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园间作柑桔杨梅吊瓜对茶蚜种群数空特征影响和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间作经济作物对茶蚜种群数量和空间特征的影响,选择乌牛早品种的纯茶园、乌牛早分别与杨梅、柑桔和吊瓜间作的茶园、以及安吉白茶与吊瓜间作的茶园,进行茶丛上、中、下层各虫态的茶蚜种群数量调查。结果表明:纯茶园茶蚜总个体数显著高于间作茶园,4种间作茶园茶蚜数量从多到少依次为乌牛早-柑桔间作、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乌牛早-杨梅间作、乌牛早-吊瓜间作茶园;纯茶园茶丛上层茶蚜个体数最多;纯茶园茶丛上、中、下层茶蚜百分比依次为49%、29%和22%,间作茶园上层蚜数百分比显著增大;聚类分析表明,乌牛早-杨梅、乌牛早-吊瓜、安吉白茶-吊瓜间作茶园聚为一类,乌牛早-柑桔间作茶园、乌牛早纯茶园茶园各自成为一类。分析认为:间作明显地改变茶蚜种群数、空特征,对蚜群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幼龄茶园间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间作玉米和花生的幼龄茶园树生长势、田间小气候及间作物的产量,得出幼龄茶园间种玉米有利于茶树生长、间种花生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的结论,提出了幼龄茶园间作的方法与见解。  相似文献   

3.
茶园抗旱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省降雨量季节分布不均匀,夏末秋初,雨量少、气温高,正常年份多持续干旱,严重影响了夏秋季茶树的生长和幼龄茶树的成活率,极大地限制了茶园单位面积的产量,严重影响了茶农的经济效益.因此,茶园抗旱管理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抗旱管理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罗勒和紫苏对茶园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茶园间作芳香植物研究其对茶园害虫和天敌种群数量、土壤养分状况、茶树生长及茶叶生化成分等的影响,分析间作芳香植物对幼龄茶园的生态综合调控效果。幼龄茶园间种芳香植物能减少小贯小绿叶蝉和绿盲蝽的数量,增加茶园中瓢虫、草蛉、寄生蜂和蜘蛛等天敌的数量;芳香植物间作区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高于绿肥间作区和对照;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茶树生长、培养幼龄茶园的树势和树冠、增加茶叶产量。茶园间作芳香植物能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和儿茶素含量,改善茶叶品质。可见茶园间作芳香植物是一种具有较好生态效益的茶园栽培管理模式,能促进生态茶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茶园间作,是以茶树为主体,利用茶树行间的隙地,种植其他作物。合理间作,能够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如果间作不合理,将对茶树生长、茶叶产量有着严重的影响,经济效益降低。最近,我们调查了老安  相似文献   

6.
每年秋季,茶园进行一次秋深耕,茶农称为“秋挖”;对荒芜茶园进行重新开垦茶农称为“垦复”。我省茶农经一千多年茶树栽培实践,针对秋挖和秋垦时间早、迟,对茶树根系生长不一和对茶树生机恢复不同等,对秋季挖垦时间,高度总结为“七挖金、八挖银、九挖铁、十挖土”等四句话。  相似文献   

7.
茶树是一种耐阴性较强的多年生作物,生产实践表明,茶园合理间作香蕉,对茶园能起到良好的遮荫作用,并能调节茶树内在的生理功能,促进茶树在适当荫蔽的条件下正常生长。香蕉树还是蓄水的仓库,它不但自身能保水,而且通过庞大的叶片覆盖,茶园也相应地提高保水的作用。同时,香蕉是一种多年生作物,种后第二年可全部打果,既可增加茶园收入,又可以短养长。所以,茶蕉间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茶园间作绿肥是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普洱市现有茶园143.66万亩,正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种植茶园绿肥对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有重要意义。为了向广大茶农提供优良的绿肥品种和种植技术,2011年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的幼龄茶园中进行绿肥种植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一、绿肥品种及试验方法2011年选取大叶千斤拔、光萼猪屎豆、望江南三个绿肥  相似文献   

