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选取满江红和槐叶萍两种浮水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同等条件下的室内静态模拟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比较了它们在稀土铈的施用下对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满江红和槐叶萍对受试水体中的对硝基苯胺、2,4-二硝基苯胺和3-硝基苯胺均有降解效果。微量的稀土元素铈能促进植物对三类物质的降解,其中浓度为5 mg·L-1的稀土溶液促进槐叶萍效果最佳,降解率分别达到89.60%,89.86%和89.69%,但高浓度时出现抑制。满江红总体去除效果要优于槐叶萍。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不同满江红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以8种不同满江红为对象,在网室土壤水培养条件下,研究季节变化对满江红产量,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增加,满江红的生物量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夏季达到最高。四季平均产量最高为闽育1号小叶萍4087,达244.25g·盆-1,第二为回交萍MH3-1,达240.43g·盆-1,第三为卡州萍3001,达232.14g·盆-1。满江红的C含量呈先降低再逐渐升高,C含量在春季达到最高,达44.40%;N、P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夏季达到最高,分别达4.50%和0.86%,综合C、N、P含量,卡州萍3001、细绿萍1001、墨西哥萍2002的C、N、P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的满江红。满江红C∶N、C∶P和N∶P随温度变化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夏季达最低。不同满江红在不同季节C∶N、C∶P和N∶P变化范围分别为7.93~18.20、41.05~225.18、5.16~23.90。本试验条件下,综合生物量产量、C、N、P含量,卡州萍3001的特性优于其他的满江红。  相似文献   

3.
回交萍3号的育种及其应用前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满江红榕萍1号(细绿满江红×小叶满江红)为父本,以小叶满江红为母本进行满江红的回交试验,获得大量绿苗和少量白化苗.经同工酶谱鉴定比较、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分析确定为杂种后代.并经过室内外抗逆性筛选和品质分析,从该杂交组合后代中筛选出1株性状优良的回交苗,定名为回交萍3号(MH3-1).本文介绍了回交萍3号在农牧业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并分析了其在未来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绿萍     
绿萍就是满江红,属于高等的胚胎植物,真蕨门,蕨纲中的薄囊蕨亚纲,槐叶萍目。满江红科,满江红属。其中有细满江红,小叶满江红,坎州满江红等五种,我国有黄岩、福宁两个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上有机肥料不足的问题,我们开展了红萍的品此试验研究。该试验是将我国满江红和东德的细叶满江红作为供试萍种,采用以盆栽为主,结合早稻田间放养的方式,对两萍种的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此试验,力求选出优良萍种,为今后红萍大面积的应用与推广提供一些依据。现将初步试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6.
用显微解剖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羽叶满江红、蕨状满江红和小叶满江红以及它们的无藻萍的茎尖、叶腔和腺毛。对蕨状满江红和小叶满江红正在萌发的大孢子果和胚的微形态也作了研讨。在满江红的茎尖或胚即有腺毛发生,未分化的鱼腥藻或厚垣孢子总是有选择地附着于腺毛上。每片叶片至少有两个初生分支腺毛。它们是鱼腥藻由茎尖进入叶腔的桥梁。腺毛除了具有运输的功能外,很可能是蕨体用来吸收和识别共生藻的主要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满江红营养体安全越夏,繁殖萍种为连作晚稻养殖满江红提供种源,我们经过4年来的研究,初步鑑定了满江红营养体的抗热性能和越夏的养殖技术,从而初步解决满江红在浙南地区越夏留种和发展连作晚稻田养殖问题。1963年浙南的温州、平阳等地,越夏留种已达900多个社队。1964年在25,500亩连作晚稻田中养殖成功。现将初步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萍,属槐叶苹科,学名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是一年生浮生植物。萍的分枝甚多,密集成复瓦状排列,体内有兰绿藻(Anabaera)共生,能同化氮紊。每100斤萍干含氮2.769斤、含磷0.3465斤、含钾1.182斤,每100斤鲜萍含氮为0.24斤。因而萍是稻田的很好肥料。萍的繁殖极为迅速,每  相似文献   

