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红树林保护的意义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森林工程》2008,24(4):19-20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带上特有的森林群落,在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改善生态状况、维护生物多样性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围海造田、围垦养殖以及城镇发展等原因,我国红树林面积正在日益减少,红树林湿地保护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结合工作体会,简述保护红树林的意义及对如何保护好现存的红树林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红树林保护和建设已纳入沿海各县区林业工作,但红树林造林技术报道却很少。我们通过对泉州湾洛阳江湿地自然状况的分析,选择适宜在泉州湾营造红树林的树种,同时对原生红树林树种桐花树、秋茄造林技术进行研究,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红树林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国红树林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类型之一,自然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区。现有面积约1.5万公顷,包括26种真红树,11种半红树。中国红树林湿地直接经济价值不高,而防浪护岸、维持海岸生物多样性和渔业资源、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等生态环境功能显著,属于特别容易被价值低估的海岸生态关键区。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毁林围海造田或造盐田,毁林围塘养殖,毁林围海搞城市建设等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使红树林面积剧减,环境恶化,红树林湿地资源濒危,急需加强管理和保护。现已建成各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8个,还需要吸收科学家积极参与,加强科学研究和…  相似文献   

4.
●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与红树林保护/陈桂珠等生态科学2004-5广东是我国红树林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有红树植物17科31种,红树林湿地面积21438.3hm2,主要分布在粤西,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具有防灾减灾、净化环境、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在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中,保护和发展红树林被列为八大林业生态工程之一。本文对红树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具体分析;阐述了广东红树林资源分布现状、红树林在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中的作用以及保护、发展状况;指出目前红树林还面临围海造田、围海养殖、沿海城市化、废水污染等威胁…  相似文献   

5.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东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资源及保护现状,针对近年因围垦养殖、城市建 设发展用地、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大量排放等,导致一些红树林及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面积大幅减 少;现有红树林群落植物种类偏少、结构简单、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互花米草等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 重,林分质量下降、系统功能退化;加上沿海红树林恢复属困难立地造林,技术措施及建设成本要求高等 实际情况,结合广东沿海滩涂立地条件及红树林经营管护特点等,提出了相应的红树林生态保护修复模式 及特殊立地修复营建关键技术等,为沿海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营建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红树林湿地地方立法保护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或临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此外湿地还包括邻近水体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红树林湿地是南中国海域特色的湿地类型。近代红树林面积急剧下降,这种趋势至今仍在继续。值得庆幸的是保护红树林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兴 《广东园林》2022,44(1):38-43
在珠海大面积围海、围湖造地的背景下,通过适应性研究和对场地原有基塘景观要素的提炼和运用,营造满足大门口水道雨洪安全、基塘生境修复、红树林保护、生态科普、市民休闲体验的多目标治理需求的湿地公园.基于需求和低干预下的土方平衡,现状基塘及塘埂的充分利用,基塘生境营造及观景设施构造等策略,完成了沿河道恢复咸淡水潮汐湿地,植物种...  相似文献   

8.
湿地农林复合经营类型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一项重要的土地资源。我国湿地主要位于长江三角洲、长江中下游几大湖区、珠江三角洲、三江平原及沿海滩涂等地。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和发挥其更大的效益,本文重点介绍珠江三角洲湿地“基塘系统”复合经营和江苏里下河地区湿地农林复合经营的经验和技术,供其他地区在湿地开发利用时参考。1基塘复合生态系统1.1集基鱼塘桑基鱼塘是基塘系统最重要的类型。最早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北部南海县的九江、西樵、大同一带,以九江圩为中心。但最初淡水养殖和蚕桑业各自发展,彼此没有联系,直到400多年前,珠江三角洲农民发现蚕沙可作鱼…  相似文献   

9.
短波     
建红树林湿地公园保护北部湾生态环境近年来,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步伐加快,林浆纸一体化、石化、能源等大型工业项目落户北海。由于一些企业急功近利,污水排放超标,沿海滩涂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北部湾局部海域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日益衰退。  相似文献   

