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人机遥感具有影像分辨率高、机动灵活、成本低、实时等特点,将其应用于农业领域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包括地块面积估测、生长状况以及灾害监测;对比了无人机遥感与卫星遥感、近地遥感监测手段,分析了无人机的优势;最后展望了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应解决的问题,为无人机在作物监测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水土保持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水土保持的需求。无人机遥感技术解决了传统水土保持工作中"看不了、看不全、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本文总结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动态监测、监管、规划、验收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论述了该项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低空无人机遥感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人机遥感即是利用先进的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专用化快速获取空间遥感信息,完成遥感数据处理、建模和应用分析的应用技术。近年来,无人机遥感系统已被广泛应用在地质环境与灾害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地形图更新等领域。本文分析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组成,归纳了目前无人机遥感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无人机遥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4.
辽西低山丘陵区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在辽西低山丘陵区光伏发电项目的适用情况,以该地项目为例,对比分析无人机遥感监测法、测钎法以及调查巡查监测法在光伏发电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中的适用性,为水土保持监测项目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人机技术和信息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由最初的军事用途,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民用领域。本文介绍了基于民用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的分类及组成,重点介绍了在地震灾害、农业、林业、环保、海洋、气象等领域的民用应用,最后提出了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进一步应用的三大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的】农作物精细分类是面积估算、长势监测、产量预测及灾害评估的重要前提和基 础。近年来,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因其操作成本低、空间分辨率高、灵活性强等优势,成为田 块尺度下农作物精细分类的重要工具。【方法】文章系统总结了国内外近10 余年无人机遥感在 农作物分类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常用的无人机平台和传感器,归纳了农作物分类特征 及算法的使用情况,指出了无人机遥感农作物精细分类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当前无人机 遥感农作物精细分类研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无人机遥感监测面积小,无法在较大尺度区 域实现农作物精准监测。(2)适用于无人机遥感的农作物分类特征仍需进一步挖掘,面向高光 谱影像的农作物分类特征及特征组合尚需进一步明确。(3)分类器使用单一,分类算法的普适性 和稳定性不强。【结论】无人机遥感农作物精细分类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3 个方面:(1)无人 机遥感影像与星载遥感数据的高效融合,拓宽无人机的监测范围。(2)面向无人机遥感影像 的农作物分类特征提取与优化研究。(3)适合无人机遥感的农作物分类算法改进。  相似文献   

7.
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感器、遥感数据处理、数据传输等方面对无人机遥感(UAVRS)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油料作物田间表型数据采集方法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低空无人机遥感具有快速便捷、成本低、易操控等优势,提高了在中、小尺度区域遥感观测油料作物的形态学参数和生理生化指标的精细化程度,初步实现了油料作物田间生长信息的快速采集、处理与分析应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低空无人机遥感在油菜、大豆、花生、向日葵、油棕等油料作物表型分析上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主流的无人机飞行平台、机载传感器以及作业流程,重点梳理了无人机遥感在油料作物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产量估测以及逆境胁迫监测等多方面的应用情况,指出了低空无人机遥感在油料作物监测领域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智慧农业的后续发展和精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无人机及其在农业应用中搭载传感器的类型进行简要说明,并对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农田土壤分析及墒情测定、作物面积测算及快速分类、作物施肥及其管理进行深入剖析,指出无人机在各研究领域的关键技术,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最后提出研发续航时间长、载荷能力强、稳定性高、分辨率高的农用无人机以及相配套的遥感数据后处理方法,以有力推动无人机在现代农业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是我国可持续性发展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传统的水土保持监测方法已 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基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地概念,然 后阐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的组成以及在水土保持中应用的优点,最后分析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 水土保持中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概况、病虫害光谱相应生理机制、农作物病虫害无人机遥感监测原理等方面对遥感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研究进行概述;并从多光谱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高光谱无人机遥感影像、无人机可见光影像、低空与航空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基于卫星平台的遥感影像监测等方面对无人机遥感监测作物病虫害研究进展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水土保持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代水土保持的需求。无人机遥感技术解决了传统水土保持工作中“看不了、看不全、效率低、精度差”等问题。总结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动态监测、监管、规划、验收评估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论述了该项技术目前在水土保持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棉花水分状况的实时监测和快速诊断对提高农业水分利用效率和棉花产量起到重要作用。随着低空无人机遥感影像在农作物长势监测中的技术愈发完善,利用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大田尺度棉花旱情信息也逐步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从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棉花旱情的原理、方法和诊断水分指标进行了综述,总结了无人机遥感影像技术监测棉花的应用研究趋势,阐述了基于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棉花旱情今后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展望,以期在理论上为无人机遥感影像监测棉花旱情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在我国的水土保持领域,3S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广阔。3S技术是由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3项技术组成。可以利用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了解到地面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使水土保持的数据库及时更新。3S技术的应用,为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无人机遥感系统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添杰  宫阿都  李长春  夏江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417-2419,2423
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具有实时性强、机动灵活、影像分辨率高和成本低的特点,且能够在高危地区作业,非常适用于各种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具体介绍了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在2008年南方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的应用情况,如灾情勘查与实时监测、现场救灾指挥和调度、受灾面积估算、灾情评估、灾后数字地图更新与灾后重建等,具有重要的应急救援作用。同时,在此次灾害救援中,无人机遥感暴露了一些不足,对其提出了改进方案。长远来看,无人机航空遥感系统在自然灾害应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该文以喀喇沁旗农田水利某项目工程为例,分析了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性,介绍了调查监测法、实地量测法、无人机监测法、遥感监测法等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以及坡面治理技术、沟顶防护工程技术、排洪工程技术等水土保持技术,以期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工程顺利...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农用无人机在国内外的发展应用状况,分析了农用无人机遥感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农用无人机遥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该文以喀喇沁旗农田水利某项目工程为例,分析了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与危害性,介绍了调查监测法、实地量测法、无人机监测法、遥感监测法等水土保持监测方法,以及坡面治理技术、沟顶防护工程技术、排洪工程技术等水土保持技术,以期保护水土资源,确保工程顺利...  相似文献   

19.
无人机遥感平台具有快速、准确、便捷,以及可操作性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农作物的各类生长参数。本文综述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特点、无人机种类、机载传感器类型、作物水分遥感监测方法,并对无人机低空遥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在我们熟悉与不熟悉的领域,无人机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从航拍新闻、遥感测绘,再到警用保障、植保喷药……随着技术的进步,昔日昂贵的无人机如今已悄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飞进了田间地头。随着人力成本攀升、农作物病虫害多发、作业精细化要求提高,施药安全意识加强,更多农业生产者开始关注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与此同时,巨大的农业需求对于植保无人机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