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2—2015年在山东省金乡县蒜棉两熟制棉田开展传统栽培和轻简化栽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采用穴盘育苗、合理密植、简化整枝、简化施肥、适当晚拔柴等轻简化栽培技术种植的棉花,平均单株成铃14.8个,单位面积总铃68.1万个·hm~(-2),全株平均铃重6.05g,平均子棉产量达4120kg·hm~(-2)。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产量相当,每公顷节省用工120个,增加效益6000元。依据该品种建立的蒜套棉轻简化栽培技术对鲁西南蒜棉两熟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棉花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河南省棉花生产持续下滑的局面,提出应加大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机械创新和机制创新。改传统的麦棉两熟套种为多熟高效套种;改麦套春棉为春育夏栽麦棉连作;改人工移栽管理为机械化移栽管理。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初步形成了以棉花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为主体的种植模式,为河南省棉花生产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择多点调查,对棉花与马铃薯连作与当地常年的习惯栽培模式(油棉、麦棉)作效益比较。结果表明:棉田冬闲时种植马铃薯是较为理想的复种模式,其棉田效益达71190元/hm2,比油棉和麦棉分别增加收益35160和35880元/hm2,有利于稳棉增粮,适合在赣北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虞城县常年植棉30万亩左右。其中油棉两熟面积为6.2万亩。1986年对全县粮棉油生产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油棉两熟亩产值为360元,亩投资30.3元,亩纯收益328.7元,麦棉两熟亩产值为290.4元,亩投资32元,亩纯收益258.4元,比油棉两熟低12.7%,小麦玉米两熟亩产值为286.1元,亩投资36.3元,亩  相似文献   

5.
仙桃市地处江汉平原 ,属湖北省主产棉县 (市 )之一 ,常年植棉面积 2万公顷左右 ,80年代棉田种植方式基本是麦棉或油棉两熟栽培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 ,传统的栽培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 ,本市棉农从生产实践中探索出油菜、西瓜、棉花一年三熟栽培模式 ,年种植面积达 667公顷 ,一般每公顷产油菜子 1 60 5 kg,价值 385 2元 ,西瓜 4.5万 kg,价值 1 .35万元 ,皮棉1 42 5 kg,价值 1 .8万元 ,合计年产值达到 3.61万元。1茬口配置1 0月下旬棉花拔秆后 ,深耕作畦 ,畦宽 3.6m(包沟 ,下同 )为宜。油菜 1 0月下旬在畦中定植 1 …  相似文献   

6.
麦棉油棉连作两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体制改革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为了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近数年来,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在我国南北棉区蓬勃兴起。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是在麦棉间套复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制度。它比麦棉间作能更好地利用光、热资源和生长季节,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土地也可得以休养生息。这一耕作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农业科技水平迈出了新的一步。笔者1987年曾先后赴河南,山东等省考察,发现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很受当地棉农欢迎。其基本原因是:1 比麦棉间作经济效益高以山东省冠县为例,该县地处黄淮海平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规模种粮经济效益,进一步探讨水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模式,2015年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青木村建立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高产示范片150 hm~2,采用早稻早中熟品种+拱棚旱育机插秧+小苗(3~3.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机收+机烘,晚稻中熟品种+硬(软)盘泥浆集中育机插秧(4~4.5叶)+机插+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专业防治+机收+机烘模式技术。经测产验收,平均产量早稻8278.5 kg/hm~2,晚稻9415.5 kg/hm~2,比常规栽培(水育秧手插秧)分别增产15.36%、22.89%,双季稻增收7600.9元/hm~2,节支6150元/hm~2,达到了粮食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发展麦棉两熟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麦棉关系,二是棉花产量与品质的关系。棉花育苗移栽是协调这两种关系的有效途径。其主要栽培经验如下。1、选好棉麦品种。生产实践正明,选用早熟棉花品种,小麦产量高,而棉花产量低;采用中熟棉花品种,预留套栽棉行,棉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该棉区传统营养钵育苗移栽方式和配套栽培技术存在的制约棉花生产发展的问题,基于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研究形成了轻型育苗、机械化移栽和麦(油)后直播棉种植方式;并开展了新型种植方式下配套的增密和减肥技术研究,建成了适于长江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种植制度的棉花增密减肥轻简高效技术体系,为轻简高效植棉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潜江市周矶农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推广"麦豆棉"种植模式,面积大、措施硬、技术精、效果好,取得了棉花增产20%,棉田公顷平均增收1500元,户均增收千余元的效果,成为潜江市推广"麦豆棉"模式的典范.2000年,周矶农场植棉300hm2,其中推广麦豆棉模式133.3hm2,占44.4%.据对20户的调查.麦豆棉平均公顷产小麦2700kg,产值2700元;产皮棉1350kg,产值1.32万元;产大豆1350元.产值2430元,合计公顷平均年产值1.83万元,比麦棉增收2430元,增产15.3%.公顷平均纯收入1.18万元,比麦棉增收2130元.20户年平均纯收入增加1310元.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棉区以麦棉两熟栽培为主,为了保证棉花高产稳产,夺取粮棉双丰收,五十年代就开始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的试验示范工作,六十年代末进行棉花营养钵塑膜育苗移栽示范,增产效果显著,一般比直播棉每亩增产皮棉二成左右(约25斤),纯收益30多元,高产单位达60元左右,因此面积不断  相似文献   

