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在江苏省灌南县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我们汤沟镇更是发病严重乡镇。 一、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至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相似文献   

2.
一、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为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整株矮缩,叶背脉上有长短不等的白色蜡泪状突起,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均可感染发病. 苗期感染的玉米病株,早期矮缩症状不明显,仅在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有透明虚线小点.随后透明小点逐渐增多,叶背面的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突起,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继续发展叶片宽短僵直,叶色加深呈浓绿色,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明显缩短,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1/2;根系少而短,容易从土中拔起.病情轻者植株稍有矮缩,雄花发育不良,可抽穗结实,但雌穗稍短,散粉少,粒少;重者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多提早枯死或无收成,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一、发病症状及规律玉米粗缩病病毒多由灰飞虱传播。在整个生育期内,玉米都可能受到病毒侵染而发病,一般在5片叶以后,开始出现症状。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半透明虚线状斑点,以后斑点逐渐扩大,叶脉出现蜡白色突起,叶片宽短,节间矮缩,叶片叠成簇状,植株矮化,造成雄穗发育不良,花粉减少,雌花穗花丝少,结实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后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病株的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不平感。叶片宽短,厚硬僵直,叶色浓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一半,很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二、发病条件1、毒源量。多年生禾本科作物及杂草是玉米粗缩病毒的寄主植物,所以在生产中,管理粗放、杂草多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细、杂草少的发病重。而前茬的小麦丛矮病发生重的地块发病重,这是由于小麦丛矮病病株中混有玉  相似文献   

5.
玉米粗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由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毒引发,发生的轻重与玉米生育期、生态环境、灰飞虱的暴发期、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有关. 一、症状 多出现在六至七叶期,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并在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后变黑褐色,用手触摸时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发病后的玉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一般病株高度只有健株的1/3~1/2.叶片密集,顶端簇生,叶片厚硬僵直,浓绿.根系少而短,不足健株的1/2,很容易从土中拔起.轻病株一般能结果穗,但果穗小,花丝不发达,结实率很低,雄穗轴短,常半包在喇叭口内不能全部抽出.重病株雌穗、雄穗不能抽出,个别雄穗虽可抽出,但分枝极少,常提前枯死.  相似文献   

6.
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  相似文献   

7.
正一、玉米粗缩病(一)危害特征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幼苗在5~6叶期可表现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不能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斑。病株分蘖多,根系不发达易拔出。雄穗败育或发育不良,花丝不发达,结实少,  相似文献   

8.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从玉米苗期至抽雄期均可发生,但苗期最易发生。玉米发生粗缩病后的主要特征是心叶背面、叶鞘和苞叶均产生白色、黄色或黑褐色的蜡状突起。发病愈早,受害愈重。幼苗受害,病株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一般不抽穗,雄穗严重退化,无果穗或果穗极小,不结实。成株期受害植株中上部的节间缩短,雄穗花轴缩短,果穗短小,结实少,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玉米粗缩病是由灰飞虱带毒传播而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主要表现为玉米植株矮缩、叶片宽短僵直浓绿、节间粗短、顶部叶呈簇生状如君子兰。轻病株雄穗发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丝少、结实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或无花粉,雌穗畸形不实或籽粒很少。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发病症状玉米粗缩病的典型症状为叶色浓绿,节间缩短,整株矮缩,叶背脉上有长短不等的白色蜡泪状突起,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间均可感染发病。苗期感染的玉米病株,早期矮缩症状不明显,仅在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有透明虚线小点。随后透明小点逐渐增多,叶背面的叶脉上产生粗细不一的蜡白色突起,手摸有明显的粗糙感;继续发展叶片宽短僵直,叶色加深呈浓绿色,病株  相似文献   

11.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具有毁灭性的病毒病害,严重时可造成玉米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一、发病症状 (一)苗期症状 玉米7叶前感染玉米粗缩病病毒以后,开始在心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主脉上生出长短不等的蜡泪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卷成筒状,病株生长迟缓、矮化.  相似文献   

