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四川省马铃薯种植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四川省高原山区热量条件"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和平丘区"两熟有余三熟不足"的特点,利用马铃薯适应性广的特性,积极发展间套多熟种植,改只在春季种植马铃薯的传统为春、秋、冬三季节种植的技术路线,高原山区改一年只种植一季马铃薯或玉米等作物为薯玉套作两熟;平丘区改"稻-油"为"稻-薯/油(菜)",改"麦/玉/苕"为"麦/玉/豆(苕)/薯";改川东、川南"麦/玉/苕"为"麦+薯/玉/苕",改"中稻-绿肥(或空闲)"为"稻-薯"两熟等马铃薯高效种植模式,大大拓展了马铃薯种植的时空,充分挖掘了马铃薯的面积潜力,形成了周年生产,周年供应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适合在温州平原双季稻区开展"麦-稻-稻”周年粮食三熟制生产的大麦品种,本研究对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引进的7个大麦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品质、种植经济效益等综合性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参试品种全生育期变幅在132~136 d,均未影响后茬早稻的正常生产;浙皮14号产量位居第一,为3 787.2 kg·hm-2,比对照增产127.2 kg·hm-2;浙皮15号产量其次,为3 709.2 kg·hm-2,比对照增产49.2 kg·hm-2;浙皮14号和浙皮15号种植效益分别为3 825和3 681元·hm-2,均高于对照浙啤33。浙皮14号和浙皮15号生育期短、产量高、种植效益较好,适宜"麦-稻-稻”周年三熟制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稻麦两熟是江苏淮北地区的基本种植制度。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淮北地区超迟播稻茬麦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稻茬迟播麦生产中存在的茬口矛盾、烂耕烂种、播种质量不高、难以全苗发苗、稻麦周年难协调等突出问题的应对措施,总结集成了迟播稻茬麦栽培技术规程,实现稻茬晚播麦绿色、优质、高产、高效生产,为连云港地区及江苏淮北其他生态相似地区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6-2017年度华阴农场优质小麦品种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2017年度在陕西农垦集团华阴农场进行了五个优质小麦品种(郑麦366、新麦26、丰德存麦5号、隆平麦518、皖麦52)的生产示范对比试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丰德存麦5号的实收平均产量为8 421.78 kg·hm-2,按13%水分折后的平均产量为8 410.08 kg·hm-2,在参试的五个品种中,产量排名第一。该品种实打产量较当地农户种植该品种的平均产量(7 874.61 kg·hm-2)高出6.95%;同一年度,比当地种植小麦平均产量水平(7 274.64 kg·hm-2)增产15.77%;该品种分蘖力强、产量高、抗病性和抗倒伏性强,综合表现明显优于其它试验品种,值得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江稻田三熟种植方式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1991~1994年连续3年的试验资料,对沿江稻田多熟制不同的同种植方式的产量,能量平衡,养分和有机质平衡,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栽培技术后的麦/玉-稻三熟制,即新型麦/玉-稻种植方式,较常规麦/玉-稻三熟制和常规麦-稻两熟制在生态经济效益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水稻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首,种植面积、总产量全球第一。金湖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在3.67万hm2左右,总产在33万t左右,是江苏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些年金湖县大力发展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但从现状来看,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依然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首先提出水稻栽培现状,进而针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小麦产量、增加粮食供应,该文详细介江苏省金湖县近年连续开展的小麦品种田间种植试验,以筛选出适合金湖县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为确定该县主推品种提供了依据,同时为农户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的特性、产量特征提供参考。从试验结果分析,金湖县可选择种植扬辐麦4号、宁麦13、扬麦25、淮麦30等春性弱春性品种,但要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白粉病;华麦5号、华麦6号2个小麦品种表现较好,今后可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皖麦606、苏麦10号、国红6号、镇麦10号、镇麦9号等品种,需继续进行试验;半冬性品种不适宜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8.
南谯区常年种植稻茬麦14667hm2,单产在4500kg/hm2左右.但目前南谯区稻茬麦生产存在产量低、适耕期短、粗耕粗种、病虫草害严重等问题,应重视基本农田建设,完善有利于稻茬麦生长的农田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制定适宜南谯区稻茬麦的生产技术指标;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整地做墒,"三沟"配套,防渍壮根,以促进南谯区稻茬麦生产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阳关农场地处淮、淠、颍三水交汇处的正南洼地,种植模式分-麦-稻和-麦-豆2种。其中一麦一稻模式面积逾533.33hm2,水稻生产方式为早直播方式,品种大都为糯稻,腾茬较晚.常年稻茬麦播种时间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句,冬前生长时间极短,甚至不能齐苗,  相似文献   

10.
