效用。本试验不同种源地的种子的室内外发芽试验,及实生苗的栽培管理,掌握了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情况,及土人参在嘉兴的适应性,为土人参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人参又名假人参、飞来参、水人参、紫人参、福参等,原产于热带美洲,是马齿苋科土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凉拌、炒食、作汤,味道鲜嫩,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具有助消化、补中益气、滋补强壮的保健功效;根和种子入药可用于气虚乏力、体虚发汗、月经不调等,叶入药可通乳汁、消肿痛,是一种功能保健型高档叶菜.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地参,又名地笋、地藕、银条菜、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  相似文献   

10.
土人参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土人参又名假人参、飞来参、水人参、紫人参、福参等,原产于热带美洲,是马齿苋科土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叶可凉拌、炒食、作汤,味道鲜嫩,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具有助消化、补中益气、滋补强壮的保健功效;根和种子入药可用于气虚乏力、体虚发汗、月经不调等,叶入药可通乳汁、消肿痛,是一种功能保健型高档叶菜。现将其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牛蒡 ( Arctiumlappa L.)又名东洋参、白肌人参、大力子等 ,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原产于中国 ,据历史记载 ,公元 940年前后传入日本 ,现为日本主要根菜之一 ,被日本人视为强身健体蔬菜 ,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牛蒡供食的主要部分为肉质根 ,用其作为原料加工的保健食品、速冻食品、盐渍食品。保健牛蒡茶以及药用制剂已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产品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国目前只有河南、山东一些地区进行小面积引进栽培 ,厦门作为经济特区 ,为了调整当地产业化结构 ,增加出口创汇 ,2 0世纪 90年代从日本引进牛蒡试种 ,由厦门市农业…  相似文献   

12.
紫人参别名土洋参,属马齿苋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东北。我国历史上将其根作为药用,没有食用茎叶的习惯。近几年紫人参以粗壮脆嫩的茎叶供食,在我市大面积种植成功,产品已大量上市,颇受消费者欢迎。因开紫色小红花,所以又称为紫人参苗。经湖南省食品质量检验授权站二站检验,紫人参苗每100 g鲜重含维生素C 49.2 mg,钙48.7 mg,铁3.68 mg,锌0.46 mg,硒6.2 μg。茎叶粗壮、脆嫩、青绿,食味近似木耳菜,具有补中益气、润肺、生津之功效,食用后能增强体质,防治流感、疲劳、晕船等。  相似文献   

13.
银条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银条菜(Stachys Floridana Schuttl et Benth.)又名银条、银白条、地灵、一串紫等,食用地下根状茎。其根状茎肉质脆嫩多汁、无纤维,炒食、煮食或制成蜜饯、酱渍均可,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具有润肺、补血、益肾之功效。1 植物学特征 根系较浅,以水平生长的匍匐根为主。地上茎直立,株高50~80cm。地上茎方形四棱,棱角有倒  相似文献   

14.
救心菜学名费菜,又名土人参、养心草、养心菜、回生菜、土三七、见血散、活洛丹、豆瓣菜等,药名景天三七,属景天科珍贵的耐寒多年生肉质宿根草本蔬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人参发状根这种有别于人参的特殊器官与人参之间的关联,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了人参各部位的蛋白含量,同时采用标准曲线法测定了人参发状根与其它不同部位的皂苷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含量和丙二醛含量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并与栽培人参根的各部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参发状根中的皂苷含量高于栽培人参中的皂苷含量,且以人参芦头和人参须根的皂苷含量最高;固体培养的人参发状根和液体培养的人参发状根的皂苷含量相比,尤以液体培养的人参发状根的皂苷含量最高,可达3.05%,发状根的丙二醛MDA与栽种人参芦头和人参须根中的MDA均偏低.  相似文献   

16.
地参,又名地笋、地藕、银条菜、泽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菜药兼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出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参(因形状、营养可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炒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人参的主要产地,其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特色农业的建设和地方经济的脱贫攻坚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该研究采用相关的理论政策分析和吉林省人参产业园区实地调研的方法,从人参的产业结构、标准化体系、品牌建设和精深加工能力等情况,分析了现阶段吉林省人参产业的发展现状。面对韩国高丽参在世界市场的冲击、种参农户经营理念的落后、政府管控引导体系的缺乏、传统伐林种参模式的受限等问题,应大力推进人参在药食同源领域的发展、无公害农田栽种技术的实施、健全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的机制、创建互联网+营销平台等措施,从而有效推动吉林省人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麻锐  靳雯棋  冯凯  陈伟  姜锐  孙立伟 《北方园艺》2016,(13):159-162
以不同生长年限园参为试材,测定园参根各部位的生物量、比根质量和比根长,描述园参生长过程中形态学变化;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皂苷含量及组成,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皂苷合成途径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生长年限的增加,园参须根的比根质量及比根长变化最大;皂苷含量以及皂苷合成相关酶法尼基二磷酸合酶(FDPS)、鲨烯环氧酶(SE)、鲨烯合成酶(SS)和环阿屯醇合成酶(CAS)活性均与生长年限呈正相关关系;初步发现了园参形态生长变化、功效物质皂苷合成与生长年限之间的关系,为传统的从形态学评价人参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牛蒡又名大力子、白肌人参,属菊科,草本植物,叶片心脏形,很大,叶背面密生绒毛,叶柄长60cm左右,有较长的肉质根,皮较厚。肉质根含有蛋白质、淀粉和Vc等,营养价值较高,特别是含有一种菊粉(菊糖),对糖尿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其种子可作为中  相似文献   

20.
刘哲  陈晓林  张连学 《北方园艺》2016,(20):151-155
以伐林栽参与平地栽参2种方式种植的4年生人参和西洋参为试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并测定了人参和西洋参根中挥发油含量;采用GC-MS分析总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对人参、西洋参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林栽参种植方法的人参、西洋参挥发油总量(0.24%、0.26%)分别高于其相应年生平地种植品种(0.21%、0.25%);其中2种方式种植的人参挥发油总量差异显著(P0.05),西洋参挥发油总量差异不显著(P0.05);所有样品主要单体成分含量差别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