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球盖菇层架式栽培、畦式栽培、地坑式栽培3种栽培模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地坑式栽培明显优于层架式栽培和畦式栽培。地坑式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59.2%、出菇产量14.8 kg/m2、净收入111.5元/m2、投入产出比1∶4.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生料栽培和畦式生料栽培高出12.2%和26.1%,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栽培生料和畦式生料栽培提高了12.4%和26.4%;地坑式熟料栽培的生物学效率达185.5%、产量17.8 kg/m2、净收入1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0,其生物学效率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高出11.3%和18.7%,净收入分别比层架式熟料栽培和畦式熟料栽培提高了8.1%和15.2%。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秸秆生料袋栽鸡腿菇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秸秆生料袋栽鸡腿菇,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50%,栽培方法简单、管理粗放、便于操作,适合规模及周年栽培。  相似文献   

3.
用麦秆作主料,生料栽培鸡腿菇,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栽培方法简单、便于操作、管理粗放、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20%.  相似文献   

4.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唐平26"是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选育的优良品种。以稻草、花生秸、玉米秆为主要原料进行"唐平26"的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结果表明,无论生料栽培还是熟料栽培,花生秸的生物转化率均最高,分别为128.5%和102.1%,其次为玉米秆,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的生物转化率分别为106.7%和92.3%,稻草最低,只有88.9%和78.2%。分析对木质素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唐平26"对花生秸的木质素降解率最高,为21.68%,其次为玉米秆,木质素降解率平均为17.55%,对稻草的木质素降解率最低,平均为15.24%。"唐平26"对花生秸的生物降解能力最强,其次为玉米秆,对稻草的生物降解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5.
黄兴学 《长江蔬菜》2014,(10):32-33
研究了喷灌和大棚条件下小白菜不同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60%~100%、60%~90%、60%~80%、60%~70%)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田间持水量的90%、100%作为灌水量上限条件下小白菜地上部干鲜质量、叶面积、叶片数均最高。小白菜可溶性糖含量以田间持水量90%和80%上限处理最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以田间持水量100%上限处理最高,90%及80%上限处理其次,维生素C含量以田间持水量90%处理最高。小白菜喷灌指标以田间持水量90%作为上限(下限60%)最合适。  相似文献   

6.
小麦秸秆经饱和石灰水浸泡处理后,其半纤维素能够缓慢释放大量乙酰基团中和氢氧化钙,降低小麦秸秆的pH。试验对用饱和石灰水预处理的小麦秸秆生料栽培平菇技术进行优化,获得了一套以100%小麦秸秆为基质、无复配辅料,低成本,高成品率,高效益的平菇生料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香菇生料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实践,认为对培养料进行适当处理,辅以低温发菌的条件,香菇的生料栽培是可行的。为了进一步找出香菇生料栽培的最佳方式,本文从培养料湿度、菌种类型,用种量、播种方式四个因素出发,对香菇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一)培养条件培养基配方为杂木屑79%、麦麸20%、石膏1%,另加0.1%多菌灵(有效成份50%)进行处理。菌种为香菇Cr—02,采取低温发菌,最高气温不超过15℃,菌丝发满后按常规法进行出菇管理。  相似文献   

8.
桑枝熟料与生料栽培平菇的对比试验,观察菌丝生长情况、污染、出菇及产量等.结果表明生料栽培在产量上与熟料栽培差别甚小,而成本相对熟料栽培大大降低,所以生料桑枝栽培平菇更适合.  相似文献   

