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杨梅是我国著名的特色果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地,以浙江的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种最多、品质最优,其次是江苏、福建和广东等。杨梅在浙江省的栽培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柑桔,全省种植面积约4万hm^2,主产区为宁波、台州、温州3市。杨梅的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杨梅资源的利用及生态效益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多角度研究了杨梅资源的利用。浙江省有杨梅3.8万hm^2,年产量近13万t,主产区为宁波、台州和温州等3市,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省的74.76%和78.39%。县(市)中余姚杨梅面积最大,慈溪产量为最高。主产区大面积平均单产7.50-9.75t.hm^-2,小面积丰产林45.00t.hm^-2;大小年明显,小年减产65.95%,杨梅树冠和树形有极强的阻截暴雨,减少地表径流以及蓄水能力,地表径流比草坡减少11%,,树冠下部凋落物平均厚度5.5cm,每株成年树可保存0.30-0.69m^3的降水量。根部有放线菌共生,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与其混栽的经济树产量和经济效益。杨梅适应性强,幼树耐阴,能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层瘠薄的砾质壤土与成土母质上生长,在残次松林、母树林和杂灌木丝中造林而不需破坏原有植被。同时介绍了各具特色的优良品种及果品营养成分和加工利用。表6参8  相似文献   

3.
龚洁强 《农技服务》2002,(10):15-16
<正> 杨梅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近年来,杨梅生产发展迅速,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全国栽培面积已超过210万亩。然而在大多数新植地区,杨梅栽植成活率偏低,严重影响杨梅基地的建立和发展。为此,笔者总结浙江黄岩栽植杨梅的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杨梅为杨梅科杨梅属(Myrica rubra s.at)多年生绿果树,学名Myrica rubra Bieb.et Zucc,是原产中国亚热带果树之一,其分布大致在北纬18°~33°之间,经济栽培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和江西、安徽、湖南、贵州等,我国杨梅种植面积150万公顷,年产量100万吨左右,均居世界第一位.杨梅营养价值高,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浙江省的杨梅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栽培面积扩展迅速,成为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优良品种的出产地。而在台州,杨梅作为主打水果品种,目前产地主要集中在临海和仙居一带,其中仙居县更是"中国杨梅第一县",产品远销法国、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促进杨梅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提升杨梅的产量和品质,以提高杨梅的经济效益。笔者对杨梅的优质、丰产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一定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6.
浙江象山杨梅产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江省象山1986~2006年杨梅产量、种植面积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分别用多项式和滑动平均方法对杨梅产量进行了分析,得出杨梅的气象产量主要与其花芽分化期、成熟期的一些气象因子有关,并在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杨梅单产模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梁森苗 《新农村》2001,(10):10-10
杨梅是浙江省著名的特产水果之一,其栽培面积7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是浙江省第二大果树,也是我国“入世”后最具有竞争力的果品之一。现将浙江省杨梅主要优良品种介绍如下。 1.东魁晚熟品种,原产地黄岩,6月下旬成熟。果实高圆球形,平均单果重25.1克,最大单果重达50克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果形最大的杨梅品种。果实深红色或紫红色,肉柱稍粗,汁多,风味浓厚,含糖量13.4%,可食率94.8%,品质上等。目前,正在各地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杨梅的品质和产量,推动水果业的健康发展,选择利于杨梅果树高质量、高产出的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瑞安市杨梅主产区高楼镇的杨梅抗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杨梅生产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浅析"二都杨梅"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Myrica rubra)为我国特产果树,分布地域辽阔,栽培历史悠久,其中以浙江省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是浙江省第二大水果.  相似文献   

10.
碧湖镇联合片是莲都区杨梅主产区,据2004年统计,共有杨梅面积2000多亩,年产量1500吨,年产值800万元,杨梅生产已成为该片农民的主导产业之一。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病虫害的种类不断增多,危害程度不断加重。其中,杨梅赤衣病就是近年发生的新病害,其危害一年比一年加重,据2004年调查,一般株发病率在20%-30%,严重的地方株发病率搭50%以上,造成杨梅的产量减少和质量降低,严重影响果民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1.
杨梅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的杨梅产业发展形势喜人,栽培面积达20多万hm2,以浙江省种植面积为最大,产量最高,优良品种主要出自浙江省,品种齐全。据2010年统计浙江省杨梅种植面积达8.37万hm2、产量达44.6万t。而青田县是后起之秀,主要于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全县杨梅种植面积达0.70万hm2,产量  相似文献   