9.
基于红萍在绿肥中的重要地位,近年国内外正加紧对它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但有关红萍的形态学资料,目前仍多参照smith(1955)的细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手绘模式图。对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性繁殖器官孢子果和固氮机构共生腔的细微形态构造,尚未见于文献。尤其是我国普遍存在的萍种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 Nakai)资料更缺。本文报道用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对满江红小孢子果与背叶及其共生腔构造的观察结果,可供研究红萍有性繁殖和固氮生理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饮马庄红萍(以下简称饮萍)是水生蕨类植物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的一个生态型,具有优异结孢习性,有可能作为研究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北方越冬”、“南方夏繁”问题的萍种资源。因而于近年受到重视。现将我们对饮萍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红萍生长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可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并达到更好地保存红萍种质资源的目的。【方法】设置网室土壤水培养和温室营养液培养2种处理,分析比较两种培养方式条件下,蕨状满江红、墨西哥满江红、卡州满江红、小叶满江红、覆瓦状满江红、羽叶满江红、回交萍、杂交萍等8个红萍品种的生物量,及其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8个红萍品种的生物量、C含量与N含量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均高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P含量则是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低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红萍的C∶P值与N∶P值网室土壤水培养处理均高于温室营养液培养处理,而C∶N值二者差异较小;由于参试红萍品种的N∶P均较低(仅为1.78~8.08),说明红萍生长主要受N元素的限制。【结论】网室土壤水培养比温室营养液培养更加适合红萍的生长, N元素对红萍的生长和培养至关重要,网室土壤水培养的应该增施氮肥,而温室营养液培养的应该保证营养液中N元素充足。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红萍固氮时,曾发现培养液里含有氮素,因此推测红萍可能排氮。P~etersC将此作为理论性问题提出来,他用卡洲满江红(Azolla caroliniana)离体藻研究时发现,该藻可把它固定氮的50%以铵的形式释放出来,而正常的萍、藻共生体却未发现排氮。Brill曾提及野生型墨西哥满江红(Azolla mexicana)可将其固氮量的20%左右以铵态排出,但尚未见详细实验报道。 为了进一步弄清这问题,我们采用~(15)N示踪技术,初步探讨了红萍排氮过程及水稻对它的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正> 豫南稻区麦茬水稻历年来产量不高,肥料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如何开辟肥源,满足所需的肥料,是当前急待研究的课题。卡洲满江红(俗称卡洲萍,原产美洲),抗寒性强,春季发的早,生长快,产萍量高,短期放养可获得较高的鲜萍产量。紫云英是高产  相似文献   

14.
<正> 卡洲满江红(原产美洲,我国于七十年代末从美国引进),俗称卡洲萍,是一种良好的饲料植物。为了探索其饲喂成鸭对增重、节料的经济效益,我们近几年进行了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15.
九膘红萍大孢子果的形态解剖扫描及其系统发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要的绿肥和饲料作物——红萍,属槐叶萍目(Saluiniales),满江红科(AZollace-ae)。红萍的分类主要以外部形态为基础,但由于萍体很易随不同环境而变化,如不同的季节、发育时期、群体密度或营养状况等,都有很大影响,故分类问题仍有不少争论。人们也曾利用小孢子果泡胶块钩毛的横隔作为分类的工具,但在同一种内,横隔的数目常会变动;因此,以横隔作为分类的标准也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网箱养鱼对承载水体造成的污染,以漂浮植物大藻(Pistia stratiotes L.)和满江红[Azolla imbircata(Roxb.)Nakai]为研究对象,设置满江红、大藻及混养三组生态网箱以及传统网箱,探究种植水生植物对网箱养殖长吻(?)氮磷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组生态网箱(满江红、大藻、混养)和传统网箱氮的回收率分别为38.43%、36.20%、36.14%和34.18%,磷的回收率分别为30.09%、29.01%、28.18%和27.00%,三组生态网箱的氮磷回收率显著高于传统网箱,而大藻生态网箱的氮磷回收率与混养生态网箱无显著性差异,满江红生态网箱的氮回收率与大藻及混养生态网箱均有显著性差异,但三组生态网箱间磷的回收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四组网箱之间的氮磷利用率无显著性差异。通过比较,满江红对氮磷移除效果优于大藻和混养,当网箱面积与满江红种植面积为1:24.64左右时,养殖长吻(?)网箱的氮和磷为零排放。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16个科共28种植物中多胺氧化酶(PAO)活性的检测结果:4种豆科植物和2种禾本科植物中都有较高的PAO活性;首次发现在满江红和槐叶萍2种植物中存在较高的PAO活性;其余植物中PAO活性很低或检测不到.最后就植物中PAO活性的分布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莱芜市范围内栽培水生观赏植物的园林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记录了水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生境特点。结果表明:莱芜水生观赏植物共计38科94种;从中筛选出了千屈菜、菖蒲、灯芯草、水鳖、水葱、荇菜、槐叶萍、苹、满江红、黑三棱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市场开发前景的优良植物资源。建议对湿地植物资源进行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红萍又名绿萍,学名满江红(Azolla imbracata Nakai)。在植物学上它是一种水生蕨类固氮植物,能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固氮作用。所以在它与水稻共生过程中,能够把大气氮固定起来为水稻提供氮肥和培肥地力。近两年来我们在总结南方各地耕作改制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北京地区稻田养萍培肥地力试验,现就调查和试验谈谈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细绿萍学名细满江红(Azolla filicu-loides Lam.),原产美国,1977年我国从东德引进,是一种既能水生又能湿生并且有固氮特性的蕨类植物。叶三角形,叶片内有固氮兰藻,能固定空气中游离的氮素。萍体大,叶片多,根系发达。一般放养25—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