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本病可导致免疫抑制,使鸡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下降,造成免疫失败,对其它病原体的易感性增加,现将一起典型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严重危害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其病原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典型症状为颤抖、极度衰弱、腹泻;特征性病变表现为法氏囊出血、水肿,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肾脏肿胀,腿肌和胸肌出血.本病是严重威胁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常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疫苗免疫是有效防控该病的有效环节之一,但是传统IBD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能很好兼顾,尤其在母源抗体水平不确定的情况下更为突出.新型传染性法氏囊病活载体疫苗(VAXXITEK)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具有很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和胸肌、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幼鸡感染后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率高,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强毒株感染时死亡率可高达60%-75%。本病除造成大批鸡死亡外,还使雏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损伤,发生免疫抑制,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容易继发多种疫病,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法氏囊、肾脏的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条状出血是特征性病理变化。雏鸡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拉石灰乳状稀便、颤抖、精神萎靡,及胸肌、腿肌点状或条纹状出血、花斑肾为主要特征.鸡群感染后,可导致免疫抑制,继发多种疫病并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1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可使鸡对病原的易感性增强,可导致免疫抑制,并可诱发多种疫病或使多种疫苗免疫失败。主要感染21~39日龄的雏鸡,约占75%左右,发病快,死亡率高,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突然发病、排白色稀便、肌肉出血、法氏囊肿胀、坏死或萎缩为特征的雏鸡的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鸡,在感染后对法氏囊造成的损伤严重,法氏囊作为中枢免疫器官,会影响到B细胞的产生,从而使得抗体产生受到影响,使得病鸡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鸡群对其他疾病的易...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危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本病在经济上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引起幼鸡发病和死亡,另外是雏鸡在早期感染本病,会引起严重的、长期的免疫抑制,从而是导致疫苗接种无效或对其他疫病易感性增高,引起雏鸡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突然,感染率高,且发病后引起的免疫抑制,能使新城疫等其他传染病免疫失败,故IBD目前已是养鸡业经济损失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据文献报道,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幼龄,但1989年夏季在某地流行的IBD,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也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该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破坏鸡免疫器官法氏囊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幼雏和中雏,3~6周龄的鸡发病率最高,病情最严重。该病以腹泻,颤抖,极度虚弱,法氏囊、腿肌、胸肌、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为特征。笔者于2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RNA病毒科所属的IBD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破坏法氏囊中B淋巴细胞的形成,引起雏鸡的免疫抑制。临床上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也是严重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之所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一是鸡死亡率淘汰率增加;二是雏鸡早期感染本病会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1]。  相似文献   

15.
李亚妮 《山东家禽》2013,(10):24-2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又称甘保罗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病损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的产生,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毒损伤雏鸡的法氏囊,可导致免疫抑制,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科学防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虽然有疫苗或血清可用于防疫,但由于法氏囊病毒血清型的不同,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再加上有的养殖户免疫程序不合理,操作不当等这样那样的原因,免疫失败的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程短。病毒侵害法氏囊后,肾脏也会出现病理变化,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呈条状出血。在B淋巴细胞向外周免疫器官移动过程中,若法氏囊损伤,外周淋巴器官的B淋巴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病不仅引起鸡发病死亡,饲料报酬降低及增重减慢,更主要的是破坏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造成免疫抑制,从而使鸡对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易感性增加,并导致鸡群各种疫苗接种出现免疫失败,从而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其特征是突然发病,呈尖峰式发病和死亡曲线。病鸡表现腹泻、发抖,运动失调,法氏囊显著肿大并出血,胸肌和腿肌呈斑块状出血。由于本病传播快、流行广,疫苗交叉保护力很差,免疫效果有时很不理想,免疫失败现象也时常发生,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采用中草药防治该病,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