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茶文化与禅宗,两者都是中华文化中成就最为突出、最具吸引力的方面。由于茶文化于北宋时期兴盛,佛门亦以茶饮传道,饮茶为佛门僧徒生活的一部分,"茶禅一味"由此产生。"茶禅一味",又称"禅茶一味",主要说明以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与禅心相印,而达于一种寂静的悟道之境。本文首先简要理清中国茶文化与禅宗文化的发展脉络,随后讨论"茶"与"禅"的融合,并在"茶禅一味"的语境下解读"茶""禅""一""味"之意义,最后指出"茶禅一味"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禅作为禅宗独有思维模式。禅茶,是指以茶参禅达到的一种人文境界,同时是精神方面茶与禅的完美契合。随着茶禅之道的发展,茶、禅的相互交融以及契合,慢慢形成"茶禅一味"的高深境界。文章通过对"茶禅一味"的深读,分析禅意下室内设计特点,并对室内设计中"茶禅一味"的审美意境构设方法展开深入研究。如今,居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构设"茶禅一味"的室内空间,能帮助居民缓解压力,为其打造心灵休憩港湾。因此,研究"茶禅一味"室内设计审美意境的创造手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禅茶馆——茶馆领域新业态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了茶文化与禅文化相互交融形成"茶禅一味"理念的基础上,对禅茶馆进行了定义,围绕着茶馆"禅意"的呈现,提出了"六根共识"——即"眼、鼻、耳、舌、身、意"的全方位感受的室内设计方案,以期为禅茶馆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禅茶一味"或"茶禅一味",或认为两者等同。其实不然。"禅茶"和"茶禅"虽然仅一字之差,细细品味是有差别的,前者主要指佛门茶事;后者不仅是佛门茶事,更是具有哲学意义的茶事典故,早已为道家和儒家所认同,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5.
李正旭 《福建茶叶》2016,(9):346-347
我国茶文化由来已久,是对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文化,更蕴含着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的文化,制茶和饮茶是我国茶文化的核心部分。茶与禅的关系源远流长,茶禅一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中国风特色的文化,禅与茶,原是两种文化,但在各种的发展中互相融合,互相影响,两者结合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禅茶文化。中国文化历来博大精深,茶文化与禅思想不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更是一种人生观的境界体现。本文就茶与禅之间的发展关系及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6.
“炎炎夏日礼禅家,古寺飞檐映晚霞。苍翠庭前柏树子,清凉一盏赵州茶。”2004年7月,我与韩国《禅文化》月刊、《茶的世界》杂志发行人崔锡焕先生等朋友一道到河北赵州柏林禅寺拜访净慧长老,时值第十二届生活禅夏令营,当晚与营员们同吃“赵州茶”,此诗即是当时我心情的真实记录。禅茶一味,生活禅与“吃茶去”,天然会通,是一非二,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生活禅将禅融入生活,注重在生活中参禅,禅天禅地,自在活泼。赵州禅师的经典名言“吃茶去”将禅与茶融合起来,引禅入茶,引茶入禅,开启参禅的新方法和饮茶的新境界,禅茶源遂起而流自成。禅茶可以说是生活禅的一个成功典范。然而,追根溯源,生活禅的理论源头是“平常心是道”思想。赵州禅师的禅茶一味,无论是禅学思想还是饮茶习惯,还是禅茶的结合,都受到其师南泉普愿的影响和启迪。  相似文献   

