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3种浓度的舞毒蛾NPV进行了舞毒蛾幼虫防治试验和柞蚕幼虫的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舞毒蛾的效果在93%以上,对柞蚕幼虫无毒性和致死作用。应用舞毒蛾病毒方法简单,效果好,为今后在柞蚕场区防治舞毒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2.
林分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的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 12个影响舞毒蛾危害程度的林分因子 ,对这些林分因子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从中筛选出主林层郁闭度、土壤瘠薄程度和林地面积 3个关键因子。结果表明 :土壤瘠薄程度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其余 2个关键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用这 3个因子与舞毒蛾危害程度建立多元线形回归模型 ,该模型可对舞毒蛾危害程度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3.
舞毒蛾严重危害多种针阔叶树种和果树,特别是亚洲型舞毒蛾雌成虫迁飞能力强,被我国列为三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依据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指标体系,对舞毒蛾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舞毒蛾的风险值R= 2.01.评价结果表明,舞毒蛾在山西省属于高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相似文献   

4.
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的舞毒蛾管理及其相关的防控技术,全文分2部分发表.第1部分主要介绍美国联邦政府的舞毒蛾管理机构、防控策略以及州一级舞毒蛾管理的各相关方;以美国威斯康辛州、明尼苏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为例介绍了州一级舞毒蛾管理的具体内容、步骤和措施.此外,简述了美国有关舞毒蛾的公众教育和宣传.第2部分重点介绍舞毒蛾的种群调查和控制技术.在美国,对舞毒蛾的调查和监测普遍采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在舞毒蛾常发区内,卵块调查也较为常用.在政府机构执行的舞毒蛾管理项目中,最常采用的种群控制技术是苏云金杆菌(Btk)和除虫脲(商品名为敌灭灵)这2种杀虫剂以及基于舞毒蛾性信息素的交配干扰和大量诱捕技术.在文章第2部分的末尾,讨论了我国舞毒蛾管理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舞毒蛾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在大连市新金县花儿山林场连续三年进行调查研究,做出了舞毒蛾的生命表,搞清了天敌复合体的构成。对生命表进行分析得出NPV 对舞毒蛾种群数量影响很大;影响舞毒蛾种群消长的关键因子是寄蝇。用Price 的方法分析得出舞毒蛾防治在幼龄幼虫时期进行为最佳,这为舞毒蛾的测报、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2003年,在内蒙古林区利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BtMP-342、性引诱剂和植物制剂等多种生物措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进行防治试验.利用两种浓度(2.632×106 PIB·mL-1 and 2.632×107 PIB·mL-1)的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舞毒蛾2龄幼虫进行喷洒试验,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0%和77.8%.BtMP0-342被用于舞毒蛾3、4龄幼虫的防治,防治效果达80%.性引诱剂在诱捕舞毒蛾成虫时也显示了良好的效果.自制的植物性杀虫剂是从大兴安岭地区有毒植物中提取的植物性杀虫活性物质,对舞毒蛾的幼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实验室内应用原液防治舞毒蛾3,5龄幼虫的效果达82%.  相似文献   

7.
沈阳地区舞毒蛾成虫发生期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舞毒蛾性诱剂对舞毒蛾成虫的诱集作用,对沈阳地区舞毒蛾成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舞毒蛾成虫于6月下旬出现,7月中、下旬为盛发期,8月份成虫数量开始减少,9月初为成虫发生末期。研究结果为该虫的防治及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舞毒蛾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森林食叶害虫,取食多种阔叶和针叶树木。为了解舞毒蛾在我国危害较轻的原因,作者在林间设立样方,调查下树将要化蛹的舞毒蛾老熟幼虫的死亡率及致死因素,蛹的死亡率及致死因子。发现病毒是导致老熟幼虫死亡的主要因子,死亡率高达96.6%。蛹的致死因子较多,其中一种皮蠹取食导致的致死率较高,达到58%,舞毒蛾黑瘤姬蜂的致死率也较高。研究表明,舞毒蛾化蛹阶段致死因子及死亡率较高,可能是舞毒蛾发生危害较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试验通过用丹红杨(♀)同转Cry1Ac基因杨树(♂)的两个杂交组合无性系PCR检测呈阳性的后代苗期叶片饲养舞毒蛾幼虫后结果发现:喂养的舞毒蛾幼虫死亡率高达98.7%,舞毒蛾幼虫的死亡主要集中在孵化后7d内,其中80%以上集中在前3天死亡;舞毒蛾幼虫取食苗期叶片后,可明显抑制食叶害虫舞毒蛾的个体的生长发育,个体大小明显小于对照。  相似文献   

