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平均气温17.7℃腹管食螨瓢虫幼虫期(15.3天)平均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800.7只;气温24.2℃3~4龄幼虫平均日捕食猎物卵104.6粒,或若螨59.2只,或成螨44.2只;气温15.6℃雌成虫平均日捕食桔全爪螨各虫态77.3只;气温23.4℃日平均猎食卵78.5粒,或幼螨55.1只,或若螨65.1只,或成螨62.2只。腹管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桔全爪螨卵、幼螨和成螨的功能反应为Ⅰ型反应,其功能反应的参数成螨为1.8707,幼螨为2.6225,卵为1.0325;对若螨为Ⅱ型反应,参数为1.0601。3~4龄幼虫对桔全爪螨的卵和若螨为Ⅰ型反应,参数为1.9598和1.3626;对成螨为Ⅲ型反应,参数为1.2715。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成虫和幼虫都较为嗜食猎物的卵。  相似文献   

2.
应用胡瓜钝绥螨对桑园朱砂叶螨的卵、若螨、雌成螨进行捕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各螨态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其对朱砂叶螨卵的控制作用强于幼若螨及雌成螨,a/Th分别为16.2909,3.1051,1.8718;在相同猎物密度下,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捕食率随着自身密度增大而下降,捕食者自身密度干扰反应方程为E=0.4238X-0.6144;胡瓜钝绥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若螨、雌成螨选择系数Q分别为1.71,0.85,0.44,表明其对猎物卵的嗜食性大于幼若螨及雌成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食用菌害虫2种天敌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和黔下盾螨(Hyposipis chianensis)的种间相残特性,为开展两者的协调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有或无自然猎物(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条件下,观察2种捕食螨不同螨态间的相残程度及相残后若螨的发育和雌成螨的产卵量。【结果】有自然猎物腐食酪螨时,2种螨较少发生相残。无自然猎物时,2种螨发生相残,相残程度与捕食者螨态和猎物螨态密切相关,但黔下盾螨若螨不捕食剑毛帕厉螨幼螨。捕食黔下盾螨卵或幼螨的剑毛帕厉螨若螨80%和100%发育到成螨,若螨期分别为7.88d和7.30d;捕食剑毛帕厉螨卵的黔下盾螨若螨仅有30%发育至成螨;缺乏自然猎物时,2种捕食螨相残后雌成螨的产卵量均显著低于存在腐食酪螨时的产卵量,一种捕食螨仅通过捕食另一种捕食螨,无法维持种群正常增长速度。【结论】剑毛帕厉螨与黔下盾螨不适合作为相互的猎物,存在其它更为适合的猎物时,不优先选择相残,在害虫密度较大的条件下可以同时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束管食螨瓢虫 Stethorus chengi SaSaji 对桔全爪螨 Panonychuscitri McGregor 高密度区域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反应.在猎物密度高的小区停留的时间长于在低密度小区内的时间.该捕食者的个体平均搜索能力和个体平均捕食率与其自身密度成负相关.束管食螨瓢虫对猎物的捕食率与猎物密度相关或成逆密度相关,这种现象可能是由聚集强度和干扰强度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束管食螨瓢虫对猎物的选择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束管食螨瓢虫 Stethorus chengi Sasaji 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和桔始叶螨 Eotetranychus kankitus Ehara 各螨态以及若螨混合种群的选择捕食作用。结果表明,束管食螨瓢虫成虫喜吃两种猎物若螨;当两种若螨共存时,喜吃桔全爪螨。其喜好性与该种猎物的相对密度和总数有关。束管食螨瓢虫对两种猎物都有正转换行为,但对桔始叶螨的转换程度高于桔全爪螨。  相似文献   

