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福州与金花茶原产地(以南宁为例)环境气候的分析和1994~1998年连续4a对引种福州的金花茶的调查与观察,表明金花茶是强阴生植物,福州为金花茶栽培适宜区.金花茶及其自然变种长柱金花茶在福州生长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基本相同,花期为2月中旬至3月中旬,果期为11~12月份,抽梢期略有不同.同其它山茶花品种一样,金花茶可直接用于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  相似文献   

2.
3种茶花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鹃红山茶、金花茶和四季金花茶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全年的生长过程中,3种茶花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高于可溶性蛋白含量。3种山茶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顺序为:杜鹃红山茶四季金花茶金花茶,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低顺序为:四季金花茶金花茶杜鹃红山茶。研究表明,3种山茶花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其花期高度相关,花期时2种物质含量均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防城金花茶、四季金花茶、杜鹃红山茶叶片为材料,测定一年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研究其与植物本身花期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随时间的不同,其含量大小会发生改变,当总叶绿素含量升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升高;总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也降低。防城金花茶在其花期1~3月份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而四季金花茶在盛花期7~8月份时,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升高。研究表明光合色素变化跟山茶花花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气候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金花茶开花期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金花茶产量和品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广西防城国家基准气候站1982年11月~2016年3月逐日观测数据,运用普查法查找防城站1982~2016年共34年的逐日雨量、温度、相对湿度、日照、风等气象要素,统计各要素的平均值、距平值和5年滑动平均值等,用线性倾向估计最小二乘法和累积距平法找出各气象要素与金花茶开花期的相关性.[结果]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多年降雨量稳定在200.0~300.0 mm,呈减少趋势,但不明显;金花茶单花周期降雨量在4.0~12.0 mm的时段长,为最适宜开花时段;11月上旬和3月中、下旬单花周期雨量≥12.0mm概率和中雨以上降雨过程概率均较高,不利于开花.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干旱概率在35.0%以上,干旱特征明显.花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线性拟合递减率为-0.527,有减小趋势,但不显著;3月中、下旬相对湿度≥85%以上日数在7d以上,高温高湿天气频现,对开花不利,12月中旬中后期和下旬前期易出现低温低湿天气.单花所需≥8℃有效积温约110℃,相对固定,各旬气温分布不均,导致单花维持周期呈单峰型分布,1月下旬单花周期最长,11月上、中旬和3月中、下旬最短.11~12月单花周期日照时数过多,均在24.0h以上,3月中旬平均日照时数仅有9.8 h.多年花期出现大风概率占全年出现大风概率的53.5%,需防范偏北大风天气.[结论]广西防城金花茶花期主要受持续性降雨、干旱、低温低湿、低温高湿、高温高湿、大风等气象灾害影响,种植户应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达到提高金花茶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金花茶(Camellia petelotii)、四季金花茶(C.perpetua)和淡黄金花茶(C.flavida)花芽分化进程及形态特征,明确其开花特性,为金花茶类植物的长花期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种金花茶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动态拍摄,解剖观察其各阶段花芽的外部形态,并通过改良石蜡切片技术观察花芽分化不同时期的结构特征。【结果】金花茶花芽分化持续66 d,四季金花茶花芽分化持续30 d,淡黄金花茶花芽分化持续43 d。四季金花茶和金花茶花芽分化不同步,其中,金花茶在5-8月均有花芽陆续分化,四季金花茶全年均有花芽分化。在3种金花茶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的横径与花芽分化所处阶段密切相关,可根据花芽横径大小判断花芽所处分化阶段。依据花芽解剖结构的差异和形态特征,可将3种金花茶花芽分化过程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苞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雌蕊分化期和子房形成期7个时期。【结论】金花茶、四季金花茶和淡黄金花茶的花芽分化过程相似,但四季金花茶花芽分化速度最快,存在明显的重叠分化现象,可为金花茶类植物育种、园林应用和研究其开花调控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个金花茶杂交新品种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金花茶杂交新品种"潋滟佳人"和"娜月红颜"的选育进行研究,"潋滟佳人"和"娜月红颜"分别由崇左金花茶(Camellia perpet-ua)×杜鹃红山茶(C.azalea),"回归"×防城金花茶(C.nitidissima)杂交后代选育得到.结果表明,"潋滟佳人"为多季开花,与亲本的花期极为相似,花色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娜月红颜"为垂枝型灌木,花色为双色,兼具双亲的2种颜色,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7.
