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金翅夜蛾亚科(鳞翅目:夜蛾科)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多种方法对金翅夜蛾亚科的26个属进行了数值分类研究,建立了该亚科的数值分类系统,结果表明:周尧教授对金翅夜蛾亚科的分类是比较合理和科学的;另一方面对葫芦夜蛾属和谈银纹夜蛾属的分类提出了值得探讨和重视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金翅夜蛾亚科的2种分类情况分别以多种变量作为分类自变量,用判别分析法建立了几个回判正确率高的判别函数,并对其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3.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已知15亚科93属177种。根据动物地理分布将这些昆虫划分为古北界、东洋界及古北-东洋界共有种(包括古北界南扩和东洋界北迁种类)3种类型。对种数≥10的亚科区系分析表明,杂夜蛾亚科(Am ph ipyrinae)、金翅夜蛾亚科(P lusiinae)、剑纹夜蛾亚科(A cron ictinae)古北界种类为优势种。强喙夜蛾亚科(O ph iderinae)则以古北、东洋两界共有种类为优势种。夜蛾亚科(N octu inae)、冬夜蛾亚科(H aclen inae)则为古北界,古北与东洋共有种所占比例基本接近。从整个夜蛾科来看,古北界成分与古北东洋界共有种是兴隆山夜蛾类昆虫区系的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五年,在武当山共采集到夜蛾科昆虫标本计2365号,经初步整理目前已鉴定出学名的有12个亚科86个属119个种。其中剑纹夜蛾亚科Acronyctinae 14属15种;切根夜蛾亚科(切根虫亚科)Agrotinae(Euxoinae)10属13种;夜盗夜蛾亚科(行军虫亚科)Hadeninae 3属8种;冬夜蛾亚科Cucullinae 1属1种;丽夜蛾亚科Acontianae5属5种;绮夜蛾亚科Erastrianae 7属8种;尾夜蛾亚科Eutelidnae 1属2种;蕊夜蛾亚  相似文献   

5.
在整理文夜蛾亚科标本时,发现小文夜蛾属中国1新记录种:黑条小文夜蛾(Neustrotia albicincta(Hampson,1898))。对标本材料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做了描述,同时列出其世界性分布以及中国小文夜蛾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2005-2010年对吉林省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夜蛾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湖自然保护区夜娥科昆虫有71种,隶属于12亚科53属.其中,杂夜蛾亚科属数和物种数最丰富,夜蛾亚科个体数最多.夜蛾成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上旬至9月中旬,种群种类和个体数均在7月份达到最高峰.松花湖夜蛾科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以广布成分占...  相似文献   

7.
汾河源头夜蛾科(鳞翅目)昆虫考察报告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道了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间在汾河源头一带采集的部分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昆虫19属59种,包括鲁夜蛾属Amathes 8种,裳夜蛾属Catocala 5种,光裳夜蛾属Ephesia 3种,切夜蛾属Euxoa 7种,布冬夜蛾属Bryomima 1种,睫冬夜蛾属Blepharosis 1种,爪冬夜蛾属Onconemis 1种,梳冬夜蛾属Cteipolia 1种,美冬夜蛾属Cirrhia 3种,冬夜蛾属Cucullia 4种,灰夜蛾属Polia 14种,壶夜蛾属Ca-lyptra 1种,嘴壶夜蛾属Oraesia 1种,地夜蛾属Agrotis 4种,陌夜蛾属Trachea 1种,剑纹夜蛾属Acronicta 1种,狭翅夜蛾属Hermonassa 1种,棘翅夜蛾属Scoliopter 1种,金翅夜蛾属Caloplusia 1种,其中,5属20种是山西省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整理鉴定东北地区髯须夜蛾亚科标本时,发现东北地区髯须夜蛾属2新记录种:阴卜夜蛾(Hypena(Bomolocha)stygiana Butler,1878)和污卜夜蛾(H.(B.)squalida Butler,1878).对其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在整理馆藏盗夜蛾亚科标本时,发现秘夜蛾属中国2新记录种:异纹秘夜蛾(Mythimna iodochra(Sugi,1982))和贴秘夜蛾(M.pastea(Hampson,1905))。对该2种的外部形态和外生殖器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成虫、外生殖器图片和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全面了解陕西省兴平市夜蛾科昆虫的种类,为生产上害虫的准确测报和科学、有效防治提供依据,2014-2016年,采用灯诱法对兴平市夜蛾科昆虫进行了诱集调查,共诱集到夜蛾科昆虫15 000多头。选择标本完整无损,或形态识别明显的个体制作标本4000号,经室内分类鉴定,初步整理出15个亚科,60个属,74个种。  相似文献   

