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9种杀菌剂对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Scytalidium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有10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该10种杀菌剂EC50值和毒力回归方程中斜率比较分析认为,腈菌唑的毒力效果最好,其次为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及咪鲜胺锰盐4种杀菌剂,异菌脲、氟硅唑+恶唑菌酮、多菌灵3种杀菌剂抑菌能力也较强。以上8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火龙果革节孢属病菌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2.
“SDS”杀菌剂为湖南长沙时代化工厂新研制的第四代新型植物杀菌剂。该药杀菌谱广,对人畜无害。经湖南试用,它对多种作物病害有防治效果,特别对棉枯、黄萎病防效在80%以上。该药在我省尚未应用过,为此,我们于1990年在枯萎病区棉花上进行了首次枯萎病防治试验,现将初试结果简报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铃薯》2017,(5):296-301
为筛选可有效防治马铃薯坏疽病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坏疽病病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入选杀菌剂对坏疽病病菌的毒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种供试杀菌剂中有6种能有效抑制坏疽病病菌,但这6种杀菌剂毒力差异较大。EC50值由小到大依次为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WP62.5 g/L精甲·咯菌腈(亮盾)FS68%精甲霜·锰锌(金雷)WP80%代森锰锌(大生M-45)WP,其中10%苯醚甲环唑ME、3%甲霜·噁霉灵(秀苗)AS、40%溴菌腈·多菌灵·福美双(炭息)WP的EC50值均小于1μg/m L,说明病原菌对这3种杀菌剂更为敏感。该试验为田间防治马铃薯坏疽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平皿法测定甘肃省57株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和腈菌唑的敏感性,明确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两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基线和抗性水平,筛选和推广高效、广谱杀菌剂以确保玉米生产安全。结果表明,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平均EC_(50)为0.86μg/mL,EC_(50)范围为0.36~1.93μg/mL,正态分布的平均EC_(50)=0.76μg/mL,可作为对丙环唑的敏感基线。对腈菌唑的平均EC_(50)为0.98μg/mL,EC50范围为0.19~2.55μg/mL,正态分布的平均EC_(50)=0.92μg/mL,可作为对腈菌唑的敏感基线。甘肃省玉米大斑病菌对丙环唑敏感性强于腈菌唑,病菌在EC_(50)水平的平均抗性为1.13和1.07,最高抗性为2.53和2.78,暂无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明倩倩  游勇  王闯  张志元 《作物研究》2012,26(5):523-524,528
桃软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传播快,导致产量大幅度的下降.为了筛选出有效控制桃软腐病的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杀菌剂对桃软腐病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20%五氯硝基苯对桃软腐病菌的防治效果最好,抑菌率达到62.2%,对桃软腐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前言我省稻瘟病菌复杂,致病性变异大,病区的气候又极有利病菌繁殖、变异。因此,水稻品种(系)仅靠自然诱发鉴定法,在我省病区的某个地方进行几次鉴定,是难以肯定品种(系)的抗性,它必须与人工接菌法结合交替进行。目前,国内外人工接菌鉴定法,多在室内水稻苗、叶期应用和少量穗期注射接种测定。在大量水稻品种(系)上进行穗颈瘟接菌鉴定,至今尚未见过报道,更无一套适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杀菌方式在达到商业杀菌要求的基础上对龙眼原汁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广西南宁地区所产的“石硖”龙眼为原料,对比分析了巴氏杀菌(PS)、微波杀菌(MS)、超高温瞬时杀菌(UHT)和高压脉冲电场杀菌(PEF)4种杀菌方式对龙眼原汁的菌落总数、色差、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酚、糖组分及有机酸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杀菌方式均能达到商业无菌要求,对龙眼原汁的pH值和葡萄糖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与对照组(CK)相比,PEF杀菌对龙眼原汁中L*值、b*值、可溶性固形物(TSS)、果糖、总糖、酒石酸、富马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PS、MS和UHT杀菌相比,PEF杀菌对龙眼原汁中的总酚、抗坏血酸、总酸的影响幅度较小。因此,PEF杀菌技术不仅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而且能更好地保持龙眼汁原有的色泽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8.
甜菜制糖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而导致糖分损失。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相关监管的日趋严格,开发用于甜菜制糖加工过程的绿色安全杀菌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评测了含20%二氧化氯的杀菌剂CD-1在甜菜制糖浸出工段的杀菌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添加500mg/kg的CD-1杀菌剂,2 h杀菌率为91.3%,其杀菌效果比500 mg/kg的焦亚硫酸钠(CK)高6.4个百分点。在浸出汁45~55℃热处理条件下,添加125 mg/kg的CD-1杀菌剂在90 min时的杀菌率为75.6%,与CK的杀菌率74.4%相当;添加250和500 mg/kg的CD-1杀菌剂在90 min时杀菌率分别达到97.3%和98.2%,比CK高22.9~23.8个百分点。在甜菜制糖车间中试中,添加500 mg/kg的杀菌剂CD-1,在5 h杀菌率达到99.2%;添加300 mg/kg的杀菌剂CD-1,在7.5 h杀菌率达到92.6%,达到生产要求。以二氧化氯为核心成分的杀菌剂,与目前国内甜菜制糖领域常用的杀菌剂焦亚硫酸钠相比,在同等添加量的情况下,该杀菌剂的杀菌速度更快,杀菌效果好于焦亚硫酸钠。  相似文献   