金花茶是我国一级珍稀保护植物,也是山茶花属稀有的黄色种质资源。本文根据金花茶的花部外部构造形态,如花型大小、花部结构、花瓣颜色、光泽以及花期等,从花卉园艺角度,对现已发现的定名或未定名的十九个种或变种的金花茶进行分类。并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金花茶杂交育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首次按花期、花径、重瓣性等项指标将不同金花茶进行了分类,为杂交亲本选择及应用提供了依据,对提高金花茶远缘杂交的座果率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大规模杂交中,初选出株型矮、花大、有香味、叶小的105杂种苗及‘新黄’、‘金背丹心’新品种,表明我国金花茶育种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9.
贵州芥菜型油菜生育期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贵州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几个主要生育期性状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及遗传变异系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抽苔期-初蓊期-现蕾期-成熟期-终花期。遗传进度的顺序为:抽苔期-初花期-现蕾期-终花期-成熟期。遗传变异系数为:抽苔期-初花期-现蕾期-终花期-成熟期。抽苔期-初花期的遗传力较高,遗传进度较大(为52.46%5 49.18%,遗传变异系数也较大(为27.64%和25.95%),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金花茶观赏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性,以弄岗金花茶(Camellia longgangensis)和金花茶(Camellia nitidissima)杂交获得的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对亲本和F1代植株花径、花冠高度、花瓣数量、株高、地径等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代表型变异系数的变异范围为4.09%~32.01%;F1代植株在亲本花色遗传上,倾向于双亲中间色;在花期遗传上,更倾向于母本;杂交子代的花径、花瓣长、花瓣宽、株高、地径、叶长、叶宽平均值均大于中亲值,具中亲值优势;花瓣长、地径、叶宽平均值均超过高亲,具高亲值优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花径与叶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花冠高度、花瓣宽、叶宽与叶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瓣长与花瓣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这些遗传趋势和特点,对金花茶的进一步育种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荆花期对水稻进行处理,以柱头上着落花粉粒数,萌发花粉粒数及最终结实率为指标,来鉴定和探讨Cr-23,东农415及Cr-23对花期低温的反映。结果 粉萌发数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Cr-23为较耐花期低温的品系。  相似文献   

12.
以南宁市金花茶公园人工种植的12种山茶属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和小枝的功能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差异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的9个功能性状变异系数小于其余植物,最为稳定;越南抱茎茶的6个功能性状变异系数大于其余植物,性状可塑性高;黄抱茎金花茶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与其他10种金花茶接近。主成分分析表明,可以利用“总叶面积、总叶片鲜重、总叶片干重、茎鲜重”性状组合进行山茶属植物分类。聚类分析显示,12种植物可分为两大类:黄抱茎金花茶1种为一类,其余11种植物为一类;显脉金花茶与越南抱茎茶聚为一类,其余9种金花茶植物为一类;崇左金花茶和柠檬黄金花茶为一类,余下的7种金花茶中,小花金花茶、凹脉金花茶、毛籽金花茶最易聚为一类。越南特有种黄抱茎金花茶与中国特有种、中越都有分布的共有种在功能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表型性状上,在叶干物质含量、茎干物质含量、茎组织密度、出叶强度、比叶面积性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胚芽愈伤诱导的最佳方法,建立高效的体细胞再生途径,以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种子为外植体,分别设置不同浓度HgCl2和灭菌时间,采用3种不同成熟度种子,9个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处理,对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胚芽诱导愈伤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外植体灭菌最佳方法均为0.1%的HgCl2消毒8 min;崇左金花茶采用成熟度中等的种子(直径0.5~0.8㎝)作为外植体培育在WPM培养基中28 d时,胚芽生长效果最佳,激素IAA诱导崇左金花茶愈伤组织效果较好;金花茶采用完全成熟的种子(直径1.0 cm)作为外植体培育在WPM培养基中28 d时,胚芽生长效果最佳,激素NAA诱导金花茶愈伤组织效果较好。该研究获得了崇左金花茶和金花茶诱导胚芽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建立高效的体细胞胚再生途径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金花茶具有较高的保健效用和药用价值。由于近年来种植面积日益扩大,导致金花茶种苗缺口不断变大,繁殖技术的瓶颈也日渐突显。本文对金花茶一叶一芽扦插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金花茶种苗繁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金花茶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从形态学、细胞学、生化水平和DNA水平上简述了国内对金花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分析金花茶遗传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展望,为今后金花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比色法分析比较了金花茶多糖与蓖麻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等凝集素的凝集反应特性.