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防治沙棘溃疡病的有效药剂,分别采用室内抑菌实验和田间防治试验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沙棘溃疡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和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种药剂中戊唑醇和寡雄腐霉药效优于乙蒜素、石硫·矿物油微乳剂和甲硫·福美双。药剂浓度处理上,药剂浓度为60μg/mL优于30、6、3μg/mL。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其次为寡雄腐霉,效果较差的是70%甲硫·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田间试验结果表明,80%乙蒜素乳油0.13%浓度药液及80%戊唑醇水分散粒剂0.10%浓度药液对沙棘溃疡病防治效果较好,涂药后3个月防效分别达82.14%和79.65%,而微生物杀菌剂寡雄腐霉防效较差,防效低于60%。  相似文献   

2.
用喷雾和涂干方法使用不同药剂开展防治角蜡蚧试验。结果表明,喷洒15%噻嗪酮·5%杀扑磷、飘绿蚧止、吡虫啉以及吡虫啉+阿维菌素和噻15%嗪酮·5%杀扑磷+哒螨·矿物油溶液对角蜡蚧防治效果不理想,死亡率和防治效果均低于50%;用杀扑磷1份与废机油100份混合后涂干防治取得良好的效果,蚧虫死亡率为97.33%,防治效果达97.28%。  相似文献   

3.
樟子松播种苗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在樟子松播种苗培育过程中,危害苗木生长的一种重要病害--立枯病.立枯病表现为4种症状:种芽腐烂型、茎叶腐烂型、幼苗猝倒型、苗木立枯型.引起立枯病的侵染性病原为:镰孢霉、丝核茵和腐霉,偶尔也可由交链孢菌引起.同时论述了立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重点介绍了从多环节、多角度进行立枯病立体防治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高效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杀菌剂,采用菌落生长量法,室内测定8种市场主流杀菌剂抑制武威灰葡萄霉孢菌株的毒力。结果表明:80%腐霉利、50%多菌灵、10%叶菌唑为高毒力药剂,半效浓度≤100 mg/L;250 g/L苯醚甲环唑、25%吡唑醚菌酯、25%氰烯菌酯为中毒力药剂,半效浓度290~380 mg/L;720 g/L百菌清、0.3%四霉素为低毒药剂,半效浓度>700 mg/L。0.3%四霉素、10%叶菌唑随浓度增加其抑菌效应的增长较快,80%腐霉利增长较慢,其余5种供试药剂的增长则相对平缓。综合分析,筛选出50%多菌灵、10%叶菌唑、四霉素,供武威市防治葡萄灰霉病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在室内测定了3种新药剂与3种常规杀菌剂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并测定了各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苹果轮纹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均达到90%以上,其中戊唑醇、波尔多浆和腐愈灵的抑菌效果最佳,前两者抑制效果达100%,后者为99.71%。田间防治效果与室内抑菌力测定结果一致,且刮除病斑后施药处理的防治效果更好,除甲基硫菌灵外各药剂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0%以上,波尔多浆、戊唑醇和腐愈灵的田间防治效果最高,防效高于97%。  相似文献   

6.
2013-2014年在四川攀西地区进行枇杷枝干腐烂病的农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果树康、甲硫·萘乙酸、菌清对枇杷枝干腐烂病防治有明显效果,平均病斑治愈率在90%以上,其次为噻菌酮、腐霉利,平均病斑治愈率在85%以上,均可向生产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寻不同发育期朝鲜球坚蚧的有效防治新措施,根据朝鲜球坚蚧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对不同龄期的若虫采取刮皮涂干、树干注射和常规喷雾等措施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方法上,刮皮涂干和常规喷雾是最为适用的;在药效方面,在1龄若虫期喷雾施用的几种药剂中醋盐合剂对1龄若虫的喷洒防效达到了90%以上.通过施用脱叶剂处理叶片的方法来防治2龄若虫,试验所设3种浓度的脱叶剂均能间接起到防治作用,其效果均达到了95%以上.在3龄若虫期喷雾施用的几种药剂中95%酒精合剂的喷洒防效达到了90%以上.涂干防治3龄若虫期供试的几种药剂中,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1∶10的稀释液防效达到了9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上萌发法测定了50%多茵灵超微WP等10种供试杀菌剂对坏损尾孢菌Cercospora destructive Ravo茵落和孢子的抑茵作用.结果表明:70%甲基硫茵灵wP、30%氟茵唑WP、50%多菌灵超微WP和15%三唑酮WP等4种药剂对坏损尾孢菌茵落具有极强的毒力,70%甲基硫菌灵WP、50%腐霉利WP、30%氟菌唑WP和50%多茵灵超微WP对坏损尾孢菌孢子萌发抑制率极高.  相似文献   

9.
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对苹果褐斑病菌生长发育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戊唑醇的EC50分别为0.06和0.055 μg·mL-1,苯醚甲环唑的EC50分别为0.009和0.024μg·mL-1;但2种药剂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差,其EC50值较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高104~105倍,分别为128.825和331.131μg·mL-1.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和繁殖体产生的毒力较强,EC50值明显低于戊唑醇,说明其抑制效果较好;而戊唑醇在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时效果略优于苯醚甲环唑,表现为EC50值相对较小.2年独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在推荐使用浓度对苹果褐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戊唑醇比苯醚甲环唑的防病效果好,在2005,2006年分别达到82.10%和81.83%,而苯醚甲环唑分别为42.37%和62.38%.新杀菌剂嘧菌酯防病效果达到88.74%与戊唑醇相当,明显优于十二烷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病害发生初期(陕西关中6月中旬前后)喷施1-2次内吸性杀菌剂即可基本控制当年的病害.建议交替使用这2种药剂及嘧菌酯来控制病害,可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化学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危害日益严重,经鉴定,确认该病病原菌为Microsphaera rnultappendicis.采用常用的10种药剂对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孢子萌发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烯唑醇和氟硅唑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佳,4个浓度的抑制率98%~100%,氟硅唑、嘧菌酯、退菌特室外防治的效果也在64%以上,井冈霉素、加瑞农的效果稍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