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滇龙胆草为云南当地药用植物,原本在野外资源量较多,分布范围较广,但因无节制采挖,现野生种群在云南各地已不多见且种群内植株数量较少,已陷入濒危境地。在通过多年的考察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滇龙胆草的引种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2.
滇龙胆草过去在云南西南部野外分布范围较广,每年的采挖量也较多,但现在其分布范围正日趋缩减,自然状态下的种群已不多见,且种群内植株数量较少,已陷入濒危境地。滇龙胆草的濒危原因既有其自身的生理因素,也有人为和气候方面的因素。要使滇龙胆草资源能持续利用,除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就地保护外,积极开展人工栽培和实施易地保护措施等也是对其保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对滇西南地区滇龙胆草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环境、生长特性、繁殖特性、开花物候以及资源状况等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滇龙胆草的野生种群在自然状态下仅为间断分布且种群内的植株数量较少,自种子萌发至植株开花结实需3年以上;开花后及时授粉,传粉方式以自花传粉为主,授粉后5~8 d子房开始膨大,果实成熟期为60d左右,自然状态下结实率(88%)较高但种子萌发率(0.3%)较低;分蘖繁殖能力较低,每丛1年仅萌生1~2条茎;野生生境下滇龙胆草群体的更新主要是通过有性繁殖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正滇龙胆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中国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是中国药典常用中药材。滇龙胆草也称尖龙胆,药用根和根茎,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之功效。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目赤,耳鸣耳聋,肋痛口苦,强中,惊风抽搐等。广泛应用于中药配方和糖浆剂、冲剂、丸剂、片剂等多种制剂~([1-2])。人工种植滇龙胆草是解决原料供求矛盾和发  相似文献   

5.
云县高寒冷凉山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是以滇龙胆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近年来以滇龙胆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放缓,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乏力。为了持续巩固云县国家区域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云药之乡”品牌创建成果,通过以云县滇龙胆草产业发展为例,从滇龙胆草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和瓶颈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没有完善的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体系、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制约了云县滇龙胆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云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增强科技服务产业能力,培育产业龙头增强内生动力,发挥合作社作用助力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6.
红花油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油茶又称滇山茶,属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为我国栽培的油茶主要种群之一,也是食用、药用、观赏、绿化价值较高的山茶优良品种。云南腾冲红花油茶属我国油茶中的优良种群,经测定,种子出油率为25%~30%,油脂中含不饱合脂肪酸90%,具有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滋补提神、驱虫健胃的功  相似文献   

7.
随着云南“桥头堡”战略实施,云南加强了与台湾农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滇台农业领域对接具有良好的区域资源优势,本文通过对滇台农业领域对接的SWOT 分析,提出滇台农业领域对接的对策,以期为滇台农业领域的合作,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滇牡丹种群与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滇牡丹的种群与生态环境现状,选择了6个滇牡丹天然分布区,对滇牡丹的生态环境、生长情况及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滇牡丹生态环境复杂,6个样地内有关滇牡丹的分布格局、人为干扰程度、滇牡丹的数量与年龄结构及覆盖程度均有较大差异;18个样方内共发现69种植物,分属于31科45属,科属的组成比较分散;适度的人为干扰有利于滇牡丹的生长与繁殖,但严重的人为干扰会使滇牡丹的一些天然种群消失.  相似文献   

