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詹孟于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41-146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体系的构建非常重要,而通过发展形式多样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不但可以解决农业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还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特殊的经营主体,基本覆盖了目前中国农业的上、中、下游生产组织形式,参与和衔接了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本文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内涵和现状,功能定位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质量、土地使用规模、金融制度建设、人才培育体系、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服务农户的能力和意识及信息化和数字化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目的是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这四大特征方面发展更加完善,在中国绿色农业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对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宁  瞿阳  冯献  李瑾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26):159-164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乡村文化建设与振兴,利用文献演绎法和归纳综述法,研究了当前中国乡村文化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发现中国乡村文化服务仍存在着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资源供给形式单一、治理机制尚未完善、数字型人才紧缺等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但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缩小城乡文化鸿沟、提升乡村文化自信、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等提供了全新机遇。应以数字技术为依托加速乡村文化振兴,重点通过科学规划和政策财政支持,完善乡村数字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资源供给和治理机制等实现乡村文化跨越式发展,并通过鼓励数字消费和培养数字型人才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加速乡村文化振兴进程。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发展,信息化成为提升农村商品流通效率的核心所在。对北京郊区及城镇农产品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从农村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流通商务网站运营以及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商品流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体看来,北京农村在信息化组织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以及流通电子商务建设等方面已初显成效,但仍存在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适用于农村的信息产品少和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结合北京农村信息化建设实践,笔者从信息资源、信息服务以及信息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数字时代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实现数字乡村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基于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相关研究的梳理,本研究采用知识图谱法和模糊集法筛选出智慧城市评价共性指标,并在结合乡村地域特点选取特色指标的基础上,将智慧城市部分评价指标延伸至数字乡村,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视角下的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本着科学、全面、可靠与可得的原则,本研究最终构建了包含发展支撑、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治理、数字民生、产业数字化等5个维度的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与其他数字乡村评价指标体系相比,更加全面、科学,既体现了以智慧城市发展带动数字乡村发展的本质内涵,也较为客观地从县村之间的互动关系上体现了城乡在数字建设融合发展上的融合程度。  相似文献   

5.
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根本,产业是支撑保障基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为我国农村人才培养的重大举措,将农村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人才”和“产业”的互动,加速全产业链发展,对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理念,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体系,形成课程体系、培训教师管理体系、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培训工作管理体系以及产业发展服务指导体系五大核心模块,培育符合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农村实用人才,尤其在产业发展服务指导体系中融入创新链,选育专用型农作物新品种,提升产业链发展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研究发现,基于优质水稻全产业链模式下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实践,具有操作性强、应用推广价值高和效果显著等特点,对助力全产业发展,提高农场主收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魏雅姝 《棉花学报》2023,(2):159-160
<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精神享受与消费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农村产业经济加速发展,集精神消费与农业生产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快速崛起,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不同于传统农业,观光农业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融合形成的一种新型交叉产业,经营模式更为复杂,业态要素更为多样,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观光农业经营有道》一书,深入发掘观光农业的特色,并选择优势部分提出完善建议,以期绘制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图,为多元农业生态和农业经济体系的完善及长久运行探索出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肥城市乡村主导产业规模较大,形成了以高产粮、有机菜、肥城桃为主的乡村特色产业。介绍了肥城市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分布情况、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情况、基础设施、质量品牌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了主导产业层次偏低、经营主体规模偏小、融合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益不够突出、人才资源严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数字应用、培强经营主体、做响质量品牌、加快三产融合、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态福祉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需要在以往的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梳理总结全球环境基金项目——“节能砖与农村节能建筑市场转化”执行过程取得的实践和创新成果,并结合正在执行的“中国零碳村镇建设促进”项目设想和预期成果,提出基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背景下的农村零碳与分布式能源体系建设的建议,其中包含加强政策规划引领,完善农村清洁能源发展制度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体系;加强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能源互联互通;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协同解决生态宜居建设过程环境问题;加强创新支撑,推动农村能源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乡村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新农村。  相似文献   