12.
杨梅是我国南方著名的特产果树,为休闲农业中甚有特色之果树,具有文化,生态和生产之特色,除日本有少量栽培外,其他国家很少有栽培。江苏省杨梅栽培历史悠久,果农经验丰富,主要颁布在苏州市吴中区洞庭东,西山及光福,通安和常熟虞山及无锡市马山,大浮一带,  相似文献   

13.
杨梅果实鲜红,酸甜适口,成熟时正值初夏之季,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杨梅栽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杨梅和其他大多数果树一样,精细管理才能有较高产出,为使杨梅果园优质高产,本文从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杨梅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杨梅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梅是龙海市主要经济作物,现全市种植面积3333.33hm^,产量1.5万t,产值上亿元。近年来杨梅种植出现价高畅销、收益好的大好局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使杨梅生产的田间管理技术更科学,本文总结了杨梅采后管理技术,其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杨梅作为我国特产果树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已在园林绿化中有所应用。本文依据相关文献,系统阐述了杨梅的资源属性、文化蕴含和多重价值,探讨了杨梅在园林绿化中的多种应用途径和形式。  相似文献   

16.
杨梅蜂花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杨梅蜂花粉营养成分的分析表明,其蛋白质含量为23.46%,多不饱和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为1.613,可溶性糖含量为21.88%,水解氨基酸总量为28.042%。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2.354%,氨基酸分达88.5,游离氨基酸总量为741.317mg/100g。杨梅蜂花粉多数维生素含量与其它果树蜂花粉相近,但维生素E,A和C的含量较高。矿质元素含量丰富。其中,铁、硅、硒的含量高于其它果树蜂花粉,具有较高的营养及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梅施硼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梅是对硼非常敏感的一种果树。杨梅梢枯病是树体极度缺硼的一种表现。本研究比较了不同的施硼方法、土施用量、喷施时期和深度对杨梅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梅施硼以土施结合喷施的效果最好;土施的用量以每株50g左右为宜,其后效为2-3年;喷施的最适浓度为0.2%,最佳时期为花芽萌动前至花期。杨梅施硼每可多收果实5-20kg,而所需肥料成本只需0.10-0.20元,经济效益极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试益生菌肥料在杨梅果树种植上的应用效果,以期为科学施用益生菌肥料与其在杨梅果树上的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理化分析技术和氨基酸测定技术分析土壤肥力与杨梅果实氨基酸含量变化,发现施用益生菌有机肥后杨梅树土壤中水解性氮为161.9 mg·kg-1,有效磷为129.2 mg·kg-1,速效钾为249 mg·kg-1,有机质为35.2 g·kg-1,风干后水分为28.14 g·kg-1。益生菌有机肥处理后的杨梅果树果实单果重较未处理组提高13%、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4.60%。施用益生菌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杨梅果实质量,改善果实品质,提高果实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仇永虞 《云南农业》2005,(10):10-11
杨梅为我国特产水果,野生杨梅经过多年的风土驯化和培育,从味道、果形、色泽到产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我省90年代开始引种培育品种,目前已成为经济林果的一个亮点产业。应读者要求,我社特约了石屏县绿宝林果种苗基地的杨梅栽培专家仇永虞先生,撰写了在云南栽培杨梅的技术和经验,供广大读者和杨梅栽培户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叶依能 《农业考古》1992,(1):231-232
杨梅,古称“朹子”,原产我国南部,同枇杷一样,始见于司马相如《上林赋》。相传湖州一带原来没有杨梅,三国吴时,太史慈去世葬卞山,各地前来吊唁的许多,越郡(会稽)送来杨梅栽培在该山,后来,这里所出的杨梅,就称卞山杨梅。另外,据记载南北朝时,吴兴故鄣县南的石椁山也产杨梅,而且品种优异,曾列作贡品。近年来,据考古资料证实,太湖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各地分布众多的果树资源中,其中就有杨梅。属于马家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