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2012年和2013年上海市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变化和特征为研究对象,对2年的菌落总数的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并考察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平均温度对生鲜乳中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鲜乳菌落总数呈季节性差异,但不同年份的菌落总数质量性状差异也较大;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平均温度对生鲜乳中菌落总数都有影响,温度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2021年从安徽、浙江、福建牧场收集生乳为研究对象,探究季节等因素对生乳体细胞数(SCC)、蛋白质含量、脂质含量及菌落总数影响,及SCC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菌落总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通过乳成分分析,获得生乳SCC、蛋白质含量、脂质含量及菌落总数。用相关分析法探究乳成分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结果]SCC、蛋白质含量、脂质含量及菌落总数变化趋势受气候影响较大,生乳SCC与产奶量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显著负相关、与脂肪含量显著负相关、与菌落总数显著正相关。[结论]温度、湿度是影响生乳SCC及乳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应控制生乳SCC,进一步优化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3.
对乌鲁木齐市售纯牛奶和生鲜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某奶牛场中生鲜牛奶中的成分进行分析,为加强新疆乳制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采用TTC法(GB 4789.27-2008)检测乳品中抗生素残留情况,采用乳成分分析仪和体细胞计数仪测定生鲜乳中脂肪、蛋白、乳糖、体细胞数。检测结果显示生鲜牛奶72份和市售包装纯牛奶及袋装纯牛奶83份的阳性率均为0%。该奶牛场中生鲜牛奶中体细胞数50万个/ml为70.45%,其脂肪含量为3.93g/100g、蛋白质含量为3.84g/100g、乳糖含量为5.61g/100g。乌鲁木齐市售纯牛奶和生鲜牛奶中没有检测出抗生素残留,奶牛场中生鲜乳成分达到国家标准,为市民提供了营养健康的奶制品。  相似文献   

4.
宋洁  敖长金  王丽芳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2):3590-3597
试验旨在分析季节及养殖模式(奶罐奶和散卖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质量的影响,并根据中国生鲜乳质量分级标准对呼和浩特奶罐奶进行质量分级,为内蒙古生鲜乳营养品质提升及质量安全评定提供参考依据。于2017~2018年每个季度分别采集呼和浩特不同地区奶牛养殖场生鲜乳30批次,两年共计240批次。根据NY/T 2659-2014、NY/T 800-2004、GB 4789.2-2016方法测定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菌落总数,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17和2018年呼和浩特生鲜乳乳脂率总体表现为第4季度较高;乳蛋白率最高值均出现在第4季度,分别为3.46%和3.47%,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菌落总数最高值均出现在第3季度,分别为2.50×104和6.00×104 CFU/mL,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2017年生鲜乳体细胞数在第1季度最高(39.90×104个/mL),显著高于其他季度(P<0.05),2018年生鲜乳体细胞数未表现出明显季节性差异(P>0.05)。2017~2018年呼和浩特家庭式散卖奶乳脂率显著低于规模化牧场的奶罐奶(P<0.05),体细胞数及菌落总数均显著高于奶罐奶(P<0.05)。2017年奶罐奶乳脂率、乳蛋白率与2018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体细胞数显著高于2018年(P<0.05),菌落总数显著低于2018年(P<0.05)。综上所述,季节对2017和2018年内蒙古呼和浩特生鲜乳乳脂率、乳蛋白率和菌落总数影响较大,对体细胞影响不明显。2017和2018年呼和浩特家庭式散卖奶质量安全水平明显低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奶罐奶质量安全水平较高,达到特优级标准,规模化养殖方式及优质乳生产将成为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牛奶体细胞数是反映奶牛乳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偏高意味着奶牛可能处于亚健康或疾病状态。在奶牛正常生理状态下,牛奶体细胞的组成和数量都是基本稳定的,而当乳房外伤或疾病(如乳房炎等)发生时,牛奶体细胞数增多,产奶量降低,乳品质量下降。牛奶的品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因此,确保生鲜乳的质量安全是奶牛养殖工作者必须着手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围绕牛奶体细胞生成与产奶量和乳品质之间的关系展开综述,为提高乳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比较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主要奶业国体细胞数标准,对比奶罐奶和散卖奶体细胞数,同时分析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及乳成分间相关性,旨在为生鲜乳质量安全评定及控制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于2017年采集内蒙古地区9个盟市673批次生鲜乳样品,采用Foss Mickro-FT120乳成分分析仪测定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总固体含量,同时采用丹麦Chemomete SCC-100体细胞仪进行体细胞计数。结果表明:1) 2017年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为37. 7×10~4个/mL,低于欧盟(40. 0×10~4个/mL)、新西兰(40.0×10~4个/mL)、加拿大(50.0×10~4个/mL)和美国(75.0×10~4个/mL)的生鲜乳中体细胞限定值。2)家庭散养模式散卖奶中的体细胞数(55.8×10~4个/mL)显著高于规模化牧场奶罐奶中的体细胞数(37.7×10~4个/mL)(P<0.05)。3)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与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190;与乳脂肪含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乳蛋白、乳糖、非脂乳固体及总固体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295、-0.283、-0.115。