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刘德波  张真  张培毅  吴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183-19185
[目的]研究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海拔变化的关系。[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垂直带上的瓢虫群落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瓢虫多样性以山体中海拔带(1 600~1 900 m)最高,低海拔和高海拔带逐渐降低。海拔跨度越大,瓢虫群落间相似性越低,反之则高;保护区、农耕区内样带瓢虫群落相似性较高,保护区与农耕区瓢虫群落相似性较低,瓢虫群落多样性最高的1 600~1 900 m海拔带与其他海拔带间瓢虫群落相似性较低。[结论]为进一步研究高黎贡山瓢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伟  刘德波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51-3452,3605
[目的]了解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不同植被类型瓢虫的物种多样性。[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农田、板栗林、核桃林和咖啡林4种植被类型上瓢虫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在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共采集到瓢虫3亚科17属30种1 027头,瓢虫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板栗林、农田、核桃林和咖啡林。物种多样性在6~10月间较高但波动大,6和9月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咖啡林与板栗林瓢虫群落为中等不相似,农田与核桃林间极相似,其余植被间中等相似。[结论]为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瓢虫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德波  张真  张培毅  吴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45-19846,19947
[目的]初步探明季节变化对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方法]2008年4月至2009年2月对高黎贡山百花岭瓢虫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2008年4~6月瓢虫物种多样性逐渐上升,6、9月达到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气温和降雨量差异较小的月份瓢虫群落相似性较高。[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瓢虫多样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吴伟  刘德波  文灿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3,(17):7520-7521,7524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1 000~3 100 m海拔段蝽类物种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到瓢虫13科117属165种,共3 207头,其中蝽科和缘蝽科的种类和数量较多,束蝽科、瘤蝽科和土蝽科相对较少,禾棘缘蝽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5.
为给上海市地区果园瓢虫的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特针对浦东新区主栽果树桃、梨、葡萄、柑橘等开展了有益瓢虫物种的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浦东新区7个果园调查中,共采集到有益瓢虫4亚科共12种,其中以瓢虫亚科数量为最多,其余从多到少依次为盔唇瓢虫亚科、红瓢虫亚科和小毛瓢虫亚科;以龟纹瓢虫、六斑月瓢虫、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为优势种,以四斑裸瓢虫为常见种。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果园捕食性瓢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90年对湖南省39个县(市)果园捕食性瓢虫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获49种,分属鞘翅目瓢虫科的6个亚科,30个属。列出了名录,并研究了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两个优势种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低浓度化学农药对这两种瓢虫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6种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捕食功能反应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6种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方法]在室内分别测试了八斑和瓢虫[Harmonia octomaculata(Fabricius)]、粗网巧瓢虫[Denopie chinensis(Weise)]、六斑月瓢虫[Menochilus sexmaculata(Fabriciys)]、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Billberg)]、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Thunberg)]、狭臀瓢虫[Coccinella transversalis(Fabricius)]6种瓢虫成虫对胡萝卜微管蚜(Semiaphisheraclei Takahashi)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胡萝卜微管蚜的密度与6种瓢虫各1头成虫对相应密度蚜虫的捕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6种瓢虫成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反应。八斑和瓢虫、粗网巧瓢虫、六斑月瓢虫、红星盘瓢虫、龟纹瓢虫、狭臀瓢虫各1头成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日最大潜在捕食量分别为159.52、193.53、129.57、140.76、120.20、147.34头,其中以粗网巧瓢虫成虫控制蚜虫的潜力最大。[结论]粗网巧瓢虫成虫可作为捕食蚜虫的瓢虫优势种加以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8.