<正>问:我是常德的一个种植户,家有水田面积近6670平方米,响应农业部门的号召,一直都是种植双季稻。近年当地有些农户调整种植模式,劳动强度减少了,利用农闲时节出去打工,收入也不错,特来咨询,是否有好的建议?咨询人:刘建一答:湖南省温光水资源十分丰富,多熟复种潜力大,作物产量潜力大,特别是以双季稻生产为基础的稻-稻-油、稻-稻-肥、稻-稻-马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湖北省孝感市稻茬麦种植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影响稻茬麦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稻茬麦种植质量和效益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苏中里下河地区稻麦连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海安县依靠科技进步,集成创新粮食生产技术及推广方式,面对不利的天气条件及时优化调整技术对策,实行"技术物资服务"3连锁,稻麦种植水平稳步提高,夺取稻、麦连作周年高产,不断取得粮食单产新突破。为此,总结提出稻、麦连作周年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与管理措施,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的推广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旱地新三熟麦-玉-豆种植模式在阆中市全面推广应用,改变了原旱三熟麦-玉-苕种植模式以大豆代替红苕而进行套种轮作的多熟种植制度。经过2005~2008年连续4年的多点大面积种植示范,该模式经济效益明显,生态效益显著,社会效益突出,有利于我市旱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初被四川省列为全省4个大豆核心示范开发的县市之一,农业部10月23日在我市召开了大豆测产现场会。2008年麦-玉-豆种植新模式的推广及技术措施的应用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开封地区稻茬麦种植常年稳定在1~1.2万hm^2之间。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两岸的郊区、开封县、兰考县的部分乡村,其中约80%-90%为撤播麦。由于该地区地下水位浅,一般为1~2m,造成地块潮湿、土壤黏重,不易耕作,加上稻茬茬口晚,为省力、省时、省工,稻茬撤播麦种植已形成稻区独特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泗洪县是农业大县,地处洪泽湖西岸,淮河、徐洪河穿境而过,土地平整、丰富的水资源为水稻生产奠定了基础。多年来,传统的一麦一稻一年两熟模式主导着本地农业生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结构的调整。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步呈现出弊端。改变传统一麦一稻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推广休耕养田高效种植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正> 麦稻两熟栽培是和田河流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科学种植方式。它把两季作物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年内夺取麦稻双高产。近年来,这项栽培在和田县获得了新进展。 一、麦稻两熟栽培的兴起和发展 和田河流域于麦收后复种水稻始于1960年,当时复播水稻面积3 000亩,其中和田县2 800亩,主要分布在罕艾列克乡的下潮地一带,种植的品种为白芒稻和黑芒稻,亩产稻谷100kg左右。麦后复播水稻之初,稻农未掌握好复种技术,加之施肥少,土壤瘠薄、杂草多,管理不及时,水稻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麦瓜稻种植模式是湖北省麦稻两熟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较好的种植模式,但由于没有找到适当的水稻品种,很多农户的麦(油)瓜稻模式的效益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我们2001年在湖北省当阳市胡岗村,利用水稻品系“5216”进行麦瓜稻种植,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8.
王璟 《河南农业》2014,(21):42-42
<正>一、沿黄稻茬麦生产现状沿黄地区稻茬麦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小麦生态类型区之一,其种植面积达数百万亩,主要种植模式为稻麦轮作和稻垄撒播套种,在小麦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地区小麦生产上存在气候不稳、缺乏优势主导品种、品种更新缓慢、稻茬整地困难、农田基础设施差、病虫草害严重等问题。受上述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稻茬麦独特的生产特点,即土质黏重、通透性差、耕作层浅、可耕性差、适耕期短、肥料单一、杂草及病虫害严  相似文献   

19.
麦瓜稻种植模式是湖北省麦稻两熟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较好的种植模式,但由于没有找到适当的水稻品种,很多农户的麦(油)瓜稻模式的效益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我们2001年在湖北省当阳市胡岗村,利用水稻品系“5216”进行麦瓜稻种植,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0.
麦瓜稻种植模式是湖北省麦稻两熟地区种植结构调整的一个较好的种植模式,但由于没有找到适当的水稻品种,很多农户的麦(油)瓜稻模式的效益没有很好地显示出来。我们2001年在湖北省当阳市胡岗村,利用水稻品系“5216”进行麦瓜稻种植,获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