由此可见,内蒙古地区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管控较好,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主要奶业国标准。家庭式散养方式生产的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低于规模化养殖方式。生鲜乳中体细胞数增高会导致产奶量下降及乳品质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平安县奶牛乳成分含量和体细胞数量,本文对平安县20个生鲜乳收购站及奶农户进行抽检,共检测奶样10批次、545份。结果发现:平安县生鲜乳脂肪含量平均为3.41%、蛋白含量平均为2.99%、乳糖含量平均为4.55%,体细胞数平均为46.72万/mL。说明平安县生鲜乳质量状况良好,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生鲜牛乳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并对农区与牧区、规模化牧场与散养户奶牛的单产以及乳品质进行比较。[方法]于2023年10月分别从呼和浩特市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呼和浩特市散养户奶牛场、呼伦贝尔市奶牛养殖场、锡林郭勒盟奶牛养殖场采集生鲜乳样品各30批次,共120批次,并收集各奶牛场生产记录信息。测定不同地区乳样的乳成分(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含量、非脂乳固体含量、乳糖含量)、体细胞数及菌落总数;依据《生牛乳质量分级》(NY/T 4054—2021)对3个地区的生鲜乳进行质量等级划分;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农区(呼和浩特市)与牧区(呼伦贝尔市及锡林郭勒盟)、呼和浩特市规模化牧场与散养户奶牛的平均单产以及生鲜乳品质。[结果]锡林郭勒盟牛场生鲜乳的乳脂率和菌落总数(6.16%,83.10×104CFU/mL)显著(P<0.05)高于呼和浩特市(3.96%,14.05×104CFU/mL)和呼伦贝尔市(4.15%,38.94×104CFU/mL);呼伦贝尔市牛场的生鲜乳体细胞数(39.99万个/mL)显著(P<...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牛奶中体细胞数、菌落总数与奶牛乳房炎的关系。将体细胞计数低于2.5×105CFU/mL的乳区都认为是无炎症乳区;如果总计数超过1×106CFU/mL,则说明发生了影响乳区的急性炎症;而乳中的体细胞计数在2.5×105~1.0×106CFU/mL之间的奶牛则为隐性乳房炎患病牛。  相似文献   

10.
本文调查研究了安达地区不同奶牛养殖模式、饲喂方式、运动场地条件、挤奶方式、鲜奶贮存方式和奶牛乳房健康情况等关键因素对原料乳质量的影响,为原料乳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对取自散户、养殖小区、规范化牧场的原料乳分别进行检验,检测产奶量和脂肪、蛋白质、干物质的百分含量以及细菌数、体细胞数等变化。结果表明:规范化牧场的奶牛产奶量最高,原料乳质量最优;以TMR饲喂、三合土建造运动场地的饲养模式,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原料乳质量;科学的乳腺炎预防、机械挤奶、原料乳快速冷却等手段可有效降低原料乳中细菌总数。  相似文献   

11.
旨在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月份荷斯坦奶牛乳成分、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试验共采集2019年1-12月14 354批次样本进行分析,以探索不同月份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体细胞数和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在不同月份有变化,4-5月达到最高值,11月到次年2月最低,建议在该阶段做好奶牛冷应激防护;体细胞数在1-3月比较高,建议加强奶牛饲养管理,注意乳房炎防控;乳成分和菌落总数基本不受月份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2.
将36头无乳链球菌引起的隐性乳房炎奶牛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个病例.试验组奶牛用Nisin抗菌肽经患病乳房内灌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3 d,对照组奶牛不治疗.分别采集治疗前和治疗后1、3、5周的奶样进行细菌学检查,体细胞含量测定和乳成份分析.结果表明,经Nisin治疗后,细菌阳性乳区数和体细胞教(SCC)大于500 000/mL乳区数量均显著降低,牛奶中脂肪、蛋白质、乳糖和总固体含量有升高趋势,尤其是蛋白质和乳糖的含量显著高于治疗前.由此可见,Nisin乳房内注入对于奶牛无乳链球菌性隐性乳房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多肽菌素对奶牛产奶量、体细胞数和乳成分的影响。选择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泌乳牛40头,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头。试验组奶牛在TMR中添加10g/(头·d)多肽菌素,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期为28d。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试验组奶牛日均产奶量比对照组高出6.71%,差异显著(P0.05);体细胞数较对照组降低20.5%,差异显著(P0.05);乳脂率比对照组高7.40%,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比对照组高出3.08%、1.66%,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奶牛日粮中添加10g/(头·d)的多肽菌素,可以提高产奶量,显著降低体细胞数,改善乳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奶业是大理州传统优势产业。据2013年统计,全州奶牛存栏15.9万头,牛奶产量52.8万t,约占全省的70%。“分散饲养,手工挤奶”约占大理州奶牛存栏数和产奶量的80%以上,目前有奶牛养殖户5万多户。在传统养殖模式下所生产的生鲜乳普遍存在“蛋白质含量低、新鲜度差、细菌总数高、质量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国家对生鲜乳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大理州奶业生产方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是大理州发展现代奶业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牛奶中体细胞总数和体细胞分型指数之间的关系,为奶牛健康管理尤其是乳房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和思路。选择3 478头荷斯坦牛进行样品采集,检测体细胞总数、体细胞分型指数、乳成分,根据体细胞总数和临床诊断意义,将体细胞数高于5万个/mL的1 798个样品分为5组,然后分析体细胞数与体细胞分型指数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牛奶中体细胞总数的不断增加,体细胞分型指数也不断增加,两组数据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252。因此推断,当奶样中的体细胞分型指数大于57.24%(低值)时,奶牛场发生乳房炎的概率较大,临床上需要重点关注相应牛只。  相似文献   

16.
