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配合"山东省丘陵旱薄地谷子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促进鲁中地区谷子生产健康稳步发展,本课题组选取了近年来育成的10个抗除草剂谷子品种进行了品种适应性对比试验,力图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抗除草剂谷子品种。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品种豫谷18每667m2籽粒产量为332.68kg;豫谷32籽粒产量为349.01kg,在参试品种中最高,比对照品种豫谷18增产16.33kg,增产率达4.91%;冀谷39产量最低,为314.69kg,比对照减产17.99kg,减产率为5.41%。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可知,豫谷32、济谷22表现较好,适宜在鲁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于广军 《中国种业》2018,(12):62-63
研究太行山区初生核桃林下间作套种谷子密度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选用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16号3个品种;设45万/hm2、60万/hm2、75万/hm2、90万/hm2、105万/hm2 5个密度,设5月25号、6月20号、7月15号3个播期。实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产量均随密度的加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90万/hm2、90万/hm2、75万/hm2下达到最高产量,最高产量分别为6166.8kg/hm2、5808.02kg/hm2、6010.2kg/hm2。3个品种均为播期6月20号时产量最高,最高产量分别为5631.5 kg/hm2、5309.5 kg/hm2、6557.0kg/hm2。播期7月15号时产量最低最低产量分别为1726.5 kg/hm2、1802.5 kg/hm2、1734.5 kg/hm2。随着播期推迟,参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同,过早过晚产量均受到影响。不同播期处理的产量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提出了在当地条件下每个品种适宜的密度和播期,为初生核桃林间作种植谷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赤谷16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谷16是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以赤谷10号为母本、承谷8号为父本,通过异地加代动态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为国家一级优质米,2009~2010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适应度较高,两年平均单位面积产量位居第二,平均产量5 194.56kg/hm2,较对照大同29增产3.11%;在生产示范中,最高产量6 699.88kg/hm2,2010年12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适宜在河北、山西、陕西、赤峰等≥10℃积温2 700~2 900℃春谷区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谷子氮、磷、钾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对谷子氮、磷、钾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谷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氮、磷、钾肥的最优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增加谷子的穗长、穗粗、单穗重、穗粒重和产量。氮、磷、钾肥对谷子经济性状的影响为氮>磷>钾。通过三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5.33kg/hm 2、P2O5 115.93kg/hm 2、K2O 32.48kg/hm 2。通过一元二次肥效模拟方程可以得出,豫谷23的最佳施肥量分别为N 162.66kg/hm 2、P2O5 109.30kg/hm 2、K2O 32.68kg/hm 2。因此,豫谷23施肥时,应以氮、磷肥为主,兼施钾肥。  相似文献   

5.
敖谷1号是从农家品种黄金谷变异株5代系选育成的谷子品种。2008—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的谷子品种区域试验,该品种适应性较好,在2年的区域试验中表现较为突出,在9个参试品种中,平均产量4 530.6kg/hm2,排名第4位,较对照赤谷6号增产11.2%;在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3 831.00kg/hm2,较对照赤谷6号增产4.1%,2010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谷子品种认定。适合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呼和浩特市≥10℃活动积温2 600℃以上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糯质谷子胚乳中直链淀粉含量低,支链淀粉含量高,是加工小米黄酒、小米醋的最佳选材。为了传承和发扬传统饮食文化,促进谷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依托“特色功能性谷子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研究”项目,从全国各农科院所引进收集了 19 份糯谷种质资源进行了品种适应性试验,以期筛选出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宜本地区种植的糯质谷子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济糯米 2 号每 667m2 籽粒产量为 372.69kg,在参试品种中最高,比对照品种豫谷 18 增产 27.53kg,增产率达 7.98% ;汾特 5 产量最低,为 206.68kg,比对照减产 138.48kg,减产率为 40.12%。通过对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抗逆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济糯米 2 号、济谷 18 和李渠黑谷表现较好,适宜在鲁中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张杂谷”系列杂交谷子品种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欣 《种子世界》2009,(4):47-48
“张杂谷”系列杂交种同常规的谷子品种相比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杂交谷子品种比常规谷子品种产量增产达30%以上,增产1500kg/hm^2以上,2007年在张家口下花园区武家庄村种植的张杂谷5号,平均产量达9750kg/hm^2,武尚金家种植的最高产量达12150kg/hm^2(已经下花园公证处公证)创造了国内谷子高产记录。如按平均产谷量9000kg/hm^2计算,产谷草1.2万kg/hm^2。  相似文献   