9.
抗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的杀菌剂筛选及其交互抗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23种杀菌剂对8株抗、感多菌灵的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t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通过EC50值、EC90值及杀菌剂间的交互抗性测定等综合分析表明:对芒果炭疽病菌毒力最强的杀菌剂是咪鲜胺,其平均EC50值和EC90值分别为0.04、0.21μg/m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氟硅唑、氟硅唑·恶唑菌酮、戊唑醇、腈菌唑和多抗霉素对芒果炭疽病菌的毒力也较强,与多菌灵不存在交互抗性,这9种杀菌剂均可作为防治芒果炭疽病的首选杀菌剂.另外,三唑酮、异菌脲、三环唑和代森锰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用于芒果炭疽病的防治.通过交互抗性分析,在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之间,苯并眯唑类杀菌剂与烯唑醇,嘧菌酯、醚菌酯与腈菌唑·醚菌酯,嘧菌酯、醚菌酯与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与氟硅唑·恶唑菌酮之间存在交互抗性;而百菌清与嘧菌酯、醚菌酯和腈菌唑·醚菌酯,恶霉灵与嘧菌酯、醚菌酯、腈菌唑·醚菌酯和三唑酮之间存在负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0.
由镰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alcatum Went.)引起的甘蔗赤腐病是甘蔗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病害流行季节能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为了解甘蔗赤腐病原对杀菌剂的敏感性,本研究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甘蔗赤腐病菌的毒力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戊唑醇、丙环唑、咪酰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等5种药剂对甘蔗赤腐病菌菌丝体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值介于0.227~0.818 μg/mL。其对应EC95值也都小于12 μg/mL,介于1.416~11.339 μg/mL。就敏感性而言,4株赤腐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b值在11种杀菌剂中均为最大。由此表明,甘蔗赤腐病菌对多菌灵的剂量反应变化比其它几种杀菌剂均要敏感。  相似文献   

11.
人参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主要危害人参的叶片、叶柄、花和果实,是有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侵染引起的,这种病原菌具有繁殖快、遗传变异大和适合度高的特点,极易对杀菌剂产生抗性。试验证明把杀菌机理不同的农药复配,形成多点杀菌,即可提高药效,也可减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和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虽普遍发生于世界大多数马铃薯产区,但有关寄主抗病性、杀菌剂和天气对两病混合发生发展的相对影响,却缺乏定量信息。准确反映环境、寄主抗病性和杀菌剂对病害发展影响的模拟模型,是获取这些信息的合适工具。早疫病菌和晚疫病菌已建立了这样的模拟模型,并已用几套独立的数据(即未参与模型  相似文献   