9.
间作白三叶草对茶园温湿度和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连续3a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及其相临的单作茶园进行大田对比试验,分析间作白三叶草对茶园温湿度、土壤养分、茶树根系形态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显著低于单作茶园,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则显著高于单作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茶园土壤养分得到显著改善,且茶园间作白三叶草比单作显著增加了茶树根系生物量、总根长等指标。研究结果为提高茶树栽培技术水平以及茶园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茶树栽培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多年的观察与生产实践,推荐一种适宜茶园种植的生态绿肥——鼠茅草。文章介绍了鼠茅草的生长周期、形态特征,在茶园间作鼠茅草的优点以及种植要点,供茶农及推广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选取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境内的核桃树间作年限为6、10、15、30a的茶树-核桃间作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取距核桃树主干1、2、3 m处的0~20 cm表土层和20~4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和相对应的单作茶园土壤为供试样,测定了土壤的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核桃树种植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pH呈增加的趋势,核桃树种植年限为30 a的土壤pH接近或大于7.0;核桃树间作年限为30 a的间作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均显著小于单作茶园中的含量;随着核桃树间作年限的延长,间作茶园土壤中的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单作茶园。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树对茶树有明显的化感抑制作用,会导致茶树不能较好生长和茶叶品质下降。因此,不宜将二者相间种植或将核桃树作为茶树的遮荫树利用。  相似文献   

12.
新建茶园间作物遮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襄阳县1990年春建立了1000亩直播茶园,但该地区光照强,空气湿度小,要使茶树正常生长,首先必须解决茶苗的遮荫问题。因此,作者进行了该试验。试验设5种处理,即在茶园内间作黄豆、西瓜、花生和不间种作  相似文献   

13.
茶树冻害的发生及防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耀平 《中国茶叶》2008,30(1):30-31
进入冬季到第2年春天茶叶开采之前,是茶园管理工作相对较少的一段时间。但这一时期的冻害,尤其是早春倒春寒的发生,却会给茶园带来最严重的损害。浙江茶区2005-2007年连续3年的倒春寒使不少茶农吃足了苦头。茶芽刚萌发,气温骤降或下雪,即将到手的收益化为乌有。不少茶农在新茶园建设中,想引进早生品种,但又怕茶树受冻,左右为难。因此,广大茶农迫切期望能找到一种有效防止茶树受冻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栗茶间作是较为经典的林茶间作类型,对生态环境修复以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归纳栗茶间作对茶园生态因子、茶树根系、茶叶质量及经济、生态效益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栗茶间作这种稳定高产的生态茶园经营模式,以期为栗茶间作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浅谈贵州贫困山区茶园间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怀建 《中国茶叶》2008,30(8):26-27
一、茶园间作的意义 1.茶园短期间作的意义 茶园短期间作是指茶树种植后的2-3年内在茶行间种植速生短效的一年生作物为主的茶园间作方式。其意义主要在于:  相似文献   

16.
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模拟建立及调控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是在同一块土地上既栽培茶树又种植其他作物,物种间协调发展,互相促进,充分利用地力,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良好生态效益的一种土地经营方式。早在宋代,我国福建省的茶园中已有栽桐木的习惯,后称茶-桐间作。20世纪初期后,现代生态学的知识逐渐引入茶树栽培之中,从而简单的间作发展成为茶园复合生态系统。模拟建立茶园复合生态系统,对缓和当前世界上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发展生态农业和茶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茶园间作的主要模式 我国茶园间作历史悠久,模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茶-…  相似文献   

17.
许多茶农反映,近年来生产茶园茶树花果增多。据笔者调查,近年茶树花果确实增加,茶树大量开花不仅在生产茶园可以看到,就是幼龄茶园和扦插苗圃中也都能看到。就其原因和防治方法提几点看法,以供生产参考。1茶树多开花结实的原因茶树开花结实是茶树生理习性,也是茶树生长发育的必然结果。当茶树营养生长相应减弱而生殖生长相应增强时就会出现花果增加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天气、品种、施肥、采摘、管理、种植方式等,而近年来茶树花果增加主要与下列原因有关:1.1施肥不当施肥既能促进茶树营养生长也能促进生殖生长,但不同的营养元…  相似文献   

18.
我县茶区历史上很少发现茶蓑蛾大面积成灾危害茶树,而今年在气候干旱的情况下武曲公社承天坂42亩幼龄茶园,突然发生茶蓑蛾集中成片危害茶树生长。比较严重的茶园,叶子几乎被吃光,茶农对这种害虫不知所措,又怕该虫有毒性,茶叶科技人员闻讯后,即速深入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茶园间作的类型和利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亮 《茶叶》1991,17(4):1-4
本文总结了我国茶园间作的五种主要类型和间作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以及不合理间作对茶树生育的不良影响,为合理建立生态茶园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树间作套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张俊 《福建茶叶》2011,33(4):5-8
套种间作是集约利用空间的种植模式。本文阐述了茶园间作套种的意义和特点,总结了茶树与用材林、经济林以及其它作物间作套种,并对茶园司作套种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