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为深入了解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 pengzesis)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彭泽鲫合理的育种方案。以九江市水产研究所培育的彭泽鲫23个全同胞家系的个体为实验材料,测量这些家系中1冬龄个体的生长性状(总长、体长、体高、体厚、体重),并用动物模型对数据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彭泽鲫1冬龄总长、体长、体高、体厚、体重5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64±0.17、0.51±0.16、0.79±0.18、0.57±0.16、0.65±0.17,均属于高水平遗传力。这5个性状之间表型相关(0.79~0.94)和遗传相关(0.95~1.00)均较高。采用个体选育或者个体选育与家系选择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彭泽鲫进行遗传改良都能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且对某一生长性状进行选育时,其他性状也会得到间接改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利用三个不同结荚习性的栽培大豆(G.max)做母本,分别与三个半野生大豆(G.graeilis)按NCⅡ设计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估测了F_1、F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优势指数;F_2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平均数、变幅、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和预期遗传进度。试验结果表明:F_1代除百粒重、主茎有效节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明显的杂种优势;F_2代除有效分枝、主茎粗以外,其余性状的优势指数均明显下降;F_2代遗传变异幅度大小的趋势为有限组合>亚有限组合>无限组合;生育日数、株高的遗传力高,可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单株粒数、单株荚数、主茎粗的遗传力低,应在较晚世代选择;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均有较大的遗传进度绝对值,无限组合的遗传进度明显低于有限、亚有限组合。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不同胡萝卜素含量及人工饲料制作方法对七星瓢虫幼虫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胡萝卜素及其他组分组成的不同状态人工饲料对七星瓢虫幼虫进行饲养,对七星瓢虫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成蛹率、成虫数量及体重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以50 mg/kg浓度胡萝卜素及其他组分饲养的幼虫的成蛹率为75.00%±5.00%(n=20)、成虫率为71.75%±2.00%(n=20)、幼虫期为(11.68±0.10)天(n=20),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胡萝卜素饲养组;体重(0.0325±0.0007) g(n=20)则显著低于其他浓度饲养组,蛹期(3.70±0.11)天(n=20)与其他浓度饲养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干粉饲料加糖水的组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的蛹期(3.80±0.06)天(n=20)和体重(0.0357±0.0006) g(n=20)与糊状饲料饲养组的蛹期(3.55±0.10)天(n=20)和体重(0.0345±0.0010) g(n=20)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干粉饲料加糖水的组合饲养的七星瓢虫幼虫的成蛹率57.50%±2.00%(n=20)和成虫率41.25%±5.00%(n=20)均显著高于糊状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成蛹率18.00%±2.00%(n=20)和成虫率17.00%±2.00%(n=20),而幼虫期(9.93±0.17)天(n=20)则显著低于糊状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的幼虫期(11.68±0.16)天(n=20)。50 mg/kg浓度的胡萝卜素组成的人工饲料饲养七星瓢虫幼虫,其成虫率和成蛹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干粉状人工饲料显著优于糊状人工饲料,研究明确了1组较优的七星瓢虫幼虫饲料及其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穗长平均优势较大的通玉179的F1(PH6WC×29,Reid)进行了单倍体自然加倍规模化育种,并组建六世代群体,就穗长、行粒数、穗行数、穗粒数进行了六世代和DH世代最适模型的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六世代分离世代穗长多基因遗传力为0;行粒数、穗行数和穗粒数主基因遗传力范围分别为56.80%~97.82%、0~58.59%和65.08%~93.70%。DH世代穗长、行粒数、穗行数和穗粒数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99.21%、96.35%、98.24%和93.36%。以上说明常规育种母本系选育应以行粒数为首要目标,从而达到最大穗粒数。DH育种应以穗长为目标,同时兼顾穗行数,有效实现最大穗粒数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5.
