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镇牛是我省优良役畜品种之一,它具有高肩峰、红毛色、铁蹄子、龙门角,结构匀称,行动敏捷,适应性和挽力很强的优良特性,适宜山川水旱耕作(最大挽力:公牛310公斤至370公斤,平均340公斤),并兼有较好的肉用性能。据1966年对13头西镇牛屠宰测定资料记载,平均屠宰率为42.9%(37.5%—46.13%),净肉率为28.42%(22.12%—32.78%),胴体产肉率为66.27%(59.65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存和提高地方优良畜种的品质,我们在西镇牛阶段选育的10多年工作中,先后制定和实施了一批供选育遵循的技术标准规范.1983年8月1日省标准局正式发布实施《西镇牛》种畜标准,在此之前,我们认真贯彻执行了《西镇牛》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拟定的《黄牛颗粒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操作规程》,以及省颁冻精制作技术标准.这些技术规范的施行,特别是《西镇牛》种畜标准的实施,在广大农村和国营牛场对西镇牛的选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增加了数量,提高了质量,获得  相似文献   

3.
应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148头西镇牛血液蛋白质遗传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西镇牛在血液白蛋白(ALb)位点上表现了明显区别于其它黄牛品种的重要遗传学标志,即只含有ALb~A、ALb~B两种基因,不含有ALLc基因。这对西镇牛种质特性的研究提供了更可靠的遗传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镇牛产区解放后曾进行过五次普查鉴定,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西镇牛的鉴定标准和鉴定方法。近年来致力于西镇牛种质特性的测定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数据,为今后拟定西镇牛种畜企业标准创造了一些条件。省农业局科教处去年四月下达了制定西镇牛种畜企业标准的任务。在上级业务部门的主持下,及时成立了制标小组,蹉商技术问题,确定  相似文献   

5.
西镇牛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头西镇牛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及Ag-NOR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镇牛公牛的核型为60,xy,,母牛为60,xx。Y染色体近端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6.
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1987年6月5—8日在陕西省汉中地区西镇牛中心产区西乡县召开了第十一次委员扩大会议和西镇牛选育鉴定会,出席委员、正副秘书长、各专业组组长、各省联络员及列席代表共64人。会仪由正、副主任委员李凤鸣、杨健、殷世杰、邱怀共同主持。陕西省汉中地区行署调研员李有温、地区科委副主任刘志厚、地区农牧局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运输马车主要有胶二轮平板及轻便四轮、中型四轮、重型四轮四种类型;根据挽力测定轻便四轮性能最好,使用相同挽力,其作业量可较胶二轮平板车高32.3%。较中型四轮高26—37%。胶二轮马车负重面积小,使用轻便,转动灵活,适于土路及田间运输。中型及重型四轮载重量及负重面积大,但效能较低,适用于工矿城市硬路面上的重载运输。相同挽力,不同路面上使役,其作业量可相差7.8倍。洋灰路最轻,每公斤挽力作业量可达122.4公斤,而不良土路只有15.5公斤。因此通过车具改良及行车路面的修正可以提高城市马车运输量。  相似文献   