12.
以百棉1号为材料,在河南省进行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的研究与示范,通过建立工厂化集中轻简育苗基地和机械化移栽,以达到减少用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的效果。结果表明:示范区经测产平均皮棉产量为3300~3750 kg/hm~2,霜前花率在70%左右,基本实现了百棉1号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大面积优质高产的目标。集成了百棉1号轻简化育苗、机械化移栽的关键技术,为百棉1号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麦-棉-瓜-菜多熟高效种植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张家宪  刘超 《中国棉花》2006,33(4):23-24
为了解决植棉面积萎缩问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麦、瓜、棉、菜间作套种多熟制栽培模式。推广示范表明,以优质棉淮杂3号与小麦、西瓜套作为主的棉田高效多熟种植综合效益非常可观,比传统的麦棉、油棉、瓜棉栽培模式增效显著。1常年经济效益以小麦、棉花、西瓜、秋冬菜为主的间套种植模式,一般小麦每公顷6000kg,收入8400元;冬菜每公顷1.5万kg,收入7500元;棉花每公顷子棉3000kg,收入1.5万元;西瓜每公顷产量4.5万kg,收入3.15万元;毛豆或豆角每公顷生产1.125万kg,收入1.5万元;总计每公顷收益7.5万元以上。由于经济效益高,农民种棉积极性高涨,棉…  相似文献   

14.
麦瓜棉三熟,是麦棉两熟种植方式的继续和发展。它应用集约经营的原理,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使经济效益成倍地增长。汴岗乡1980年开始麦瓜棉三熟试种,经过近10年的研究示范,逐步掌握了麦瓜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8年全乡发展麦瓜棉面积万余亩,三熟田亩经济效益为885元,比麦棉两熟田的396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麦棉两熟种植方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农业生产正由一年一熟向麦棉两熟的方向发展。1985~1987年宿县麦棉两熟面积由4.5%上升到32.3%。实践证明,在劳力充足,耕作精细的地区,增加棉田复种,实行油棉、麦棉、菜棉  相似文献   

16.
紫苏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紫苏规模化栽培,寻找经济效益高且合理可行的栽培方法,比较5种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点播、条播、机耕撒播、机耕机播等不同栽培方式)的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方式的产量最高(1 675.5kg/hm~2),但成本也最高(15 924元/hm2),经济效益(10 884.0元/hm~2)最低。机耕机播和机耕撒播产量分别为1 372.4/hm2及1 317.3kg kg/hm~2,单位成本为5 202元/hm~2及5 952元/hm~2,经济效益可达16 756.4元/hm~2及15 124.8元/hm2,显著优于育苗移栽、点播、条播3种栽培方式。机耕机播适宜于大面积的生产区域,而机耕撒播适宜于山区坡地及土地面积较小区域,两者都是较理想的栽培方法。此外,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苏分枝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影响较显著,但对株高、千粒重、籽粒含油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赣棉Z006是由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杂交育种课题组,利用Q1336与Q1338杂交育种的选配技术及系谱育种法,历经7个生长季节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优质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属中熟棉类型(江西地区春棉栽培生育期123天左右)、丰产性好(区域试验中籽棉产量为3415.5 kg/hm~2,比对照增产14.08%)、棉纤维品质好(纤维长度30.4 mm,断裂比强度33.3 cN/tex)、抗虫性好(高抗棉铃虫、红铃虫)、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适宜江西省各植棉区春棉直播及营养钵育苗移栽。  相似文献   

18.
棉油(油菜)两熟双移栽是发展我省棉油生产,提高产量品质的好耕作制度之一。1989年彭泽县棉油套栽面积占总棉田面积80%以上,其他棉区棉油两熟双移栽也在不断扩大。为适应我省广大棉区特别是水改旱新植棉区发展棉、油连作两熟双移栽的生产技术需要,夺取亩产皮棉100kg以上,亩产油菜籽150kg以上的双高产大丰收,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19.
麦(油)后移栽棉是在人口逐年增加、土地逐年减少、粮棉矛盾日趋突出的形势下,合理引进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新技术,使棉田综合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产物。这种麦棉种植方式70年代末首先在我省沿江棉区大面积推广,有力地推动了我省麦棉连作两熟制的发展。到1985年...  相似文献   

20.
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麦棉花套栽种植模式为对照,设置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产量和两熟效益。结果表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均最高;走后基质育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低于套栽棉,但略高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麦后中熟直播棉产量和效益均最低,走后早熟直播棉产量与走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但效益与营养钵育苗走套移栽棉相当。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形势下,走棉套栽种植方式必将会被生产淘汰,麦后棉适宜于机械化与轻简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