水稻收获指数遗传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5个各具特性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对收获指数的遗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收获指数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和反交(R)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其方差比为2.595∶1.232∶1;F2群体收获指数从低到高呈连续的近正态分布,表现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加性显性模型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达极显著值,狭义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分别为40.17%、67.94%。遗传相关分析表明,收获指数与结实率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千粒重和生物量显著负相关,由于穗长、千粒重有较高的遗传力,因此在早代对穗长、千粒重进行选择能间接改良收获指数。初步明确水稻收获指数是一个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和其它效应(如反交效应)也起一定的作用,遗传力较高,可在早期分离世代进行选择。上述的结果将为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甘肃武都‘大红袍’花椒的品质优势,通过调查和研究,对武都‘大红袍’花椒的感官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杂质、灰分和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分析其理化特征;通过对挥发油得率、成分以及特征成分的测定与比较,探究挥发油特征;结合产地地理气候条件,对‘大红袍’花椒的适生条件进行讨论。武都‘大红袍’花椒感官特征为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麻味醇正、香气浓郁。花椒中的杂质、水分和灰分分别为(0.48±0.06)、(4.87±0.09)和(4.56±0.24) g/100 g,含量较低。金属元素锌、铁、铜含量分别为(20.30±7.58)、(18.34±12.64)和(7.25±3.87) mg/kg;有害金属铅和镉的含量分别为(0.18±0.03)和(0.004±0.006) mg/kg,均低于国家标准。武都‘大红袍’花椒富含挥发油,得率为6.09 g/100 g,共有16种主要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3.67%,包括烯萜类(69.99%)、醇类(17.92%)和酯类(5.76%),其中D-柠檬烯(25.69%)、芳樟醇(17.41%)和α-月桂烯(10.45%)等为主要特征成分。武都‘大红袍’花椒挥发油得率及其芳樟醇、α-月桂烯和罗勒烯等特征成分含量高于甘肃秦安、四川汉源和陕西韩城等邻近产地。武都地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海拔适中,适宜‘大红袍’花椒的栽培生长,所产花椒优质独特。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实际栽培和应用过程中通过调整钙肥施用量控制木本观赏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可能性。本研究以木本观赏植物‘桐棉’为研究对象,在Hoagland营养液配方的基础上设置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调查‘桐棉’植株外部形态生长指标和各器官的生长量数据。结果表明:100%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株高、根长和茎粗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6.67±4.81) cm,(105.00±4.04) cm 和(24.07±0.84) mm;1%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株高、根长和茎粗均是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中的最小值,分别为:(10.67±1.20) cm,(19.33±2.96) cm和(2.20±0.12) mm。100%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总生物量、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8.02±12.01) g,(119.85±5.68) g,(157.29±6.39) g和(50.89±0.94) g;1%钙浓度条件下‘桐棉’植株的总生物量、叶干重、茎干重、根干重等指标均是7个不同水平钙浓度处理中的最小值,分别为:(10.24±0.81) g,(3.92±0.39) g,(3.05±0.39) g和(3.28±0.13) g。钙浓度为100%和150%的2个试验处理中,‘桐棉’植株在65天左右出现花蕾;钙浓度为1%、10%和300%的3个试验处理中‘桐棉’植株均未出现花蕾。本研究充分证明Hoagland营养液配方中的钙矿质营养元素浓度比较适合木本观赏植物‘桐棉’的生长发育,钙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桐棉’植株的前期营养器官生长和后期向生殖生长阶段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粗皮桉重要性状的随世代推进时的遗传规律,为高世代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粗皮桉含244个家系的第一世代、含83个家系的第二世代种源/家系测定林的3年的生长性状、抗风数据进行了较系统的遗传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生长性状在第一世代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第二个世代的种源间差异常不显著(p0.05),在两个世代的家系间差异均显著;第一世代的不抗风种源的抗风能力在第二世代得到显著提高。第一世代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第二个世代、种源和家系水的稳定性高于第二世代。两个世代的主要生长性状、抗风指数的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0.10~0.36),第一代的遗传力高于第二世代、抗风指数的遗传力大于生长性状,树高遗传力在第二世代大幅度下降;生长性状与抗风指数间呈强度的负遗传相关。这个结果说明,经两个世代改良后,粗皮桉的生长和抗风能力仍有较大的遗传增益,但随着世代推进其改良重点应放在家系、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的速生性和抗风能力的同步改良困难,应采取其他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9.