8.
正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情况试验设在汝阳县陶营镇大北西村,试验地地势平坦,地力均匀,是具备灌溉条件的旱肥地,中等肥力,交通便利,土质为幼褐土土种,黏壤土质地,前茬为小麦,产量6 000kg/hm~2。1.2参试品种试验品种为省内外近年新审高产优质谷子新品种,共11个,其中张杂谷8号为对照品种。参试品种为豫谷16号、豫谷17号、豫谷19号、豫谷23号、豫谷24号、豫谷5415号、冀谷31号、晋谷51号、豫谷18号、衡谷10号。  相似文献   

9.
郑 91 8 8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 1 991年以郑 8744为母本 ,鲁谷 2号为父本 ,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的谷子新品系。 2 0 0 1年 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选育经过  80年代中后期根据谷子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人民群众对谷子品质的要求 ,制定了谷子高产、优质、抗病的育种目标。从丰产性好的豫谷 2号与半矮秆、品质优的郑 40 7杂交后代中选择优系郑 8744作母本 ,与抗谷锈病的父本鲁谷 2号 1 991年杂交 ,F1代混收 ,经过 6个世代的系谱法选择 ,1 996年基本稳定。1 997年参加产量试验 ,表现综合性状良好 ,较对照品种豫谷…  相似文献   

10.
2011~2012年以3个不同类型的夏谷品种衡谷10号(常规品种)、冀谷31(抗除草剂品种)和张杂谷11号(杂交谷子品种)为试材,在麦茬地进行免耕播种,以传统的旋耕条播为对照,比较2种播种方式下谷子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变化。试验表明:留苗密度相同时,3个谷子品种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对谷子株高、穗长、穗重、穗粒重和产量的影响表现不同;谷子品种相同时,免耕播种与旋耕播种不同留苗密度的谷子产量差异较大。免耕播种时,衡谷10号和冀谷31均在留苗密度为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5380.35kg/hm2、5472.45kg/hm2和5308.20kg/hm2、5378.03kg/hm2,较同密度的CK增产0.19%、1.52%和9.67%、10.36%;张杂谷11号在留苗密度为37.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2年产量分别为4420.20kg/hm2、4890.49kg/hm2,分别较同密度的CK增产19.46%、18.08%。结果表明夏谷免耕栽培产量略大于CK,常规品种与抗除草剂品种留苗75万株/hm2较适宜;杂交品种留苗以37.5万株/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研究太行山区初生核桃林下间作套种谷子种植密度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选用张杂谷5号、张杂谷8号、张杂谷16号为参试谷子品种;设45万/hm~2、60万/hm~2、75万/hm~2、90万/hm~2、105万/hm~2 5个种植密度;5月25日、6月20日、7月15日3个播期。试验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产量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90万/hm~2、90万/hm~2、75万/hm~2下达到最高产量,为6303.0kg/hm~2、5808.0kg/hm~2、6803.0kg/hm~2。3个品种均在播期6月20日时产量最高,分别为5631.5kg/hm~2、5309.5kg/hm~2、6557.0kg/hm~2;播期7月15日时产量最低,分别为1726.5kg/hm~2、1802.5kg/hm~2、1734.5kg/hm~2。随着播期推迟,参试谷子品种的产量变化趋势相同且同一品种不同播期产量间差异性显著。提出了在当地条件下3个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播期,为初生核桃林间作种植谷子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和方法】采用大田裂区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研究了施肥水平对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豫南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上花生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结果】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常规施肥条件下,远杂9102、远杂6和豫花22的产量分别为5958.1kg/hm2、5437.1kg/ hm2、6008.6kg/ hm2,比不施肥分别增加18.4%,14.9%和13.7%;施肥能提高远杂9102、豫花22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降低远杂6花生仁中油酸含量、油酸/亚油酸的比值;花生不同基因型品种对花生仁中粗脂肪含量及产量有明显的影响,远杂6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高,粗脂肪的产量最小,平均分别为50.3%、1873.3 kg/hm2,豫花22花生仁中粗脂肪的含量最低,粗脂肪的产量最高,平均分别为48.6 %、1895.2 kg/hm2。【结论】在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 kg/hm2、90 kg/hm2、150 kg/hm2条件下,豫花22的荚果产量和粗脂肪产量均最高,分别为6008.6 kg/hm2和2059.7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干旱地区冬油菜茬复种的理想谷子品种,增加当地农业生产效益,在白菜型冬油菜作收获后,以13个来自我国不同生态区的谷子育成品种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天水干旱区复种谷子,测定了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陇谷12号生育期适中,主要性状良好,抗倒伏能力强,产量最高,为4 257.58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谷8号增产560.61 kg/hm2,增产率15.16%。同谷30号生育期适中,籽粒为红色,折合产量居第2位,为4 239.9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542.93 kg/hm2,增产率14.69%。赤谷17折合产量居第3位,为4 202.02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505.05 kg/hm2,增产率13.66%。综合比较,陇谷12号、赤谷17适合在天水地区冬油菜收获后复种。  相似文献   