6.
束管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的捕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管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成螨,若螨,幼螨的功能反应是HollingⅡ型反应,对卵的反应为Ⅰ型反应;温度,空间异质性不改变功能反应的类型,只影响其参数。捕食者个体间的干扰系数随空间的增大而减小。饥饿程度强烈地影响着捕食行为,成虫在饱食后1.4h内停止捕食。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 californicus(McGregor)对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Ehara)的捕食潜力,采用捕食者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研究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各螨态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加州新小绥螨对雌成螨、若螨、卵的选择性捕食系数分别为0.365、1.276和1.390。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加州新小绥螨对截形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对猎物卵和幼若螨的控制能力最强。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后减趋势,28℃时最强,对截形叶螨雌成螨、若螨和卵的攻击系数(a)最大,分别为0.639、0.730和0.842;处理时间最短,分别为0.126、0.075和0.039d;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7.943头、13.405头和25.575粒。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作用存在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率也相应降低,捕食作用率与其自身密度的关系为E=0.423P-0.747。  相似文献   

8.
圆果大赤螨对茶红蜘蛛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果大赤螨对茶红蜘蛛捕食作用的拟合方程符合Holling圆盘方程Ⅱ型,功能反应受到猎物虫态、温度和捕食者密度的影响.圆果大赤螨成螨显著地趋向于取食茶红蜘蛛的幼螨和若螨,日均最高捕食量分别达49.31和38.65头,对卵和成螨的选择性较差.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温度为15-30℃时,捕食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35±1)℃时捕食数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温度为(30±1)℃时,捕食数量最大,这一温度与茶红蜘蛛秋季高峰期的温度相吻合.圆果大赤螨在捕食时存在种内干扰反应,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日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捕食作用也相应减弱,干扰系数m为0.7589,搜索常数Q为0.9983,E=0.9983P-0.7589.  相似文献   

9.
腹管食螨瓢虫对其猎物桔全爪螨种群空间,数量及时间动态有明显的反应。在空间上,捕食者集中分布于猎物密度高的外层树冠,除其幼虫集中分布于树冠的中上部外,其余各虫态及其猎物种群在树冠各位点皆无显著的差异。捕食者能在果园内有效地搜索并趋集于猎物密度高的树上,对猎物种群聚集扩散趋势显示出有规则的反应。在数量上,捕食者在田间建立种群后,其数量消长将随猎物种群数量而起伏。捕食者对猎物种群空间及数量动态的反应都有10天左右的时滞。腹管食螨瓢虫对桔全爪螨自然控制效能高,经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和助迁引进,是桔全爪螨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卵、幼螨和成螨的捕食效能。结果表明:朱砂叶螨各螨态不同密度分布情况对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效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当害螨各螨态分布密度增加,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随之增加,但当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又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以朱砂叶螨卵密度为80粒/叶碟、若螨密度30头/叶碟、成螨密度10头/叶碟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量最多。  相似文献   

11.
热带吸螨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确定了热带吸螨能够捕食二斑叶螨,能生长发育繁殖.在20-35℃温度范围内,热带吸螨对二斑叶螨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的圆盘方程,在20-30℃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热带吸螨雌成螨对二斑叶螨雌成螨的捕食量增加,处理猎物时间缩短,单位时间攻击率增大,控制能力也增强;与30±1℃相比,在35±1℃时,单位时间攻击率虽有增强,但日最大捕食量明显下降,处理猎物时间延长,控制能力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捕食螨的交替食物在植食性节肢动物的生物防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要点概括如下:1.捕食螨的交替食物含义;2.交替食物的种类和它们的作用;3.捕食螨取食交替食物(或猎物)后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进行捕食螨搭载白僵菌控制柑橘木虱的研究,结果表明:捕食螨对木虱卵、若虫有一定的捕食作用;白僵菌I2菌株对柑桔木虱卵、若虫、成虫均有很强的致病作用,第3d后死亡率达100%,对低龄若虫致病率达100%。用捕食螨搭载白僵菌孢子粉对柑桔木虱卵和成虫3d后的死亡率和致病率分别达98.4%和98.8%,对低龄若虫感染率达100%...  相似文献   