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1份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为研究对像,对资源各数量性状的平均表现、遗传变异、遗传力及预期遗传进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唐山红小豆地方品种资源生育期类型单一、株型高大、产量性状较好,子粒大小中等;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生产力、小区产量、生育前期、百粒重、单荚粒数具有中等以上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进度,对其选择有一定的效果;在选择效果明显的性状中,生育期、百粒重、主茎分枝遗传力较高,可在早代选择;小区产量遗传力中等,可在遗传基础相对稳定的较高世代选择;而株高、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单株生产力的遗传力较低,应在遗传基础纯合稳定的高世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自花传粉作物性状遗传力的估算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遗传力是杂种群体在抛除了环境影响和显性作用后可固定遗传部分的变量与总变量的比值,它可以做为衡量数量性状遗传传递力大小的指标。本文就近十年来自花传粉作物遗传力研究做了综合论述,着重阐明遗传力的理论基础、估算方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根据研究,遗传力大小因性状而异,并随世代的进展而递增。通过基因累加作用值和遗传力的估算,可以帮助确定选择的方式、世代和强度,预计下代出现优良类型的比率,并综合鉴定性状与组合的优劣,以供制订育种规划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甜瓜果形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不同生态类型的品种,对甜瓜的果形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遗传参数m,d,h分别为1.2552,-0.2279,-0.0680,甜瓜的果形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且呈负向部分显性。由其世代方差估算果形指数的遗传力较高,广义遗传力为83.60%,狭义遗传为65.94%,在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旨在为观赏羽衣甘蓝的杂种优势利用与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羽衣甘蓝2个雄性不育系为母本,7个高代自交系为父本,按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了14个杂交组合,对株高、外叶数、心叶数、外叶开展度、心叶开展度、外叶叶形指数、心叶叶形指数7个观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一般配合力,母本C6BZ在心叶数和外叶开展度的表现优于CD10;父本中,HZ1631和DFZ在心叶数、外叶开展度和心叶开展度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根据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选出较优良的4个杂交组合为CD10×DFZ、CD10×HZ1631、C6BZ×HZ1631和C6BZ×F0819。7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均在50%以上。外叶叶形指数和心叶叶形指数的狭义遗传力均高于50%,这2个性状可在早期进行选择;而其他5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较低,需在高代选择。通过本试验得出的参试母本系和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以及7个重要观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可为利用杂种优势选育出优良的观赏羽衣甘蓝杂交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甜玉米品质性状进行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为甜玉米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用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显著的甜玉米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T77(高值亲本)×T15(低值亲本)。以该组合F2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其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3个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及相关遗传参数。试验表明,果糖含量的最适模型为A-1,是受1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6.4%;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最适模型同为B-1,表明这2个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的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3.6%和64.7%。在育种实践中,对甜玉米果糖含量、膳食纤维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遗传改良和选择,可在早期世代进行,同时要注意一定的环境因素,采用聚合回交或轮回选择的方法来积累微效基因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4.
灵昆鸡产蛋性状与遗传参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灵昆鸡产蛋性状选育效果,本研究以灵昆鸡32 个混合家系2 个世代的552 只母鸡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所有个体的300 日龄产蛋量(EN300)、500 日龄产蛋量(EN500)、蛋重(EW)、蛋形指数(ESI)、蛋壳厚度(EST)、蛋壳强度(ESS)、蛋白高度(AH)、蛋黄颜色(YC)、哈氏单位(Hu)、蛋黄重(YW)共10 个性状的表型值,并利用半同胞估计法,估算各性状遗传力、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3 个参数。结果表明上述所有观测性状的遗传力依次分别为0.208、0.192、0.529、0.468、0.505、0.421、0.297、0.031、0.024、0.187,其中蛋重遗传力最高,为0.529,哈氏单位遗传力最低,为0.024;2 个世代个体的300 日龄产蛋量、蛋壳厚度、蛋黄颜色、哈氏单位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2 个世代间,300 日龄产蛋量、500 日龄产蛋量、蛋形指数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均为正相关,蛋重、蛋黄颜色、蛋黄重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均为正相关,蛋壳厚度、蛋壳强度、蛋白高度两两性状间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系数也均为正相关。这些性状的遗传相关与表型相关表现出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食葵不育系17-A26为母本、恢复系17-C19为父本,构建P1、P2、F1、F2、B1和B2 6个世代群体,研究了产量相关性状盘径、单株总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粒长和粒宽的后代变异及遗传率。结果表明,6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变异幅度排序为单株总粒数>粒长>盘径>结实率>百粒重>粒宽,狭义遗传率排序为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粒宽>盘径>结实率。根据遗传进度结果,百粒重、粒长、单株总粒数和粒宽宜早代根据表型选择,盘径宜晚代选择,结实率宜晚代结合多环境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