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用柔嫩艾美耳球虫杨凌株(YLt)对14日龄雏鸡进行感染,检测了该虫株对几种常用抗球虫药(三九球痢灵、地克珠利、氯苯胍和地克珠利氯苯胍合剂)的敏感性.以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抗球虫指数、相对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减少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抗药程度分为无抗药性、轻度抗药性、中度抗药性和完全抗药性4个等级.结果表明,该虫株对地克珠利氯苯胍合剂有轻度抗药性,对三九球痢灵和地克珠利有完全抗药性,对氯苯胍无抗药性.  相似文献   

2.
毒害艾美耳球虫致病性与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毒害艾美耳球虫杨凌株(YLn)感染14日龄雏鸡,检测毒害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及其对4种常用抗球虫药的敏感性。以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抗球虫指数、相对卵囊产量和病变记分减少率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其抗药程度分为无抗药性、轻度抗药性、中度抗药性和完全抗药性4个等级。结果表明,该虫株对雏鸡有很强的致病性,每羽鸡经口接种1×105个孢子化卵囊时,致死率达63.3%;该虫株对地克株利有完全抗药性,对马杜拉霉素有轻度抗药性,对氯羟吡啶和氯苯胍无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柔嫩艾美耳球虫长春分离株对7种抗球虫药的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AA肉仔鸡为试验材料,以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率(POAA)、病变记分减少率(RLS)、相对卵囊产量减少率(ROP)和抗球虫指数(ACI)为判定指标,检测了长春市柔嫩艾美耳球虫分离株对7种抗球虫药物的抗药性。结果表明:长春市柔嫩艾美耳球虫分离株对莫能菌素、妥曲珠利无抗药性,对尼卡巴嗪有轻度抗药性,对马杜霉素和地克珠利有中度抗药性,对氯羟吡啶和盐霉素有完全抗药性。  相似文献   

4.
生物农药具有广谱、高效、安全、无抗药性、不杀害天敌等优点,能防治对传统农药已有抗药性的害虫,又不会产生交叉抗药性。生物农药对人、畜及各种有  相似文献   

5.
1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1有的昆虫对某种农药有天然抗性,如敌百虫对蚜虫无效. 1.2生活史短、每年繁殖世代多的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1.3使用药剂的浓度越高,抗药性形成越快. 1.4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敏感的个体被杀死了,抗性强的个体保留了下来,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使昆虫的抗性逐步发展并趋于稳定,最后形成抗药性的品系或生理小种.这种抗药性称为获得抗性.  相似文献   

6.
从安徽省望江、合肥、太湖、巢湖、蒙城、凤阳、灵壁、肥西、宣城、旌德等10个市县的油菜病茎上分离得到60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并对其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有18株对多菌灵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上述各地均有抗药性菌株分布,但所占的比例不一,以蒙城系列(MCS)监测到的抗药性个体比例所占比例最大(66.7%),太湖(THS)最小(9.1%),但监测到THS-1对多菌灵的抗药性最强,高达743.8347mg/L。结果提示安徽省各地油菜菌核病菌已经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且个别菌株已达到极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药混剂对害虫抗药性发展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合分析了从1977~1996年间23例杀虫剂混剂对10种害虫抗药性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以模型得出的理论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一个混剂能否延缓害虫的抗药性,室内和田间的实验结果才是最可靠的,而不能单纯依靠模型的估计。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混配不一定都能够延缓抗药性,而作用机制相近的药剂混配也未必都不能延缓抗药性。多数有机磷与拟除虫菊酯组成的混剂能明显延缓抗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宿主大肠杆菌对15种抗生素抗药性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96孔板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SPF鸡、商品肉鸡、鸡场饲养员、医院病人等不同宿主粪样140株大肠杆菌对15种抗生素的抗药性,比较不同用药环境下大肠杆菌的抗药性差异。结果表明:SPF鸡分离菌株的抗药性最低,平均抗药性频率为46.08%,大部分菌株对8~9种抗生素存在低水平抗药性。医院病人大肠杆菌平均抗药性频率达到67.47%,多数菌株对12—13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由于商品鸡场大量使用抗生素,鸡场饲养员和肉鸡分离株平均抗药性频率远高于SPF鸡,分别达80.00%和72.27%,并对12—13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其中对磺胺二甲嘧啶、利福平的抗药性频率都在90%以上。建议测定区域使用抗药性频率低于50%的抗生素:头孢唑啉、头孢噻呋、硫酸黏菌素、阿米卡星。  相似文献   