9.
针对云南红豆杉种群分布特点,在滇西北云南红豆杉分布集中区域设置了9个20m×20m的调查样地,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法,对该地云南红豆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进行了分析。滇西北云南红豆杉种群个体主要集中于Ⅲ、Ⅳ龄级,而幼龄树(Ⅰ和Ⅱ级)极少或没有,说明滇西北野生云南红豆杉种群更新困难。云南红豆杉在5m×5m、5m×10m和10m×10m取样面积上均呈聚集分布,并且种群在不同发育阶段也均呈聚集分布,说明聚集分布是滇西北云南红豆杉种群空间分布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水稻杂交品种滇杂80、滇杂86、滇杂501、榆杂34、滇优7号已授权云南汉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独占生产权和经营权,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云南汉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不得从事以上品种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11.
东林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100+7206
[目的]探讨植物激素对坚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以坚龙胆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赤霉素(GA3)、6-苄基腺嘌吟(6-BA)、吲哚乙酸(IAA)及浸种时间对坚龙胆种子发芽情况的影响。[结果]坚龙胆种子发芽过程中以200 mg/L GA3+5mg/L 6-BA+5 mg/L IAA配比并浸种48 h处理的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达93%以上,种子开始发芽时间和发芽持续时间短,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最高。[结论]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影响坚龙胆种子发芽率的作用大小为IAAGA3浸种时间6-BA;经过植物激素处理可以提高坚龙胆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环境胁迫对不同贮藏条件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为滇龙胆人工栽培和规范化种植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年份、不同贮藏方式滇龙胆种子为材料,探讨不同pH、水分胁迫和茶叶水提液对种子发芽率、萌发时间和胚芽长度的影响.[结果]干藏1年种子在所有处理下均未发芽.在pH为7.0时,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发芽率最高(71.0%和58.5%),胚芽长度最长(5.46和4.90 mm).在5% PEG处理下,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发芽率最高(73.0%和60.0%);PEG对种子胚芽长度的抑制作用最明显;10%~15% PEG对当年种子的萌发时间影响显著;在相同水分胁迫条件下,冷藏1年种子的发芽率均高于当年种子,而平均萌发时间均显著低于当年种子.在茶叶水提取物处理中,冷藏1年和当年种子的发芽率和胚芽长度均随茶叶水提取物质量体积分数的上升而下降,种子发芽率、萌发时间和胚芽长度均以对照最高;茶叶水提取物对当年种子的化感作用更明显.[结论]弱酸、适度水分胁迫环境有利于滇龙胆种子萌发,低质量体积分数的茶叶水提取物对滇龙胆种子化感作用较小,冷藏可以打破滇龙胆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云南中烟基地单元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质量状况。[方法]采集76个在滇原料基地的C3F烟叶样品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基于云南中烟卷烟品牌H1、H2的隶属函数及层次聚类分析进行评价。[结果]76个基地单元主要化学成分总体协调。H1品牌烤烟原料总氮比优质烟叶高12.08%;H2、H3品牌烤烟原料符合云南优质烟叶标准;H4品牌烤烟原料总糖、还原糖分别比优质烟叶高0.76%、10.3%。烟叶总糖、还原糖、钾,G1集团基地分别比G2集团基地高38.1%、2.27%、7.34%;总氮、氯分别低4.69%和11.11%;烟碱相近。H2与H3主要化学成分差异不显著;H3与H4主要化学成分除总氮差异显著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H4与H2无显著差异。[结论]G2和G1集团基地单元烟叶较优,可为基地单元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晓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88-10290
云南省是全国岩溶分布最广和石漠化严重省份之一,文山州是云南省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州。通过对石漠化的成因、危害、治理模式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文山州及云南地区石漠化预防和治理起到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云南省各州市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多角度的视角来分析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对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优势、建设重点、建设案例等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探索,总结了重点和难点,并提出了云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愿景。  相似文献   

16.
在评析云南省耕地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探讨云南省2020年总人口规模、人均粮食需求量、粮食自给率、耕地年粮食平均单产和粮播比例5个指标的合理取值问题,进而预测云南省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目标的耕地需求量。结果表明,省域2020年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需求量可以确定为500万~510万hm^2,其中500万hm^2为保障云南粮食安全的耕地“红线”。并构建云南坚守500万hm^2耕地“红线”的对策与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蓝色花植物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蓝色花植物资源作为分类、系统学和生态学研究发现:云南省蓝色花植物资源约408种以上,隶属82属、27科,分布在双叶子植物一个较为原始、一个较为进化两个类群以及单子叶植物一个类群共3个大类群中,简要论述了蓝色花植物的形成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总结出滇西北是云南省蓝色花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中心,并对蓝色花植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合理利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云南苜蓿秋眠性评定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标准秋眠性苜蓿品种(1~11级)为材料,在昆明自然条件下,研究苜蓿秋眠性在云南的评定技术标准。结果表明,在昆明测定苜蓿秋眠性应在11月初刈割,11月末或12月初测定其再生高度。秋眠性等级高的苜蓿品种在云南有较好的地区适应性,特别是在秋冬季具有较好的生长势和较高的产草量。引入秋眠性等级高的苜蓿品种是解决云南缺乏优质豆科牧草,特别是冬季优质牧草不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差异和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特点、整治工程措施特性,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分析方法,建立了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质量等5个指标所组成的土地整治分区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把云南省划分为5个一级土地整治类型区:滇中中山湖盆高原整治区、滇西南中低山宽谷盆地整治区、滇东南喀斯特中低山整治区、滇西北高山高原整治区和滇东北中山山原整治区。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的国际和国内背景,分析了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为培育云南森林碳汇市场所需要的制度及其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