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省天水市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战略中,结合当地实际,在不同类型区探索出四种发展模式。 今年,甘肃省给天水市安排了10.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和6万亩荒山造林任务。天水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生态类型各不相同。当地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探索不同类型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示范模式。一是生态防护型。以25度以上的陡坡地和1700米以上的高寒阴湿山区以及绿色通道区为主,栽植刺槐、花椒等,全市建立21处示范点,营造生态防护林5.79万亩。其中退耕  相似文献   

2.
明年的种苗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绿色通道建设和城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近几年,国家对林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1997年至2002年,中央投入各类林业建设资金700多亿元,投入种苗建设资金40多亿元。人工造林的速度也在加快。2002年以前,每  相似文献   

3.
沙枣苗木既耐寒、耐旱,又较耐盐碱,是新疆各地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的造林先锋树种,每年需苗量很大。现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沙枣苗木繁育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从1999年国家开始在西部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以来,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区退耕还林、配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成绩显著、效果突出。但如何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确保达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是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得不到持续发展、退耕农户生活没保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现阶段河北省造林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为河北省造林水平的提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正>(接上期)12.飞播造林种子包衣技术研究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林业厅针对飞播造林中存在的种子下落漂移严重,易遭鼠、鸟危害,发芽率、成苗率低等问题,进行了林木种子丸粒化包衣技术研究。通过对包衣材料的理化性质和粘结强度等指标测定,研究和筛选出林木种子丸粒化包衣适宜的胶粘剂、包衣粉剂、成膜剂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了适于垂直甩盘式丸粒化包衣  相似文献   

7.
正核桃是我国主要的坚果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不错的经济价值,发展前景看好。随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核桃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现将核桃造林及造林后期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一、核桃造林技术1.造林地选择北方地区造林应选择背风向阳(在阴坡向风口造林苗木容易发生冻害)的缓坡丘陵地或排水良好的山台地、平地,坡耕地坡度应不大于25°,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质地从通气  相似文献   

8.
郑州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重要性入手,论述了郑州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郑州市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对策和模式,为巩固郑州市退耕还林成果以及促进郑州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油用牡丹已被大众所熟知,现在河北省各地种植积极性较高。但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针对河北省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油用牡丹套种模式尚无全面总结。本文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划分山区、平原、高寒地域,总结了河北省不同区域油用牡丹套种模式,为河北省合理发展油用牡丹提供参考。油用牡丹栽植后,一般需3~5年左右才能结籽见到效益,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国各地积极开展油用牡丹的间作套种技术研究,摸索出许多间作套种生产模式。但根据河北省地形地貌,气候环境、适生植物等因素,间作套种生产模式未见报道。因此笔者对河北省油用牡丹套种模式进行梳理,为油用牡丹种植企业及个体户选择栽培模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近日,记者从河北省林业厅获悉,从2014年开始,河北省将大力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每年完成造林420万亩,每年森林覆盖率增长一个百分点,到2017年共完成造林绿化168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11.
吴起县耕地变化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选取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对吴起县自1997—2006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在分析吴起县自1997—2006年10年间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的变化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保障吴起县耕地动态平衡和粮食安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工程与二元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的是一个由二元结构所衍生出的矛盾和问题,即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和产业因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产生的对同一土地(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之间需求弹性和效用函数的错位。问题的核心是协调发达的现代部门对森林的多样化需求与欠发达的传统部门对生存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退耕还林的政策投入仅是该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此,应加大事后介入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长远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工程所面临的是一个由二元结构所衍生出的矛盾和问题,即如何解决不同地区和产业因发展阶段的差异而产生的对同一土地(坡地)不同利用方式之间需求弹性和效用函数的错位。问题的核心是协调发达的现代部门对森林的多样化需求与欠发达的传统部门对生存和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退耕还林的政策投入仅是该工程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为此,应加大事后介入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长远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景观不同尺度的植被特征中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物种均匀度,土壤特征中的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的相关关系和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尺度退耕地的植被指数小于流域尺度,但具有更大的变异性。两种尺度上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均匀度之间、物种多样性与物种均匀度之间均存在接近显著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与全N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区域尺度和流域尺度退耕地的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含量具有不同的时空格局,但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含量可能受控于别的环境因素或干扰过程,导致了其植被特征与土壤养分特征的时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丁菡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385-388
为了更直接、更全面、更精确地研究浙江省近10年来耕地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通过挖掘历年的土地调查数据,分析浙江省耕地数量变化情况,探讨了直接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996-2006年浙江省耕地面积净减少20.8万hm2,减幅为9.8%;耕地变化的自然影响因素中,地形坡度起直接作用,平地及陡坡地耕地减少更为迅速,缓坡地梯田面积有所增加;社会影响因素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用地规模扩展及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直接导致耕地的减少,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减缓了耕地的流失。总之,耕地减少趋势不可避免,要充分利用更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更严格的土地政策,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耕地。  相似文献   