高黎贡山温泉嗜热菌的分离及生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晏爱芬  余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569-13570
[目的]研究高黎贡山温泉一株嗜热菌的生态特征及营养需求特征,为高温微生物菌种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高黎贡山百花岭高山温泉水样,通过富集培养和平板划线分离纯化,得到一批嗜热菌。[结果]从分离得到的嗜热菌中选择其中菌落较大、生长势良好的GLGS3菌株进行研究。经测定,GLGS3菌株培养温度为45~65℃时,菌体生长情况较好,最适温度是50℃;GLGS3菌株的培养pH值为7.5~8.5时,菌体生长情况较好,最适pH值是8.0。该菌株的吲哚试验阴性,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同时还能利用果糖、乳糖、麦芽糖、淀粉等多种糖作为碳源生长,能利用有机氮、硝态氮等氮源。[结论]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温泉样品中嗜热微生物生长习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地区温泉特定生境下可培养微生物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9.
食螨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红叶螨控制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开始对大丰沿海棉区捕食红叶螨的有益生物进行了调查,初步明确了捕食棉红叶螨的天敌有食螨瓢虫、六点蓟马、食蚜蝇及捕食螨等多种,而以玉米棉花间作田中小毛瓢虫亚科中小毛瓢虫族和食螨瓢虫族数量较多.小毛瓢虫族的三种瓢虫食性杂,分散性大.食螨瓢虫族的两个种[深点食螨瓢虫  相似文献   

10.
程丽萍  张史玲  张宏杰  陈锐  霍科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06-10509,10512
[目的]调查汉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访花食蚜蝇的物种多样性。[方法]通过标本采集和馆藏标本整理、鉴定,结合文献资料,对汉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访花食蚜蝇的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统计。[结果]共鉴定食蚜蝇科昆虫标本5015头,汉中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布有访花食蚜蝇3亚科16族141种,其中食蚜蝇亚科65种;迷蚜蝇亚科72种;巢穴蚜蝇亚科4种。食蚜蝇科昆虫成虫主要活动在每年的4~7月,优势种为黑带食蚜蝇和长尾管蚜蝇。[结论]为研究汉中地区食蚜蝇科昆虫的访花习性和传粉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汉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访花食蚜蝇物种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汉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访花食蚜蝇的物种多样性。[方法]通过标本采集和馆藏标本整理、鉴定,结合文献资料,对汉中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访花食蚜蝇的种类及其季节性变化进行了系统统计。[结果]共鉴定食蚜蝇科昆虫标本5015头,汉中农田生态系统中分布有访花食蚜蝇3亚科16族141种,其中食蚜蝇亚科65种;迷蚜蝇亚科72种;巢穴蚜蝇亚科4种。食蚜蝇科昆虫成虫主要活动在每年的4~7月,优势种为黑带食蚜蝇和长尾管蚜蝇。[结论]为今后研究汉中地区食蚜蝇科昆虫的访花习性和传粉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免疫交叉反应结果表明,瓢虫亚科中龟纹瓢虫、异色瓢虫、七星瓢虫和展缘异点瓢虫四种不同属的瓢虫的卵黄蛋白之间有轻度的免疫交叉反应,而它们的抗体与盔唇瓢虫亚科的红点唇瓢虫和植食瓢虫亚科的马铃薯瓢虫的卵黄蛋白没有交叉反应。卵黄蛋白的多肽组成,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均与七星瓢虫十分相似,都由四种亚单位,大小分别二类亚基组成。龟纹瓢虫四种亚单位的分子量分别为13×10~4,12.8×10~4,4.6×10~4和4.3×10~4道尔顿;异色瓢虫为13×10~4,12.7×10~4,4.3×10~4和,4×10~4道尔顿。初步认为瓢虫科中各个种的卵黄蛋白多肽组成十分相似,但同源性差异明显,且差异程度与分类上的亲缘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方法]通过对贵州花溪玉米田昆虫群落的系统调查,研究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结果]共发现昆虫纲10目21科46种昆虫;主要类群为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和半翅目,数量占比达98.63%。昆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7月中旬最高,达24种;主要优势种有亚洲玉米螟、玉米蚜和双斑长附萤叶甲,以及天敌昆虫龟纹瓢虫、异色瓢虫和二星瓢虫;其中,龟纹瓢虫对玉米蚜有明显的跟随效应。[结论]该研究阐明了贵州玉米田昆虫群落组成及优势种种群动态特征,为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玉米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东北不同山脉胡桃楸次生林径级结构和乔木生物量情况,为后续次生林相关研究及该地区林分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在张广才岭、长白山、老爷岭和龙岗山山脉21个典型区域内共设置样地202块,应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Johnson's SB分布和负指数分布对调查样地内乔木直径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对偏差和...  相似文献   

15.