7.
卢仙阁 《福建茶叶》2016,(7):304-305
众所周知,茶的原产地是中国,四川、云南一带的山丘自古以来盛产茶。史料记载,早期日本没有茶树,茶是在唐朝时由最澄和尚带入日本,并首先从日本寺院发展起来的。同样日本茶文化也深受我国茶文化影响,然而如今的日本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有很大差异。通过将禅导入茶的精神世界,日本茶道成为日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日本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本文从日本茶道的发展可以看出茶与禅紧密的关系和日本茶道的本质。通过日本茶道中的"和敬清寂"的禅意意境和"禅茶一味"、"一期一会"的精神境界,我们不难看出禅道思想在茶人精神世界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在有唐一代,我国茶文化开始与佛教思想融合,出现了以茶禅一味为代表的禅茶文化。禅茶文化不是只能凭空感受的文化内涵,其有着丰富的呈现形式,其中最为典型的呈现载体便是我国的书画艺术。从我国一些经典的书画艺术作品中看,茶禅文化的融入十分普遍,其一方面升华了我国书画艺术的意境,使其拥有更好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也让我国茶文化和禅文化得到了更好的呈现,能够让人从直观上对茶禅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融合,我国书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色和创作风格,其中不乏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也要看到,有一些书画作者在创作中,言必称西方书画艺术,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因此,将禅茶文化融入到我国书画作品创作中,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文人画与茶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二者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也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注入了永恒之意。本文从"茶禅一味"与文人画的比较出发,尝试从纯化感觉,迹化情感等几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从茶文化与文人画的审美特征中探究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传统文人画与"茶禅一味"的精神暗合。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传承与积淀中,茶文化得以被发扬光大。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与来自佛教的禅文化相互融合,在经过精神层面的碰撞与浸润,独特的佛教禅茶文化应运而生。禅茶文化提倡"禅茶一味"的境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时在新时代也有着较为强烈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就禅茶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茶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文化之一,自古以来,茶与禅,由于其调性相同,而产生了以茶入禅、以禅品茶的茶禅文化。古代文人对茶禅文化寄予修身养德,清心开悟的理想,而今茶禅文化又在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茶席作为茶禅文化的有形载体,是对茶禅文化精神的诠释与传承。本研究从探究禅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开始,深入了解茶与禅的结合方式与其所代表的意义,并追溯茶席的起源,概括茶席设计的概念,归纳总结茶席设计的技巧,分析茶席设计中的茶器境选配,以期能让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风采得以被大众重新认识,并满足现代人多元化的饮茶方式与饮茶环境下的功能与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2.
马晓俐 《茶叶科学》2012,32(6):559-564
目前文化界、茶学界等多个学科和领域都对“禅”、“禅茶”以及“禅茶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笔者对河南和浙江茶文化与经济等多方面的了解,加之近年来对佛学的学习,就灵隐寺和少林寺在茶事活动、禅茶文化传播、信众信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做了调研,据此分析两寺在禅茶文化方面所作贡献的相同与差异,并作简要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社会进程发展中,禅茶一味在珠宝设计与摄影等文化艺术中发挥的价值作用越来越大。禅茶一味文化传承悠久,其所蕴含的独特韵味与历史文化气息具有较大的空间应用价值,因此很多珠宝设计与摄影等文化艺术爱好者及创作者都对这一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对禅茶一味文化进行相关介绍,并对其如何应用于珠宝设计与摄影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4.
禅茶文化缘起于中国佛教的茶事活动,"禅茶"是僧人以茶悟道,用以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艺术。佛教使茶文化兴盛,并传到世界各地,禅茶文化也随之传入日本和韩国,两国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形成了日本茶道、韩国茶礼。通过梳理禅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从历史和新时代两个时间维度,阐述中国禅茶文化与日、韩禅茶文化的交流进展和未来。  相似文献   

15.
茶自唐代后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各个地区都在开展茶道交流活动,其中日本较好地继承了我国的茶文化。日本独有的文化逐步演变发展为具有日本特点的禅宗。日本化的禅宗在日本人性格塑造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茶道推崇的是茶人和饮茶人逐步感悟人生,最终上升至超凡脱俗的境界。这种境界与禅宗追求的"茶禅一味"的体悟有高度统一性。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通过有效组合茶具、摆放饰物等要素。茶具这一重要客观载体,体现出禅宗"茶禅一味"思想,因此对茶道中茶具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云浮市新兴县是禅宗六祖故里,一千多年的禅宗文化在此传承不息,新兴县因此被称为“中国禅都”。集六祖文化和茶叶种植历史的新兴县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禅茶融合、茶旅一体”,将六祖智慧融入茶叶产业发展中,为当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了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新兴模式。本文选择新兴县象窝山传统茶场作为研究案例,在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基础上,总结“禅茶融合、茶旅一体”的乡村振兴模式,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战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二祖禅茶     
郝希德 《中国茶叶》2007,29(2):46-46
二祖禅茶产于中国佛教禅宗的发祥地安徽太湖县。史载公元561年,中国禅宗二祖慧可,卓锡太湖狮子山,采山中青茶,并亲制之,茶禅一味,可清心、明目,故禅宗语录云:“吃茶去”。后山人仿学,历传1400多年。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生活方式深入大众日常生活习惯的今天,健康、绿色消费已经成为普遍性共识。伴随人们消费水平全面提升而来的,是生活元素中所期待的精神化与理念化。因此,围绕"禅"这一独特心态的现代饮茶文化,就成为优化大众生活的重要内容。本文拟从禅茶文化的内涵特征分析入手,结合现代生活与禅茶文化的内涵"碰撞",从而探究禅茶文化的现代启迪。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茶诗浸润着禅宗文化。在"禅茶一味"的审美情趣下,茶诗融俗通雅,在境象上的虚实相生、功能指向上的悟禅和审美上的清幽意境三个方面浓浓地透露出禅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宋诗生活化的内在机理,以及宋代文士渴求诗意栖居的精神动因。  相似文献   

20.
马小川 《茶叶》2016,(2):117-120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西汉时期,自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茶与佛教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了唐代,佛教兴盛,寺院的僧人们种茶制茶喝茶的习俗已经十分普及,唐代茶圣陆羽就是自小在寺院里习得制茶方法,写出了中国第一部茶书《茶经》。本文试图从茶叶的种植、制茶技术、饮茶风俗和茶文化的传播这四个方面探寻中国寺院里的茶文化,同时分析了"茶禅一味"的基本内涵,旨在说明佛教对中国茶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茶禅一味的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