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麻栎直播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蓟县林业局为解决华北石质山区人工植苗造林成活率低、造林质量差、鼠兔危害严重的问题,于2001年开始采用麻栎种子直播造林。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麻栎直播造林实用技术。该项技术提高了造林质量,弥补了山区造林树种单一的缺陷,具有造林成本低、节水抗旱、保存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臭椿直播造林成活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不同坡向、不同覆土厚度 ,春秋两季臭椿直播造林的成活率进行了对比调查 ,结果表明 :秋季直播造林 ,阴坡比阳坡、半阴坡成活率高。覆土 4 比覆土 2 、 6 的效果好。春季直播造林 ,阴坡比阳坡、半阴坡成活率高 ,覆土 6 比覆土 2 、 4 的成活率高。春、秋两季直播造林相比 ,秋季比春季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3.
毛赤杨人工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3年进行了毛赤杨造林试验,对毛赤杨的育苗、造林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毛赤杨育苗、造林技术简单,可以通过人工更新造林的方式,营造毛赤杨生态公益林和工业原料林。植苗造林成活率98%,3年保存率95%;直播造林出苗成活率95%。  相似文献   

4.
兰州北山干旱区云杉卡氏造林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解决干旱山区造林保存率低下的问题,在兰州市北山干旱山区的徐家山试验基地相同立地条件下,采用卡氏、干旱造林方式进行云杉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卡氏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高于干旱造林,3年生卡氏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3%以上;采用卡氏造林的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发枝数、新梢生长量均明显高于干旱造林,二者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5.
太行山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区土薄石厚,降雨量小,保水能力差,造林难度大,过去由于粗放型造林,造林成活率仅30%~40%。本着有效提高抗旱造林速度,加大荒山造林绿化步伐的目标,我们根据太行山区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在多年造林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摸索出了适合太行山干旱地区造林的成功经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确保了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属于季风气候,有着适合农林牧渔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充足的水源。但同时部分地区属于困难地,地处偏僻山区,土质较差,岩石较多,不利于种植林木,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当地政府部门出台了文件,启动实施山区困难地造林计划,以豫南山区为例,部分地方造林难度大,水源不足,林木成活率低,当地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尽心造林,改善现状,经过过多年的努力研究,造林技术有了一定得总结,豫南山  相似文献   

7.
应用不同覆盖技术,进行综合试验,努力提高干旱山区造林成活率,为我县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造林技术,确定在大通县青山乡龙卧尕庄阳坡建立抗旱造林科技示范点48hm^2。本文通过不同覆盖技术对不同树种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进行了技术探讨,旨在为我县天然林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曲柳的更新造林和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用植苗、直播、天然更新、营造混交林、天然(野生苗)移植、伐桩萌芽等进行水曲柳更新造林的基本方法。并根据多年观测的林木生长数据。指出:水曲柳更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高、生长迅速。干形良好。实生起源者后期生长潜力很大。适合培育优质用材林。适合培育优质用材林。可用多种更新造林方式方法造营优质用材林和扩大其林分面积。  相似文献   

9.
浅谈提高荒山造林成活率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北干旱山区常年少雨 ,蒸发强烈 ,造林成活率很低。利用地膜栽植、栽植容器苗、红柳植苗造林等方法 ,无疑是解决干旱山区绿化造林的可行性方法 ,不仅能大大提高干旱山区荒山造林的成活率 ,而且也是提高旱地种苗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冀北山区造林成活率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冀北山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严格造林工程管理、选择抗旱造林技术等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以期为该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宁夏南部山区营造1-2年生各类留干苗木,不论灌木还是乔木,苗木在萌动前移植造林成活率最高,萌动后造林成活率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枯干现象,萌芽放叶的苗木造林成活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且枯干率上升。  相似文献   