10.
舞毒蛾是园林植物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本文介绍了舞毒蛾的生活习性及形态特征,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言在1982年以前,有关中国境内舞毒蛾天敌的专门报道较少,在散见的出版书刊中曾提到一种病毒和一些寄生天敌。1982年我们在北京市、黑龙江和吉林省的52个考察地点进行了为期8周的考查。本文主要报道考察中所采集到的有关舞毒蛾的天敌。材料与方法考察地点及详细情况见Schaefer等的文章。在考察的52个地点采集了舞毒蛾的幼虫和所见到的捕食舞毒蛾幼虫的天敌,并将舞毒蛾幼虫进行饲养,直到寄生天敌全部出来为止。舞毒蛾的幼虫饲养在90×15毫米的塑料培养皿,纸盒或塑料袋中,用蒙古栎  相似文献   

12.
舞毒蛾食性广、危害重,是我国港口和出口船只的重要检疫对象之一。利用昆虫对灯光的趋避性,开展不同波长的LED灯诱杀舞毒蛾的试验,结果显示,波长365 nm灯诱虫效果最好;全光谱、521 nm(绿色)、585 nm(黄色)、603 nm(桔色)波长的灯未诱到或只诱到极少量舞毒蛾雌成虫,均未诱到雄成虫。研究筛选出的波长365 nm灯诱杀舞毒蛾效果好,且不伤害或少伤害天敌及其他非靶标昆虫,可为港口科学布灯控制舞毒蛾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李硕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4):104-107
分别从舞毒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防治方法等方面,归纳整理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国内舞毒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舞毒蛾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从舞毒蛾的生物生态学特性、监测技术和防治方法等方面,归纳整理了前人的研究结果,综述了世界范围舞毒蛾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舞毒蛾是农林业上的重要害虫,具有食性杂、危害重、分布广、幼虫随风移动等特点。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舞毒蛾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对舞毒蛾在形态特征、分布及危害、防治措施、外界胁迫、寄主病毒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同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物理辐照灭虫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电磁辐射对舞毒蛾死亡率的影响,以期为物理辐照灭虫的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剂量的微波、X射线、γ射线辐照舞毒蛾虫卵,观察照射后虫卵孵化、幼虫的死亡、化蛹、羽化等情况,最后得到辐照的总死亡率随辐照剂量的变化关系。研究表明,经过微波、X射线、γ射线辐照后,杀虫效果良好,舞毒蛾的总死亡率均可达到90%以上,物理辐照的方法可以成功消灭舞毒蛾。  相似文献   

17.
以美洲棉铃虫Helicoverpa zea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和穿膜肽TAT为基础合成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并测试3种肽对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注射活性;探究融合肽TAT-Helicokinin I和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经取食途径进入虫体后对舞毒蛾幼虫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AT-Helicokinin I和Helicokinin I对舞毒蛾幼虫均表现出注射毒性,且TAT-Helicokinin I比Helicokinin I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60,600 pmol/头的剂量对舞毒蛾幼虫均表现出显著致死性,6 pmol/头的剂量对舞毒蛾幼虫生长无影响;Helicokinin I饲喂舞毒蛾幼虫未显现出毒性,而饲喂TAT-Helicokinin I对试虫生长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该研究证实TAT与Helicokinin I融合后能够降低昆虫消化道酶对利尿激肽Helicokinin I的降解。  相似文献   

18.
利用性诱剂预测舞毒蛾的种群密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合成的舞毒蛾性诱剂与性诱剂粗提物可以引诱舞毒蛾雄性成虫,并可根据诱虫数量来预测其下一代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甲氧虫酰肼(RH-2485)对舞毒蛾幼虫的杀虫活性,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该药剂对舞毒蛾不同龄期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并通过SDS-PAGE对舞毒蛾幼虫不同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2~6龄幼虫均表现出较高活性,其中对2,3龄幼虫毒性最强,说明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龄期差异。该药剂对2,4,6龄幼虫体内的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等主要解毒酶存在显著影响,表现为诱导、抑制作用;在不同的处理时间,对这些酶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舞毒蛾4龄幼虫经甲氧虫酰肼处理后,血淋巴、中肠及表皮组织中均发现与对照组有差异的蛋白,其中处理12h和24h时,对血淋巴和中肠组织中的蛋白质影响比较明显,48h后,对表皮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的影响较为显著。甲氧虫酰肼作为非甾醇类蜕皮激素竞争物中的新型化合物,能干扰舞毒蛾幼虫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诱导血淋巴、中肠和表皮组织中产生特异蛋白,从而影响舞毒蛾正常的生理代谢,起到毒杀作用,可有效防治舞毒蛾。  相似文献   

20.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L.)为林业重要害虫之一,食性杂,危害树木达数十种之多,如杨、柳、栎、松、杉等。该虫在欧洲、北美及亚洲均有分布。国内分布于东北、河北、江苏、台湾、四川、辽宁等地。在大兴安岭主要危害柞、山杨、落叶松。 1976年在辽宁省盖县杨树林舞毒蛾大发生区,我们经过镜检,发现患病致死的大量幼虫为病毒所致。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广泛发生于美国、欧洲,在德国的部分地方也有发生。最初称作树顶病Smith,K.M.(1976)。Rollinson,W.D.et al,(1965)试验证明,将多角体喷于舞毒蛾取食的植物上,能引起舞毒蛾病害的流行。国内关于舞毒蛾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