9.
慈溪菜区小菜蛾抗药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慈溪市菜区小菜蛾抗药性水平,笔者进行了四种类型农药的抗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海正灭虫灵)和辛硫磷的抗药性为极高抗,对杀虫单抗药性为高抗。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的抗药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择常规农药品种三唑磷、阿维菌素,对湖北省4个稻区的二化螟和三化螟虫于2005年至2007年连续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监测地区水稻二化螟和三化螟对三唑磷及阿维菌素均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但抗药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各地区之间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地栽培制度、用药水平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16年分宜县部分乡(村)二化螟发生较重的原因,主要包括耕作制度及品种布局的变化、冬闲田翻耕不全面、防治次数相对较少、害虫抗药性增强和农药使用水平的不同;提出了耕沤稻田,秧田送嫁药,第一、第二代和二晚后期(第三、四代)二化螟不同代次的防治对策,以及合理选用农药和综合运用绿色防控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不同药剂防治桉蝙蛾幼虫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3种药剂防治桉蝙蛾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77.5%敌敌畏乳油兼具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用其500倍液按3 mL/蛀道对虫道进行注射处理,对蛀道向下或向上者(蛀道向上者,先塞入棉花,再注药)均达到100%的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桉蝙蛾在广西的发生危害监测与风险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桉蝙蛾2005-2011年广西13个市30县、林场发生监测情况,指出2010年后发生的地区迅猛增加,有6市16县、林场新发生。除了普遍危害广林9号桉外,还在3229和DH201-2上发现。根据风险分析,桉蝙蛾的R=1.911属于接近高度危险的森林有害生物。因此认为桉蝙蛾应列入中国主要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  相似文献   

15.
四种杀虫剂防治芒果横线尾夜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适用于无公害芒果园使用的芒果横线尾夜蛾防治药剂,2009年4~5月进行了4种杀虫剂对芒果横线尾夜蛾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芒果树嫩梢抽出2~5cm时,以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连续喷雾3次后,能有效控制芒果横线尾夜蛾的为害,防效达87.0%,且对果树安全,适宜在芒果生产中推广应用;2%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对芒果横线尾夜蛾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防治芒果横线尾夜蛾的农药在生产上轮换使用;敌敌畏和毒死蜱对芒果横线尾夜蛾的防效较差,可能是长期反复使用,使害虫对其产生了抗药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对水稻二化螟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该药30 g/hm2和45 g/hm2于二化螟卵孵高峰期防治1次,对枯心的防治效果为96.72%以上,幼虫的死亡率为98.48%以上,且对水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二化螟的采集与室内饲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述了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介绍了成虫、卵块和幼虫田间采集及室内茭白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福安市自然概况、竹绒野螟的经济重要性,分析其形态特征,并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0.3%印楝素乳油防治高粱条螟和水稻二化螟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0.3%印楝素乳油以90 mL/667m2对水45 kg喷雾,对高粱条螟和水稻二化螟进行田间防治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 d对高粱条螟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3.3%和80.95%;施药后7 d对高粱条螟和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达92.69%和95.65%,均达到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且不残留、不污染环境、不产生药害。  相似文献   

20.
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及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二化螟对常用杀虫剂有机磷、沙蚕毒素、氨基甲酸酯和新药剂锐劲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和田间药效,同时比较了杭嘉湖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的抗性差异并开展了杀虫剂混配试验。结果表明:二化螟对锐劲特、阿维菌素及三唑磷的敏感性较高,而对灭多威、杀虫单、杀虫双等敏感性低;用药水平高的杭州地区,二化螟对杀虫单已产出了较抗性,而安吉、嘉兴地区的抗性也正在发展之中;三唑磷与辛硫磷、阿维菌素、灭多威与水胺硫磷混配,对二化螟均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