11.
数值分类学是本世纪50年代后期首先应用于细菌并发展起来的不同于传统分类的新的分类方法。本文对数值分类学在半知菌、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的应用进展及我国的研究现状作了概括性的回顾,并根据数值分类学原理对应用范例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阐述了数值分类学与真菌分类学相结合对提高真菌分类学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申磊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64-66
对细菌分类鉴定中采用的传统分类法、数值分类法、化学分类法、遗传学分类法等多项分类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和全面的总结,从而为临床和科研中选择和应用恰当的细菌分类鉴定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Melo■属60个OTUS和18项分类性状分别进行Q分类和R分类,结果表明;Q分类以在切比雪夫距离上用中间距离法进行聚类效果最佳,能概括和直观地表达根结线虫的表相关系;R分类在马氏距离上用中间距离法聚类能很好地表达数量性状之间、质量性状之间以及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表相关系。Q分类结果还表明,60个OTUS的单位距离(种间)不存在属的差异,应取消H(?)属,原H(?)属中的种均应归属于Mel(?)属,M.(?)(?)并非是M.(?)的亚种,应提升为独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14.
放线菌作为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一类菌,其分类学已由古老的经典分类发展至80年代以来的化学分类和分子分类.但实践证明,到目前为止,理想的放线菌分类应是各个分类手段互为补充、互相验证的综合分类.  相似文献   

15.
数值分类的几种多元统计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对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对应分析作数值分类工作进行比较。描述了各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实例分析对诸方法的分类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植物分类学实验是通过实验获取和巩固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进化系统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生物专业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辨别能力以及与其它生物教学课程衔接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建立科学规范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植物分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根据集宁当地培养本科院校高素质、高标准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初步构建了多元学习评价体系,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应用数值分类方法,将13种臂尾轮虫(Brachionus)、十指平甲轮虫(Platyias militaris)、盘状鞍甲轮虫(Lepadella patella)等15种轮虫作为分类单元,选取它们的45项性状作为变量,以卡方距离类平均的聚类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的聚类树状图将14种臂尾轮虫分为3个类群,其结果与遗传分析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并支持裂足臂尾轮虫(B.diversicornis)、十指平甲轮虫隶属于臂尾轮虫属。研究表明,数值分类可以较好地反映臂尾轮虫属的自然系统关系和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8.
利用NTsys-pc2.10e软件对20种海南产芋螺的27个性状特征分别进行了Q型聚类分析、R型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据此对芋螺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Q型聚类分析可将20种海南产芋螺分为二大组3个亚组;利用R型聚类分析可将27种性状特征分为2个大组;主成分分析反映出芋螺分类的重要特征是贝壳大小、内唇和壳口特征;基于芋螺前3位主成分基础上的三维图与聚类分析结果图一致。聚类分析树状图较好地反映了20种芋螺之间的亲缘关系,R型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相结合有助于选择关键而重要的芋螺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19.
4个旋毛虫隔离种18S rRNA基因分子克隆及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旋毛虫的分类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分子遗传机制来确定旋毛虫不同隔离种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寄生虫学的分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RT-PCR方法,克隆4个不同旋毛虫隔离种的18S rRNA基因片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猪旋毛虫与T. spiralis的同源性为99.4%,犬旋毛虫与T. nativa的同源性为99.3%;猪旋毛虫与T. nativa的同源性为99.0%。犬旋毛虫与T. spiralis的同源性为99.1%。猪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T. spiralis);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T. nativa)。【结论】这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在分子水平上为传统的分类学提供了更强的理论依据,为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提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