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6,(1):240-242
中国农业史研究萌芽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直至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其中以万国鼎主持的456册、3700万字的《中国农史资料》为代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70年代末,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书的整理和研究,其中以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农学史》为代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农史研究的重点在于农业科技史的研究,其中以梁家勉主编的《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为代表。大约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农业文化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一大批成果。如我所主编的《农业考古》杂志开始辟有“农业文化研究”专栏,10多年来陆续发表了一大批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成立于1955年7月,是国内唯一的由政府直接设立的农史研究机构。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和政府极为重视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积极营造了中国近代以来少有的自觉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氛围,为成立专门的农史研究机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契机。从学术史上看, 1924至1937年,万国鼎等学者在原金陵大学大规模收集整理中国农业史资料,以及此后万国鼎个人长期坚持的学术积累,为农遗室的成立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文献基础。1954年夏秋,万国鼎先生对整理祖国农业遗产的工作内容、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1955年春夏,南京农学院金善宝院长与农业部就开展整理祖国农业遗产工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沟通磋商。金善宝院长和万国鼎先生从行政与学术两方面共同促成了这一国家级农史研究机构的建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农书的编目发展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而且长期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重农传统,因而农业较为发达,农学著作非常丰富。反映到目录学上,历代目录学家对农书都十分重视,不仅单独为其设类,有的还细分子目,详加著录,从而为后人搜求、研究古代农学文献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自20世纪以来,已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古代农书的挖掘、整理工作,在农学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毛骸、王毓瑚、胡道静、犁播及日人天野元之助等广泛搜集古代农书的书目和篇目,先后编纂出版了几部农学文献专科目录。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目录学史的角度,专门探讨在中国古代各种书目中农书的归类及著录情况。  相似文献   

4.
茶文化动态     
《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出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编辑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最近已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是朱自振先生继《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之后主编的又一部茶叶历史资料汇编。本辑收录的,主要是《选辑》未收的方志茶叶资料。全书共约27万余字。从近5000部方志中,剔除相同和重复,实际共辑录1200多部方志书。版本、年代都经过查核,体例简约,内容特别是物产志内容也较齐全;是近见的二部方志茶叶史料中编得较好的一本。另外本书价格也较便宜(定价5.5元),惜印数不多,目前仅中国茶叶博物馆邮购部尚有少量存书。  相似文献   

5.
广东增城市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加强区域农业遗产的调查研究与保护工作日益紧迫。通过文献整理、实地调研等途径对增城市农业遗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增城市农业遗产资源丰富,并具有挂绿荔枝、丝苗米、派潭凉粉草、何仙姑诞、麻车舞火狗、做会等一大批具有"垄断性"的遗产。针对农业遗产的保护利用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提高认识,全面整理,加强农业遗产保护制度建设;开展重要遗产系统化建设工作,积极申报国家乃至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农业遗产,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新元素。  相似文献   

6.
1980年以来我国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1980年以来我国有关农业遗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我国有关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2001年),以农史学者为主要研究力量,相关研究大多是单纯静态的文献,关注“历史”比关注“现在”要多;该期间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实施,为农业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具体规范和法规保障.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多学科加入,文献整理、机理探究与实践探索并重,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该期间各地申报GIAHS是重要助推力,国家农业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也成为新的推动力量.同时,对农业遗产研究与实践的主要领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华南农学院农业历史遗产研究室成立于一九七八年三月。是农业部批准的华南农学院八个重点研究室之一。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农业历史遗产:包括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农业教育和有关农业的文物、文献、人物等方面的历史。从地区范围来说,除面向全国外,还特别以华南地区作为研究的重点。研究室的前身是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特藏室,它成立于一九五五年夏。成立后,逐步加强了农业历史文献的征访、选购、典藏、保护、整理等工作,藏书逐渐充实起来。研究室成立  相似文献   