16.
冀东铁矿排岩场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排岩场是矿山废弃地中生态退化最严重的类型,针对铁矿排岩场砾石裸露、土壤缺少的恶劣环境条件,以冀东地区铁矿排岩场为研究材料,开展了鱼鳞坑、客土和裸根苗直接装容器杯的综合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规格18 cm×14 cm的塑料容器杯直接装容器杯造林,丁香和爬山虎成活和生长情况较好,成活率分别为82%和97%,造林效果理想;刺槐采用26 cm×21 cm的大规格容器杯造林,成活率仅达60%,造林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河北省退耕还林典型县涉县为研究对象,根据1999年和2007年2期TM影像资料和其它辅助资料,分析了涉县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特征和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河北涉县1999-2007年,因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林地和高覆盖草地的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长了6.41%和5.61%;耕地和中覆盖草地面积有较大幅度降低,分别减少了7.68%和4.60%;可以看出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本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类型,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分布较广。到2015年林地和高覆盖草地持续增加,分别增长了2.00%和1.23%;耕地面积持续降低,减少了3.74%;林地,草地和耕地始终为主要的转化类型,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合理利用与保护该区的林地,草地和耕地资源,是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土壤水分是农业生产和生态修复的关键因子。以干旱河谷典型区生态林、经果林、农地和荒草地4类土壤含水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4类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分析和数值模拟,揭示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平均含水量依次为:农地(18.62%)生态林(17.47%)经果林(16.53%)荒草地(11.25%);(2)从干旱河谷(1500 m)到天然林下线(2500 m)的山地垂直方向上,林地土壤含水量呈浅U型分布;海拔2100~2500 m土壤含水量均值为19.77%,海拔1900~2100 m为13.72%,海拔1500~1900 m为16.00%;(3)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生态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最为显著,农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则相对稳定;(4)土壤水分多水平贝叶斯模型能够较好地说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和剖面分布特征;(5)林地与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差异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14%是界定林-草地的分界值。研究结果可为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河北北部的森林-草原交错区,对人工林和次生林的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蜱螨目和弹尾目在所调查的样地中为常年的优势类群;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随夏秋春季节的变化逐渐减少,个体数秋季最多,春季最少,夏季次之;大型和中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在不同林地中的变化规律不同。不同地带次生林中的土壤节肢动物数量大于人工林,而且多样性也高于人工林;交错区不同生态环境土壤节肢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的垂直分布都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且表聚性非常明显。但有的样地土壤节肢动物的个别层次有逆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农家旅馆近年发展迅猛,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经营局面,为河北省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农家旅馆的标准化经营已经成了河北省旅游发展中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在查询及借鉴兄弟省份已有农家旅馆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北省农家旅馆经营的准入条件,并初步构建了我省农家旅馆的评价标准,以期为我省农家旅馆的持续健康经营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