9.
《种子世界》2010,(10):56-56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北京考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时强调创新发展思路,突破制约瓶颈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创新,重点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现代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出发,充分发挥现代网络媒体的积极作用,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三农"工作有重要意义。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欠缺、相关信息技术人才缺乏、国际农业技术合作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等问题的解决,必将促进互联网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月娟 《种子科技》2023,(18):139-141
农业技术推广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农村、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旨在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在当前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推广机制有待完善、推广方式缺乏创新、推广队伍综合素质水平不高等多种问题,通过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农业推广队伍建设等措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实现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热点聚焦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七项农业改革——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2015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7项改革任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水利和林业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和农垦改革发展以及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红 《中国农学通报》2021,37(35):136-140
为深入剖析和总结中国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和治理经验,探索系统推进中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本研究运用数据、规范和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性缺失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从公共性生产逻辑的视角,提出在协调现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公共利益、集体经济的共同利益和农民的财产权益”基础上,建构以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为基础,以数字化治理技术创新为保障,以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为支撑,以城乡要素市场双向流动建设为目标的产权制度改革路径。为此,本研究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公共性目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视角系统地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的完善,并加强对其改革效果的公共性评估。  相似文献   

14.
乡村水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乡村水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农业农村水污染具有分散面广、落实治理主体责任困难、治理资金缺乏等核心问题难以解决,其水污染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首先调查了解了九江市农业农村的水污染现状,详细地分析讨论了该地区不同污染物导致水污染的地域差异和特点;其次在剖析了农业农村水污染的核心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水污染防治在法律法规、机制体制、责任主体及治理模式等4个方面所存在的困境;最后,从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长效的体制机制体系、强化落实污染防治责任主体和优化完善治理模式4个方面提出了九江市农业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中国总体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但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仍然较为悬殊,全员劳动生产率差距很大,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随着城镇化发展,一些村庄融入城镇,劳动力大量外出,一些村庄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同时,随着重大工程实施等,一些村庄也出现了搬迁撤并等新的情况与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研究结合欧洲乡村建设发展的情况和特点,针对国内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做有特色的乡村建设规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保持乡村活力等一些新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中国总体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工农互促,城乡互补。但城乡收入和消费差距仍然较为悬殊,全员劳动生产率差距很大,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随着城镇化发展,一些村庄融入城镇,劳动力大量外出,一些村庄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同时,随着重大工程实施等,一些村庄也出现了搬迁撤并等新的情况与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本研究结合欧洲乡村建设发展的情况和特点,针对国内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做有特色的乡村建设规划,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保持乡村活力等一些新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大数据正快速发展为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农业农村是大数据产生和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是我国大数据发展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正在与农业产业全面深度融合,日益成为智慧农业的神经系统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关键要素。黄冈市农业大数据应用系统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休闲农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笔者通过梳理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以期为促进休闲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分析江苏省发展休闲农业优势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实地调研,对江苏省休闲农业发展的历程、特征、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良好的自然生态、雄厚的农业基础、发达的社会经济、明显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农耕文明,已成为江苏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和机会。江苏省休闲农业主要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创意阶段3个阶段,应着力解决好政策落实不到位、融资难、缺乏规划引领、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管理服务水平较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等问题。江苏省休闲农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经营主体不断壮大、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提升品牌培育水平、类型模式丰富多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业态。针对江苏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布局、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推介、加快创意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农业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经营单位数量众多,但规模小、布局分散、产能产量严重过剩,急需大幅整合和规范。特别是一些在行业内竞争力弱、处在被淘汰边缘需整合的小农资(农药)生产经营企业,通过加强引导和扶持,可利用这些企业相对于普通农户在人才、技术、资金和管理等方面的长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于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也有利于做好农药市场监管工作、提高农药管理水平;更有利于规范农药经营秩序、净化农药市场、服务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