12.
<正>玉米粗缩病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和种植感病品种而逐年加重,,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一旦得病,产量损失严重,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现已发展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主要的病害。一、玉米粗缩病症状特点及危害1、玉米粗缩病在整个玉米生长期都可感染发病,但苗期危害最重。玉米4叶期前一般不显症,5~6叶期开始显症,发病初期在心叶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点,以后逐渐扩展至全叶的各细脉间,叶背脉上则出现长短不等的蜡白条突起。病株叶片浓绿,直立,生长显著缓慢,节间矮,植株矮缩,茎基变粗,成株高度仅为健株的1/3~1/2,叶片变得宽短硬,上部叶片密集丛生呈对生状,幼根和茎部的维管束肿大,呈现粗糙不平,根系弱,后期有的叶鞘和苞叶上也出现蜡白条突起,病株根系少而短,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3.
<正>一、玉米粗缩病(一)危害特征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侵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幼苗在5~6叶期可表现症状,初期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的叶片上出现透明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纹,逐渐扩展至整个叶片。病株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质硬,心叶不能展开,严重矮化,仅为健株的1/3,叶背面侧脉上出现蜡白色突起物,粗糙明显。有时叶鞘、果穗苞叶上具蜡白色条  相似文献   

14.
1.玉米粗缩病的症状 玉米粗缩病也叫玉米条纹萎缩病。感染粗缩病的玉米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线点增多,叶背、叶鞘及苞叶的主脉上具有粗细不一、长短不等的白色蜡状突起,叶背有明显的粗糙感。病株叶片变宽变厚,叶色浓绿,节间粗短,植株严重矮缩,叶片青黑。  相似文献   

15.
玉米粗缩病俗称“万年青玉米”、“生姜玉米”,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性病害。从玉米苗期至抽雄期均可发生,但苗期最易发生。玉米发生粗缩病后的主要特征是心叶背面、叶鞘和苞叶均产生白色、黄色或黑褐色的蜡状突起。发病愈早,受害愈重。幼苗受害,病株叶片浓绿,根系少,植株矮化,一般不抽穗,雄穗严重退化,无果穗或果穗极小,不结实。  相似文献   

16.
一、症状特点及危害玉米粗缩病症状特征是玉米出苗后即可发病,玉米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但新生叶片及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最初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逐渐扩展到全叶,并在叶背的中脉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控制和自然干旱条件下就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玉米植株上部节间、雄穗穗柄和雄穗长度不同程度地缩短,雄穗抽出缓慢或不能抽出,导致部分花粉在玉米植株顶部叶片形成的封闭筒内散落而成为无效花粉。干旱胁迫下雄穗分枝数和小穗数大幅度下降及雄穗长度的缩短造成的玉米雄穗花粉量明显减少,可供授粉的花粉量不足。与此同时,玉米雌穗生长发育亦受到干旱胁迫的严重影响,雌穗变短变细,基础物质不足,“库”容量显著缩小,而且,玉米雌穗花丝伸长速率下降或不能抽出。干旱胁迫下玉米雌穗和雄穗生长发育方面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玉米花期不遇,授粉受精不良,产量不可逆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一、危害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在玉米苗期侵入的系统性侵染性病害,一般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有些病株在生长前期即表现多种异常,如病株节间缩短,茎基部膨大,下粗上细,如笋状,叶片簇生,叶色暗绿.抽雄后病果穗一般较短小,基部大而顶端小,不吐花丝,除包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包叶一般不易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黏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有丝状寄生维管束组织,这种丝状物只有在黑粉散落后才能显露出来,丝黑稳病名称即由此特征而来.雄穗整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的较少,整穗受害的以主颖为基础膨大成黑粉包,外包白膜,以后白膜破裂,露出黑粉.  相似文献   

19.
玉米褐斑病是玉米上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在我国和世界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石家庄市常年玉米种植400万亩左右,近几年每年玉米褐斑病发生面积150万亩左右。一般发病田病株率20%~30%,严重田块病株率达到.50%060%,对玉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1发病症状玉米褐斑病是玉米的中后期病害,一般从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病,抽穗至乳熟期为发病高峰:该病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鞘和叶片,也可危害茎节和苞叶,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粗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由传毒介体灰飞虱传毒引发,发生的轻重与玉米生育期、生态环境、灰飞虱的暴发期、玉米品种的抗病性等因素有关。1.发病症状多出现在六至七叶期,发病初期在心叶基部的中脉两侧出现透明的虚线斑点,逐渐扩展到整个叶片,并在叶背、叶鞘和苞叶的叶脉上出现长短不一的蜡白色突起,后变黑褐色,用手触摸时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发病后的玉米植株生长受到抑制,节间粗肿缩短,严重矮化,一般病株高度只有健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