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湘黄猪生殖器官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kg,30kg,60kg,90kg为测定阶段体质量,共屠宰湘黄公猪23头,湘黄母猪24头,测定了睾丸,附睾,阴茎、卵巢,子宫的体积和质量,观察了精液品质和成熟卵数。结果表明,湘黄猪主要生殖器官生长发育良好,熟性顺位序:阴茎>卵巢>睾丸>子宫>附睾,生长强度的高峰期在120日龄,60kg体质量阶段,且此期存在++级精子和15.5个成熟卵子;在4月龄,60kg体质量期开始性成熟,5月龄,90kg体质量期完全性成熟,6月龄,100kg体质量期即进入适配期。  相似文献   

2.
王武强 《农友》2002,(9):19-19
空怀期母羊。空怀期母羊一般体况瘦弱.甚至被毛有脱落现象。应加强饲养管理,进行适当补饲.使其恢复膘情。舍饲时将母羊大、中、小,强、弱分群饲养,日粮干物质约为体重的2.5%。  相似文献   

3.
小麦-滨麦-偃麦草三属杂种的创制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八倍体小滨麦和八倍体小偃麦杂交,创制出小麦-滨麦-偃麦草三属杂种,对杂种F_1进行了形态学、育性和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以小滨麦作母本较易创制出三属杂种,其杂交结实率平均为20.8%。杂种F_1形态特征介于双亲之间,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生长旺盛,熟期晚,自交结实率较低。F_1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平均染色体构型为18.58Ⅰ 18.59Ⅱ 0.085Ⅲ 0.028Ⅳ,PMC后期Ⅰ观察到部分落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二分体、四分体和小孢子时期,细胞内普遍观察到微核,且出现大量异形细胞。三属杂种F_1的花粉育性较低。  相似文献   

4.
1.冷藏保鲜 竹笋笋期较短.上市集中,给加工和运输带来一定的困难。用冷藏可以有效地延长保鲜期.但保鲜温度不能太低.否则,笋体蛋白质变性,组织解体.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5.
非洲紫罗兰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定了非洲紫罗兰叶片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发育进程,测定了各发育时期核酸、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叶片接种后1~12d为脱分化期,13~16d为胚性愈伤组织形成期,17~31d为原胚形成期,32~48d为胚状体发育期.脱分化过程中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再分化过程,淀粉含量高于再分化过程.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RNA和酸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原胚形成和胚状体发育过程中,DNA含量上升,淀粉含量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以子宫肌电为指标观察了中药(加味催生芎归汤)对乏情期绵羊在体子宫及离体子宫肌条的作用,结果表明:此药可使乏情期绵羊子宫放电的频率和振幅加强,用药期间的子宫肌电振幅较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5)。使离体子宫肌条兴奋度,紧张度,收缩力加强,用药后子宫收缩面积(UCA)较用药前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
种兽繁殖期可由生长期料直接换到繁殖期料,尽量不喂冬毛期料:根据体况增减饲喂量,公兽给料量应高于母兽给料量,晚窝及下等体况给料量高于上等体况给料量。繁殖前期可每天饲喂1次,配种期每口饲喂2~3次,早饲喂量为总量的40%,晚为60%.  相似文献   

8.
种兽繁殖期可由生长期料直接换到繁殖期料,尽量不喂冬毛期料:根据体况增减饲喂量,公兽给料量应高于母兽给料量,晚窝及下等体况给料量高于上等体况给料量。繁殖前期可每天饲喂1次,配种期每口饲喂2~3次,早饲喂量为总量的40%,晚为60%.  相似文献   

9.
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对5460核不育系从花粉母细胞形成阶段至花粉粒完成期的各发育时期,分别用两种温度处理不同时间,观察小孢子的形态变化及其花粉的育性反应.结果表明:(1)5460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四分体至双核早期之间.单核期最为敏感.(2)在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5或33℃处理24h,育性向可育或不育转变;连续处理96h.则转换成正常可育或完全不育.(3)四分体以前或双核早期以后,温度对育性均未见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鹧鸪是野生珍禽.但经驯服也可饲养.它的肉和蛋营养丰富、味道独特.是补身养体的珍品.颇受人们欢迎。鹧鸪生长快,繁殖力强.饲养期短,生产性能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养好鹧鸪的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狐吻部短。四肢短小.体圆而粗,被毛丰厚,耳宽而圆。白狐体长60.75厘米.尾长30。35厘米,常年毛色呈白色。白狐寿命10-14年.种用期4-6年.体重5-7公斤。  相似文献   

12.
从屠宰猪卵巢中取出卵子,在体外培养30小时后卵丘扩散率为70.48%,第一极体释放率15.39%。卵丘层扩散的卵子体外获能的猪精液授精,受精率平均9.56%。将受精卵培养24小时,有51.22%卵子发育到2-细胞期,7.32%发育至4-细胞期。从经超数排卵的猪卵巢中取下3枚A级卵,用体外获能猪精液授精,培养24小时,其中2枚达到2-细胞期,再继续培养48小时,均达到16-细胞期。  相似文献   