13.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两种毁灭性病害。由于其症状类型多、病菌习性顽、传播途径广,比常年流行的苗期根病、中期铃病和后期红叶茎枯病防治上困难更多,对棉花生产威胁更大。我省自1972年成立棉花枯、黄萎病研究协作组以来,实行重病区以推广抗病品种为主、轻病区以轮作换茬为主、初病区以铲除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抗药性的离体叶段喷雾法监测标准,采用该方法测定了2013年采自河南、河北省部分麦区的101个小麦白粉病菌野生菌株对三唑酮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三唑酮敏感性的EC50范围为0.239 8~7.558 5μg·mL-1,平均为3.561 2±1.881 3μg·mL-1;其敏感性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可作为喷雾防治时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杀菌剂的敏感性基线。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油菜菌核病菌对新型杀菌剂嘧菌环胺的敏感性和该药剂与其它杀菌剂的交互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的53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对嘧菌环胺的敏感性,并测定对嘧菌环胺不同敏感性的10个菌株对菌核净、异菌脲、腐霉利、多菌灵、咪鲜胺和戊唑醇等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间对嘧菌环胺的敏感性差异显著, EC50(抑制中浓度)值在0.0342~1.087 6μg/mL之间;通过EC50值相关性分析,油菜菌核病菌对嘧菌环胺与上述杀菌剂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 关  相似文献   

16.
油樟油对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油樟油抗菌活性研究表明,该油对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小麦赤 霉病菌及胶胞炭疽杆菌的菌丝生长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 IC50 ) 、最低抑制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BC)显示,油樟油对玉米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活性高于樟属其它精油;处理菌丝生长量减少,孢子萌 发受到抑制;电镜下观察菌丝的横切面表明,处理菌丝的细胞壁消失,原生质解体。  相似文献   

17.
TY杀菌剂是湖南省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一种生物杀菌剂,具有无毒,无公害,杀菌谱广的特点。经多次反复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菌剂不仅对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而且对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对茶树病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由Mycoshaerella musicola Leaeh ex Mulder (Cercospora musaeZimm)引起的香蕉褐缘灰斑病,目前在向风群岛和其它几个主要生产香蕉的国家,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叙述了用香蕉褐缘灰斑病菌(Cercospora musae)的分生孢子检查其对杀菌剂的耐药性是一种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避免发生与其它Mycosphaerella spp的子囊孢子相混.到目前为止,向风群岛以5ppm苯来特还没有发现任何病菌产生耐药性.但在叶片上聚集的Mycosphaerella musea (Speg.)Syd,往往有耐药性.现在向风群岛正在推广杀真菌剂交替施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茶根腐病类是热带、亚热带产茶国森林垦复茶园和山地茶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病菌侵染茶株后,可导致茶树生长衰弱,或全株死亡,并逐株蔓延,造成成片茶树死亡,对茶叶生产危害很大。应用省茶叶研究所研制成功的广谱杀菌剂—50%TY杀菌剂进行防治,效果显著。现将试验整理报道如下。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地选用茶根腐病类发生严重并有明显病源中心的投产茶园,1958年直播、安化群体品种,种植密度4.5×(?)8尺,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百香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karstii)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探究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该病菌适宜在萨氏(SDAY)培养基上生长,适宜pH为6~9,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最适温度为25 ℃,可高效利用蔗糖与甘氨酸;室内毒力测定发现9种杀菌剂对该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75%肟菌·戊唑醇WG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为0.0667 mg/L,其次为18.7%丙环·嘧菌酯SE、42.4%唑醚·氟酰胺SC、25%吡唑醚菌酯SC、50%咪鲜胺锰盐WP,EC50值分别为0.3335、0.4567、0.4630、0.8187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