高星  吕行  苏燊 《中国奶牛》2023,(5):48-52
本文对自行制备的用于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生乳质控样中的乳成分(主要包括脂肪、蛋白质、乳糖)和体细胞数在冷藏放置过程中的试验数据变化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在制备后两周之内质控样中的脂肪、蛋白质、乳糖和体细胞数测定数据的变异系数均达到仪器的精密度要求;相对误差均达到仪器的准确度要求。添加防腐剂后的生乳经制备可以同时作为脂肪、蛋白质、乳糖和体细胞数测定的质控样;当质控样中体细胞数在50万个/mL以上时,质控样在制备后两周之内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1 奶牛场和奶牛现代疾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1.1 牛奶的卫生质量欠佳 牛奶生产中的卫生质量问题主要是牛奶质量偏低,如细菌总数、大肠杆菌数、嗜冷菌数超标,体细胞含量偏高,抗生素含量有时会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国标方法、体细胞检测仪和乳品成分分析仪检测分析了天山北坡某牛场生鲜乳体细胞数、细菌总数、乳成分、密度、冰点、杂质度及有害物质和抗生素等。结果体细胞数为78.06万/m L,细菌总数为23.20万CFU/m L,脂肪为4.48g/100g,非脂乳固体为7.69g/100g,蛋白质为2.87 g/100g,矿物质为0.72g/100g,密度为1.026g/m L,冰点为-0.48℃,杂质度为2.5mg/L。有害物质和抗生素均未检出或远低于限量标准。可以得出:该集约化牛场生鲜乳体细胞数偏高,非脂乳固体和密度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奶牛养殖发酵床不同深度的菌群结构特征,并对奶牛养殖发酵床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比较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下垫料中3种常见致病菌的菌落数。比较2年监测期内,应用和未应用发酵床养殖奶牛的肢蹄病发生率、产奶量、乳体细胞数,以及使用3种发酵床垫料补充料(稻壳和干牛粪渣、锯末屑、稻壳粉)的奶牛所产生鲜乳的细菌总数。采集发酵床表层(5 cm)、中层(25 cm)、深层(45~50 cm)样本,测定使用2年后发酵床的基本理化指标;分别利用基于16S rDNA和ITS1的高通量测序法,分析发酵床不同深度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征;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酵床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结果] 发酵床养殖管理模式下,垫料中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的菌落数均低于未使用发酵床的垫料。在2年监测期内,应用发酵床养殖的奶牛肢蹄病发生率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平均产奶量显著(P<0.05)高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而生鲜乳体细胞数平均值低于未应用发酵床的奶牛;使用稻壳和干牛粪渣为垫料补充料,奶牛生鲜乳中的细菌总数最少。以稻壳和干牛粪为垫料的发酵床基础参数(温度、含水量、pH值、氨气、硫化氢)在持续稳定运行2年后仍能满足生产需要;发酵床微生态群落以细菌菌群为主,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多集中在发酵床中层和深层,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多集中在发酵床表层;发酵床不同深度样品具有相似的真菌群落组成,发酵后真菌多分布在深层;KEGG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细菌群落对整个发酵床的微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垫料中细菌代谢最为活跃,仍有大量真菌菌属有待注释说明。[结论] 应用该发酵床养殖技术,奶牛健康状况和生鲜乳品质均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汪湛  窦红  赵康 《中国奶牛》2012,(18):51-52
本试验分析了天津市四个牧场1 100头荷斯坦牛2008~2010年的数据,比较了体细胞数与乳成分及季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下降,乳蛋白率未发生显著变化,乳糖含量逐渐下降;产奶量冬季最高夏季最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乳糖含量是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但牛奶中的体细胞评分春季和冬季的体细胞数相对较低,而夏季和和秋季较高,春季和冬及相比差异不显著,夏季和秋季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夏秋与冬春季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