14.
谷子新品种豫谷1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谷18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杂交方法从"豫谷1号×保282"中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2010~2011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398.7kg/hm2,较对照冀谷19增产14.88%,居2010~2011年参试品种第一位,两年23点次区域试验全部增产,增产幅度为1.29%~47.24%,增产点率为100%。该品种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适应性。2012年2月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已申请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号为20110347.5,公告号为CNA007841E。  相似文献   

15.
谷子新品种陇谷11号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抗拿扑净种质DSB98-6做父本、自育品系材料8519-3-2做母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国家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国品鉴谷2011003),2013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陇谷11号在甘肃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产量281.56kg/666.7m2,较对照陇谷6号增产9.1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0.36kg/666.7m2,较对照陇谷6号增产10.03%;在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早熟组)中两年平均产量332.80kg/666.7m2,较对照大同29增产1.6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38.10kg/666.7m2,较对照大同29 增产5.25%。陇谷11号含粗蛋白160.9g/kg,粗脂肪46.4g/kg,赖氨酸3.56g/kg,粗淀粉740.3g/kg;人工接种黑穗病发病株率6.56%,高抗谷子黑穗病;抗除草剂拿扑净;适宜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内蒙古赤峰和甘肃省中部、河西地区春播。  相似文献   

16.
2002—2003年连续两年在冀西北半干旱高寒区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对13个玉米品种和4个莜麦品种进行产量和消化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反交冀丰58在滩地种植产量最高,其次为冀丰503,其最高鲜重产量分别为60000 kg/hm2和56000 kg/hm2,相应干重产量分别为10500 kg/hm2 和9250 kg/hm2。9244莜麦在滩地种植其产量高于其它3个莜麦品种,鲜重产量最高达32852 kg/hm2,相应干重产量为8377 kg/hm2。玉米和莜麦两种作物混合比较,在滩地种植的反交冀丰58玉米的消化能处于第一位。在降水一定的年份,同样的栽培条件下,滩地的储水量大,耗水量小,玉米和莜麦在滩地的水分利用率均高于沙地,这也是两种作物滩地产量高于沙地产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大民3307是内蒙古大民种业2006年育成的玉米高产品种,2008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内审玉2008024号)。该品种在兴安盟生育期125d左右,需≥10℃有效积温2 700℃左右,一般产量在12750~13 500kg/hm2,最高产量达15 000kg/hm2以上,累计推广6.0万hm2。1高产栽培技术1.1产量回归方程产量回归方程是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选用种植密度(X1)区间值为7 500株/hm2,氮肥施用量(X2)区间值为N 30kg/hm2,磷肥施用量(X3)区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了解郑农谷09-6的优良特性,依据2014—2015年河南省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产量结果,运用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高稳系数、回归系数等多种分析方法,对郑农谷09-6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等优良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郑农谷09-6在2年区试中平均产量5961.6 kg/hm2,分别居参试品种第2位和第4位,丰...  相似文献   

19.
王淑君 《中国种业》2015,(11):69-69
<正>豫谷18原名安07-4585,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以豫谷1号为母本、保282为父本经过安阳、海南两地动态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2012年通过全国谷子新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谷2012001,并定名为豫谷18。2012-2013年参加了国家谷子品种西北中晚熟组、东北春谷区组区域试验;2014年通过西北东北春谷区鉴定,鉴定编号为国品鉴谷2014009。该品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是理想的谷子品种,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对谷子新品种豫谷35在全国不同生态区的种植表现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豫谷35在不同生态区种植,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有明显差异,但豫谷35具有良好的年际间适应性和区域间适应性,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区均能完成其生育进程安全成熟,并且各区组较对照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具有较好的产量适应性。豫谷35适宜在全国各主要谷子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