杨忠兴  尹五元  艾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746-9748,9764
[目的]研究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方法]结合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文献调查法,研究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现状;采用参与式乡村评估法和问题树分析法,分析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针对其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保护对策。[结果]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维管束植物共214科,1 012属,2 779种(包括亚科及变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1科91属261种,裸子植物6科6属14种,被子植物167科915属2 504种;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林下种植行为、生境破碎化、采伐林木、非木质产品的采集利用、畜牧业发展、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认识不够、外来人口较多;可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严格执法等措施来保护保护区的野生植物资源。[结论]该研究为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继1996年在《茶叶科学》上报道贵州东部地区茶园瓢虫6个亚科27种,又报道了该地区茶园瓢虫63种,隶属于26属9亚科。记述了这63种瓢虫分布地区、寄主昆虫、捕食性或者食植性。首次记录了该地区的显盾瓢虫亚科和食植瓢虫亚科,以及生活在茶园生态系统边缘、菌食性的素菌瓢虫属和捕食叶螨的食螨瓢虫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棉田天敌、蚜虫及室内龟纹瓢虫各虫态历期。[方法]调查棉田天敌、蚜虫发生情况,并观察室内龟纹瓢虫的各虫态历期。[结果]龟纹瓢虫6月在室内常温饲养历期为28.8 d。蚜虫盛期5 d后棉田出现龟纹瓢虫成幼虫盛期。生产实践中宜放宽棉蚜防治指标,以提高龟纹瓢虫的种群数量,控制棉铃虫等主要害虫。[结论]试验结果为龟纹瓢虫的化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高黎贡山是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之一,这里保育了多种珍稀植物和生态系统,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其中一类重要的植被类型.由于高黎贡山处于南北过渡、东西交汇地带,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在高黎贡山不同纬度带、不同坡向上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对百花岭片区的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群落进行系统调查,共记录55属62种维管束植物,其中山茶科(Camelli-aceae)、紫金牛科(Myrsin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的植物优势明显.该片区植物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地理成分共涉及12个分区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19.
佳木斯南郊越冬异色瓢虫色斑型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琳  可晓斌  王卓微  周丽娜  王景元  罗志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53-16654,16699
于2010年10~12月间,在佳木斯南郊四丰山风景区及佳木斯大学4个学区共设5个异色瓢虫采样点,对越冬型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进行色斑型多样性调查。调查发现南郊有16个异色瓢虫色斑型分布,其中黄底型11个,黑底型5个,黄底型占68.75%,黑底型占31.25%,其中黄底型以19斑型、18斑型居多。对比2006、2008年采样数据可以得出,不同年份异色瓢虫色斑型所占比例差异不显著,但随着环境的变化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高黎贡山土壤放线菌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适合高黎贡山特点的放线菌分离方法,为新种的发现和筛选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高黎贡山海拔1 500 m下7个土样,以K2Cr2O7为抑制剂,对高黎贡山土壤放线菌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200 mg/L K2Cr2O7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放线菌种类丰富,但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菌的分布较耕地、旱地少。供试菌明胶液化培养5d后,中度液化能力的占42%。淀粉水解试验表明,绝大多数供试菌均有较强的水解能力,淀粉水解直径≤1 cm的占13%,1~2 cm的占40%,>2 cm的占47%。[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对高黎贡山放线菌及微生物资源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高海拔微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做了方法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