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2005-2006年在双季稻田以翻耕处理为对照,研究了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及其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每公顷有效穗数免耕抛秧处理略低于翻耕抛秧而高于翻耕移栽,结实率高于翻耕处理。随着免耕次数的增加,各处理产量基本持平。水稻一生中叶面积指数、抽穗后水稻群体光合势、势粒比、颖花伤流量、源库增量比和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均免耕处理高于翻耕处理,而粒叶比则相反;剑叶中叶绿素含量以免耕高于翻耕,而丙二醛(MDA)含量以免耕低于翻耕。免耕抛栽水稻后期不易早衰,有利于同化物的转运和结实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水稻快速灭茬免耕抛秧栽培,是近年来在水稻抛秧和晚稻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不通过牛犁或机械翻耕,而是采用高效安全除草剂快速灭茬后,直接抛栽水稻秧,可大大减轻劳动强度,节省机械翻耕所花成本,并有利于抢季节。  相似文献   

3.
通过稻田不同前作(小麦、油菜、马铃薯、蔬菜)免耕抛秧及翻犁抛秧和手插秧栽培水稻的同田对比试验,摸索出赤水地区水稻免耕抛栽的最佳前作是马铃薯地,只有前作马铃薯才能解决赤水春早,水稻播期早的茬口矛盾,并可获得马铃薯和水稻两季丰收。  相似文献   

4.
免耕抛栽水稻源库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水稻免耕抛秧栽培在中国广西等部分地区发展迅速。为了探讨免耕抛栽水稻产量形成特点,以金优253(OryzasativaL.)为试验材料,以常耕抛栽水稻为对照,从叶面积大小、剑叶光合速率与衰老、库的大小及源库比率等方面研究了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特性。结果表明,免耕抛栽水稻早、晚季产量分别为5.97t/hm2和7.53t/hm2,常耕抛栽水稻分别为6.19t/hm2和7.63t/hm2,其产量差异在早季和晚季均不显著。与常耕抛栽水稻相比,免耕抛栽水稻的每穗总粒数和单位面积上的总粒数较多,各生育期的叶面积指数较大,灌浆期剑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较高,而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较低,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优势。但是,免耕抛栽水稻的源库协调能力较差,粒叶比和结实率下降,致使免耕抛栽水稻在产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免耕抛栽水稻粒叶比和结实率的下降是由于其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地分配在叶片中、贮藏在茎鞘中的干物质在抽穗后向穗部运转的能力较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与立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于2005-2006年采用大田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免耕抛秧稻的立苗特性及立苗技术。结果表明,适宜的浅水(1 cm左右)抛栽、短秧龄(20 d)抛栽、前期适当增施氮肥、适量的稻草还田(1 200 kg hm-2)、旱育秧抛栽和喷施多效唑、α-萘乙酸浸种处理均有利于扎根立苗,早生快发,促进地上部生长。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与秧龄长短有很大关系,短秧龄有利于加快非直立苗的立苗速度和水稻生长。秧苗抛栽后立苗期每株平均根数和根长、地上部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都与立苗密切相关。该结果为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2004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免耕高留茬抛秧稻的产量及若干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与常耕插秧和抛秧的比较,分析了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消长、根系生长、籽粒灌浆和产量特性;同时研究了不同育秧方式和秧龄对免耕高留茬抛秧稻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高留茬抛秧分蘖缓慢,有效穗数较少。抽穗前植株发根力较低,但抽穗后10 d植株发根力高于其他种植方式,抽穗后30 d根系伤流强度显著高于常耕插秧和抛秧,后期植株衰老延缓。强势粒灌浆过程差异较小,但免耕高留茬抛秧延长了弱势粒灌浆时间,增加了弱势粒重,提高了单穗颖花数、籽粒充实率和千粒重。产量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在免耕与前作秸秆高留茬还田条件下,旱育带泥抛栽根多活力高,促进了水稻分蘖早生快发,比塑盘育秧抛栽极显著增产;3个抛栽秧龄中,以秧龄40 d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水稻免耕抛栽示范效果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耕抛栽水稻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轻型高效、增产增收栽培新技术,以其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解决耕牛不足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为了促进稻田免耕抛栽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探索免耕栽培模式,2007年开展了水稻免耕抛栽示范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4种旱育秧方式对水稻出苗时间、出苗率、成秧率、整齐度和秧苗素质的影响,同时还探讨了苗床免少耕 旱育保姆抛秧型、塑盘旱育两种育秧方式在本田免耕和翻耕条件下对抛秧立苗、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苗床免少耕条件下,旱育保姆能明显提高水稻出苗率、成秧率和整齐度,提高秧苗素质和延长秧龄弹性,并可用旱育保姆旱育秧型替代抛秧型培育无盘抛秧;本田翻耕比免耕更易于抛秧立苗,但立苗时间基本无差异,用旱育保姆抛秧型培育的秧苗立苗速度显著快于塑盘旱育秧;无论是本田免耕还是翻耕,无盘旱育抛秧均比塑盘旱育抛秧增产,增产幅度为3.29%~4.95%;水稻苗床本田全程免少耕无盘旱育抛栽产量最高,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研究目的】研究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为南方稻区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7-2008年在连续两年双季稻免耕抛栽定位试验的基础上,以翻耕抛栽处理为对照,探讨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免耕抛栽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免耕两年以后,免耕水稻产量低于翻耕处理,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随着稻田免耕时间的延长,土壤物理性状变差,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性;免耕稻田的土壤养分在表层土壤富集,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对提高翻耕处理土壤养分的效果更明显;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均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土壤微生物总量免耕处理小于翻耕处理,免耕土壤细菌的数量增加,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减少,施用有机肥后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有所增加。【结论】紫云英和稻草还田可以提高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性,缓解长期免耕导致的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水稻免耕栽培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水稻免耕栽培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对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抛秧技术和免耕抛秧栽培的方式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介绍,提出了今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密度对山区水稻免耕高桩抛秧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密度不同耕作方式下的水稻叶片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研究表明:两种耕作方式下以高密度处理的叶面积指数最高,叶面积比率和比叶面积以中密度处理较高.随密度增加日产干重增大,水稻生长后期日产干重略低于对照.整个生育期中,干物质在茎鞘和叶片的分配呈下降趋势,在后期以中密度分配最高,穗中的分配以低密度最高.中、低密度下的结实率、实粒数高于高密度,免耕高桩抛秧高密度处理的产量最高.因此,增加抛栽密度有利于免耕高桩抛秧稻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桂林市晚稻免耕抛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凡 《耕作与栽培》2003,(3):15-15,26
针对桂林市双季稻季节紧的突出问题,为寻找一条既赶上季节,又能节本增效的免耕抛秧技术,着重进行了不同沤田时间、肥料运筹等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浸田试验,在前作早稻收割时保持田面湿润下,晚稻免耕抛秧前药后缩短晒田和浸泡时间,有利于抢季节,结果表明,早抛秧5d可以提高单产15.5%。肥料运筹,根据水稻生育后期比前期吸肥多的规律,在同品种,总施肥水平相同下,进行不同基蘖肥与穗粒肥配比的肥料运筹试验,结果以8:2产量最高,其次是7:3,分别比10:0增产14.1%和11.0%。  相似文献   