结果显示,不同凝集素均能与金花茶多糖发生凝集反应,但凝集反应程度有明显差异.特异结合糖残基为半乳糖的蓖麻凝集素与金花茶多糖的凝集反应效果最显著,而特异结合糖残基同样为半乳糖或其衍生物的海红豆凝集素、欧卫矛凝集素、怀槐凝集素和花生凝集素的凝集反应程度则比较弱.当金花茶多糖浓度上升至6.59 mg/mL时,蓖麻凝集素的凝集反应是其他凝集素的6~10倍.另一方面,特异结合糖残基为甘露糖的伴刀豆凝集素与金花茶多糖虽然有类似的凝集反应特征,但是其凝集反应程度明显弱于蓖麻凝集素.从以上结果推测,凝集素的分子形态对金花茶多糖的凝集反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广西金花茶炭疽病的病原鉴定及其寄主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首次在广西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金花茶炭疽病,并从病叶上分离出金花茶炭疽菌;根据致病性测定和病原菌株形态观察结果,将其鉴定为Colletotdchum camelliae Mass.,由该菌引起的金花茶炭疽病在广西属首次报道。为了寻找炭疽病的抗源,通过测定13种金花茶和3种山茶对金花茶炭疽病菌的抗性,结果表明:防城金花茶(C.chrysantha var.phaeopubisperma S.Y.Liang et Z.H.Tang)、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 Chang)、多瓣金花茶(C.multietala S.Y.Liang et C.Z.Deng)、小花金花茶(Cmicrantha S.Y.Liang et C.Y.Zhong)、顶生平果金花茶(C.pingguoensis vat.teminalis(Liang et su)S.Y.Liang)5个种或变种表现抗病反应;博白大果油茶(CamelliagigantocarpaHuetT.C.Huang)、红山茶(Camellia japonica Linn)的红露珍品种、金花茶(Camellia chrysantha(Hu)Tuyama)以及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 Merr.ex Scaly)对Colletotrichum camelliae表现为免疫反应,这些抗性材料将为金花茶的种质改良提供优质抗源。  相似文献   

18.
陈剑 《乡村科技》2019,(12):100-101
金花茶不仅可以作为观赏性植物,还可以当作饮茶材料和用作保健药材。为了提高金花茶的种植产量,改进金花茶的种植技术势在必行。本文介绍金花茶的植物特性和生长条件,详细总结金花茶林下种植技术要点,希望可以提高金花茶的产量,为更多人的健康生活提供保障,为环境美化工作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金花茶花期,按月分别采集果枝和营养枝的叶片及枝条、蕾和花,采用ELISA法测定内源激素IAA、ZR、GA和ABA含量.结果表明,在金花茶花期内,内源激素IAA、ZR、ABA在植株体内的分配顺序是蕾和花>果枝>营养枝,GA在植株体内的分配顺序是果枝>蕾和花>营养枝;蕾和花的IAA、ZR含量变化趋势是由高到低,ABA含量由低到高,GA由高到低直降;果叶和果枝中IAA、ZR、ABA和GA的含量变化趋势是先高后低,营养叶和营养枝则是低一高—低;果枝和营养枝的叶片及枝条ZR/IAA、ZR/ABA、IAA/GA、ZR/GA和ABA/GA比值基本上高于营养枝的叶片及枝条;激素之间具有促进作用或拮抗作用,植株体内的ZR、ABA和GA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果枝的ABA与营养枝IAA相互拮抗,高水平的内源IAA、ZR和ABA及低水平的内源GA有利于金花茶开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全面评价簇蕊金花茶叶片的营养价值,为簇蕊金花茶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簇蕊金花茶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含量进行测定,并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化学评分(CS)和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簇蕊金花茶叶片中灰分、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18.0,43.7和76.2 g/kg,均高于毛瓣金花茶、金花茶、显脉金花茶、实生金花茶和嫁接金花茶;粗纤维含量较高,为188.0 g/kg。簇蕊金花茶叶片氨基酸种类齐全,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为0.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0.61,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丝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较高,占氨基酸总量的31.63%;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甲硫氨酸+胱氨酸(Met+Cys)和缬氨酸(Val)。簇蕊金花茶叶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占脂肪酸总量的54.19%,其中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2.94%。此外,簇蕊金花茶叶片还富含K、Ca、Mg、Na、P等常量元素及Cu、Fe、Mn、Zn、Se等微量元素,尤其是K、Ca、Fe等的含量分别为11 200,34 000和106.33 mg/kg,高于大部分金花茶组植物;且Pb、As和Cd等限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0.66,0.16和0.02 mg/kg, Hg未检出,符合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同时,簇蕊金花茶还含有较为丰富的β-胡萝卜素、V_C、V_E和烟酸等维生素,含量分别达到11.8,300.3,92.9和64.8 mg/kg。【结论】簇蕊金花茶叶片是一种富含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元素的可食用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