8.
口述科技史是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研究中的新兴研究领域。结合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中两位农业科学家学术资料采集与研究的实践,对口述资料采集的前期准备、开展过程、资料整理进行总结,提出口述资料考辨利用的“多重史料互证”思路,进而初步阐释了口述农业科技史研究目的、内容和过程,以期推动农业科技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可通过整理编印简单实用的农业科技资料、发挥乡村图书馆 (室 )农村科普带头作用、建立全国农业文献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体系、加快全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等途径 ,开发农业文献信息资源 ,为我国农业现代服务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双重领导的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是在党中央农村工作部、国务院农业办公室,农业部等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于一九五五年七月,在南京农学院(现改名为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系农史资料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至今已整整三十周年了。现有农史图书资料三万余册,专职研究人员三十二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八人,中级研究人员十五人,初级研究人员九人。它是我国建立较早,农史资料收藏较多的一个农史专业研究机构。从一九八一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内农业史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单位之一。近年来,除和国内、港澳地区一百多个科研单位的学者有联系外,还和英国、日本、美国、法国、西德、东南亚等国家有关专家建立了资料交换和学术交流关系。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我国的农业有近万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在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农业》2010,(5):6-7
农业部《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2010年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手段,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2010年计划完成全国10%以上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员培训任务,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50万人次。其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2.
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2010年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手段,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2010年计划完成全国10%以上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员培训任务,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50万人次,其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3.
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印发<全国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大行动2010年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充分利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和重点农机化技术推广等手段,大力开展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2010年计划完成全国10%以上的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员培训任务,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50万人次,其中新购机农民1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农业的起源及其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世界学术界对于中国农业起源的认识,是经历了一段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的。在本世纪的前半期,西方学术界一般都认为近东的农业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而中国的农业,则是在近东的影响下产生的(Reed 1977:902)。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研究的深入和考古资料的新发现,中国的主要作物“本土起源论”已经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Ho 1969)。但是不论是中国学者或是西方学者,在讨论中国农业起源的问题时,都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文献记载最丰富,考古发现最集中的华北地区——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南部,即何炳棣所称的“核心地区”(nuclear area)。中国有影响的农业史著作,其内容均是如此(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1959;唐启宇 1985)。不过近二十年来,由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为加强中国农业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农产品含义与分类现状进行科学、规范的整理是一项基础且必要的工作。目前,农产品定义与分类工作较为混乱,各国之间甚至国内各部门之间农产品分类方法较多且缺乏统一标准,这对农业相关工作的展开造成一定困难。文章通过对国内外农产品含义与分类的比较分析,归纳农产品含义的研究现状,探讨各农产品分类方法的结果与特点,并为接下来农产品定义、分类及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理论与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研究我国农业历史传统,察古知今,绸缪未来,对指导当代农业发展,坚持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有不可或缺的史鉴作用。我国农史研究是个有成就的领域,五十年代起就组织古代农业遗产整理,大规模收集农史资料。文革之后农史研究全面兴起,全国性大型农史著作相继面世,有关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农学各专业史的论作大量涌现。近年来又根据农业地域性特点,开辟出地区农史这一新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拓宽了农史领域,使农史学科更显得生机盎然。西北农业大学的同志在地区杞史领域动意早,开发意识强,立题规划先行一步,已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而张波同志编写的《西北农牧史》,则是一部系统的宏观性的西北农史著作,更能反映他们在这一大课题中已获取的初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地方志文献的品种繁多,起源很早,按时间顺序可分为旧方志、新方志.地方志文献是各级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收藏,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文根据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地方志文献采访与收集实践,分析研究了地方志文献的作用、特性及采访和收集问题.文章提出采访、收集地方志文献是公共图书馆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必须调动一切力量,采用多种方式,才能做好.地方志文献收藏体系越完整,才能起到"资政、存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农业系统宣传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旨在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农村改革,指导农村基层工作,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中国  相似文献   

19.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农业系统宣传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旨在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农村改革,指导农村基层工作,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中国  相似文献   

20.
《农民致富之友》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主管,黑龙江省农业系统宣传中心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旨在宣传党的政策,宣传农村改革,指导农村基层工作,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服务。"龙源期刊网""维普资讯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