10.
位于粤东沿海的汕头市地处南亚热带,海岸线长达289公里,湿地资源比较丰富。历史上曾长有一片片的“海涂森林”———红树林。但“文革”期间,盲目的“围海造田”,使得红树林已基本被毁坏殆尽,自然灾害也因此频繁加剧。1997年底,市林业局围绕如何发展汕头特色林业的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1998年提出了恢复和发展红树林的设想,并在澄海市的新溪、溪南、东里、盐鸿等地的沿海滩涂试种了红树林3000亩,获得了成功,进而提出了“向大海要森林”的总体构想。在省林业厅的大力扶持下,该市先后引进了无瓣海桑、红海榄、木榄、长柄梢槿和海桑,开展大面…  相似文献   

11.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在景观、面积、生物多样性及与红树林相关的海洋历史文化方面都具有极高的价值,开展生态旅游是解决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和合理利用矛盾的有效途径。鉴于以体验为主的红树林生态旅游的特殊性,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生态旅游对红树林有一定影响,建议在东寨港保护区外围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在演丰镇建设演丰西河红树林大观园,在塔市围海大堤内退塘还林,建设红树林湿地公园;在三江围垦大堤内侧建设服务于旅游的生态养殖示范区;在保护区管理局附近建设红树林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森林与人类》2022,(Z1):169-171
<正>红树林湿地是以红树植物群落为核心的热带、亚热带特有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目前,红树林在海南岛沿海12个市县均有分布,总面积98242亩。其中,海口市红树林面积最大,共有33094亩,约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34%;文昌市和儋州市的红树林面积分别为22438亩和17294亩,位列全省第二、第三,分别占全省红树林面积的23%和18%。  相似文献   

13.
对广东江门沿海的红树林和其它湿地植被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红树林群落类型约有16个,群落结构较复杂,植被覆盖度大,面积集中连片;区域范围内也存在大米草等其它沼泽草本植物,如果现有的红树林遭到破坏。可能受到大米草的入侵,不但丧失红树林的生态功能,还将使近海的生物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对区域内红树林的保护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红树林是生长于热带与亚热带沿海潮间带的海湾、河口泥滩上特有的木本常绿灌木和小乔木植物群落,具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为海洋生物资源宝库之一。我国现有红树林植物有19科37种,分别分布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浙江、香港、澳门、台湾等省和地区。在红树林湿地生态里,红树林群落与栖息鸟类、底栖动物、水生浮游动物等共同构成了较稳定的生物群落,和环境条件彼此构成共同生存、共同制约的独特海洋湿地生态系统。重点探究了红树林对海洋近海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其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红树林湿地专用菌肥的种类及其施肥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红树林的保护恢复以及沿海滩涂消浪林带的构建提供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6.
红树林     
红树林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特殊森林。红树林生态系统是国际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生态保护的重要对象。红树林生态系统与沿海防灾减灾、浅海养殖、近海环境、森林、海洋旅游等密切相关,有着陆地森林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红树林的生态学特性和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对深圳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红树林的生长区域现状进行了调查,红树植物适宜生长的环境对盐度、温度和潮间带有着特殊要求。探讨了结合当地经济产业和文化游憩活动,提出了采用基围养殖法和创造适宜微生长环境两种具体技术可持续地恢复红树林,并且与养殖业经济相辅相成。而对于该地块的总体规划策略要结合当地文化游憩活动,体现自然保护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李超 《热带林业》2010,38(4):4-6
通过对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分析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的现状并寻找存在问题,结合生态和红树林湿地可续发展的观点,提出保护和发展清澜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长在海边的红树林,在抵御台风、抵挡海浪对海岸的冲刷和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海上森林”之称。红树林中的大部分组成树种都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我国红树林目前仅分布在广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地的沿海滩涂,资源非常稀少,应该得到重点保护。近年来,濒海房地产的开发,沿海工业园区和其他项目的建设,一些群众进入红树林内捕鱼、捞虾、捉蟹或放牧,承包商大量围海修建海水养殖塘等行为,致使红树林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局部消亡。据统计,从1999年10月到2000年4月仅半年多时间内,在广西  相似文献   

20.
藤壶对红树林新造林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滩涂上的一种植物类型,主要由红树科植物组成,称为红树林。红树林作为生态林业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红树林除了护堤、削浪、造陆等功能外,还是鸟类、贝类、鱼、虾、蟹等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在保护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维护海湾、河口地区生态平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在红树林新造林的幼苗植株上,密密麻麻吸附着许多藤壶类海洋生物。藤壶的吸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会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新陈代谢,最终导致红树林幼苗的死亡。寻找预防藤壶危害的途径成为红树林造林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