14.
新疆玉米害螨天敌种类及其优势种天敌控害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泛调查新疆主要玉米产区,采集标本,鉴定出新疆玉米害螨的天敌有2纲12科28种.其中深点食螨瓢(Stethorus punctillum Weise)为优势种天敌,经室内对深点食螨瓢捕食新疆玉米叶螨优势种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es Ehara)的功能反应研究,成虫和幼虫均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其中深点食螨瓢成虫对截形叶螨卵、若螨和成螨捕食量分别为:41.58、36.27和28.25头,其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Neoseiulus bicaudus和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 turkestani的毒力,筛选出1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测定安全药剂与双尾新小绥螨单独和两者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田间控害效果,为协调应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3种杀螨剂对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和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值,田间试验测定丁氟螨酯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对土耳其斯坦叶螨的控害效果。【结果】炔螨特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与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LC50分别是306.028和1 197 mg/L;螺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326.394 mg/L,在1 2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3.80%;丁氟螨酯对土耳其斯坦叶螨雌成螨的LC50是65.081 mg/L,在1 000 mg/L的高浓度下,双尾新小绥螨雌成螨的死亡率仅为12.71%。先施用丁氟螨酯后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联防一区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在57.00%以上,最高达到了93.34%,均高于先释放双尾小绥螨后施用丁氟螨酯的联防二区,明显好于只释放双尾新小绥螨的生防区和只施用丁氟螨酯的化防区。相比于化防区,生防区在试验后期的防治效果更好,最高达到了77.06%。【结论】丁氟螨酯是一种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毒性高而对双尾新小绥螨毒性低的安全药剂,在田间与双尾新小绥螨联合应用中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利用不同药剂对害螨与捕食螨的毒性差异,最大限度的保护了捕食螨。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联合应用减少了化学药剂的使用次数,保障捕食螨发挥持续控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常认为小蜂螨仅寄生于封盖子脾内的虫蛹上。我们的初步研究发现,小蜂螨可寄生于成年蜂体上。在越冬断子的蜂群中,仅有个别小蜂螨成螨在成年蜂体上越冬。没有断子的越冬群,小蜂螨主要在封盖子脾内越冬,在蜂群内未发现蜂体以外的场所有越冬的小蜂螨。同时发现极少数小蜂螨在中蜂封盖子脾内越冬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方法]2007~2009年3次于同一个蜂场采用同一种方法对升华硫配合杀螨剂防治蜂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升华硫配合杀螨剂对于消灭存在蜂脾上及寄生于封盖蛹的蜂螨有明显效果,对于消灭成年工蜂身体上的蜂螨效果不明显。施药后杀灭大蜂螨的效果以第1天最佳,此后逐日减少;杀灭小蜂螨的效果以第2天最佳,此后逐日减少,表明在2~5 d再施治1~2次,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小蜂螨大量滋生时,采用升华硫配合杀螨剂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结论]该防治技术可为大、小蜂螨严重危害地区的养蜂生产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苹果园植被多样化对叶螨天敌群落自然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9—1991年在北京国营巨山农场对地面种植苜蓿的苹果园中叶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植被多样化苹果园中叶螨天敌复合体具有很强的自然控制作用,与地面清耕的单植被果园相比,叶螨的峰值低1.67倍。统计分析表明,在叶螨天敌群落中以东亚小花蝽和叶螨发生量的相关最为显著。排除笼罩试验结果表明。天敌群落对叶螨的生物学效应与天敌发生作用时间的早晚、天敌发生作用时间的长短及叶螨的密度有关。叶螨天敌自然控制的生态学效应主要表现在峰值的螨量明显降低;推迟了达到常规化防指标(2头/叶雌成螨)的时间;缓和了叶螨种群数量的波动、降低了其平衡位置;随种草年限加长,幼树园树上天敌、害螨比有增高趋势。系统结构更趋完善,幼树园种草区的高峰期螨量值比对照区低46%~89%,成树园降低28%~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