8.
1989年9月利用秋耕秋种季节在蒙阳县的崖头档和高家庄2地抽试和调查了蒙山牛选育群中5头公牛、10头母牛和4头阉牛的役用性能,从系统抽试调查的情况看到:蒙山牛的选育牛群比原来(1982年)当地未加选育的牛群的役用性能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平均最大挽力提高114%,经常挽力提高66.32%。而且深入的研究发现:耕作能力(最大挽力、经常挽力和工作效率)和体尺、体重存在着相关关系。体尺体重越大,耕作能力越强,这些相关关系大部分是显著(P<0.05)或非常显著(P<0.01)的。因此我们得到由体尺、体重来估测耕作能力的最佳多元回归公式,供我们在生产实践和育种工作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法”估测了西镇牛7个外形性状、17种表现型的分布频率,估计误差都在1%以下。西镇牛的外形特征是:高肩峰,体躯多短宽,大部分个体有胸垂、无脐垂;耳垂直多为园端;头顶部均无额毛;头型则呈长窄与短宽两大类型。抽样的实际规模基本满足必需抽样规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三)产肉性能据9头F_2的屠宰试验,其资料如表3、表4、表5、表6、表7、表8所示。 (四)役用性能据20头F_2挽力测定,其结果如表9。由表9所示,F_2的一般挽力为167.9公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群体遗传学角度对西镇牛的毛色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其毛色遗传由8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支配,毛色以红黄为主,混有晕毛、有色皮斑、胁及四肢内淡化、黑色背线及黑缟纹等杂色,黑色及白斑在群体中分布频率极低。估测的各位点基因型频率误差小、可靠性高,其毛色分布规律可以做为西镇牛品种特征的遗传标记。同时确认西镇牛毛色形成与中原黄牛和南方黄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作者利用美国肉用瘤牛婆罗门品种为父本与闽南黄牛杂交,其杂交一代牛(称婆闽牛)经耕作性能测定,结果表明,婆闽牛在平均年龄比本地牛小半岁的情况下,耕作性能优于本地牛。婆闽牛比本地牛耕作经常挽力提高39.5%,耕犁最大挽力提高79.9%,瞬间最大挽力提高44.3%,平均耕速提高98.1%,每小时耕作面积提高96%,婆闽牛使役后,没有出现疲劳现象。并可比本地牛提前0.5-1年投入使役。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虽然农机(尤其是微耕机)的推广力度、使用范围在逐年加大,但由于受耕地地块小、坡度大、卧牛石多等因素的制约,很多农村(尤其是卡斯特地区)耕地的耕种仍然离不开传统的畜力。由于水牛不耐热,黄牛母牛挽力较小,黄牛公牛成年后性情暴躁、喜斗殴、且往往有伤人恶习,于是挽力较大、性情温顺的黄牛阉牛就成了卡斯特地区役用牛的首选。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笔者不断总结经验,将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对不同年龄西镇母牛部分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研究了这些生化指标与年龄的关系,分析了部分生化指标间相关,将西镇牛血液生化指标与其它黄牛品种作了对比,结果表明:血糖、血钙、血清无机磷随年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但各年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清球比例(A/G)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其中血清总蛋白0.5岁~1.5岁组与1.5岁组~3.0岁组及3.0岁以上组差异极显著(P<0.01);清夤白、球蛋白0.5岁~1.5岁组与3岁以上组差异显著(P<0.05);血红蛋白、血钙、血清无机磷含量(Ca/P)与年龄无明显相关。上述结果与已往报道有一致之处,但也有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血清Ca与无机磷含量,血清总蛋白与清蛋白含量相关系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0.01)。与其它黄牛品种比较,西镇牛血液生化指标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从生化指标角度揭示了西镇牛较秦川牛晚熟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988年秋季——1989年春季对利利本F_2、夏利本F_2及本地牛役用性能的测定研究表明:最大挽力利利本、夏利本和本地牛阉牛分别为274.00、267.25和259.00kg;母牛分别为248.75、242.50和239.00kg。经常挽力3个组合的阉牛分别为90.00、80.25和81.60kg;母牛分别为98.00、82.67和93.00kg。通过本次测定,既掌握了杂二代牛的役用性能,又真实反映了肉用型杂二代牛与役用型本地牛在使役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用银染技术对中国4个地方黄牛品种(蒙古牛,泰川牛,岭南牛和西镇牛)40头牛的Ag-NORs作了比较研究,并根据不同Ag-NORs的个体频率用数学方法估计了4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以此对4个品种作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中,西镇牛与岭南牛关系最近,西人扣与蒙古牛关系最远。这与从Y染色体多态性,外形,历史,地理分布及生态类型的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7.
晋南牛系指晋南地区所产的大型黄牛而言,为役用良种,以体格大、挽力强而著称。1959年全国第一次家畜(禽)育种会议上将晋南牛列入本品种选育规划之内,据  相似文献   

18.
据实测,渤海黑牛公、母、阉牛的最大挽力分别为507.6±31.3、255.0±54.3、341.0±62.7kg;经常挽力分别为128.8±33.3、105.8±39.5、147.8±37.5kg;最大载重量相当于供试牛平均体重的10—11倍;耕作效率:公、阉牛6亩,母牛5亩;5公里挽速5.4公里/小时,工作量2.6—3.6吨公里/小时;10公里挽速5.2—5.4公里/小时,工作量2.3—3.6吨公里/小时;3大生理常数变化,一般在使役终止后15—30分钟基本恢复正常;终止作业半小时左右出现第一次反刍。  相似文献   

19.
<正> 涪陵水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良种之一,为了弄清涪陵水牛的遗传性能,我们就其主要体尺、体重以及农耕挽力的遗传力进行了估测、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在对涪陵水牛的几个重要体型性状的遗传力测算时,采用了地区种牛场的育种群和涪陵、南川、丰都三县涪陵水牛本品种选育重点公社的人工授精 牛群的生长发育记录和生产记录。共451个样本,7个家系,群内无近交个体、分别按公、母测算了初生重、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以及成年牛的主要体尺,体重和成年牛的农耕挽力的遗传力,在样本资料中将(?)±2S范围外的个别数据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平武黄牛主产区生态条件、平武黄牛的外貌特征及体尺测定结果,并与秦川牛、西镇牛及四川现有黄牛品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平武黄牛在外貌体尺上有别于其它黄牛品种;该品种具有显著的肉用体型,是四川西北深丘典型的偏肉役型牛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