9.
以平菇"早秋615"为试材,将其栽培在花卉温室大棚闲置空间,通过对比生料栽培和熟料栽培2种模式下平菇子实体在大棚内的生长情况、产量等,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料栽培模式出菇时间较为集中,76d内子实体转化率为87.5%,子实体含水较多,受瘿蚊危害较重;熟料栽培模式出菇时间较为分散,76d内子实体转化率为71.9%,子实体含水较少,受瘿蚊危害较轻。按当地市场行情估算,生料和熟料栽培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分别为1.14万元/667m2和1.68万元/667m2。Bti农药防治瘿蚊幼虫的结果表明,5g/L是最合适的施用浓度。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防治桃树叶蝉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0.5%苦参碱水剂对桃树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对桃树叶蝉效果较好,对环境友好,可在田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在贵州六盘水、浙江江山、湖北浠水及湖北武汉4个不同地区的不同品种上,对前期证实具有较好室内抑菌效果的14种真菌药剂进行了田间验证。结果表明,田间验证结果与室内防效结果基本一致,防治效果最高的4种药剂分别为45%代森铵150倍液、30%琥胶肥酸铜300倍液、86.2%铜大师1 000倍液及47%春雷王铜500倍液,其田间防治效果依次为91.48%、89.10%、86.76%及85.62%。综合室内抑菌分析及田间验证结果,以上4种药剂是田间防治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2.
邓春海 《食用菌》2014,(4):60-61
详细叙述了利用北方保护地大棚生料栽培榆黄蘑的操作方法,重点讲述了生料栽培成败的四个关键性环节:环境消毒方法、配方及拌料方法、接种方法和发菌管理方法。对提高生料栽培榆黄蘑的成功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袋栽平菇的成品率,确保高产稳产、降低成本,笔者近年来对现行的平菇袋栽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在推广中深受农民欢迎. (一)改生料或发酵料为熟料因为生料或发酵料中仍存在一些杂菌,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往往污染严重而失败。熟料袋栽,因原料经高温灭菌和无菌操作,接种成功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4.
竹荪栽培目前一般是采用煮料法和生料法,前者栽培易污染,后者栽培竹荪菌丝生长慢.发酵料栽培是集煮料法和生料法之优点,可避免重复感染,栽培料营养物质易被竹荪菌丝吸收利用.1990年分别在贵州赤水、四川彭县、合江等地用此法试验,成功率95%以上,平均收干荪100g/m~2,最高达500g.  相似文献   

15.
板栗是浙西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每年都有百万吨板栗壳废弃堆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近年来,本所利用板栗壳生料进行了平菇栽培试验,效果良好,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20%。现将该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栽培季节安排根据平菇生料栽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本地区气候条件,一般安排10月中旬至12月下旬播种,  相似文献   

16.
吕凤学  陈培武 《食用菌》1992,14(4):23-23
我们从1985年开始研究棉子壳生料栽培黑木耳,历经四年已获成功,生物效率大于57.1%,杂菌污染率在10%以内。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采用的压块或袋栽香菇耗能多,工艺繁琐成本高。为此,我们进行了生料栽培试验,经过摸索,连续五批小试均获得成功。利用生料栽培香菇,菌丝10~15天可长满料面,随即形成菇蕾。接菌后25~30天收头批菇,总生物效率达70%,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平菇生料栽培过程中,培养料上经常发生木霉污染,危害很大。为寻找最佳药剂,我们做了多菌灵、代森锌、甲基托布津三种药剂的不同用药量防治木霉试验。一、拌料试验 (一)方法:50%多菌灵可湿粉0.1%、0.2%;80%代森锌可湿粉0.1%、0.2%;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0.07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20%丁香菌酯悬浮剂对大蒜叶枯病防控效果,在山东鱼台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发现应用20%丁香菌酯悬浮剂制剂量12、16、20ml/667m2田间喷雾处理大蒜,在第三次药后14天对大蒜叶枯病的防效分别为62.52%、72.31%、80.33%。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方差分析,供试药剂各剂量处理间差异显著。建议田间使用剂量以240~300ml/h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梅海东 《现代园艺》2024,(7):6-7+10
水分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生态因子,在干旱环境下营林,水分管理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刺槐为研究对象,通过控水试验模拟了4种不同的干旱环境,在不同环境下培育刺槐幼苗,分析干旱环境对刺槐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持水量76%~90%环境下刺槐幼苗的生长状况最好;轻度干旱环境(田间持水量61%~75%)对刺槐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有限,仅略低于田间持水量76%~90%环境下;中度干旱(田间持水量46%~60%)和重度干旱(田间持水量31%~45%)环境对刺槐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刺槐幼苗在干旱条件下栽培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