12.
梅曙光  张国强  朱玉安  季波  毛雪  陈芳  夏季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0):33+78-33,78
选取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河东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丘陵区和银川市内不同的造林立地条件。在不同季节采用直播、栽植1年生裸根苗、1年生营养杯苗等措施进行造林试验。结果显示,1年生营养杯苗造林成活率最高,效果最好;春、秋季直播造林和1年生幼苗栽植造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整地深度、保水剂剂量、株行距等造林技术对鲁中砂石山区黑松林、板栗林、刺槐林3种水土保持林型土壤蓄水效益的影响,旨在为筛选鲁中砂石山区蓄水效益良好的造林技术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造林整地可以显著地提高蓄水效益。整地深度为50 cm的刺槐林最大持水量为2 142 t·hm~(-2),分别比整地深度40、30 cm的刺槐林蓄水效益提高29、117 t·hm~(-2);保水剂对蓄水效益也有明显提高,造林时,施用30 g保水剂的刺槐林有效持水量为2 184 t·hm~(-2),分别比施用20、10 g保水剂提高30、45 t·hm~(-2);土壤蓄水量与株行距呈显著正相关,与整地深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在宁夏中南部山区对樟子松造林季节的调查研究表明:1樟子松在春季和雨季都可以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2由树木新梢高生长量可见,以雨季造林最佳,雨季造林连续2年的高生长量远大于春季栽植的苗木;3樟子松不适宜秋季造林,翌年早春苗木风干死亡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5.
1997年在平安镇白浓沟进行了沙棘秋季造林和春季造林对比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秋季造林成活率为835,而春季造林成活率仅为72%,秋季造林的苗木生长量也优于春季造林。  相似文献   

16.
浅谈山地直播造林技术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丽萍 《农技服务》2014,(3):98+96-98,96
为了进一步探讨适宜荒山造林的有效形式,加快山区绿化进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现总结出简便易行的山地直播造林技术。即:直播造林技术的适用范围;树种选择;种子来源、种子质量及种子检疫;种子处理;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半干旱山区水平沟集流整地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半干旱山区水平沟集流整地造林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半干旱山区,水平沟集流整地造林技术明显优于传统带子田整地技术,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对宁夏南部山区林业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油松营养钵苗在燕山山脉绿化造林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成活率达到95%以上,2016年5月与2014年3月相比,苗高增长了18.33%、地径增长了34.0%~60.8%。可见在燕山山脉栽植油松营养钵苗成活率高,长势良好,用于山区造林大大提高了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有效防止了山地水土流失,提高了山区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对不同造林密度(625株/hm~2、1 111株/hm~2、1 667株/hm~2、2 500株/hm~2)下樟树7年生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碳密度进行研究,探讨樟树人工林营建适宜造林密度和幼林间伐强度。结果表明:4种不同密度下樟树幼林生物量及主干生物量随造林密度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均在1 111株/hm~2密度下最大,分别为24.91 t/hm~2和9.24 t/hm~2。四种不同密度下樟树幼林各器官生物量分布格局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干生物量占比在35.43%~45.83%。随着造林密度的增大,乔木层碳密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的林分乔木层碳密度最大。不同密度樟树幼林0~100 cm层土壤碳密度在65.28~93.94 t/hm~2,林分总碳密度在70.05~101.61 t/hm~2,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林分碳密度呈下降趋势,密度为625株/hm~2的林分和1 111株/hm~2的林分碳密度差异较小,但远高于密度为1 667株/hm~2的林分和2 500株/hm~2的林分。综合从生物量积累和碳汇功能来考虑,樟树人工林培育适宜造林密度为1 111株/hm~2,也可在适当密植的林分基础上7年林龄前间伐为1 111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对花椒夏季带叶栽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椒(Zanthexylun bugeanum Maxim),芸香科花椒属,适合在土壤深厚、水肥条件较好、避风向阳的地方生长,对生长环境及栽培技术的要求比较严格。宁夏南部山区是花椒的天然分布区,为了改善宁夏南部山区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国家林业局批准实施“花椒丰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使花椒栽培从零星栽植进入了较大面积的成片造林阶段。宁夏南部山区在发展花椒产业中,由于春、秋季干旱少雨,土壤墒情差,栽植成活率很低。为了解决花椒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难题,实现春、夏、秋三季造林,我们自1999年起连续几年试验研究了花椒的夏季带叶栽植抗早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