13.
1.柞蚕病害 1.1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蚕病,传染性强,对生产的危害大,重者可以绝收。此病的主要症状是:蚕体肿胀,体皮变色,质脆易破,化脓腐烂。蚕期主要表现为水眠蚕,半蜕皮蚕,嫩起子蚕,黄烂皮蚕和老虎蚕。  相似文献   

14.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慢性病.还是一种可由母体经卵传到下一代的病害。我国有的养蚕重点省份.曾因该病的发生而导致蚕业生产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对该病不可掉以轻心。蚕、蛹、蛾、卵都会遭到微粒子病原的侵染而表现出特有的病症。病蚕体躯瘦小.发育缓慢。经卵传染的蚁蚕.重的一龄中死亡.轻的可活至二、三龄。蚁蚕期感染的.出现迟眠蚕和不眠蚕。大蚕期病蚕表现出体壁发皱、体呈锈色.有的体壁上出现黑褐色病斑.还有的呈半蜕皮和不蜕皮蚕。病蚕不结茧或仅吐少量丝.做个薄皮茧。病蛹表皮无光泽.环节松弛.脂肪上有黑褐色渣点。不羽化或羽化较迟。病蛾翅膀不伸展成拳翅.鳞毛不丰满.蛾肚松弛.卵少且小。病卵孵化率低.孵化不齐.孵化的蚁蚕常在小蚕期死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离体稻叶和稻穗接种鉴定水稻品种抗瘟性的方法.离体稻叶接种,采用水稻田、五叶期顶端第一片完全展开叶,用100×10-6-200×10-6苯骈味唑溶液作保绿剂,以20×10-6-30×104个/mL的稻瘟病孢子悬浮液喷雾接种.离体稻穗接种,剪取稻穗,保留穗颈下一茎节和剑叶,插在培养液中,在室内用浓度为10×10-6-20×104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结果表明,不管是叶瘟还是穗瘟,离体接种与非离体接种的鉴定效果基本一致.因此,离体接种方法可以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抗瘟性鉴定.  相似文献   

16.
对甘肃白猪A、B、C专门化新品系的青年公母猪各阶段性行为表现进行了测定,对同期3系后备猪群进行了配种前体质量测定和产后繁殖力性状的统计。结果表明:A、B、C 3系的初情期为(190.8±3.2)d,(217.0±4.0)d和(180.2±5.1)d,发情周期为(21.5±2.80)d,(22.08±2.11) d和(20.82±2.59) d,发情持续期为 57.5 h、 44.4 h和 70.6 h。 3个系公猪的性活动早于同系母猪 6~10d。 C系猪断奶后返情期短、返情率高, A系居中, B系略长,返情率低于C、A两系。A、C系猪发情症状明显,以观察法即可掌握配种时机,B系以试情与观察相结合为宜。3系适宜的配种日龄与配种体质量为A:260d、110kg,B:280d、120kg,C:240d、97kg。配种前体质量达成年猪体质量的 65%为宜。  相似文献   

17.
辣椒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成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对10个辣椒品种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诱导胚状体产生的试验。花为分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先在34℃下暗培养8d,培养基为:MS(或NTH)+2,4-D0.5mg/L+KT(或BA)0.5mg/L+蔗糖3%,后移至25℃下光照培养,培养基为MS(或NTH)+KT(或BA)0.5mg/L+蔗糖2.5%,3周后有9个基因型陆续形成胚状体,将胚状体单独移至原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发育为植株。  相似文献   

18.
大蒜鳞芽生长点离体培养诱导小鳞茎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大蒜鳞芽生长点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生长素NAA浓度在0.1~1.0mg/1之间,细胞分裂素6—BA浓度在0~0.5mg/1范围内,其浓度愈低愈能促进小鳞茎的形成;贮期温度愈低,愈有利于小鳞茎的形成;3~8℃低温期大于60天,才能保证小鳞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水稻体细胞同源四倍体的人工诱导及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以4种基因型水稻灿粳杂种二倍体为材料,在幼穗离体培养过程和种子发芽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秋水仙素处理愈伤组织和发芽种子,诱变获得水稻同源四倍体。结果表明,秋水仙素300mg/l和500mg/l的浓度处理愈伤组织,四倍体最高诱导率分别达到45.5%和56.3%,平均诱导率比种子发芽期的四倍体诱导率提高10倍左右。种子发芽期为250-500mg/l较低浓度的秋水仙素诱导效果较好,四倍体诱导率为2.9-5.  相似文献   

20.
人心果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心果花药由表皮(1层)、药室内壁(1层)、中层(4层)、绒毡层(1层)和造孢子细胞组成,药壁发育双子叶型,花药四室。雄配子体发育经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该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排列为四面体型,小孢子再经有丝分裂形成2-细胞花粉,成熟花粉为2-核花粉。花药壁层的变化是表皮在单核小孢子产生期消失,中层在四分体时消失,药室内壁在单核小孢子期径向延长成柱状纤维层;绒毡层在四分体期开始解体,为单核腺质绒毡层。花粉活力测定表明95.02%有活力;人工萌发实验表明花粉萌发率很低;同时观察花粉在柱头上自然萌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