14.
不同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及免耕抛栽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4种育秧方式的秧苗素质以及免耕抛栽效果。结果表明,无盘旱育有利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提高秧苗素质,延长秧龄弹性,从省工省力和节本增效出发,采用无盘旱育替代塑盘旱育是今后水稻抛秧育秧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4种育秧方式产量水平均较高,但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秧苗素质好,根系带土量大,发根力强,抛栽后易于物理立苗和生理立苗,本田早生快发,既省工节本,又增产增效,是在试验条件下效果最好的一种育秧方式;苗床免少耕+旱育保姆+纱窗垫底秧苗起秧方便、植伤轻、发根力强,但根系带土少,免耕抛栽后部分秧苗立苗困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有待探索完善。  相似文献   

15.
江苏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促进江苏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秸秆全量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发展的背景及现实意义,重点介绍了江苏省近几年研究并应用的超高茬麦田套播稻、秸秆全量还田浅旋耕抛秧及秸秆全量还田免耕抛秧等少免耕稻作技术体系,提出了秸秆还田少免耕稻作技术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晚稻塑料软盘育秧免耕抛栽,是水稻秧苗抛栽前大田不经犁耙的一种栽培新技术,具有省时、省工、省成本、抢季节、增产、操作简便的特点,在我县已推广应用6年,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免耕抛秧水稻的大穗优势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连续4年对免耕抛秧水稻的大穗优势及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耕抛秧水稻相比,免耕抛秧水稻的每穗总粒数更多,表现出明显的大穗优势。免耕抛秧水稻的分蘖位较低,后期积累干物质和养分的能力强,后期生理代谢旺盛、生理功能强,剑叶衰老慢,能充分保证籽粒生长等是免耕抛秧水稻大穗优势形成的内在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进行不同的再生苗和落田谷苗数量对免耕抛秧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再生苗在早稻收获后快速生长,在抛栽水稻抽穗前死亡,生长期短,对免耕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免耕水稻产量随落田谷苗数的增加而下降,但当落田谷苗数在10苗/m2以内时,其影响不大。当落田谷苗数超过10苗/m2时,抛栽水稻产量显著下降。因此,落田谷苗防治的阈值是10苗/m2。  相似文献   

19.
油菜秸秆还田免耕抛秧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水稻常规耕作抛秧的基础上,广泛发展起来的稻田免耕抛秧技术,是目前我国稻作技术革新中,经济效益可观、社会效益显著、生态效益突出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将秸秆还田、免耕栽培、早育抛秧融为一体,具有突出的减轻劳动强度,节本增效,培肥土壤,固土保肥等优点,深受群众喜爱,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为了促进该项技术在遵义县的发展和应用,探索适合水稻免耕栽培模式,2004年进行了油菜秸秆还田稻田免耕抛秧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20.
超高茬免耕抛秧配套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超高茬免耕抛秧稻作技术的水稻生长发育动态、叶面积、穗粒结构等株型特征,分析该稻作方式下水稻茎蘖动态、源库关系和产量形成规律等群体质量参数,研究超高茬免耕抛秧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及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